世界著名作家访谈录
作者:五行缺水 日期:1994-06-26
双城记
作者:五行缺水 日期:1994-06-26
编号:C37·1940626·0054 | |
作者:(英)狄更斯 | |
出版:浙江文艺出版社 | |
版本:1993年10月第一版 | |
定价:6.80元 | |
页数:388页 |
朴素的、带有19世纪英国绅士风度的小说家,狄更斯将富于惊心动魄的题材描写得干枯无聊 ,巴士底风云而掀起的法国革命掩饰了这位传统作家应有的天才创造性,尤其是语言上的拖沓,浪费了对18世纪这场大革命的批判。狄更斯的失败是太追求纪实,而忽视了悲剧性的内在结构。
《双城记》:我看到这个时代的邪恶
这酒是红葡萄酒,它染红了巴黎圣安东区那条狭窄的街道上它倒出的地方。它也染红了许多手,许多脸,许多赤脚和许多木鞋。
——《第一部·第五章 酒店》
不同的时代写着不同的词语,纪元一千七百七十五年的时代写着“罪恶”两个字,而一千七百九十二年的旗帜上写着“革命”两个字,但是不管是罪恶还是革命,时代的土地上总是流下红色的东西,那是伤痛,那是鲜血,那是葡萄酒,那也是爱心,而对于红色的救赎,有时候需要力量和权力,有时候只需要自我牺牲,而当那么多的“雅克”用红色染红了许多手、许多脸,许多赤脚和许多木鞋的时候,那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旗帜上却永远有无法更改的死亡印记,在圣安东,在巴士底,在巴黎,以及在欧洲的时代中,成为再也清洗不净的污点。
一千七百九十二年的狂热和革命是新的时代,而在旧的时代里,却写满了苦难和罪恶,那是一把剑对身体的伤害,端庄、贞洁的姐姐被可耻的特权玷污,而用正义复仇的弟弟却被刺倒,站在姐弟农奴眼前的是贵族老爷,在他们眼里,姐姐或者弟弟只像一条普通的小狗,只有在鲜血流进的时候走向死亡。痛苦和绝望,是被马内特医生看见,在那个夜晚,在巴黎的街头,他便成为罪恶的见证人,但是在这样的痛苦和绝望中,医生已经无法拯救,甚至他会成为另一种罪恶的牺牲品,未经审判被关进巴士底狱,这便是那个时代对于拯救的惩罚。
“马车却把我送到这儿,把我送进我的坟墓。”巴士底狱的监狱是“北塔楼,一百零五号”,是折磨,是压抑,是另一种痛苦和绝望,是被埋的十八年,而在这从来没有申诉,没有自由的地方,那生锈的铁尖,那蘸着血的烟灰,那木炭调制的灰浆,写下的是对于那个时代那种苦难的控诉,唯有用笔才能写下真相,写下罪恶,写下控告:“我,亚力山大·马内特,不幸的囚犯,谨于一七六七年最后一夜,在难以忍受的痛苦中,向这些罪恶都要抵罪的那个时代,控告他们和他们的后代,直至最后一个子孙。我向上天,向人间控告他们。”
沈从文散文选集
作者:五行缺水 日期:1994-06-24
泰戈尔抒情诗一百首
作者:五行缺水 日期:1994-06-24
编号:S42·1940624·0052 | |
作者:(印度)泰戈尔 |
|
出版:山东文艺出版社 | |
版本:1992年3月第一版 | |
定价:2.55元 | |
页数:148页 |
以《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而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泰戈尔是东方诗歌的代表,他对宗教的虔诚信仰以及对人生的感想使他的抒情诗朴素、亲切和细腻。这位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诗人的印度大诗人像一位智者,在诗歌中布下灵光与智慧。100首抒情诗并不能概括泰戈尔一生的贡献,但他对自然、生命、爱情的吟咏成为写诗的标本,不仅超越了印度,更在东方世界博得了尊重。
雪莱抒情小诗
作者:五行缺水 日期:1994-06-24
永别了,武器
作者:五行缺水 日期:1994-06-20
编号:C55·1940620·0050 | |
作者:(美)海明威 | |
出版:浙江文艺出版社 | |
版本:1991年12月第一版 | |
定价:11.00元 | |
页数:458页 |
“那年深夏,我们住在村里的一所房子里,越过河和平原可以望见群山。”简单的开场使故事在平淡中展开,但很明显,这位富于冒险精神的美国“垮掉 的一代”,更多将自己的悲剧性理解溶解在这部反战小说中。谁可以永创武器?只有远离战争。一位无可救药的自杀狂将枪口朝向自己的最后一刻,也没有远离战争式悲剧的创伤。海明威喊出的只是自己无可逃避的复仇心理:现代主义死了,在冰山之下。作品集另收有《杀手》、《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乞力马扎罗的雪》、《老人与海》4部中短篇小说。
《永别了,武器》:没有一个地方能撇开战争
我生来不是思索的。我生来是要吃饭的。我的天,是这样的。吃饭、喝酒和跟凯瑟琳一起睡觉。也许就是今天晚上。不,那不可能。可是明天晚上,一顿丰盛的饭菜和洁净的床单,从此决不离开,除非结伴同行。
——《第一部》
这不是在前线,甚至不是一场和敌人的战争,是曾经受伤的我所经历的第一次大撤退。大撤退之后不是结束战争,不是回家,而是另一种杀戮。当摆在面前的欲望只剩下吃饭、喝酒和跟凯瑟琳一起睡觉的时候,我其实已经脱离了一个获得银勋章的立功战士的属性。但是,这里没有可口的饭菜,没有香醇得好酒——那瓶酒保存得太久,而失去了原来的品质和颜色,而凯瑟琳呢,也没有人影,我只是在撤退的时候想到过她:“凯瑟琳现在准是上床就寝了,身上有盖的身下有垫的。她是朝哪边睡的呢?也许她还没有睡着。也许她正躺着想念我。”
“今天晚上”像是永远抵达不了现实的梦境,而明天晚上呢?这个未来的时间也像是无休无止的梦魇,里面充斥着寒冷、恐惧和死亡。撤退其实最后变成了逃跑,当战地警察把撤退的人抓起来的时候,战争就变得有些奇怪而可笑,这里没有什么讨论和申诉的可能,甚至没有山头上打出枪的敌人,只有警察,只有把撤退的士兵当做逃兵的警察。或者在黑暗中被枪毙,或者落荒而逃,实际上对于每一个失去战场的人来说,结果都是一样的。中校被枪毙了,中尉被枪毙了,而那些置人于死地的战地警察,保持着“优美的公正不倚和献身于严峻的正义的精神”,但是在这样的精神之下,枪声总是奇怪地响起。而挣脱了审讯的我,依然在枪声的世界里孤独地面对死亡:“第一次冒出水来时也听到枪声。我差不多露在水面上的时候就听到砰砰枪声。”。
在死亡面前,还有什么留下来的?我没有了证件,没有了荣誉,甚至没有了枪,连愤怒跟责任也不复存在,“那个宪兵两手抓住我的领子的时候我的责任就已经结束了。”撤退变成了最逼近死亡的存在方式,在这样最直接的人生遭遇里,还有什么形而上的东西可以思考的?可是,少校曾经面对牧师时说过:““所有能思考的人都是无神论者。”没有思考,也就没有上帝,没有上帝,也就没有信仰,没有信仰,是不是也没有了爱?而所有关于思考、上帝、信仰,以及战争的胜利荣誉曾经都属于那个夏天,“那年深夏我们住在村里的一所房子里,越过河和平原可以望见群山。”望得见的群山上有敌人,有我们必须痛击的敌人,所以即使那年深夏开始的时光里充满了连绵不绝的雨,充满了夺人姓名的霍乱,但是至少有明确的敌人,有激烈的战斗,“河上游的那些山,还没有攻占下来,河那边的群山连一座也没有占领。这一切都留待来年了。”
三闲集
作者:五行缺水 日期:1994-06-19
编号:E28·1940619·0049 | |
作者:鲁迅 | |
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 |
版本:1980年9月第一版 | |
定价:2.90元 | |
页数:174页 |
“这种以趣味为中心的生活基调,它所暗示着的是一种在小天地中自己骗自己的自足,它所矜持的是闲暇,闲暇,第二个闲暇。”成仿吾在1927年对鲁迅的批判是鲁迅对革命文学进行论争的一个缘由,从创造社、太阳社到新月社,鲁迅几乎在一个夹缝中以笔作为武器进行“反围剿”,同时也使鲁迅杂文实现一个大转变。《三闲集》是鲁迅第五本杂文集,收录他1927年至1929年的杂文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