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05 和小五的一天
我郑重其事地把“一天”这个词说出来,暗暗的有一种无奈,曾经说起过这样一个现实:小五的周六兴趣班和我每个周日的例会,把“一天”这个词换成了两个场景,重合的可能性降低到了零,也正是如此,我才觉得某种制度的可怕,而我如此郑重其事地晒出今天是作为在一起的“一天”而存在,纯粹是沾了三天清明小长假的光。
天气是出乎意料的好,终于没了“清明时节雨纷纷”的阴郁,风和日丽,蓝天如洗,这样恩赐的日子自然想到要陪小五一起放一会风筝。早上8点多一家就来到了广场,买了小五喜欢的喜羊羊风筝,我还附加买了两轴的风筝线,加上原本的一轴线,这线的长度大致可以让风筝高高飘扬了。人不少,也大都是冲着这难的的好天气,但是最大的问题出现了:没有强劲的风。
风和日丽不适合放飞风筝,来回奔跑、汗流浃背也是无济于事,眼睁睁看着风筝掉落,小五的奔跑也是兴趣盎然,但最后也是越来越失望。广场上放风筝的孩童大人不少,也是各显神通,有一米多的大风筝,有十多米的蜈蚣风筝,但命运大抵一致:抬起头,看到的仍是瓦蓝的天空,纯净,安详,没有一只风筝能够创造奇迹。
一个多小时,也是无功而返。但春天的气息还是写在了脸上,写在小五不知所措但不至于失望的脸上,放飞风筝或许只是一个理由,在一起才是真正的快乐,一家人,满头大汗,仰望着还是充满希望的天空,这个清明因此而显出几分亲情的温暖。
但其实,这样的温暖只保持了半天,下午妻去上班,留下我和小五。“一天”无非是某个时间段而已,对我来说也是这样,例会移到了今天晚上,而我和小五的稀缺半天变成了这个清明小长假最后的亲情时光。在午间小寐后,我和小五提出了爬山、看电影等出行方案后,小五一一否定,他还是热衷在家作纸工,我觉得不能辜负这半天风和日丽的难得时间,便诱惑性地问他,要么去采摘映山红吧。
小五的兴趣在于昨天在山上见到了映山红,尝了味道,而且把残枝带回了家,用水养在了养乐多的瓶子里。小五自然答应下午继续寻找采摘,而我知道在这样温度偏低的日子,大面积的映山红其实远远未开,虽有零星,但是寻找有一定的难度。从家里出发,到玲珑山,见行人如织,零时掉头改变线路,再驱车经过功臣山,向南沿市岭前进,路旁的田野里,油菜花倒是开得正盛,山坡上是泛绿了,但是这些红色的点缀真的很少。这路我似乎也是第一次来,一直向前,自己也不知道开到了什么地方。无奈又折回,在路边停车,和小五一起上山,小路边终于发现了映山红,很稀缺,隐藏在树木竹林之间。
山上摘取几枝,也只留小五在路下等候,折得三两枝也急急回家,把未开的花蕾又放进花瓶里,这野花倒也成了家里一道独特风景。小五有些满足了,他的养乐多瓶子里也装得满满,也不忘摘几瓣尝尝。
琐事一记,一天也就匆匆而过了,对小五来说,也没有什么特别印象,而于我们来说,只是这清明之日的一次难得放松,不能放飞的风筝和待放的映山红,在这个节日匆匆而过,大约也是一种日后或许可以忽略的点缀。夕阳西下,我匆匆扒了饭,开始参加那被预约的例会。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