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日记

  • 编号:B83·2230921·2007
  • 作者:【法】西蒙娜·薇依 著
  • 出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版本:2023年04月第1版
  • 定价:58.00元当当29.00元
  • ISBN:9787208181564
  • 页数:340页

如何摆脱工作中的痛苦和烦闷?为了像被压迫者那样感受压迫,并尽可能真实地追求她所认为的自由社会,1934年12月,西蒙娜·薇依抛下哲学教师的身份,进入工厂。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这位反叛的哲学教师轮流做切割工、包装工和铣床工,经历疾病、事故、解雇的折磨,遭受服从、羞辱和不公。这种残酷性给她留下了终生的烙印。在这本《工厂日记》中,她详细记录并思考工人的处境,为改善工人的生存状况,她号召雷诺工厂的工人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写出来,发在杂志上;她给一位工厂经理写信,给出改善建议;而且薇依清楚地知道,工人面临的不幸与政治制度和社会形态无关,而所谓革命,很有可能只是导致压迫集团的更换,“只要生产是建立在被动服从的基础上,工人们就要继续被动地服从”。这本书是一份原始的文件,没有抒情,也没有感伤,展现出西蒙娜·薇依对当下现实的关注和她始终站在劳动者一边的立场。

启蒙辩证法

  • 编号:B82·2230921·2006
  • 作者:【德】马克斯·霍克海默 西奥多·阿多诺 著
  • 出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版本:2020年07月第1版
  • 定价:78.00元当当39.00元
  • ISBN:9787208164192
  • 页数:316页

“启蒙”为什么需要“辩证法”?启蒙的最初目标是让人们高举理性的大旗,摆脱蒙昧与恐惧,树立自由与自主。然而在理性一路高奏凯歌,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登峰造极的时候,启蒙却走向了它的反面。本书通过探究启蒙概念的起源、批判文化工业、揭示反犹主义的深刻思想根源,力图指出,如果启蒙失去批判的维度,就会成为单纯的工具理性,如果丧失了人道的维度,最终会成为敌视人的怪物。为此,我们需要启蒙辩证法。本书阐述了启蒙精神的历史发展过程,说明启蒙精神由最初的对社会的推进作用。此书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经典著作,与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后继者和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都有较大影响。作者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阿多诺后来深刻影响了西方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思潮。

变形记·诗艺

  • 编号:H41·2230921·2005
  • 作者:【古罗马】奥维德 贺拉斯 著
  • 出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版本:2016年04月第1版
  • 定价:79.00元当当39.50元
  • ISBN:9787208136168
  • 页数:460页

奥维德的《变形记》结构可以细分为:序诗、引子、神的故事、男女英雄的故事、“历史”人物的事迹、尾声。这样一个安排多少是按时间次序作出,但是有许多故事的发生时间本来很难定,因此作者又按故事的性质予以安排,例如卷一至二的故事主要围绕神的恋爱为中心,卷三、四是以酒神巴克科斯和忒拜城为中心,卷五、六以神的复仇为中心,卷六至九以雅典英雄为中心,卷九至十一以男女英雄的恋爱为中心等。例如卷一至二的故事主要围绕神的恋爱为中心,卷三、四是以酒神巴克科斯和忒拜城为中心,卷五、六以神的复仇为中心,卷六至九以雅典英雄为中心,卷九至十一以男女英雄的恋爱为中心等。《诗艺》原是一封诗体信简,无题,发表后不及百年,即被罗马修辞学、演说学家昆提利阿努斯称之为《诗艺》,其后遂以此名著称。受信人是皮索氏父子三人,有人想写剧本,求教于贺拉斯,贺拉斯作此复函,谈谈写作的体会。

对于缺失的意识

  • 编号:B82·2230921·2004
  • 作者:【德】尤尔根·哈贝马斯 等著
  • 出版: 商务印书馆
  • 版本:2013年06月第1版
  • 定价:18.00元当当5.50元
  • ISBN:9787100099837
  • 页数:126页

2001年,尤尔根·哈贝马斯以其德国书商和平奖获奖演说开启了与基督教教会的对话,三年之后,他与前枢机主教约瑟夫·拉辛格会面。2007年,他又以“对于缺失的意识”为题与耶稣会哲学学院的哲学家们相互讨论。哈贝马斯强调:唯有当现代理性厘清了它对于宗教意识所采取的立场时,它才能自我理解。除此之外,教宗本笃十六世于雷根斯堡演说中对确认宗教与理性的关系所作的表述,也是哈贝马斯论证的背景。《对于缺失的意识:一场与哈贝马斯的讨论》收录了哈贝马斯的论文以及与这场论辩有关的几篇论文,包括《对于缺失的意识》《信仰与理性两者能在多大程度上加以区分?》《后形而上学理性与宗教》《一场只有赢家的对话》《论尝试对一种关系再意识》等,而导读的部分则提供了一个关于哈贝马斯参与宗教哲学讨论的概观。

塔木德

  • 编号:B58·2230921·2003
  • 作者:塞妮亚 编
  • 出版: 上海三联书店
  • 版本:2015年07月第1版
  • 定价:36.00元当当18.00元
  • ISBN:9787542651273
  • 页数:180页

《塔木德》成书于公元3世纪到5世纪,由1500名犹太拉比联合完成,全套20卷,总计12000页,250万字,内容庞杂,卷帙浩繁,头绪纷纭,大至宗教、律法、民俗、伦理、医学、迷信,小到起居、饮食、洗浴、着衣、睡眠等无所不包。它以《旧约》的箴言为开端,接着是神话故事、诗歌、寓言及道德反省和历史回忆,题材广泛,内容鲜活生动,虽然其中三分之一是《米德拉西》,即训诫和道德说教,但让人丝毫不觉得生硬和僵化。它不是史书,却在谈史;它不是人物志,却在述说人物;它不是百科全书,却包罗万象。正是它孕育了西方文明的模式,成为犹太智慧的源泉。与《圣经》、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伊斯兰的《古兰经》,并称为影响人类文明的巨著,是真正的传世经典。本书是对《塔木德》的选编,选编内容为对人生有帮助的部分,剔除了宗教味比较重和宿命迷信部分。

雷蒙·鲁塞尔

  • 编号:B83·2230921·2002
  • 作者:【法】米歇尔·福柯 著
  • 出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版本:2023年04月第1版
  • 定价:48.00元当当24.00元
  • ISBN:9787208172470
  • 页数:215页

雷蒙·鲁塞尔是法国诗人、小说家、剧作家,他对20世纪法国文学影响重大,包括超现实主义运动的安德烈·布勒东、乌力波的乔治·佩雷克、新小说派阿兰·罗伯-格里耶。鲁塞尔的作品里总是充满了语言游戏,1933年,他被发现死于下榻的宾馆房间。本书是米歇尔·福柯对法国文学家雷蒙·鲁塞尔作品中的隐喻、沉默、双关进行细致的解读。通过对雷蒙·鲁塞尔作品的解读,福柯为我们揭示了语言与死亡的关系。他认为,文学的真正任务,不是表现或者反映“物”的现实性,而是要展现其闪光和扩散的过程,创造出一个语言急于进入的“空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言被判处了“死刑”,是语言本身判处了自己的死刑。在福柯心目中,雷蒙·鲁塞尔的文学创作的核心就在于此,他发明了语言机器,但这部机器没有任何秘密,只有一种语言试图维系的、试图解开的或重新确立的,或无限重复的与死亡之间的关系。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 编号:H47·2230921·2001
  • 作者:【俄】车尔尼雪夫斯基 著
  • 出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
  • 版本:2022年01月第1版
  • 定价:39.00元当当19.50元
  • ISBN:9787020170838
  • 页数:128页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也译作《艺术与生活》,是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创作的美学论著,首版时间是1855年。该书着重探讨了美的定义、艺术美和现实美、艺术的价值和社会作用三个方面的问题。在文论史上第一个肯定了现实高于艺术,在方法论上具有开拓性的新意,同时也是对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论的反击。 在书中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论断。认为“任何事物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美随时代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美的观念受社会条件的制约,不同社会集团具有不同的审美标准。作者主张艺术应该说明生活,对生活现象下判断,通过描写生活中提出的主题,表现一定的思想,成为“人的生活的教科书”。《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一书,把文论研究的范畴从传统的概念限制扩展到全部自然与人生,具有重要意义。

秃头歌女

  • 编号:X38·2230904·2000
  • 作者:【法】欧仁·尤内斯库 著
  • 出版: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版本:2023年08月第1版
  • 定价:82.00元当当41.00元
  • ISBN:9787532793068
  • 页数:331页

1950年《秃头歌女》在巴黎梦游人剧院上演,得到超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安德烈·布雷东、菲利普·苏波的赞赏,这部“反戏剧”的出现是现代戏剧史上的重要事件,也使尤内斯库成为“荒诞派戏剧”之父。1991年法国权威文学出版机构伽里玛出版社七星文库版《戏剧全集》出版,尤内斯库成为第一位生前就在标志终身成就的七星文库出版作品集的作者。中译五卷本尤内斯库戏剧全集以伽里玛出版社七星文库版以及长线的、不断补充收录尤内斯库手稿和遗作的布朗什平装版为共同的原版依据。按照尤内斯库写作及剧作演出的时间顺序,本卷收入尤内斯库特色各异的剧作14部:《秃头歌女》《上课》《问候》《雅克或顺从》《未来在蛋中》《头儿》《车展》《职责的牺牲品》《待嫁姑娘》《梦呓性感冒或药店小姐》《您认识他们吗?》《大热天》《侄女-妻子》《子爵》,包括“反戏剧”、“伪戏剧”、喜剧、滑稽剧、法律剧、广播剧等多种类型。

元图像:图像及其理论话语

  • 编号:Y13·2230904·1999
  • 作者:【美】W. J. T. 米切尔 著
  • 出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版本:2021年06月第1版
  • 定价:65.00元当当32.50元
  • ISBN:9787208179080
  • 页数:228页

图像到底是什么?它们与语言的关系怎样?它们如何被创造、生产、复制?又如何影响观者?在将形象主体化的进程中,元图像是一座里程碑,它将图像自身作为方法,作为窥探意义及理论建构的窗口。当代图像理论研究者米切尔在《元图像:图像及其理论话语》中开宗明义,回顾并梳理了创生于20世纪早期的图像学的生长轨迹,探寻其在突破艺术史的限制,走向更为开阔的一般性图像科学的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类媒介中的图像,尤其关注语言之为媒介。在图像学3.0的框架背景下,米切尔以人类经验中最具表现力、最具力量却也是小的图像单元——面孔——为研究对象,并在福柯有关疯癫的历史之论述中重新思索“愚人船”这一古老的政治哲学隐喻。尾声中,米切尔回归艺术品的范畴,将视线集中于雕塑这个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有限性和物质性的代名词,探究单一的、特定的、物质性的艺术作品如何超越自身的物质性,指示无限性和非物质性。

玩偶与珍珠

  • 编号:E38·2230904·1998
  • 作者:【波】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著
  • 出版: 浙江文艺出版社
  • 版本:2021年06月第1版
  • 定价:42.00元当当21.00元
  • ISBN:9787533964597
  • 页数:172页

《玩偶与珍珠》是托卡尔丘克的一部分析波兰作家普鲁斯的长篇小说《玩偶》的散文作品。《玩偶》是19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被誉为波兰的《红楼梦》。托卡尔丘克认为《玩偶》有一种“吸引人的力量”,“实际上是把我们引向了广阔的田野里,主要人物在一个平安无事的范围内是看不见的,一定要采取某种一体化的尝试,使评论者和这个作品在某个时候形成一个整体,消除了它和评论者对它的感受之间的差别,以及它和评论者之间的距离。”《珍珠颂》是由米沃什译为波兰文的一个童话,关于一位王子到民间寻宝而忘记自我的故事。从《玩偶》与《珍珠颂》出发,托卡尔丘克向我们呈现了一堂文学大师的阅读课,探寻了虚荣、爱情、异己性、魔术师、炼金术等诸多主题,托卡尔丘克希望通过她的阅读图谱带领我们思考:我们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文学的本质是什么?成为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如何在错觉和流浪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美杜莎的笑声

  • 编号:H21·2230904·1997
  • 作者:【法】埃莱娜·西苏 著
  • 出版: 贵州人民出版社
  • 版本:2023年05月第1版
  • 定价:68.00元当当34.00元
  • ISBN:9787208181342
  • 页数:279页

《美杜莎的笑声》是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埃莱娜·西苏的代表作品,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现代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重要开端之一,它呼吁女性在文学和社会中发现自己的声音,在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和写作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美杜莎的笑声”是一种象征,美杜莎是希腊神话中的女妖,她具有将男人石化的力量,同时也代表了女性的力量和创造力,作者借此传达女性需要找到自己的语言和文学,以表达自己独特的经验和观点,并摆脱单一性别主导的文学和语言的束缚。“故事是这么说的:美杜莎才一伸出她所有的舌头,男人们就逃走了。他们以为那些舌头是蛇。看看他们逃窜的样子:手指塞住耳朵,脚下生风,气喘吁吁,就像已经被蛇咬到似的。这场面让我有点想笑。”“想笑”的埃莱娜·西苏认为,女性的写作能力可以帮助她们重新获得力量和自我认同,同时也能为整个社会带来积极的变化。

呼吸秋千

  • 编号:C38·2230904·1996
  • 作者:【德】赫塔·米勒 著
  • 出版: 贵州人民出版社
  • 版本:2022年11月第1版
  • 定价:68.00元当当34.00元
  • ISBN:9787221172341
  • 页数:279页

一九四五年,二战即将结束时,罗马尼亚一群说德语的人被征派到俄国劳动营,小说讲述了十七岁的雷奥帕德·奥伯克的这段经历:饥饿与恐惧渗透到了呼吸之中,每一次呼吸都像荡秋千一样带来眩晕与痛苦。全书由数十个篇章构成,以大角度描绘了那个时代。2009年一出版便获得了德国书奖,被誉为“一部气势磅礴、夺人心魄及令人谦恭的小说,也许是这个秋季最令人难忘的读物。”“说不出来的东西还是可以写下来。因为写作是一种沉默的行动,一种由脑至手的劳作。”赫塔·米勒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这样说。无疑,沉默是另一种言说,在这部受难者与幸存者的记录本与见证书中,诉说则变成了另一种束缚,“我一直背负着隐藏的包袱,已经太深、太久地将自己裹入沉默之中,再也无法用语言倾诉心曲。即使我在诉说的时候,也不过是另外一种方式裹缚自己罢了。”

缓慢的归乡

  • 编号:C38·2230904·1995
  • 作者:【奥地利】彼得·汉德克 著
  • 出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版本:2015年02月第1版
  • 定价:45.00元当当22.50元
  • ISBN:9787208125728
  • 页数:279页

故乡是一个什么地方?我们想念故乡,却宁愿漂泊在他乡,我们离乡,然后寻找故乡,故乡不会还在老地方,也许在从来没有到达的方向。本书包含汉德克两个中篇小说《缓慢的归乡》《圣山启示录》。《缓慢归乡》创作于1979年,这部作品也奠定了汉德克这个时期文学创作的基调。主人公索尔格来自中欧,是一位地质学家,在靠近北极圈的的阿拉斯加进行地质研究,在工作中,孤独笼罩了他,使他迷失了自我,他意识到欧洲才是他的精神故乡,“索尔格比一些曾与他走得很近的人都活得长久,他心中不再有任何向往,不过却常常体验到一种无我的生存之趣,而且时不时还感受到一种对福祉的需求……”它在结构上分为三章,各章都有一个标题,形成了一条时隐时现此起彼伏的“归乡”主线。《圣山启示录》继续了前者的主题,描写了第一人称“我”两次前往普罗旺斯的圣维克多山,追寻法国印象派画家塞尚创作足迹的朝圣之旅。

在轮下

  • 编号:C38·2230904·1994
  • 作者:【德】赫尔曼·黑塞 著
  • 出版: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版本:2023年02月第1版
  • 定价:49.90元当当24.90元
  • ISBN:9787559472229
  • 页数:238页

汉斯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被大家视为神童,他被送入一个神学院学习,在与世隔绝的学校里拼命学习,她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同学赫尔曼生性倔强,蔑视功名,为学校不容,汉斯身体衰弱,成绩倒退,学校把这些归罪于赫尔曼,赫尔曼被学校开除,汉斯更感孤单,不时受到老师的训斥和同学的耻笑,之后得了神经衰弱症,使他无法继续学业,只得返回家乡当钳工为生。《在轮下》这个题目具有两重含义:一种含义是表示丧身在车轮下;另一种含义是道德和人格方面的沉沦。1891年,黑塞在父母的期盼下考入神学院,然而他与周围的一切都格格不人。从小就在各国文化熏陶下长大的黑塞,早早为自己定下了人生目标,学院生活与人生理想之间的巨大偏差,使黑塞陷入了极大的精神危机之中。《在轮下》便取材于黑塞这段时期的真实经历,借由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角色,呈现了黑塞思想的多面性,表达了黑塞对世俗标准下“完美人生”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