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31 虚构,在路上
应该写点啥?这是我每天博客的必答题,明显的困局是:生活如此单一,思想如此贫瘠,只好用文字的力量虚构一两种情绪,然后放大,放大到自己偏离的轨道,看起来正襟危坐,其实骨子里很无聊,很无趣,也很傻帽。
说起来像一个文艺青年,读书、看电影,发表时事观点,或者写一两首小诗,整个博客充满着人文关怀,遗世独立,不随波逐流。这样的风格或者是逼出来的,我没有想到自己在词穷的时候会不会还这样把自己往所谓文艺的高度推,骑虎难下,所谓的阅读或者创作,其实都不是真正触发心灵的,过眼云烟,一知半解,和我理想中的阅读创作有着本质的区别。只是那个时代远去了,10多年了,我大学毕业就感觉自己掉进了社会的陷阱,自己不肯爬上来,还叫着让别人投井下石。
其实每天写点什么是要接近生活原态的,活着就是这么一种状态,一线两点,没有枝节,吃饭睡觉工作,24小时会被轻易打发掉,所以留下来的也就是那些看起来让人感觉我不在现场,我在文字后面,带着面具啊,前台是一个叫“五行缺水”的ID,不暴露自己,不袒露自己,ID就是在这里生活的全部。那个每天敲着键盘,告诉别人表达自己的人不姓五,不缺水,不会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孤独主义者。
这或许是网络生存最大的问题,如果有一天我没有了密码,那么五行缺水这个ID就死了,那么所谓的“或者=活着”的写博目的也就死了,那么文字也最后死在了01组成的虚拟世界里。一个ID的生存最基本的仅仅依靠这些很容易破解的数字密码。想到这,我总是担惊受怕,我总是坐立不安,我总是疑神疑鬼,我们的生存如此艰难,网络更难。
也就是中午,把所有文字都备份起来,克隆的命运是可以给你第二次网络生存的机会,当我完成了这个最简单的拯救方法,我还是窃笑着的,我懂得了这个最基本的法则,也就保证了我的网络ID,我的五行缺水可以长生不老,万寿无疆。这当然是现实无法实现的,是文字背后那个真实的我无法实现的,虚拟可以让你忘掉现实的烦扰,可以让你沉静在万劫复生的窃喜中。
所以突然想念小说了,又名虚构。我疯狂迷恋过的虚构生活已经好久没有出现了,它像网络虚拟生存一样,可以驾驭生命,可以创造奇迹,你永远在文字后面窃笑,或者流泪。1995年第一篇小说是在大学里完成的,宿舍里的笔记本上写满了文字,黑乎乎的一大堆,从模仿开始,一个叫耳日的人,幻灭在阳光之中。后来这个名字屡次出现在我的小说中,我把他当成了一个符号,类似的还有藿、阿沛、麦戈、苏仪、刀、可可、西里、马耳他、马波……如此等等,他们组成了我的虚构世界的人物谱系,反复出现在我不同文本中,反复死亡重生,反复爱与被爱,当然不是同一个人,只是有着同样的名字,这就是虚构带来的快感,能够让你感觉你掌控着每一个名字背后的命运。
当然,还有一个叫“我”,第一人称,我最痴迷于把第一人称当成第三人称,我会死亡,会不知道故事的结局,我的存在只是让别人误解这个名字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只是一个人名,不是全知的我,在某种意义上,会造成阅读的困难,但却是一次解放,文本的解放,故事的解放,以及逻辑的解放。
他也是走向前台的一个ID,和许多虚构人物一样,可以长生不老,可以万寿无疆,可以万劫复生。和网络生存一样,你无法究竟背后的所有,他只是存在在一个个文字里。而背后的我只是这样平常地存在于一线两点没有枝节的活着状态下,生活如此单一,思想如此贫瘠,变着法子要用文字的力量虚构一两种情绪,然后放大,放大到自己偏离的轨道。
大约10年前,最后一篇小说封笔了,他们都被暂时死亡了,在厚重的虚构里沉沉睡了。而现在我想着他们,想着要他们复活,告诉虚构后面的丰富和多元,告诉现实的单调是一件多么让人无奈和痛苦的生存,告诉反复死亡重生,反复爱与被爱成为一件容易实现的事,这样我就觉得自己充满了文艺青年的力量,充满了不在现实里无聊无趣的勇气,充满了解放文字解放博客的信心。
于此,我忽然觉得自己要从事一种行为艺术了,伟大地前行,他们都开始走在路上。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