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29 死是一种表达

正在进餐的饭店,在华灯初上时突然遭遇停电,有些混乱,有些质疑,但似乎都没有起身,服务员点燃蜡烛,他们说,正在处理。于是大家一如既往,烛光中依然觥筹交错。岁末,有些东西呈现出无规律的状态,或者我们很少去追究本源,我们总是放弃一些表达,把世界正在发生的事都当做是应该发生的。

死也一样,终点必是这样一种结局,所以横竖是死,便会忘记一场死亡背后曲折的血色演进历程,钱云会,2010年末期中国互联网上的一个人物,因为他的死去掉了表达,直接抵达终点,所以成为民众怒气的发泄地,或者他的背后只是一个牺牲品的最后回归。

请抱歉我的主观臆断,对于事件,我知之甚少,只是从网络中获悉一些过程,这是执拗的村长,入狱多次,而他的死被质疑是因为上访而遭人暗算,浙江乐清方面27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将其定性为“交通肇事案件”。只是海量的网民及记者对市政府官员的说法不断提出质疑,指出照片显示的可疑之处。为什么卡车前挡板上没有碰撞痕迹和血痕?如果钱云会意外被撞时是直走的,为什么倒下的尸体却与卡车轮胎成直角?为什么事发现场新装的安全摄像机恰巧就在星期天钱云会被害时出现故障?那个致命的早晨究竟是谁给钱云会打的电话?

总之一个人死了,死在车轮下,他的一名双眼紧闭,鲜血从他的半张开的嘴中不停流出,他的身体被一辆红色卡车的巨型轮胎辗压得血肉模糊。一只手臂从轮胎下面伸出。他的肩膀鲜血淋淋,已不成形。他的头和压扁的脊梁也已经分成两截。这张视觉冲击太强的照片把一个人的死定格了,但是他的死是无语的,是没有表达的,在最后呈现的血色中,我们读不到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所谓调查,所谓质疑,都已经无法还原真相了。

只是我们的愤怒依然,诸多的疑点已经把这样一场岁末突然而至的死呈现出它的诡异和不安,没有表达的死会带来恐惧,会激发我们对于死亡无语而带来的恐惧,因为我们都会死,都会走向终点,老死、病死、猝死,或者被撞死,但是死如果缺少表达,那就不会有对生命的敬畏。他们说,“交通事故”不是乐清事件的终点:

正因为公众利益无从表达、公众诉求难有回应,才让信任被撕裂,才让怀疑而不是相信成为面对一事时首选的思考方式。

这或许也是一种极端,但却是我们寻找真相的开始,当普通肇事案上升为公众舆论事件,死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我们从质疑中弥补着对死亡最底线的表达,重要的是我们已经不再把世界正在发生的事都当做是应该发生的。在无规律的世界面前,我们或许能够发现一些规则。仅此而已,钱云会是一个标本,他用不能表达的死为我们坚守生命伦理提供了一个血色记号。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094]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