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的法则

  • 编号:Y29·2250705·2327
  • 作者:【法】雷内·加尔迪 著
  • 出版:中国电影出版社
  • 版本:2015年10月第一版
  • 定价:48.00元当当20.40元
  • ISBN:9787106042226
  • 页数:286页

今天的每个人都看电影、看电视、上网,影像构成了我们的生活,这些影像形式与其说是相互竞争,毋宁说是相互补充,那么,其内在的法则是什么?雷内·加尔迪主编的《影像的法则——理解电影与影像》是第一批系统研究这些影像形式的书籍之一,本书建立影像分析的“知识状态”,并为帮助读者在不同的领域之间搭建桥梁提出方法流程上的建议,帮助电影爱好者涉猎电视和交互式影像,或者,反向为之,让交互式影像的迷恋者走近电影与电视。本书的第一部分内容关于电影,电影史是当代文化知名的艺术形式以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部分包括了各种概念和电影分析方法的综述。第二部分内容关于电视、交互式影像和图像文本,介绍了文化、语言行为和审美角度的分析方法,揭示并定义了这些媒体的特性。本书大量框内文字提供了补充信息和方法思路。

艺术的告白

  • 编号:Y34·2250705·2326
  • 作者:【英】弗朗西斯·培根 【法】米歇尔·阿辛博 著
  • 出版:商务印书馆
  • 版本:2025年02月第一版
  • 定价:45.00元当当19.10元
  • ISBN:9787100245708
  • 页数:135页

英国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弗兰西斯·培根,一位是写《人生论》的17世纪哲学家培根,另一位是生平与画作都极具争议的20世纪画家培根。后者是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也是20世纪最贵的画家。如同他的人生,他的画作同样打破常规、风格独特、极具创造性与颠覆性。他的画作以粗犷、犀利、暴力、如噩梦般的图像著称,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同时代及其后的画家,卢西安·弗洛伊德、安迪·沃霍尔、大卫·霍克尼等人都对他推崇备至。对培根的著名访谈有两次,1991—1992年本书作者、法国艺术史学者米歇尔·阿辛博所做的访谈即是其一。阿辛博是一名艺术家、艺术史学者,广泛涉猎音乐、绘画等艺术领域,也是培根多年挚友,阿辛博的访谈进行了三次,1992年培根意外因病去世,后续的访谈计划因而搁浅,时年,培根已经83岁,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访谈,可以看作是他一生的总结,也是他留给后人的一份“遗嘱”。

特吕弗的电影课

  • 编号:Y23·2250705·2325
  • 作者:【法】让·科莱 杰罗姆·普里尔 若泽·玛丽亚·贝尔佐萨 采访 贝尔纳·巴斯迪德 编订
  • 出版:上海文艺出版社
  • 版本:2025年01月第一版
  • 定价:118.00元当当50.10元
  • ISBN:9787532190867
  • 页数:285页

作为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代表人物,让·雷诺阿与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继承人,弗朗索瓦·特吕弗激情捍卫电影作者的身份。他创建了自己的电影制作公司“马车影业”,执导了约二十部长片,52岁英年早逝的他,被赞誉为法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1981年,特吕弗u欧维激情的前影评人,对自己的电影展开自我批评,他围绕《淘气鬼》到《隔墙花》的影片片段与拍摄花絮,深情、坦率地回顾职业生涯,在这些珍贵的交流中,他回忆某些影片的缘起,揭晓它们制作中的秘密,并不惮于严厉批评自己的若干导演方式。十万字访谈、百余幅剧照、高清手稿,汇总大量特吕弗著作与研究资料以及全部二十四部影片制作信息,还原电影背后的故事,勾勒出一位无止境的艺术家的肖像。这不单是一堂电影课,更是对“什么是电影?”这个根本问题的回答。

荷尔德林之狂

  • 编号:B89·2250705·2324
  • 作者:【意】吉奥乔·阿甘本 著
  •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 版本:2025年01月第一版
  • 定价:69.00元当当29.30元
  • ISBN:9787208191709
  • 页数:375页

荷尔德林的一生被整齐地分为两部分:从1770年到1806年的前36年,以及从1807年到1843年的后36年。在他的后半生中,他像个疯子一样躲在木匠恩斯特·齐默尔的家里。诗人的前半生在更广阔的世界里四处游荡,会关心外界和时事,但在后半生,却与外界完全隔绝。尽管偶尔有客来访,但他与外界的关系就像被一堵墙隔开了。根据他最早的传记作者所记,他经常固执地重复,“我这里啥事都没有发生!”这样的人生只能作为编年史的主题,而不是历史研究的主题,更不用说临床或心理分析了。然而,这本书表明,这正是荷尔德林向人类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的概念。居住在一个地方意味着什么?自我意味着什么?什么又是习惯?对于人类来说,生活不是首先意味着居住吗?阿甘本结合了荷尔德林多年的所谓疯狂的详细年表,对通常被认为其不可读的文本进行了新的审视,旨在描述和理解诗人自己所说的习惯性和寓居的生活。

游牧主体

  • 编号:B89·2250705·2323
  • 作者:【意】罗西·布拉伊多蒂 著
  •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 版本:2025年01月第一版
  • 定价:78.00元当当33.20元
  • ISBN:9787208192621
  • 页数:512页

罗西·布拉伊多蒂,拥有意大利和澳大利亚双重国籍,索邦大学哲学博士,当代哲学家,女性主义理论家,欧洲女性研究的先驱。“游牧主义代表着异质的多样性、差异性、唯物主义和交叉性,而不仅是流动性。”罗西·布拉伊多蒂在本书中致力探索当代主体性的构成,尤其是欧陆哲学和政治理论中的差异概念,包括她对认识论与“女性问题”的关系、女性主义与生物医学伦理学的关系、欧洲女性主义以及美国女性主义与欧洲政治和哲学之间的可能关系的研究。罗西·布拉伊多蒂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通过思考女性主义与技术、历史事件和流行文化的关系,重塑了操演、性差异和复杂性的概念,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她将德勒兹和瓜塔里的“生成少数”概念更深入地融入了当代民主思想,而关于方法论的一章则详尽解释了作者的方法,同时与她的批评者进行了交流。自面世以来,该书一直引导着欧陆哲学和女性主义理论的讨论。

颜色的哲学

  • 编号:B83·2250705·2322
  • 作者:【法】克劳德·罗马诺 著
  •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 版本:2025年05月第一版
  • 定价:88.00元当当37.40元
  • ISBN:9787208194465
  • 页数:288页

颜色是什么?颜色是人类人为切割光谱并对其命名的产物。经过牛顿、伽桑狄、达·芬奇等先贤的努力,赤橙黄绿青蓝紫才变成了现代人耳熟能详的颜色,从生态学的角度看,通过分辨和识别几种主要的颜色,人类就可以收集浆果,采集食物,伏击猎物,进而耕种、纺织等。如果只研究光的属性,偏离了颜色的真相,感知颜色只是人类大脑的一种机能,它与人类适应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克劳德·罗马诺在本书中梳理了颜色的物理学、哲学解释,他从颜色的语法、颜色的现象学、颜色的美学、颜色的文学等方面,详细展开探讨了所谓颜色现象学的生活世界。在此基础上创立了颜色现象学,倡导回归生活世界本身,回到颜色使用实践本身。在中文版序言中,克劳德·罗马诺还引用了中国老子、孔子和孟子对颜色的论述,阐述了他的颜色理论,“颜色可以表示事物的真相,而不是虚假或纯粹的表象。”本书荣获法兰西学院哲学图书大奖。

失窃的孩子

  • 编号:C55·2250616·2321
  • 作者:【美】凯斯·唐纳胡 著
  • 出版:上海文艺出版社
  • 版本:2016年09月第一版
  • 定价:49.00元当当22.10元
  • ISBN:9787532160877
  • 页数:302页

“七岁那年,我被淹死,而他占有了我所有的一切,包括我的身份和记忆。而后,我复活……”一个平凡夏夜,负气的男孩离家出走,被蛰居在森林里的仙灵绑架,假扮他的仙灵随着前来寻人的消防队员回家,从此一边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一边展开新的生活。而那个被仙灵抓走的男孩,历经溺毙而后复活的仪式重生为仙灵,就此告别文明世界。他永远以七岁的外表游荡在森林中,在星空下高歌、在雪夜里沉眠,再也不会长大。两个交换命运的孩子渐渐成长,他们的生命几度交会,却都擦肩而过。文明的脚步向森林不断逼近,当假扮的人类日益负疚,濒临崩溃,当森林里的仙灵死伤四散,终日逃亡,他该如何得到灵魂的救赎?他又该如何夺回自己的人生?出生于爱尔兰裔的美国家庭的凯斯·唐纳胡,在七个孩子中排行第四,从小就觉得自己可能是个换生灵,一九七四年他立志以写作为业,并花了七年时间写下处女作《失窃的孩子》。

科学哲学的兴起

  • 编号:B82·2250616·2320
  • 作者:【德】汉斯·赖欣巴哈 著
  • 出版:商务印书馆
  • 版本:1983年04月第一版
  • 定价:42.00元当当18.90元
  • ISBN:9787100011068
  • 页数:261页

汉斯·赖欣巴哈,是科学哲学领军人物、教育家和逻辑经验主义的拥护者,他在科学、教育和逻辑经验主义领域具有影响力,于1928年在柏林创立了经验哲学学会,他还基于概率论、数学哲学与逻辑学、空间时间与相对论、概率分析与推理以及量子力学,为经验主义的研究做出了许多贡献。1951年,赖欣巴哈撰写了他受欢迎的著作《科学哲学的兴起》,“许多人都认为哲学是与思辨不能分开的。他们认为……哲学不是一种科学。”在书中,赖欣巴哈认为,哲学思辨是一种过渡阶段的产物,发生在哲学问题被提出,但还不具备逻辑手段来解答它们的时候,一种对哲学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不仅现在有,而且一直就有,而从这个基础上出现了一种科学哲学,这种哲学在我们时代的科学里已找到了工具去解决那些在早先只是猜测对象的问题,简言之,写作本书的目的是要指出,哲学已从思辨进展而为科学了。

逻辑与知识

  • 编号:B84·2250616·2319
  • 作者:【英】伯特兰·罗素 著
  • 出版:商务印书馆
  • 版本:1996年06月第一版
  • 定价:75.00元当当33.70元
  • ISBN:9787100015882
  • 页数:465页

《逻辑与知识》是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论文集,收录了罗素1901至1950年间发表的十篇文章,围绕逻辑与哲学、哲学与形而上学、知识与语言三大主题展开,深入剖析了逻辑在哲学中的基础地位,以及逻辑如何为解决哲学问题提供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书中,罗素通过丰富的哲学论述和逻辑推理,展示了逻辑与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逻辑在构建哲学体系中的核心作用,系统呈现罗素在关系逻辑、数理逻辑及逻辑原子主义哲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全书采用逻辑分析方法重构哲学体系,理论深度与学术难度并存。其中《关系逻辑》提出关系独立于项的性质,奠定现代关系逻辑基础;《论指称》修正弗雷格理论,建立摹状词理论分析框架;《逻辑与知识》阐述通过逻辑分析构建哲学体系的路径;《共相与殊相的关系》探讨本体论命题的语义结构。该书将哲学问题转化为逻辑命题,开创分析哲学方法论范式,影响奎因、维特根斯坦等哲学家。

论运动图画

  • 编号:Y22·2250616·2318
  • 作者:【美】阿瑟·丹托 等著
  • 出版:上海文艺出版社
  • 版本:2023年12月第一版
  • 定价:88.00元当当39.60元
  • ISBN:9787532187225
  • 页数:604页

分析哲学在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英美哲学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他们认为传统哲学关于形而上学的思辨是没有意义的,主张哲学的任务在于“清思”,用尽可能客观的方法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并阐明它们的意义。在分析哲学家的视野中,电影如何表现?电影语言如何呈现世界?本书为英美分析哲学家的电影文论集,全面展现了分析哲学传统下电影理论、电影观念的发展和演变,是一本从分析哲学视角认识电影语言本质、了解电影语言特性、电影与情感、电影与叙事关系的重要理论著作。本书作者均为英美最有影响的分析哲学家,收录的论文包括阿瑟·丹托的《论运动图画》《看与展示》《我们每个人内部的鸽子:对批评的回应》、肯德尔·沃尔顿的《透明的图像:论摄影写实主义的本质》《吓人的虚构》《论图画和摄影:对反驳的回应》、诺埃尔·卡罗尔的《定义运动图像》《电影、情感与类型》等文论。

历史研究(上、下)

  • 编号:W13·2250616·2317
  • 作者:【英】阿诺德·汤因比 著
  •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 版本:2016年08月第一版
  • 定价:168.00元当当75.80元
  • ISBN:9787208138872
  • 页数:955页

汤因比的开创性工作,打破了前人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研究模式,而是从全球的视角,从人类整体文明演进来看待历史。在这本书里,汤因比梳理了21种成熟的文明——西方社会、东正教社会(东正教-拜占庭社会、东正教俄罗斯社会)、阿拉伯社会、伊朗社会、古印度社会、远东社会(中国社会、朝鲜-日本社会)、希腊社会、叙利亚社会、印度社会、中国社会、米诺斯社会、苏美尔社会、赫梯社会、巴比伦社会、埃及社会、安第斯社会、墨西哥社会、尤卡坦社会和玛雅社会。汤因比历数它们从兴起、强盛到衰亡、解体的过程,他认为,文化是通过对环境的“挑战”的应战所遭受的考验而产生的;文化的生长是由那些“退隐”和“复出”的少数伟大人物的历史活动所决定的;文化的衰落来自于少数创造者丧失了创造能力,多数人相应地不再支持与模仿,整个社会失去了新的应战能力;文明的解体在于社会体系和灵魂的分裂。

巴曼尼得斯篇

  • 编号:B31·2250604·2316
  • 作者:【古希腊】柏拉图 著
  • 出版:商务印书馆
  • 版本:1982年08月第一版
  • 定价:66.00元当当28.10元
  • ISBN:9787100023818
  • 页数:411页

《巴曼尼得斯篇》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晚年作品,被誉为柏拉图哲学中最难解的一篇,它标志着由《斐多篇》和《国家篇》代表的理念论向柏拉图后期思想的转化。书中借用苏格拉底、巴曼尼得斯、齐诺等人之口,讨论了有关“相”(理念)的问题。全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陈述“少年苏格拉底”“拯救现象”的企图及其困难为宗旨,柏拉图借爱利亚学派的巴曼尼得斯之口,批评了少年苏格拉底的理念论;第二部分以陈述一种范畴论为宗旨,分为八组虚拟的逻辑推论,涉及“一”和“存在”是分离还是联系的问题,以及“一”和“多”的问题,“是的一的部分中每一部分,一和是,离开另一部分么?一离开是的部分,是离开一的部分么?”本译本是我国著名希腊哲学专家陈康先生对《巴曼尼得斯篇》做的注释性翻译,在其中对《巴曼尼得斯篇》进行了文字的勘校、词句的释义、历史的考证和义理的研究。

爱丽丝漫游奇境与镜中奇遇

  • 编号:C38·2250604·2315
  • 作者:【英】刘易斯·卡罗尔 著
  • 出版:湖南文艺出版社
  • 版本:2022年09月第一版
  • 定价:96.00元当当40.90元
  • ISBN:9787572607653
  • 页数:560页

《爱丽丝漫游奇境》与《镜中奇遇》是英国著名作家、逻辑学家与数学家刘易斯·卡罗尔创作的儿童文学经典,亦被认为是维多利亚时代胡话文学的典范之作。卡罗尔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孩子般的纯真之心,结合逻辑学家与数学家的奇思妙想,书写了爱丽丝的两段奇遇。马丁·加德纳五十多年来持续研究《爱丽丝漫游奇境》与《爱丽丝镜中奇遇》,分别于1960年、1990年与1999年出版三部《爱丽丝注释本》,其中包含大量内容详尽的注释与相关研究材料,为当代读者释疑解惑,被公认为卡罗尔研究的经典之作。本书即融合了这三本书的内容,由北美卡罗尔学会主席马克·伯斯坦加以更新完善的一百五十周年豪华纪念版。本书完整收录了两部爱丽丝故事以及被删去的片段《假发黄蜂》。五篇导言与数百条经过修订与更新的注释跨越逻辑、数学、哲学、历史、文学等领域,通过集释与漫谈的方式深度揭示蕴藏于故事细节中的奇思与妙趣。

鲸鱼马戏团

  • 编号:S29·2250604·2314
  • 作者:叙灵 著
  • 出版: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版本:2025年01月第一版
  • 定价:50.00元当当21.30元
  • ISBN:9787559480965
  • 页数:270页

叙灵,原名禹运涛,1973年生于湖南麻阳,苗族,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数学系,著有诗集《舅舅的湖泊》等。叙灵被称为“中生代诗人中优秀的后卫”,善于写作实在的可以把握的日常事物,文字轻松自然,旷达悠远,传达出自然与荒野的声音。叙灵的诗歌是有信仰的诗歌,以小见大,在平凡中见神奇,他的诗歌也是流动的诗歌,短促却绵长有味,跟随他遍布山川湖海的孤独的足迹,在他的诗歌里,读者可以远离喧嚣的城市与内卷的生活,找回心灵失落的远方。杨键对他的评价是:“叙灵的诗有荒野的草莽之声,而罕有人声,这很独特。他诗中的每个字、每个场面都是他亲历的,那些寂静如月的诗句,短促却绵长有味,平淡而有阴凉。”诗集为韩东主编的“年代诗丛”系列之一。

五重塔

  • 编号:C41·2250604·2313
  • 作者:【日】幸田露伴 著
  • 出版:商务印书馆
  • 版本:2024年04月第一版
  • 定价:32.00元当当13.60元
  • ISBN:9787100235426
  • 页数:124页

性格木讷的十兵卫虽深知谷中感应寺拟建五重塔机会难得,却也明白前期寺院扩建是源太师傅的工程,后期建塔继续交予源太也是自然。但出于对自身手艺的自信与施展才华机遇的渴望,他纠结再三,还是决定斗胆向住持长老主动请缨,希望能由自己来承建这项工程。长老破例准许十兵卫来建塔,但源太的徒弟清吉为师父抱打不平,砍掉了十兵卫一只耳朵。被砍伤的十兵卫坚持带伤上阵,确立起理性的工程管理机制。从自我认可到颠覆社会传统观念的束缚、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十兵卫就像小说中经历暴风骤雨的洗礼之后依然屹立不倒的五重塔。幸田露伴是日本著名的小说家、随笔家、考证学家,一生跨越了明治、大正、昭和三个历史时期,为日本近现代文学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业绩。《五重塔》发表于19世纪90年代日本近代文学形成之初,是幸田露伴在明治文坛确立地位的重要作品。

像这样的小事

  • 编号:C39·2250604·2312
  • 作者:【爱尔兰】克莱尔·吉根 著
  • 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 版本:2023年06月第一版
  • 定价:50.00元当当21.30元
  • ISBN:9787020179619
  • 页数:120页

1985年,爱尔兰一个小镇。圣诞节前的几个星期里,煤炭和木材商人比尔·弗隆迎来了繁忙的时节。在给顾客送订单时,他感到过往的一些琐碎小事在向自己涌来——就在这时,一件类似“小事”让他陷入道德困境,体察到周遭人们沉默的共谋……克莱尔·吉根的《像这样的小事》入围2022年布克奖短名单,并斩获2022年奥威尔政治小说奖、2022年凯瑞集团爱尔兰小说奖等奖项。这是在爱尔兰凛冽的寒冬中感受善意与平凡的英雄主义,“他发现自己在问:不能互相帮助,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走过这么多年,活过几十个春秋,过完整整一辈子,一次也没有鼓足勇气去反对现状,却还要面对镜子里的自己,这可能吗?”而实际上,共谋也好,反抗也罢,“那些说过、做过,还有拒绝说、拒绝做的小事,加起来,就构成了生活。”

奥拉

  • 编号:C57·2250604·2311
  • 作者:【墨西哥】卡洛斯·富恩特斯 著
  •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 版本:2025年04月第一版
  • 定价:68.00元当当29.00元
  • ISBN:9787532798438
  • 页数:120页

对于拉美文学来说,1962年无疑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在这一年,轰轰烈烈的“拉美文学爆炸”拉开序幕。对于富恩特斯来说,1962年无疑是个非凡的年份,在这一年,他出版了为其奠定文坛巨擘地位的长篇小说《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作品刚一出版就获得极大成功,然而让很多文学评论家感到十分惊诧的是,作家在同一年还写了另外一部风格、长度、题材都与之完全不同的作品:《奥拉》。费利佩·蒙特罗是墨西哥一位27岁的年轻史学家,某日通过一则广告谋得一个月薪4000比索的肥差,工作内容即帮助一位将军的遗孀,109岁的康苏埃洛·略伦特夫人整理将军用法文写成的回忆录,在老太太不见天日、与世隔绝的住宅里,他爱上了老太太的侄女,年轻美丽的奥拉。之后发生的一系列怪事使整个故事笼罩在一层神秘莫测、扑朔迷离的气氛之中:原来奥拉是康苏埃洛用巫术复制的自己的年轻时代,而费利佩正是将军本人。

塞万提斯或阅读的批评

  • 编号:E56·2250604·2310
  • 作者:【墨西哥】卡洛斯·富恩特斯 著
  • 出版:作家出版社
  • 版本:2023年12月第一版
  • 定价:45.00元当当19.20元
  • ISBN:9787521225396
  • 页数:127页

在《塞万提斯或阅读的批评》中,富恩特斯对《堂吉诃德》里的那些或明朗或隐晦的文学呈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评。从阅读小说到阅读世界,从阅读的批评到创作的批评,富恩特斯沿着塞万提斯这条线索生发出了更多的关联路径:有西班牙特定时期历史、文化、宗教、文学的多维图景,有对西班牙与西语美洲之间既有冲突又相融合的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有在塞万提斯和乔伊斯之间跨越时空搭建出的某种隐秘的美学关联。富恩特斯通过更加开放的“文本构筑术”,让文学与历史、哲学、神学交织如网。“我这本《塞万提斯或阅读的批评》汇集、修订并统编了我之前作为国家学院成员为开幕式讲座准备的演讲稿、在华盛顿特区的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举办的座谈中用过的文章、在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举办的哈克特纪念讲座上用过的文稿,以及在《墨西哥的太阳》专栏发表的标题为《西班牙时间》的系列文章。”

福克纳随笔

  • 编号:E54·2250604·2309
  • 作者:【美】威廉·福克纳 著
  • 出版:上海文艺出版社
  • 版本:2018年09月第一版
  • 定价:45.00元当当19.20元
  • ISBN:9787532166503
  • 页数:332页

《福克纳随笔》收录了福克纳各个时期较为成熟的非虚构性文章,其中包括演讲词、书评、序言以及有意发表的公开信等,是福克纳全部作品中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组成部分,也是了解一个真实、全面甚至隐秘的福克纳的必不可少的资料。和他的小说一样,福克纳的散文也呈现了非常特殊的多样性,例如当中的《密西西比》、《论隐私》、《论恐惧》等,都是福克纳非小说类作品当中的杰作,福克纳的智慧、知识、想像力、才能和幽默感在本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收录的大多数的篇章是他创作后期的产物,不少反映了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有所增加的公众人物的责任感,这些文章显示出这位极其热诚、异常复杂、非常隐秘的作家在职业生涯的后四十年愿意向公众揭示的那些部分的同时,也使我们得以更进一步地了解他的为人与他的作品。

新潮女郎与哲学家

  • 编号:C54·2250519·2308
  • 作者:【美】F.S.菲茨杰拉德 著
  • 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 版本:2025年04月第一版
  • 定价:39.00元当当18.70元
  • ISBN:9787020126934
  • 页数:336页

F.S.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美国杰出的作家之一,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问世,奠定了他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成为20世纪20年代“爵士乐时代”的代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海明威评价说:“他的才华是那么的自然,就如同蝴蝶翅膀上的颗粒排列的格局一样。”《新潮女郎与哲学家》是菲茨杰拉德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共收入了他已发表的8个短篇故事:《近海海盗》《冰宫 》《脑袋与肩膀》《雕花玻璃酒缸》《留短发的伯妮思》《赐福礼》《误入歧途的戴利林波尔》《吃了四次拳头》。这部短篇小说集以崭新视角和鲜亮的文笔描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社会的生活景象,表现了现代意识与传统观念之间的矛盾冲突,颂扬了年轻一代对旧文化、旧道德的反叛心态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追求,为菲茨杰拉德赢得“爵士乐时代的桂冠诗人”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