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7 数字化“自宫”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顺应潮流,微博关闭。”发布在半个月前,后面还加了一个骷髅,而今天的这条微博,彻底让我告别那个叫“微博”的互联网产品,取消了对所有人的收听,恢复为0,而我最后一条微博是:“收听为零,解散了,微博,始终“博”不起来,大家取消我吧。2012年马上到了,祝安。”时间:17:23。这个时间距离我在腾讯发布第一条微博三个月零一天零5小时34分。
“博”不起来是一种现实,从一开始我就没有把微博当成是一个个人媒体,相反,它只是我推销博客的工具而已,但很明显的是微博的裂变扩散只是一个传说,没有很好的运行和策划,也只是自娱自乐,再加上潮流的力量势不可挡,我一定要在微博沦陷的道路上摇旗呐喊,让微博的世界充满死亡的气息。
![]() |
只是存档 |
当然,个体的力量终究是不能改变什么,比较欣喜的是微博在政府监管和法制道路上的不相容,将决定微博会更快地消亡。昨天方兴东用“式微”这个词来形容微博的现状,并且在展望2012年的微博命运时,提到了微博实名制。继北京之后,广州、上海等地也纷纷出台微博实名制的条例,2012年尚未来到,中国的微博已经显出了多舛的命运。
而更加恐怖的遭遇是: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泄密事件爆发。几乎是集中式的,继12月21日上午,有黑客在网上公开CSDN网站的用户数据库,导致600余万个注册邮箱账号和与之对应的明文密码泄露之后,昨天,又有天涯、新浪微博、腾讯QQ、人人、开心网等知名网站的用户称密码遭网上公开泄露。来自奇虎360的最新监测发现,目前网上公开暴露的网络账户密码超过1亿个。@微博小秘书今天在微博上说:新浪微博用户帐号信息采用加密存储,并未被盗。今日有传言新浪微博476万帐号被盗,经核实,该份数据绝大部分不是新浪微博帐号。极小部分用户因使用和其他网站相同帐号密码,可能导致其微博帐号不安全。我们已对这部分用户做了保护,并提醒所有用户尽快进行帐号安全设置。
此前,CNNIC《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有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经历的网民达到1.21亿人,占24.9%。据360分析评估,上述被盗号的1.21亿网民群体中,80%以上是因为黑客刷库后获取了网民的账号密码数据,危害远远超过盗号木马。据说,这次泄密的原因在于密码为明文密码。采用明文密码是一个相对低端的模式,很容易就被黑客破解。
随着泄密事件愈演愈烈,隐藏背后的黑客产业链也浮出水面。不管是明文密码还是加密密码,更多折射的是个人信息的不安全。今天,除了新浪的提示之外,google登陆账户也需要手机验证了,这像是一个悖论,用手机等私人性很强的终端进行密码验证,也就预示着新的用户信息又会成为泄密的内容,所以在这个草木皆兵的隆冬,泄密带来的并不仅仅是转化成商业利益的道德谴责和法律制裁,公众要的是谁来保障网络上个人信息的安全。
泄密事件大规模、集中爆发,而且都在实名制出台的这个时间节点,让人怀疑这两者存在的内在逻辑可能,来验证这种逻辑可能的是韩国实名制。韩国是首个强制推行网络实名制的国家,从2007年7月起,每天访问人数超过30万的35家主要韩国网站率先推行实名制,要网民用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注册并通过验证后,才能在各网站上发帖和跟帖。目前几乎所有的韩国网站都推行实名制。出乎意料的是,在韩国推行网络实名制后不久,这些网站便接连遭受黑客攻击。其中,2011年7月发生的韩国门户网站Nate和社交网站 Cyworld被黑事件成为至今发生的规模最大的网民信息被盗案件,约3500万用户的名字、电话号码、地址、身份证号码等信息被公布。而如今,中国大规模互联网用户信息泄漏与韩国推行实名制之时北京相似。
政府既然已经推行了实名制,那么为了不重蹈韩国的覆辙,应该尽快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制建设,像此次大规模的泄密事件,网站对用户也仅从道德和情感层面,进行提示和关心,而丝毫没有从法律上进行问责,且不管如此大规模的互联网用户信息泄漏是否与反对即将大规模推行的网络实名制有关,我们需要的是数字化生存中真实的那些东西。
风声鹤唳,我承认我关闭微博的行为和这次推行实名制,以及用户信息泄露一点关系也没有,我只是从个人喜好出发,在三个月的实践之后再次发出自己对微博的鄙视,所有的行为也只是一次行为艺术式的“自宫”,不管实名也好虚拟也罢,不管泄密也好保密也罢,总之我的微博之路仅留下以下一段数字化的墓志铭:
·2011年09月26日11:49,你发表了第一条广播。
·在93天中,平均2.0条/天。
·最近的100条广播中有:原创74转播3对话0评论23图片16视频0音乐0心情0。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071]
思前: 所遇见的生命都是路过
顾后: 清晰地飞起,而不是坠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