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05 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的时间标签上,会加注很多很多不一样的内容,但是当一种轮回式的宿命存在的时候,十年只是一个段落,一个逗号,关于生命的生与死,关于信息的封闭与透明,关于离开与回来,那纷纷扰扰的时间里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梦魇。

坏消息接踵而至,浙江卫生厅5日通报,湖州一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至此,浙江共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3例,死亡2例。患者张某,男,64岁,湖州人,农民。到目前为止,全国已发现并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14例,共有6人死亡。说是“生死时速”,似乎一点也不为过,4日对外公布的消息是:浙江共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2例,其中1例患者死亡。一死一生的恐惧还没消除,今日又有1人死亡,从首次公布的上海2例患者开始,每天的数据都在不断更新,而这更新的数据后面是真真切切的死亡,仿佛触手可及。

从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这些已经确诊的H7N9禽流感病例主要表现为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特征,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死亡。除了这些特征之外,对H7N9流感病毒还是处在一种观测阶段,权威部门的说法是:目前,确诊病例的具体感染来源尚不清楚,他们的年龄、身份各不一样,有从事活禽宰杀工作的,有从事板材加工工作的,有无业人员,还有一名是年过八旬的老人,都是散发病例。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通报,未提示该病毒具有较强的人传人能力。

当然,也撇除了和此前传说的死猪有关。一边是不断的死亡,一边是“尚不清楚”的感染来源,仿佛又回到了10年前肆虐的SARS恐慌中,一样是高死亡率,一样是无法确知病源,一样是公众的焦虑与观望同在,也一样是板蓝根的安慰,@青媒素:十年了,病毒都换届了,板蓝根却毅然是主治。《新京报》周三的社论里说,“正值非典十年,发生禽流感疫情,不可能不引起民众的关注和担心。”

这关注和担心是自我在这世界上的生存感,无奈无力,但不要无知。10年的那些镜头仿佛历历在目,死亡、隔离、口罩、恐慌,弥漫在大街小巷,不敢出门而囚禁自己便是灾难前的写照,而现在,这些镜头又回来了,仿佛不曾远去。

十年是一个时间的标签,在这个标签里已经有着太多的未知,从SARS到H7N9,除了称呼变化之外,那种突袭而来的恐慌依然未变,而在这10年的时间节点上,所感知的也并非是某种病毒的变迁,而是生与死。这10年,我们纪念一个艺人的死亡,也是纪念我们未能把握的人生;这10年,我们面对的信息越来越庞杂,却依然难以逃脱数字化的“生离死别”,BLOGCN的公告其实只是一个隐喻,免费用户被剔除就是在标注一个过去的时代,这是10年博客的生死状,这是微博时代的逼宫,其实,数据被清除和被保留也都是在死亡边缘的两种人生态度而已,真正的意义在于: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装睡,不是死亡,是茫然,是逃避,是推卸,当10年的轮回又以某种曾经熟悉的面目出现的时候,人生仿佛就已经在时间的长河中被清洗了一遍,但留下的却不是意义,不是活的力量,而是更多的装睡者更多的茫然和更多的死亡。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367]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