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的法则

  • 编号:Y29·2250705·2327
  • 作者:【法】雷内·加尔迪 著
  • 出版:中国电影出版社
  • 版本:2015年10月第一版
  • 定价:48.00元当当20.40元
  • ISBN:9787106042226
  • 页数:286页

今天的每个人都看电影、看电视、上网,影像构成了我们的生活,这些影像形式与其说是相互竞争,毋宁说是相互补充,那么,其内在的法则是什么?雷内·加尔迪主编的《影像的法则——理解电影与影像》是第一批系统研究这些影像形式的书籍之一,本书建立影像分析的“知识状态”,并为帮助读者在不同的领域之间搭建桥梁提出方法流程上的建议,帮助电影爱好者涉猎电视和交互式影像,或者,反向为之,让交互式影像的迷恋者走近电影与电视。本书的第一部分内容关于电影,电影史是当代文化知名的艺术形式以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部分包括了各种概念和电影分析方法的综述。第二部分内容关于电视、交互式影像和图像文本,介绍了文化、语言行为和审美角度的分析方法,揭示并定义了这些媒体的特性。本书大量框内文字提供了补充信息和方法思路。

艺术的告白

  • 编号:Y34·2250705·2326
  • 作者:【英】弗朗西斯·培根 【法】米歇尔·阿辛博 著
  • 出版:商务印书馆
  • 版本:2025年02月第一版
  • 定价:45.00元当当19.10元
  • ISBN:9787100245708
  • 页数:135页

英国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弗兰西斯·培根,一位是写《人生论》的17世纪哲学家培根,另一位是生平与画作都极具争议的20世纪画家培根。后者是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也是20世纪最贵的画家。如同他的人生,他的画作同样打破常规、风格独特、极具创造性与颠覆性。他的画作以粗犷、犀利、暴力、如噩梦般的图像著称,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同时代及其后的画家,卢西安·弗洛伊德、安迪·沃霍尔、大卫·霍克尼等人都对他推崇备至。对培根的著名访谈有两次,1991—1992年本书作者、法国艺术史学者米歇尔·阿辛博所做的访谈即是其一。阿辛博是一名艺术家、艺术史学者,广泛涉猎音乐、绘画等艺术领域,也是培根多年挚友,阿辛博的访谈进行了三次,1992年培根意外因病去世,后续的访谈计划因而搁浅,时年,培根已经83岁,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访谈,可以看作是他一生的总结,也是他留给后人的一份“遗嘱”。

特吕弗的电影课

  • 编号:Y23·2250705·2325
  • 作者:【法】让·科莱 杰罗姆·普里尔 若泽·玛丽亚·贝尔佐萨 采访 贝尔纳·巴斯迪德 编订
  • 出版:上海文艺出版社
  • 版本:2025年01月第一版
  • 定价:118.00元当当50.10元
  • ISBN:9787532190867
  • 页数:285页

作为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代表人物,让·雷诺阿与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继承人,弗朗索瓦·特吕弗激情捍卫电影作者的身份。他创建了自己的电影制作公司“马车影业”,执导了约二十部长片,52岁英年早逝的他,被赞誉为法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1981年,特吕弗u欧维激情的前影评人,对自己的电影展开自我批评,他围绕《淘气鬼》到《隔墙花》的影片片段与拍摄花絮,深情、坦率地回顾职业生涯,在这些珍贵的交流中,他回忆某些影片的缘起,揭晓它们制作中的秘密,并不惮于严厉批评自己的若干导演方式。十万字访谈、百余幅剧照、高清手稿,汇总大量特吕弗著作与研究资料以及全部二十四部影片制作信息,还原电影背后的故事,勾勒出一位无止境的艺术家的肖像。这不单是一堂电影课,更是对“什么是电影?”这个根本问题的回答。

论运动图画

  • 编号:Y22·2250616·2318
  • 作者:【美】阿瑟·丹托 等著
  • 出版:上海文艺出版社
  • 版本:2023年12月第一版
  • 定价:88.00元当当39.60元
  • ISBN:9787532187225
  • 页数:604页

分析哲学在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英美哲学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他们认为传统哲学关于形而上学的思辨是没有意义的,主张哲学的任务在于“清思”,用尽可能客观的方法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并阐明它们的意义。在分析哲学家的视野中,电影如何表现?电影语言如何呈现世界?本书为英美分析哲学家的电影文论集,全面展现了分析哲学传统下电影理论、电影观念的发展和演变,是一本从分析哲学视角认识电影语言本质、了解电影语言特性、电影与情感、电影与叙事关系的重要理论著作。本书作者均为英美最有影响的分析哲学家,收录的论文包括阿瑟·丹托的《论运动图画》《看与展示》《我们每个人内部的鸽子:对批评的回应》、肯德尔·沃尔顿的《透明的图像:论摄影写实主义的本质》《吓人的虚构》《论图画和摄影:对反驳的回应》、诺埃尔·卡罗尔的《定义运动图像》《电影、情感与类型》等文论。

电影的七段航程

  • 编号:Y23·2250421·2293
  • 作者:【法】让-吕克·戈达尔 著
  • 出版: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 版本:2025年03月第一版
  • 定价:69.00元当当30.40元
  • ISBN:9787559681522
  • 页数:328页

让-吕克·戈达尔不仅是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奠基者,也是二十世纪最具革新性、最受人推崇的艺术电影大师之一。本书是戈达尔深入真实影史现场的经典演讲集,收录了1978年戈达尔在蒙特利尔的电影艺术学院进行的系列演讲。这十四次讲座作为戈达尔计划中的电影影像史的一部分,通过播放与讨论戈达尔从《精疲力尽》以来的代表电影作品,以及电影史上对其有重要影响的大师名作,为其后来拍摄的重要作品《电影史》开辟了道路。在收录于本书的演讲与讨论中,戈达尔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健谈、风趣、清晰与坦诚,不仅以自己的代表作与影史上的著名导演及其作品为例,全面而透彻地阐释了自己的电影理念与人生哲学,还回顾了新浪潮电影的诞生过程,畅谈自己在成为导演的道路上经历的诸多有趣的幕后故事。不仅对于理解戈达尔,而且对于了解新浪潮运动的来龙去脉,乃至整个现代电影史的发展脉络,本书都是非常重要而珍贵的材料。

走出黑暗

  • 编号:Y23·2250318·2269
  • 作者:【法】乔治·迪迪-于贝尔曼 著 
  • 出版:广西人民出版社
  • 版本:2019年12月第一版
  • 定价:38.00元当当17.90元
  • ISBN:9787219108857
  • 页数:124页

围绕大屠杀的历史真相,记忆和见证的可能性,《索尔之子》导演拉斯洛·奈迈施成功地将这个不可再现的魔鬼再现于银幕,他是如何做到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艺术史家乔治·迪迪-于贝尔曼的剖析。面对历史的“黑洞”,我们可以做什么?走出黑暗,是可能的吗?“您的电影《索尔之子》就像一个魔鬼,一个必要的、严谨的、有益但无辜的魔鬼。这是叙事风险和美学风险极高的赌博的结果。”这是法国著名艺术史家乔治·迪迪-于贝尔曼在写给《索尔之子》导演拉斯洛·奈迈施的长信中试图探寻的问题。这也是本书的主体部分。四张从奥斯维辛集中营中幸存的照片构成了《索尔之子》核心情节所主要参照的历史证据,这些照片重新把大屠杀不可再现与不可想象的问题带回我们的视野。在本书附录的《四张从地狱抽出的底片》一文中,乔治·迪迪-于贝尔曼结合奥斯维辛幸存者的回忆,梳理了这四张重要的历史照片的背景与来历。

寂静的剧场

  • 编号:Y35·2250103·2220
  • 作者:【美】马克·斯特兰德 著
  • 出版:上海文艺出版社
  • 版本:2024年01月第一版
  • 定价:128.00元当当64.00元
  • ISBN:9787532188680
  • 页数:86页

著名画家霍珀启发了无数摄影大师与电影大师,包括文德斯、安东尼奥尼、贝托鲁奇、希区柯克,几乎影响了一个时代的艺术,“所有那些因霍珀而激发的书写中,没有一部能比马克.斯特兰德这本小书更冷静、更细致入微地描述出我们是如何为画作中的形式元素而感动、而惶然的。”约翰·厄普代克说。霍珀画中的寂静品质,抒发出现代人的疏离与孤寂,引起人们的共鸣并给予疗愈。美国普利策诗歌奖得主、桂冠诗人马克·斯特兰德在大画家霍珀那里看到一个他似曾相识的世界:“常常感到霍珀绘画中的那些场景,是我自己过去经历过的”,总是被“抛置于一个完全由情绪和感觉所主导的虚像空间”,被一股莫名的张力所引导,在画作面前神游,最后却只见“自己与自己相遇”。为寻求这迷魅所在,他选取霍珀的30幅画作,从内容叙述和形式几何学上,以诗人的语言进行解读。

视觉艺术中的意义

  • 编号:Y13·2240921·2178
  • 作者:【美】欧文·潘诺夫斯基 著
  • 出版:商务印书馆
  • 版本:2024年04月第一版
  • 定价:88.00元当当41.10元
  • ISBN:9787100227445
  • 页数:517页

欧文·潘诺夫斯基一生都在探索图像与观念的关系,其思想不仅奠定了现代图像学理论,也对整个人文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视觉艺术中的意义》初版于1955年,收录了潘诺夫斯基三十多年来的若干名篇,堪称20世纪艺术史中的关键性著作,也一直作为欧美艺术史学生的标准读物。它不仅揭示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丰富的生活和工作细节,更主要的是,深刻讨论了视觉艺术中涉及作品内容的图像志与图像学问题。作者从“一个图像可以再现一物,象征另一物,而表达其他物”的视角出发,详尽考察了提香、普桑、丢勒的作品以及圣德尼修道院院长叙热的生平。作为欧洲语言、历史与文化的大师,潘诺夫斯基以出色的学术研究能力对“人体比例理论”和“瓦萨里编《素描集》的第一页”做出令人敬佩的阐述;还以敏锐的洞察力对英语与德语在艺术史研究与表达方面的异同做出了极具启发的比较。

字学臆参

  • 编号:Y75·2240826·2171
  • 作者: [清]姚孟起 著
  • 出版: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 版本:2019年11月第一版
  • 定价:26.00元当当16.00元
  • ISBN:9787534076039
  • 页数:82页

姚孟起的《字学臆参》是清代有名的书学论著。陈滞冬《中国书学论著提要》云:“本书专论书法,共六十九则,短者一二语,长者十数语,持论精到,多所发明。……古人论书法之书多侈谈笔法,本书不骛高远,立论踏实,远较妄言笔法者为胜,在清代书论著作中属较有价值的一类。”姚孟起,字凤生,一作凤笙,号余昭,晚号闷溪,江苏吴县人,苏州府吴县附贡生,姚氏天资聪颖,又能刻苦用功,清窦镇《国朝书画家笔录》上说:“凡遇名帖,心摹手追,得悟晋唐相承原委,遂以善书著名”。平生课徒为业,学生遍及大江南北,前后达数百人之多。姚氏于书法诸体皆能,汉魏晋唐无所不学。所临碑帖传世极为丰富,如《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道因法师碑》《褚书枯树赋》《王居士砖塔铭》等,多能应规入矩,得其神似,而就中尤以《九成宫醴泉铭》为后世所称誉,云其“间架逼肖,笔亦挺劲温润,可为初学津梁”。

电影与激进的渴望

  • 编号:Y22·2240820·2166
  • 作者:【美】安妮特·米切尔森 等著
  • 出版:长江文艺出版社
  • 版本:2022年11月第一版
  • 定价:68.00元当当34.00元
  • ISBN:9787570229154
  • 页数:472页

《电影与激进的渴望》是20世纪先锋影人电影理论与批判文献精选集,收录了包括曼·雷、让·爱泼斯坦、居伊·德波、饭村隆彦等近40位影人44篇论述先锋电影的经典文章,包括演讲稿、采访、论文、座谈等,并特别收录纳森纳尔·朵尔斯基《虔诚的电影》这本小书的全译本。在先锋影人的字里行间,重温电影语言作为艺术的纯真和锋锐,重读电影作为艺术语言的广博与深刻。这里有英雄般的惺惺相惜,有观点相异的论辩争鸣,是近一个世纪先锋影人们跨越时空的“华山论剑”。在美学上,影人所描绘的实验性艺术世界依然不断启发今日的视觉表达;在如今全面发展的电影版图前,先锋影人对好莱坞等工业电影、商业电影的反思依旧引人深思。从思考镜头语言的审美哲思,到回应好莱坞、工业电影对先锋与实验电影的冲击;从骋辩诗意的抽象与再现,到深研镜头的存在与节制,全面呈现电影思考跟随时代的更迭与发展。

豁出命去拍电影

  • 编号:Y25·2240820·2164
  • 作者:【日】都筑政昭 著
  • 出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版本:2023年01月第一版
  • 定价:58.00元当当29.00元
  • ISBN:9787558621437
  • 页数:174页

黑泽明致力于拍出能在观众心底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如果电影只浮于表面,那么很快就会被观众忘记。而我想拍的是那种一星期后、两星期后、甚至一辈子都能对人产生影响的片子。”每一部电影倾注了自己心血的电影,每一部投入了全身心拍出的电影,都不能只是满足于一时的赞誉,黑泽明担负着单纯作为艺术家之外的使命,他还具有强烈意识到人类伦理道德观的严肃的创作态度,“要触及观众的灵魂,并伴随那个人的一生。我希望通过电影让观众获得幸福并改变社会。”拥有这种格局的导演在全世界都是的。都筑政昭通过三部分内容向读者介绍了黑泽明的电影世界:一 介绍作为电影人的黑泽明;二 记录黑泽明如何拍电影;三 分析黑泽明的电影作品。读者通过阅读这三部分内容,可以全面清晰地了解黑泽明对电影的热爱,对电影的理解,对摄影技术的创新,以及黑泽明如何用电影改变观众对世界的认识。

视觉文化的基体

  • 编号:Y22·2240820·2163
  • 作者:【荷】帕特里夏·皮斯特斯 著
  • 出版:重庆大学出版社
  • 版本:2022年09月第一版
  • 定价:78.00元当当39.00元
  • ISBN:9787568932318
  • 页数:424页

早在元宇宙概念进入大众视野之前,电影人就已经开始为创造和探索一个全然不同于日常的精神空间而努力。本书以德勒兹(和加塔利)的概念为纽带,在先锋电影、艺术电影和更加商业化的电影中建立意想不到的连接。从元电影、主体性、暴力、怪诞、女性和音乐等多个角度,帕特里夏·皮斯特斯不断拷问虚拟与现实、过去与未来、真实与虚假之间的关系,在逃逸的无器官身体中,明晰生成的力量。帕特里夏·皮斯特斯以审慎的态度探讨了德勒兹对电影理论的贡献,建立起赛博空间和精神世界对话的桥梁。根据德勒兹的说法,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移动和变化的视觉文化基体中,影像总是不断以现实和虚拟的状态发挥作用。本书展示了如何在德勒兹的概念框架内讨论电影理论,涉及的经典电影有《惊魂记》、《迷魂记》、《末世纪暴潮》、《奇异的日子》、《搏击俱乐部》和《黑暗中的舞者》等。

想象的能指

  • 编号:Y22·2240707·2150
  • 作者:【法】克里斯蒂安·麦茨 著
  •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 版本:2021年07月第一版
  • 定价:69.00元当当31.60元
  • ISBN:9787301311691
  • 页数:424页

克里斯蒂安·麦茨是符号学家罗兰·巴特的得意门生,先后在巴黎大学和巴黎三大影视研究所任教,麦茨对电影符号学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他把20世纪西方人文科学相当卓越地运用于电影理论研究之中,完成了“电影是一种语言”的终论证。《想象的能指》是电影第二符号学的杰作,它致力于研究电影这种没有词语清单的语言,其方法融合了符号学和精神分析理论,将两者以眼花缭乱的方式结合在一起。书名中的“想象”一词与“能指”一词的结合,清晰地宣告了著作所遵循的两种方法论,同时,“想象的能指”这一概念也精准地描述了电影的媒介本性。与意识形态电影理论不同,本书更注重揭示潜伏于普遍语言表意活动背后的无意识机制。它在电影组合段落研究之后,拉开了有关电影修辞研究的大幕。它把修辞学冷静地推回到普通语言的范畴,在更抽象的层次上遵循着一般表意机制的所有规律。

光/谱

  • 编号:Y35·2240621·2140
  • 作者:【美】鲍勃·迪伦 著
  • 出版:上海艺仓美术馆
  • 版本:
  • 定价:
  • ISBN:9787501087555
  • 页数:

鲍勃·迪伦,美国摇滚、民谣歌手、词曲创作人、作家、画家、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2019年9月,“光/谱 鲍勃·迪伦艺术大展” 首站在上海启幕。此次在上海艺仓美术馆的展览聚集迪伦五十年创作生涯的七部系列作品:从早期纸本作品、填绘留白系列、新奥尔良系列、亚洲系列、到书写世界系列、铁艺雕塑系列与杂糅了其创作与生活体验到平凡之路系列,精选了最为重要的250余件艺术作品,包括两件从未面世过的最新画作,涵盖音乐、影像、绘画、雕塑、作品手稿与素描等,包含油画、丙烯、水彩、墨水、粉彩、炭笔素描以及独特的金属雕塑等诸多媒介所创作的作品,展现鲍勃·迪伦作为音乐人、诗人之外的另一重身份。这些作品展现了鲍勃·迪伦这位文化巨人里程碑式的创作心路,也见证了他的成长历程与创作脉络,力图让公众在独特的沉浸式互动体验中感受其里程碑式的传奇人生。

艺术批评史

  • 编号:Y11·2240605·2131
  • 作者:【意】廖内洛·文杜里 著
  • 出版:商务印书馆
  • 版本:2020年02月第1版
  • 定价:60.00元当当27.60元
  • ISBN:9787100168120
  • 页数:375页

本书是著名艺术史家廖内洛·文杜里的代表作,也可视为英语世界部重要的艺术批评史。本书共十四章,分别讲述古希腊罗马的艺术批评、中世纪的艺术批评尤其是中世纪末意大利的艺术批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批评以及意大利和法国占主导的巴洛克时期的艺术批评,并讨论新古典主义艺术批评和浪漫主义艺术批评的起源,考察十九世纪初德国理想主义哲学如何试图创造一种综合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艺术批评,详述整个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德国和意大利的文献学家、考古学家和鉴赏家如何影响艺术批评,和十九世纪中叶法国兴起的关于现代绘画的卓越批评。本书还探讨了十九世纪下半叶几位德国批评家如何试图在理想主义或实证主义美学之外给自己提供一个判断准则,以创造有关纯粹可视性的理论。最后讨论了现代艺术的起源及其后续影响。

论艺术里的精神

  • 编号:Y38·2240605·2129
  • 作者:【俄】瓦西里·康定斯基 著
  • 出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版本:2020年06月第1版
  • 定价:38.00元当当17.50元
  • ISBN:9787558616259
  • 页数:128页

瓦西里·康定斯基是现代艺术的伟大人物之一,同时也是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他在1911年所写的《论艺术的精神》、1912年的《关于形式问题》、1923年的《点、线到面》、1938年的《论具体艺术》等论文,都是抽象艺术的经典著作,是现代抽象艺术的启示录。《论艺术里的精神》是康定斯基第一本系统阐发他的抽象艺术主张的理论著作,在这本书里,他采取身心二元论的观点,沿用通神学者的说法,认为精神(灵魂)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只是蒙在真实世界之上的一层面纱,人们只能透过面纱才能看到闪光的精神,康定斯基认为艺术家具备这种才能,是因为艺术是心灵的活动,是绝少有人觉察的“心灵震荡”,“是一种包藏在自然形式下的心灵的特殊状态”。《论艺术里的精神》共分两个部分:一般美学和绘画。康斯坦丁分别阐述抽象艺术的基本观点及其基本特征、色彩的心理作用、形式和色彩的语言等问题。

毫无意义

  • 编号:Z21·2240519·2126
  • 作者:【美】伍迪·艾伦 著
  • 出版:新星出版社
  • 版本:2023年01月第1版
  • 定价:69.00元当当32.80元
  • ISBN:9787513349604
  • 页数:368页

他是幽默天才,更是脱口秀鼻祖、运动健将、爵士乐手、幽默作家,还是好莱坞仅有的知识分子;他是电影大师,更是社恐达人、INFP代表人物、进门恐惧症患者,是尴尬十级选手;他是四届奥斯卡得主、戛纳威尼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也是最话痨导演……从开头笑到结尾,每页都有梗的纸上脱口秀:人生毫无意义,但我们更要大笑。在这本自传中,伍迪·艾伦首度全面地回顾创作生涯和生命故事,讲述一个纽约穷小子如何踏上喜剧的台阶,成长为万千文艺青年膜拜的幽默大师。从布鲁克林贫穷且温馨的童年写起,回顾两次大学退学的轻狂时光、担任综艺编剧的青葱岁月、和老一辈喜剧大师的友谊、讲脱口秀的艰难日子,并着重书写漫长且辉煌的导演生涯,讲出《安妮霍尔》《午夜巴黎》等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及,首度全面分享自己的私人生活和情感经历。《毫无意义》延续了伍迪·艾伦电影中的浪漫和幽默,心碎和狂欢都被写在同一页纸上。

残酷电影

  • 编号:Y22·2240411·2093
  • 作者:【法】安德烈·巴赞 著
  • 出版:上海文艺出版社
  • 版本:2024年03月第1版
  • 定价:58.00元当当28.40元
  • ISBN:9787532189274
  • 页数:252页

“电影真实得像石头,自由得像梦境。”本书是法国电影批评家、理论家安德烈·巴赞的电影评论文集,收录了他对于六位导演及其作品的37篇精辟评论,这六位残酷导演是:被诅咒的电影的代表人物施特罗海姆、从悲剧性的宗教题材中流泻出神秘主义的德莱叶、“用一场场反讽式的社会学调查”构筑喜剧的斯特奇斯、“运用残酷的辩证法,编织起了超现实主义梦境”的布努埃尔、完成了“一种骇人的反讽,一种比初看起来更真实的残酷”的希区柯克、现实主义与普世价值实现了完美融合的黑泽明。巴赞说,“悲剧必须辩证地否定掉喜剧,现实应当浸透电影。”在本书中,多篇电影评论崭露出巴赞令人叹为观止的电影分析技巧。此外,巴赞记述了他与布努埃尔长久而深切的友谊,他与希区柯克的会面、两人之间展开的一场犀利对话;他赞赏侯麦和夏布洛尔合著的《希区柯克》一书,并谈到法国新一代导演对希区柯克的推崇……

影像·历史·诗歌

  • 编号:Y23·2240410·2085
  • 作者: 【法】乔治·迪迪-于贝尔曼 著
  •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 版本:2020年07月第1版
  • 定价:49.00元当当24.30元
  • ISBN:9787208163348
  • 页数:168页

2015年“OCAT研究中心年度讲座”年度讲座的题目为“影像、历史、诗歌:关于爱森斯坦的三场视觉艺术讲座”,主讲人是著名艺术史家、哲学家迪迪-于贝尔曼。迪迪-于贝尔曼围绕著名导演爱森斯坦的电影《战舰波将金号》展开,讲解影像的视觉结构如何创造出连贯的历史图景,又如何通过诗歌式的建构表现出来。首讲从影片的纪实和抒情双重特质切入,追溯爱森斯坦的理论源头;第二讲关注影片的主要形式技巧,“蒙太奇”与特写;第三讲分析爱森斯坦电影的诗性结构及其营造出的史诗“氛围”。于贝尔曼不止探讨了技术手段,还结合爱森斯坦的成长经历和知识背景,影片呈现方式的历史社会渊源,联系相关其他艺术作品的影像,解说了“经典之所以经典”,黑白默片如何超越时空限制、表现强烈而深沉的情感,重新阐释在当下或被理论界摒弃、或被商业简单消费的“悲怆”和“感性”的意义。

图像学研究

  • 编号:Y13·2240410·2083
  • 作者: 【美】欧文·潘诺夫斯基 著
  • 出版:上海三联书店
  • 版本:2011年05月第1版
  • 定价:48.00元当当23.80元
  • ISBN:9787542635211
  • 页数:375页

《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初版于1939年,是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的代表作之一,随着本书的出版,最初由瓦尔堡学派创立的图像学已然脱离辅助地位成为美术史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美术史之为人文学科,从此进入了图像学研究的时代,它与沃尔夫林的风格分析一起成为现代美术史教学的两大支柱。除了作为方法论的导论之外,本书共有六章,每一章都是图像学方法运用的案例,从美术史、哲学史、宗教史、社会结构史、科学史等多学科多角度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的意义进行分析,正如译者引用的一位美国学者所说:“我们读他的《图像学研究》,‘皮耶罗’一章像读文明史,‘时间’和‘丘比特’二章像读文学史,最后二章像读哲学史;而且不是泛泛的文明史、文学史和哲学史,它们都是那些领域中的杰作;即使从比较文学而言,似乎也极少有一部书能与《图像学研究》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