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28 环保秀
昨天地球熄灯一小时,我没有实践,在这个环保秀面前,我的动机是要把一些博客写完。看起来这个理由很牵强,而且明知这是全世界都在响应的活动,而我却在灯火中,在电脑前,完成着关于女人河的活动照片阅读和制作。实在有点对不起日益遭受沧桑和人类破坏的地球,而今天有媒体在曝光昨晚熄灯一小时却有人灯火通明大打麻将。
20:30-21:30,这是一个夜晚的黄金时间,选择在这个时间段熄灯,大抵是要在这关乎夜生活的关键时间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这是效益最大化的可能时段,试想,如果白天倡导这样的活动,也就基本上看不到效果,达不到目的。从北京到上海,从杭州到悉尼,故宫、水立方、香港维多利亚港、东方明珠塔……全国各大城市标依次集体熄灯。而在这个城市,这样的响应变得微乎其微,我放眼窗外,都是灯火通明,这是这个城市最炫耀的时间,他们,他们的他们,和我一样,在完成着平时正在完成的生活。看起来,这场环保活动并不能深入每一个地球上的子民,在倡导为先的理念下,地球熄灯一小时更像是一场环保秀。
这并不是贬低熄灯活动,而在低碳生活的背景下,这项活动更多是一次非官方的自发行为,“地球一小时”城市熄灯活动由WWF发起,上海、香港特区和河北省保定市,是中国三座官方承诺并公开宣布加入此项活动的城市,而在其他城市,政府大部分是缺席的,也就是说,这纯粹是民间的倡导行为,而非强制制度,要在一个大城市开展熄灯行为,其实牵涉到很多政府部门,比如,像上海这样一座素以“不夜城”闻名的城市,熄灯从来就不是一件拉下电闸即可的事情,它涉及一个严密和交叉的管理系统,职能划分中包括发改委、环保、市容绿化、规划、旅游、供电、灯光控制等部门。就这么看似简单一件事儿,牵动了一个庞大的政府机器,谁都不能拍板说这件事就这么干了。这也决定了在很多城市,按时熄灯的往往是一些大的标志性建筑,而普通大众,除了坚毅的民间环保志士,熄灯基本上是作为旁观者。有网友就抛出了这样的观点:宣传讨论“地球一小时”活动经费比一个小时省电的资源多得多。
到底是不是作秀?环保倡议如果没有政府的强制,是不是会流于形式?今天参加了一个由义工开展的“你丢我劝,真丢我捡”活动,就是在街上劝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不乱丢垃圾。参加活动的义工和志愿者有百把人,大家分散在街道各路段,从劝导行人别丢垃圾到把路上垃圾捡进垃圾箱,阵容强大,队伍庞大,规模盛大,但很难说效果立竿见影。我依此对丢烟蒂者、扔水果皮者和肯德基纸袋者进行劝导,但这些人都是表情麻木,也不当你回事,自顾自。在街上穿着红马甲也算是一种风景线,但很多参与者也只是图个热闹,对于不文明行为,在倡导中仍然觉得效果不明显,政府缺席往往造成一个后果,那就是流于形式,对于真正的教育和惩罚效果并不能实践和体现。或者很明显,参与只是参与,当脱掉义工服装,回归到大众的时候,角色也跟着回归,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也许也会发生乱丢垃圾的不文明行为。
和地球熄灯一小时一样,参与者也只是志愿者,角色“边缘化”导致最后看上去完全是一场秀,但其实,不管是“地球一小时”还是义工活动,其意义并不在于活动本身,“要通过这次活动,让所有人对地球环境保护都重视起来。”,或者说,即使是作秀,也要做一场好看的秀,在作秀中感化普通民众和政府,促使大家在一些事情上产生觉悟和转变。否则,这个社会就会如理查德·桑内特所说,出现“公共人的衰落”。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526]
思前: 柳溪江:关于女人河的细枝末节
顾后: 一瞥而过的正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