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舞者

  • 编号:S31·2250306·2267
  • 作者:【美】特德·休斯 著
  • 出版:广西人民出版社
  • 版本:2022年07月第一版
  • 定价:42.80元当当19.30元
  • ISBN:9787219113585
  • 页数:103页

《神的舞者》是休斯对现代主义诗歌运动领袖、诺奖得主T.S.艾略特的集中探讨,包括纪念艾略特的致辞,也包括休斯一生研读艾略特的心得。在书中,休斯从全新角度辨析艾略特与莎士比亚、叶芝、济慈、华兹华斯等诗人的异同,论及《四个四重奏》等名作的核心特色,简洁而大胆地总结了艾略特“独特”又“普遍”的诗歌艺术,诠释了何谓“真正的伟大”。更重要的是,休斯独创性地从形体结构和音乐结构入手,对《荒原》这部现代诗歌里程碑作出了与众不同的把握,并立足于这部“始于死亡、终于重生”的作品,放眼《圣那喀索斯之死》等早期诗作,找到初的“客观对应”与“诗人假面”,挖掘艾略特式诗歌模式,勾勒一代先知的心路历程,阐述了艾略特如何接受重生使命的召唤,穿越宗教、神话、历史和一片现实的废墟,在隐秘的生活中进化“诗之自我”,穷尽人性的内涵,终完整地传递出作为厄洛斯之声的诗歌之声,成为“神的舞者”。

人类理智新论(上、下)

  • 编号:B35·2250306·2266
  • 作者:【德】莱布尼茨 著
  • 出版:商务印书馆
  • 版本:1982年11月第一版
  • 定价:98.00元当当44.30元
  • ISBN:9787100020107
  • 页数:760页

十七世纪,西欧哲学界在认识论上爆发一场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大争论,先是唯物主义经验论者弗·培根奠定了认识起源于经验的原则;继而笛卡尔创导唯理论,宣扬天赋观念说,遭到霍布斯、伽森狄等的反驳;到十七世纪末,洛克以其《人类理智论》详尽地批驳了天赋观念说,并系统地论证了经验论的原则;紧接着,莱布尼茨又站在唯心主义唯理论和维护天赋观念说的立场,从“单子论”和“前定和谐”的观点出发,写成《人类理智新论》,以对话体的形式,与洛克的《人类理智论》逐章逐节逐段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辩驳和多方面的讨论。《人类理智新论》首次出版于1765年,全书分为四卷,第一卷讨论天赋观念和真理问题,第二卷讨论知觉和一般概念,第三卷讨论语言的认知运用,第四卷讨论各种认知命题和其中出现的推理,作者在书中还提出并论述了推理的真理和事实的真理、必然真理和偶然真理的问题。

逻辑学讲义

  • 编号:B36·2250306·2265
  • 作者:【德】康德 著
  • 出版:商务印书馆
  • 版本:2010年10月第一版
  • 定价:26.00元当当11.80元
  • ISBN:9787100068932
  • 页数:155页

《逻辑学讲义》译自联邦德国达姆斯塔特科学书社1968年出版的《康德文集》第5卷,这是一部由学生听讲笔记整理而成的康德著作,不过它在出版前曾经康德亲自审定过。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后一位主要哲学家,是德国思想界的代表人物,在本书中,康德在“量”、“质”、“关系”的逻辑传统判断分类外,又创设了“模态”一类,模态指的是判断的可能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由此开创了研究概念的内容实质的新局面——从形式逻辑发展到先验逻辑。康德对辩证法的贡献,更在于他将他的范畴表的四类范畴,每一类的三项均以正、反、合的方式来说明,其开创之功不可磨灭。本书对于研究康德逻辑学—辩证法思想的演变发展,一定会有不小的帮助。

人是机器

  • 编号:B36·2250306·2264
  • 作者:【法】拉·梅特里 著
  • 出版:商务印书馆
  • 版本:1959年09月第一版
  • 定价:24.00元当当10.80元
  • ISBN:9787100011389
  • 页数:74页

拉·梅特里,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无神论者,他曾做过军医,却不幸患病,根据对自己病情的观察,她获得这样的信念:人的精神活动决定于人的机体组织;思想只不过是大脑中机械活动的结果,当体力上变得更虚弱时,精神功能也会衰退。1747年,拉·梅特里在荷兰匿名发表了《人是机器》,这本书是梅特里模仿笛卡尔关于动物是机器的思想而写成,是18世纪法国第一部以公开的无神论形式出现的系统的机械唯物主义著作。全书除正文外,前面有出版者的声明和作者献辞,正文紧紧围绕物质和精神、肉体与心灵的关系而展开,讨论宗教神学、形而上学所主张的心灵实体问题,拉·梅特里从物质是唯一的唯物主义思想出发,运用大量的医学和生理学的知识,说明人和其他动物一样也是机器一般的物质实体,所谓灵魂只是肉体的产物,从而抨击灵魂不朽的宗教教义。

自然哲学

  • 编号:B36·2250306·2263
  • 作者:【德】黑格尔 著
  • 出版:商务印书馆
  • 版本:1980年05月第一版
  • 定价:96.00元当当43.40元
  • ISBN:9787100023825
  • 页数:656页

黑格尔是最后一位伟大哲学体系的创建者,他著作以哲学的高度几乎涉猎了人类知识的全部领域:历史、自然、法学、伦理…..《自然哲学》介于《小逻辑》和《精神哲学》之间,是黑格尔《哲学全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他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部著作里,黑格尔站在辩证唯心主义立场上,把整个自然界的发展看作是精神自我异化和自身复归的过程,阐释了绝对精神由低级到高级的辩证发展。他在“导论”里讲了三个问题:如何看待自然、如何考察自然和如何划分自然,他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构成了他的整个自然观的纲要。全书分为力学、物理学和有机物理学三篇,它们分别代表了精神由于自身内部矛盾而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三个阶段。黑格尔由此揭示了自然界内部的联系和转化,建立了关于自然的辩证法体系,这也是后世自然辩证法的来源。

蒙田随笔

  • 编号:E34·2250306·2262
  • 作者:【法】蒙田 著
  • 出版:中华书局
  • 版本:2016年05月第一版
  • 定价:34.00元当当15.40元
  • ISBN:9787101115383
  • 页数:318页

《蒙田随笔》是法国人文主义作家米歇尔·蒙田创作的随笔集,于1580-1587年分三卷在法国先后出版。全书共107章,涉及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等内容,融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于一体,是16世纪各种知识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称。蒙田以智者的眼光,在作品中考察大千世界的众生相,反思探索人与人生,肯定人的价值和欲望,批判教会和封建制度,主张打破古典权威,充满了人性自由、科学知识的人文思想。在《蒙田随笔》中,蒙田表达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一切形式中,最美的形式是人的形式”;人的价值应以“本身的品质为标准”;表达了人文主义对现实生活的肯定:“我热爱生活”,“我全身心地接受它并感谢大自然为我而造就的一切”。《蒙田散文》以对人类感情的冷峻观察和对西方文化的冷静研究,与《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一起,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国王的身体

  • 编号:E38·2250306·2261
  • 作者:【法】皮埃尔·米雄 著
  •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 版本:2024年11月第一版
  • 定价:48.00元当当21.70元
  • ISBN:9787208191075
  • 页数:108页

皮埃尔·米雄,1945年3月28日出生于法国克勒兹省的一个贫困山村,米雄后来在克莱蒙费朗大学学习文学和戏剧,37岁开始发表作品,在四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他获得过彼特拉克文学奖、玛格丽特·尤瑟纳尔奖、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法国国家图书馆奖等众多国际奖项,《国王的身体》和《神父》一同获法国十二月文学奖。这是他“描写身边小人物命运的大写之书”:2001年9月,作者的母亲生命垂危,她的儿子为她 “祈祷”,用一首维庸的诗《绞刑犯谣曲》;1998年10月,作者的女儿出生,他为孩子“祈祷”,用一首维克多·雨果的诗《沉睡的布兹》;在最后一篇自传体文章《上天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中,作者总结道:“这些诗句安抚尸体,它们让孩子保持站立,这大概就是诗歌的功能。”米雄写了塞缪尔·贝克特、古斯塔夫·福楼拜、伊本·芒格利、威廉·福克纳和他自己,同时提出:“作家超越尘世的时间,属于同一个身体,即文学的身体”。

心灵与形式

  • 编号:H48·2250306·2260
  • 作者:【匈牙利】格奥尔格·卢卡奇 著
  • 出版:江苏人民出版社
  • 版本:2024年06月第一版
  • 定价:56.00元当当25.30元
  • ISBN:9787214284150
  • 页数:284页

格奥尔格·卢卡奇,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文学批评家和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者,20世纪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哲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心灵与形式》是卢卡奇出版的第一部著作,是一本文学批评著作,收录了《论说文的本质和形式》《柏拉图主义、诗艺和形式》《生活中被撞碎的形式》《浪漫派的生命哲学》等文章,评论了柏拉图、克尔凯郭尔、诺瓦利斯等人的作品、生活和思想等,从而描绘现代人的存在状态,揭示现代社会的矛盾,具有深刻的哲学思想。本书的立意是批判现代资本主义文化危机,卢卡奇认为,艺术家可以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塑造经验现实,进而克服资本主义文化危机,卢卡奇通过创作这本论说文集来证明,论说文形式能够成为实现这一任务的批评形式。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吕西安·戈德曼甚至认为本书可称为现代存在主义的先声。

在应许与遗忘之间

  • 编号:S47·2250306·2259
  • 作者:【以色列】耶胡达·阿米亥 著
  • 出版: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 版本:2024年06月第一版
  • 定价:88.00元当当39.80元
  • ISBN:9787559675392
  • 页数:352页

耶胡达·阿米亥,以色列国宝级诗人,20世纪最为重要的国际诗人之一。他生于德国,十二岁时随家迁居以色列;参加过二战,战后当了多年中学老师,其诗被译成近40种语言,他曾多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1982年,他因为“诗歌主题和语言的革命性变革”,获得了以色列最高荣誉“以色列奖”。他的诗透明、睿智、幽默,既有私密的体验与个人的生活,也有宏大的命题和集体的记忆,善于把日常与神圣、爱情与战争、个人与民族等因素糅合起来。在他的诗里,个人幸福是一切事物的准绳,在动荡不安的世界上,爱——而非上帝,是唯一的避风港,他将现代与传统,个人情感和普世意义巧妙融合,再现了犹太民族的命运,以及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境遇。《在应许与遗忘之间》从阿米亥一生创作的诗歌中精选出两百余首佳作,完整又精炼地呈现了阿米亥贴近生活又富有想象力的诗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