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与有

  • 编号:B83·2250720·2330
  • 作者:【法】加布里埃尔·马赛尔 著
  •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 版本:2025年01月第一版
  • 定价:108.00元当当54.00元
  • ISBN:9787208191945
  • 页数:384页

本书是法国存在哲学家加布里埃尔·马赛尔的第二本《形上日记》,记录他对于“存在”的省思。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马赛尔应召入伍,由于体弱被分派到巴黎的红十字会做寻找失踪官兵的工作,在这里,他每天见到的都是前来询问丈夫、儿子下落的妇女,这一体验极大地触动了他的心灵,令他的哲学逐渐转向“他者”,这是他一生极力宣扬的“我与你”哲学的基石。在本书中,马赛尔分析了“是”与“有”两种存在的面向,在“有”当中,我们把人对象化,将人视为工具,而在“是”中,我们卸下社会面具,以自己的本质与他人的本质自在相处。因而马赛尔劝说人们重视“我是”,通过在主观经验中的与另一主体的爱的联结,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存有只在爱中实现,唯有启动“爱”,人才能跨越人我藩篱,从主客二元关系转变为主体与主体的一元关系,这就是“互为主体性”,人只有在被视为不可客体化的主体时,才有自己的尊严。

荷尔德林之狂

  • 编号:B89·2250705·2324
  • 作者:【意】吉奥乔·阿甘本 著
  •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 版本:2025年01月第一版
  • 定价:69.00元当当29.30元
  • ISBN:9787208191709
  • 页数:375页

荷尔德林的一生被整齐地分为两部分:从1770年到1806年的前36年,以及从1807年到1843年的后36年。在他的后半生中,他像个疯子一样躲在木匠恩斯特·齐默尔的家里。诗人的前半生在更广阔的世界里四处游荡,会关心外界和时事,但在后半生,却与外界完全隔绝。尽管偶尔有客来访,但他与外界的关系就像被一堵墙隔开了。根据他最早的传记作者所记,他经常固执地重复,“我这里啥事都没有发生!”这样的人生只能作为编年史的主题,而不是历史研究的主题,更不用说临床或心理分析了。然而,这本书表明,这正是荷尔德林向人类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的概念。居住在一个地方意味着什么?自我意味着什么?什么又是习惯?对于人类来说,生活不是首先意味着居住吗?阿甘本结合了荷尔德林多年的所谓疯狂的详细年表,对通常被认为其不可读的文本进行了新的审视,旨在描述和理解诗人自己所说的习惯性和寓居的生活。

游牧主体

  • 编号:B89·2250705·2323
  • 作者:【意】罗西·布拉伊多蒂 著
  •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 版本:2025年01月第一版
  • 定价:78.00元当当33.20元
  • ISBN:9787208192621
  • 页数:512页

罗西·布拉伊多蒂,拥有意大利和澳大利亚双重国籍,索邦大学哲学博士,当代哲学家,女性主义理论家,欧洲女性研究的先驱。“游牧主义代表着异质的多样性、差异性、唯物主义和交叉性,而不仅是流动性。”罗西·布拉伊多蒂在本书中致力探索当代主体性的构成,尤其是欧陆哲学和政治理论中的差异概念,包括她对认识论与“女性问题”的关系、女性主义与生物医学伦理学的关系、欧洲女性主义以及美国女性主义与欧洲政治和哲学之间的可能关系的研究。罗西·布拉伊多蒂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通过思考女性主义与技术、历史事件和流行文化的关系,重塑了操演、性差异和复杂性的概念,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她将德勒兹和瓜塔里的“生成少数”概念更深入地融入了当代民主思想,而关于方法论的一章则详尽解释了作者的方法,同时与她的批评者进行了交流。自面世以来,该书一直引导着欧陆哲学和女性主义理论的讨论。

颜色的哲学

  • 编号:B83·2250705·2322
  • 作者:【法】克劳德·罗马诺 著
  •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 版本:2025年05月第一版
  • 定价:88.00元当当37.40元
  • ISBN:9787208194465
  • 页数:288页

颜色是什么?颜色是人类人为切割光谱并对其命名的产物。经过牛顿、伽桑狄、达·芬奇等先贤的努力,赤橙黄绿青蓝紫才变成了现代人耳熟能详的颜色,从生态学的角度看,通过分辨和识别几种主要的颜色,人类就可以收集浆果,采集食物,伏击猎物,进而耕种、纺织等。如果只研究光的属性,偏离了颜色的真相,感知颜色只是人类大脑的一种机能,它与人类适应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克劳德·罗马诺在本书中梳理了颜色的物理学、哲学解释,他从颜色的语法、颜色的现象学、颜色的美学、颜色的文学等方面,详细展开探讨了所谓颜色现象学的生活世界。在此基础上创立了颜色现象学,倡导回归生活世界本身,回到颜色使用实践本身。在中文版序言中,克劳德·罗马诺还引用了中国老子、孔子和孟子对颜色的论述,阐述了他的颜色理论,“颜色可以表示事物的真相,而不是虚假或纯粹的表象。”本书荣获法兰西学院哲学图书大奖。

科学哲学的兴起

  • 编号:B82·2250616·2320
  • 作者:【德】汉斯·赖欣巴哈 著
  • 出版:商务印书馆
  • 版本:1983年04月第一版
  • 定价:42.00元当当18.90元
  • ISBN:9787100011068
  • 页数:261页

汉斯·赖欣巴哈,是科学哲学领军人物、教育家和逻辑经验主义的拥护者,他在科学、教育和逻辑经验主义领域具有影响力,于1928年在柏林创立了经验哲学学会,他还基于概率论、数学哲学与逻辑学、空间时间与相对论、概率分析与推理以及量子力学,为经验主义的研究做出了许多贡献。1951年,赖欣巴哈撰写了他受欢迎的著作《科学哲学的兴起》,“许多人都认为哲学是与思辨不能分开的。他们认为……哲学不是一种科学。”在书中,赖欣巴哈认为,哲学思辨是一种过渡阶段的产物,发生在哲学问题被提出,但还不具备逻辑手段来解答它们的时候,一种对哲学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不仅现在有,而且一直就有,而从这个基础上出现了一种科学哲学,这种哲学在我们时代的科学里已找到了工具去解决那些在早先只是猜测对象的问题,简言之,写作本书的目的是要指出,哲学已从思辨进展而为科学了。

逻辑与知识

  • 编号:B84·2250616·2319
  • 作者:【英】伯特兰·罗素 著
  • 出版:商务印书馆
  • 版本:1996年06月第一版
  • 定价:75.00元当当33.70元
  • ISBN:9787100015882
  • 页数:465页

《逻辑与知识》是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论文集,收录了罗素1901至1950年间发表的十篇文章,围绕逻辑与哲学、哲学与形而上学、知识与语言三大主题展开,深入剖析了逻辑在哲学中的基础地位,以及逻辑如何为解决哲学问题提供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书中,罗素通过丰富的哲学论述和逻辑推理,展示了逻辑与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逻辑在构建哲学体系中的核心作用,系统呈现罗素在关系逻辑、数理逻辑及逻辑原子主义哲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全书采用逻辑分析方法重构哲学体系,理论深度与学术难度并存。其中《关系逻辑》提出关系独立于项的性质,奠定现代关系逻辑基础;《论指称》修正弗雷格理论,建立摹状词理论分析框架;《逻辑与知识》阐述通过逻辑分析构建哲学体系的路径;《共相与殊相的关系》探讨本体论命题的语义结构。该书将哲学问题转化为逻辑命题,开创分析哲学方法论范式,影响奎因、维特根斯坦等哲学家。

巴曼尼得斯篇

  • 编号:B31·2250604·2316
  • 作者:【古希腊】柏拉图 著
  • 出版:商务印书馆
  • 版本:1982年08月第一版
  • 定价:66.00元当当28.10元
  • ISBN:9787100023818
  • 页数:411页

《巴曼尼得斯篇》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晚年作品,被誉为柏拉图哲学中最难解的一篇,它标志着由《斐多篇》和《国家篇》代表的理念论向柏拉图后期思想的转化。书中借用苏格拉底、巴曼尼得斯、齐诺等人之口,讨论了有关“相”(理念)的问题。全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陈述“少年苏格拉底”“拯救现象”的企图及其困难为宗旨,柏拉图借爱利亚学派的巴曼尼得斯之口,批评了少年苏格拉底的理念论;第二部分以陈述一种范畴论为宗旨,分为八组虚拟的逻辑推论,涉及“一”和“存在”是分离还是联系的问题,以及“一”和“多”的问题,“是的一的部分中每一部分,一和是,离开另一部分么?一离开是的部分,是离开一的部分么?”本译本是我国著名希腊哲学专家陈康先生对《巴曼尼得斯篇》做的注释性翻译,在其中对《巴曼尼得斯篇》进行了文字的勘校、词句的释义、历史的考证和义理的研究。

权力的眼睛

  • 编号:B83·2250519·2305
  • 作者:【法】米歇尔·福柯 著
  •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 版本:2021年01月第一版
  • 定价:65.00元当当32.50元
  • ISBN:9787208158771
  • 页数:223页

福柯不是一位学院派哲学家,因为他关注的对象——疯人院、监狱、妇女、儿童等——初看起来不那么“哲学”。然而正是由此,福柯发现了笼罩在世人身上的隐形的权力之网。权力之眼不仅仅是圆形监狱、无处不在的摄像头,还是不断迭代的大数据。福柯既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又是一位积极的社会活动家,他生前留下了大量的访谈和演讲,为我们理解他的思想脉络和学术轨迹留下了一条捷径。本书选取了他的17篇访谈和两篇演讲,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这位学术大师的精神风貌。福柯的学术专著艰深晦涩,令人视为畏途,但是在这些访谈中,通过他自己的阐释和与他人的相互探讨,其学术精华变得容易为人所接受。这些访谈涉及他的个人生活、学术道路、对自己思想的清理和阐发,对法国社会和政治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批判,既有与来访者心平气和的探讨,也不乏唇枪舌剑的情景,往往妙语迭出,到处闪耀着思想的火花。

海德格尔导论

  • 编号:B15·2250503·2301
  • 作者:【美】理查德·波尔特 著
  • 出版:上海文艺出版社
  • 版本:2024年05月第一版
  • 定价:69.00元当当34.50元
  • ISBN:9787532188048
  • 页数:434页

《海德格尔导论》是一部关于海德格尔艰深思想的绝佳入门介绍,被认为是英语世界的海德格尔研究名著。作者理查德·波尔特是美国辛辛那提市泽维尔大学哲学教授,海德格尔研究专家,他曾撰写、编辑了多部关于海德格尔的著作,此外还翻译了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导论》和尼采的《偶像的黄昏》。理查德·波尔特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能力,能够以一种直截了当的方式切中海德格尔的核心思想,而不牺牲其中的任何丰富性或新颖性。他以简洁明快、细腻又富含诗意的笔触,让这位哲学家的思想重新焕发生机。他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清晰的论述与对主题的权威解读相结合,为《存在与时间》提供了一个整体的概述,并且为海德格尔后期的一些最重要的著作提供了初步的定向。波尔特先生为中译本写了序言,还根据《黑色笔记本》对海德格尔的政治行为添加了一些新的评论,并更新了参考文献。

论确定性

  • 编号:B87·2250503·2300
  • 作者:【奥】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著
  • 出版:上海文艺出版社
  • 版本:2024年12月第一版
  • 定价:58.00元当当29.00元
  • ISBN:9787532191222
  • 页数:244页

“我相信一个能够自己思考的哲学家会有兴趣读我的笔记。因为,即使我很少击中目标,他也会看出我一直在瞄准的是什么。”《论确定性》是维特根斯坦对G. E.摩尔关于常识和外部现实存在的论证的回应,深入探讨了认识论的基础问题。在书中,维特根斯坦分析了怀疑的界限、语言游戏中不容置疑的信念的作用,以及这些确定性如何支撑我们的实践和生活形式。这部作品既是对传统哲学的批判,也是对人类理解之基石假设的深刻探究,“确定性就位于语言游戏的本质之中”,那些具有确定性的命题好像构成了一个幕后的、隐秘的、无形的框架(或枷锁),它提供了框架,但又以这个框架制约着我们。它让我们呼吸,但又让我们只能这样呼吸。本书由安斯康姆和冯·赖特从维特根斯坦去世前一年半内写下的若干个手稿选取而成,译者以安斯康姆版为底本,但与维特根斯坦原始手稿做了对照,若干文本依据原始手稿翻译。

逻辑研究(全三册)

  • 编号:B82·2250424·2298
  • 作者:【德】胡塞尔 著
  • 出版:商务印书馆
  • 版本:2023年09月第一版
  • 定价:220.00元当当94.20元
  • ISBN:9787100164108
  • 页数:1398页

《逻辑研究》在双重意义上是“划时代”的:一方面自然是因为它与20世纪同龄,它的第一版发表是20世纪的一声开门礼炮;另一方面,《逻辑研究》的发表意味着哲学史上一个新的时代之开辟,被公认为当代哲学最重要的“突破性”著作,它的影响不仅规定了当代许多著名哲学家的思维方向,而且远远超出了哲学自身的领域。狄尔泰甚至将它誉为“哲学自康德以来所做出的第一个伟大进步”,波亨斯基在五十年代曾将《逻辑研究》看作是“对二十世纪哲学的最大丰富”。《逻辑研究》共分两卷,第一卷“纯粹逻辑学导引”发表于1900年,胡塞尔主要批判了当时作为主流哲学的心理主义,胡塞尔的这种批判结束了心理主义在当时的统治,奠定了现象学理论的基础;第二卷“现象学和认识论研究”发表于1901年,由六项研究组成,前五项研究构成第二卷的上册,第六项研究单独构成第二卷的下册,在第二卷中,胡塞尔系统阐发现象学理论本身。

法哲学原理

  • 编号:B36·2250421·2289
  • 作者:【德】黑格尔 著
  • 出版:商务印书馆
  • 版本:1961年06月第一版
  • 定价:56.00元当当24.60元
  • ISBN:9787100019101
  • 页数:409页

《法哲学原理》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创作的哲学著作,该书于1821年正式出版。《法哲学原理》包含三大部分:抽象法、道德、伦理。其中伦理部分又包括了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三个环节。在导论中黑格尔辨析了法哲学的概念,法和自由意志的关系;在抽象法中,黑格尔阐述了抽象的权利,是自由意志借助外物实现本身,该篇又包括所有权、契约、不法三章内容;在道德中,黑格尔认为道德是自由意志在内心的实现,所以道德是一种特定内心的法,该篇又包括故意和责任、意图和福利、善和良心三章;在伦理篇中,黑格尔认为伦理就是自由意志既通过外物,又通过内心得到充分的现实性。《 法哲学原理》从哲学的角度解析法,用辩证的思维探悉法、道德与伦理之间的奥秘,从而迈向自由的意志。本书是黑格尔的经典哲学著作之一,书中系统地反映了黑格尔的法律观、道德观、伦理观和国家观。

纯粹现象学通论

  • 编号:B82·2250421·2288
  • 作者:【德】胡塞尔 著
  • 出版:商务印书馆
  • 版本:1992年11月第一版
  • 定价:98.00元当当43.10元
  • ISBN:9787100021807
  • 页数:697页

《纯粹现象学通论》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的哲学著作,为《纯粹现象学与现象哲学的观念》的第一卷,通称《观念Ι》。本书提出了现象学的方法和理论,阐述了通过现象学还原排除本质认识的障碍,获得先验纯化的自然视野,进入现象学领域的先验现象学基本立场。在胡塞尔看来,哲学应成为一门“严格的科学”,现象学为其方法,他认为,摆脱自然的观点和思维态度,采取哲学的观点和思维态度,使人面对纯粹的意识活动和意识对象,本质就成为先验的纯粹的东西,通过本质直观或本质还原对意识活动的内在反思达到对本质的把握,这一本质就成为知识确实可靠的基础。书中分为事实和本质;自然主义的错误解释;自然主义的错误解释;自然态度的设定及其排除;现象学还原;纯粹意识的一般结构;关于理性理论问题系列的一般性层级等数章内容。

时间与自由意志

  • 编号:B83·2250421·2287
  • 作者:【法】亨利·柏格森 著
  • 出版:商务印书馆
  • 版本:1958年08月第一版
  • 定价:25.00元当当11.00元
  • ISBN:9787100005173
  • 页数:165页

意志自由是近现代哲学争论的一个焦点。在经院哲学中,意志自由被看作是上帝赋予人的特征,随着近代自然科学解释的扩张和普及,物理决定论和心理决定论逐渐占据统治地位,自由意志的概念受到严重挑战。此书1889年正式出版,柏格森首先讨论意识状态的强度,他指出数量上的差异只适用于有大小的东西,就是说,在后的分析里,只适用于空间;他又指出强度自身完全是质量性的。在讨论个别意识状态之后,他研究它们所构成的众多体;他发现众多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数量性的,或无连续性的,它意味着人们对于空间有了直觉;一种是意识所构成的,而它完全是质量性的。这个在开展着的众多体就是绵延;绵延是先后无别的陆续出现,是一堆因素的互相渗透,而这些因素是那样地各式各样,以致过去的状态无法重新出现。他指出纯一性的、可被测量的时间是人为的一个概念,这概念的构成乃是由于空间这个观念侵犯到纯绵延的领域里。

哲学史教程(上、下)

  • 编号:B82·2250414·2286
  • 作者:【德】文德尔班 著
  • 出版:商务印书馆
  • 版本:1987年04月 1993年10月第一版
  • 定价:144.00元当当51.40元
  • ISBN:9787100005265 9787100008839
  • 页数:465+523页

威廉·文德尔班,德国哲学家,新康德主义弗莱堡学派的创始人。在《哲学史教程》中,文德尔班用新康德主义观点系统地阐述了以往的哲学体系及其发展史,并对黑格尔的哲学史做出伟大的改造,确立了十九世纪“科学的”哲学史观念。在编排上,该书打破传统以哲学家为章节的编排方式,转而按‌哲学问题‌(如认识论、道德原则)和‌概念流变‌(如“物自体”“理性体系”)划分章节,例如启蒙哲学部分分为“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德国哲学部分将康德体系拆解为认识论、道德律等专题‌书中全面而精练地描述了欧洲种种哲学观念的演变。通过这种描述 旨在表明:我们现在对宇宙和人生作科学的理解和判断所依据的原理原则,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是由于什么样的动机,为人们所领悟并发展起来。本书着重于阐述哲学问题和哲学概念的发展史,并将这种发展史理解为连贯的、相互关联的整体。

神正论

  • 编号:B35·2250414·2285
  • 作者:【德】莱布尼茨 著
  • 出版:商务印书馆
  • 版本:2018年09月第一版
  • 定价:72.00元当当25.70元
  • ISBN:9787100164238
  • 页数:691页

《神正论》是莱布尼茨在世时发表的第一部大部头著作。本书名为谈神,实为谈人和人的自由,作者在“序言”中曾指出:“有两个著名的迷宫,常常使我们的理性误入歧途:其一关涉到自由与必然的大问题,这一迷宫首先出现在恶的产生和起源的问题中;其二在于连续性和看来是其要素的不可分的点的争论,这个问题牵涉到对于无限性的思考。第一个问题几乎困惑着整个人类,第二个问题则只是让哲学家们费心。”如果说莱布尼茨的其他著作主要阐述的是“单子论”或“连续性”与“不可分的点”关系问题,则本著着重阐述的则是“几乎困惑着整个人类”的“自由与必然的大问题”或“人的自由”问题。莱布尼茨是西方哲学史上提出“神正论”范畴第一人,这一范畴便一直受到哲学家和宗教思想家的普遍关注,并成为现当代宗教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论神性

  • 编号:B32·2250414·2284
  • 作者:【古罗马】西塞罗 著
  • 出版:商务印书馆
  • 版本:2012年06月第一版
  • 定价:42.00元当当15.00元
  • ISBN:9787100085892
  • 页数:216页

西塞罗,古罗马共和国末期一位颇有影响的政治家,实际参与了贵族共和派与独裁者的殊死斗争;他又是罗马史上最著名的演说家,其演说词结构严谨,文采斐然,逻辑性强,富有说服力,并且建立了所谓的“西塞罗文体”;他还是一位重要的哲学家和神学家,曾大力呼吁创建拉丁文化,建立罗马人自己的哲学和神学,是基神督教诞生以前最重要的拉丁理性神学家,为后世留下了一批重要的哲学和神学著作,《论神性》为西塞罗神学方面的代表作。西塞罗以虚构的威莱乌斯、巴尔布斯、科塔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伊壁鸠鲁学派、斯多亚学派与学园派对神的本质的看法。威莱乌斯从伊壁鸠鲁学派的角度批评了古典时期哲学家的神学和宇宙论观点,巴尔布斯阐述了斯多亚学派的神学观点。科塔则从学园派的角度,批评了两者的论证。至于西塞罗自身的神学观点,由于本书的对话特征,比较难以确定,或可看作是介于斯多亚派和学园派之间。

康德与形而上学疑难

  • 编号:B82·2250414·2283
  • 作者:【德】马丁·海德格尔 著
  • 出版:商务印书馆
  • 版本:2021年02月第一版
  • 定价:58.00元当当20.70元
  • ISBN:9787100192644
  • 页数:358页

《康德与形而上学疑难》是20世纪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主要著作之一,该书的出版正是为了矫正对《存在与时间》的表面化理解,借康德之口直指存在论的核心问题,可以视为通往理解《存在与时间》,乃至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的最重要的通道。海德格尔在本书中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阐释成形而上学的一次奠基活动,其目的在于将形而上学疑难作为一种基础存在论的疑难问题展现出来。基础存在论就是对有限人的本质作存在论上的分析工作,是人的亲在的形而上学,它与所有的人类学,甚至与哲学的人类学都保持着根本性的区别。因此,出于何种意图和以怎样的方式对基础存在论的观念做阐释工作,在什么范围之内以及在什么样的前提条件之下提出“什么是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以及这一问题如何导向存在问题的重新发问,此乃本书探究和思考的主题。

康德与鸭嘴兽

  • 编号:B89·2250414·2279
  • 作者:【意】翁贝托·埃科 著
  •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 版本:2018年12月第一版
  • 定价:68.00元当当24.30元
  • ISBN:9787532777075
  • 页数:418页

当鸭嘴兽初抵欧洲的时候,没有任何词语可以用来命名这种动物,如今,我们用鸭嘴兽来解释那个连康德都不曾解决的认知论问题。《康德与鸭嘴兽》是意大利著名小说家、符号学家翁贝托·埃科有关认知、语言哲学、符号学的哲学论著集,1997年出版,也可以视作其七十年代专著《符号学理论》的补充和延伸。全书按照主题和内容分为《论存在》《康德、皮尔士和鸭嘴兽》《认知类型和核心内容》《介于词典和百科全书之间的鸭嘴兽》《关于指称即契约的笔记》《像似论和次生像似符》六章,从语义学思考到哲学的基本问题,从亚里士多德到海德格尔,纷繁杂陈,无所不包;特别的是,埃科从康德与鸭嘴兽的奇妙组合出发,在哲学思考中加入了轶闻趣事作为例证,比如蒙特祖玛二世“指鹿为马”的故事,大天使加百利的传说,鸭嘴兽命名的寻根溯源,海德与杰基尔故事的新版本……读来颇有趣味。

我们从未现代过

  • 编号:B83·2250406·2277
  • 作者:【法】布鲁诺·拉图尔 著
  • 出版:上海文艺出版社
  • 版本:2022年07月第一版
  • 定价:72.00元当当36.00元
  • ISBN:9787532183289
  • 页数:408页

布鲁诺·拉图尔,法国当代著名科学哲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本书颇具原创性地介入了当前关于现代性、反现代性、后现代性的争论之中,拉图尔认为,这些争论都深陷于主体与客体、自然与文化、人类与非人类等现代性所奠基的二元对立的错误之中,并割裂了时间,我们的“现代”社会从来没有按照支撑其世界表征系统的宏大分界来运作:一方面是自然,另一方面是文化,两者根本对立。在此意义上,拉图尔的这本科学人类学著作告诉我们,我们真的从未现代过,现代性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一种信仰。基于此,拉图尔独具匠心地以“科学论”的工作为基础建构出一种不同于后现代主义的“非现代”立场,并发展出一种对称的人类学。他力图在实践中将人类与非人类这对范畴联结起来,打破自然与历史之间的割裂和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分裂,并试图通过组建拟客体,重构作者所谓的“现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