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5万物已成灰

20221205-00.png

横排的半张笑脸,“遇见你,真美好。”的问候语,一切都是温馨的,豆瓣的开机屏传递出的是美好对话的可能性,每天打开,这当然已经司空见怪,但是背后却是另一个世界的打开:当进入主屏,再也没有关于ID号禁言的提示,再进入自己的主页,也没有那一根横在上面的“铁栏”——在经过了180天的“隔离”之后,终于走向了归来的一刻。

6月7日,随着关于疫情的那条广播被移除,随着禁言令的下达,注册11年的豆瓣终于把我纳入到了黑名单里。从此成为看客,从此选择沉默,即使每天点击浏览相关电影和图书的讯息,ID下的我也始终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180天,豆瓣的最高判刑是失去了一次言说的机会,但是在180天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每个月的小结是空无的,影音的记录是灰色的,友邻的互动是被取消的,但这并不是180天所呈现的生态:其中有人因我被禁言而鸣不平,有人发私信问及电影的资源,有人询问用稿的具体事宜,但是可以说话的“有人”永远和禁言的我隔在不同的世界,言说是一种单项的传播,它最后跌落在无声的深渊里,于是,“有人”是有人,说话的“有人”,询问的“有人”,点赞的“有人”,批评的“有人”,而我只在那个ID后面成为永远沉默的存在,宛如死了一般。

那些空白和灰色便是180天禁言的本色,连同在180天里看的207部电影和70本书,都在沉默中失去了标记的符号。当半张笑脸相迎,当“遇见你,真美好”的温馨语传来,180天之后的世界真的开放了?补记了那些电影和书籍,获得了莎士比亚和普鲁斯特的徽章,当我把关于本哈明·拉巴图特《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的书评贴上去的时候,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依然是:“部分内容可能不符合社区指导原则,待审核通过后会自动发布……”当然也依然需要审核,但是已经对此做好了心理准备,却又遭遇了新的困惑:那篇文章根本不在自己的主页里,以前可以看到锁住的状态,属于自己可见,而现在连文章也找不到了——到底发生了什么?

“那我问他我的柠檬树还能活多久。他说没法知道,除非砍了它,数年轮。但谁会这么做呢?”《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中的那句引语还记忆犹新,它指向的是悖论:当树被砍掉而知道它的年纪,它已经死亡,死亡的树无法再回答“我的柠檬树还能过多久”的问题,戛然而止于一种人为的暴力,即使得出了确切的答案,它也以死亡的方式终结了生命——砍了它是得到答案的必然性行动,必然性的结果回答的是“还能活多久”的可能性问题,当必然性终结了可能性,是不是一种理性的胜利?但是“夜晚的园丁”却在质疑:“谁会这么做呢?”我们不再理解世界,是因为世界再不是从前的世界,是因为死亡成为了常态,是因为有人拿起了工具砍掉了一株还活着的树——解除了禁言又如何?回来了又如何?可以说话了又如何?

诸多关于如何的问题本就是我们不再理解世界的注解,而从开始到结束,世界似乎并没有发生改变,但它以“砍了它”的方式看起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禁言180天,原因仅仅在于触及了一个关于核酸检测的话题,私人性和公共性的矛盾变成了一种悖论,不做核酸的720小时成为了一种罪证。而当180天之后,关于核酸检测的话题又迅速转向了另一个维度——就在解除禁言几小时后,杭州发布了关于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措施的通告:不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实行“愿检尽检”,各地继续提供便民检测服务;除养老院、福利院、中小学、幼儿园等特殊场所外,乘坐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扫“场所码”;通过药店购买“四类”药品的人员,不再要求核酸检测和赋码促检……

“优化”,这是对疫情防控政策的修饰语,很明显,优化就是趋向于更合理的安排,而这并非是杭州独有的政策,从12月2日开始,成都、天津、北京、重庆、深圳、南昌、昆明、哈尔滨、上海、武汉、郑州、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绍兴、金华、台州、大连、南宁、南京均宣布相关政策,从核酸、出行、购药等多个方面优化相关防控措施,而今天山东发布的优化政策,甚至规定居民进入公园、景区、服务区等公共场所,乘坐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除了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连健康码都不需要查看了。从优化到彻底取消,各地的具体规定不一,尺度不同,但是释放的信号很明显:随着核酸检测不再查验,疫情防控将朝着放开的方向发展。

放开是处在严管政策时的一种期盼,是日常生活不被破坏的向往,但是这个优化政策出台,似乎步子迈得有些急促,甚至有点猝不及防:掷地有声的“社会面基本清零”的总政策还在耳边一遍遍被重复,“三天三检”的防疫要求还没有走远,甚至小区前两天还在要求必须查验72小时的常态化核酸检测结果,怎么一下子就被优化,甚至彻底取消了核酸和健康码查验?仿佛关于病疫的传播威力一下子不见了,关于病毒可能造成的人体伤害消失了,甚至听到的一种权威说法是:“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现在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我们的应对能力在增强,这为持续优化完善防控举措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

一下子转向?是政策为了适应形势而发生转向,但是看起来仿佛是病毒识大体而绕开了人群,这一种转向又让政策缺少了权威性,稳步推进变成了迅速放开,而放开真的就是开放?与病毒共存或者是防疫最大的方向,而实际上,无论是优化还是取消,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只是因为有人砍掉了柠檬树,而年轮的背后不是活着而是死亡,就像那些空无的180天里,到处都是死亡所呈现的灰色,而180天之后回来,世界照样是灰色,照样不再理解,照样是死了一般的沉默——万物已成灰,灰,是灰色的灰,是灰烬的灰。

180天+720小时之前,是开启核酸常规化检测的时间,180天后,是取消核酸检测查验的时间,被禁言的180天恰好形成了关于核酸检测的闭环。但这只是一个表象上的结束,在豆瓣里补标了180天里的电影和图书后,翻开的《说文解字》,也许将是180天后归来的第一本正常标记的图书,关于“疫”上写着:“疫,民皆疾也。从疒,役省聲。”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442]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