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04 “娜”样传奇
李娜赢了,我第一次懂得了love球、迷你破发,第一次认识了意大利的那个“男人婆”,第一次知道了法网女单的奖杯叫苏珊-朗格伦杯,而最为关键的是,第一次真正了解到,当法网这一大满贯赛事为冠军颁奖的时候,是会奏国歌升国旗的。
这颇有点奥运会颁奖典礼的味道,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罗兰-加洛斯的上空的时候,你一定会假象在电视机这头很多的国家主义者会激动万分,甚至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高呼“中国万岁!”“好样的中国姑娘李娜!”的确,在那时,我也涌出了足够丰富的民族和国家感情,我一直不知道大满贯夺冠之后也会有这样的仪式,我甚至认为这是法网组委会为取悦中国观众而做出的妥协。
面对这个亚洲第一中国第一的骄傲,我把今天的青春时光全部奉献给她,CCAV提前两小时开始直播,实际上是为两个小时之后的赛事做一些感情的铺垫,大致意思就是中国女子网球开始崛起了,以往欧美垄断的网球项目真正开始有了中国人的身影,大满贯已经成为中国人最近的梦想。这个直播级别大致相当于奥运会,也说明CCAV把这场大满贯决赛当成了爱国主义最好的教育内容。我也是第一次坐在电视机前,第一次那么完整的把一场法网决赛看完,对于我来说,我只是想知道李娜会不会创造奇迹,这个关注其实和爱国主义没有什么关系。
真的很抱歉,当李娜抢七完胜,当李娜倒地庆贺,她并没有把五星红旗披在肩上,绕场跑上一周;拿到奖杯的时候,她甚至也没有感谢国家,感谢体育总局。整个过程中,不管是接受采访还是发表获奖感言,她始终用英文而不是她的母语中文,这让我有一种非常陌生的感觉,仿佛站在面前的不是一个中国女孩,而是具有黄脸孔、黑头发等中国元素的外族女孩,所以我们听到的是与以往中国人获胜不同的感言:谢谢所有赞助商,谢谢所有的工作人员,谢谢我的团队,谢谢所有的人!
120万欧元的奖金,是李娜成功后在金钱上的获得,这个数字和她曾经的付出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不知道,在举国体制之外,李娜的确用她难以想象的承受力走出了一条完全不一样的道路,这就是职业化,李娜无疑用她的成功昭示了职业化的可能。而在体制之外的行走,李娜承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以前在国家队,李娜什么事情都是国家大包大揽,现在不一样了,报名、签证、订机票、订训练场地,都是自己来;整个团队每天要花人民币1万到15000元,李娜自掏腰包;在欧洲,为了省钱常常是租车去比赛。这就是职业化,一个非常庞大繁琐的过程,一个充满艰辛、充满希望的过程。也就是为什么李娜会首先感谢她的赞助商,她的团队。
2005年,李娜在十运会期间就曾经炮轰举国体制,认为“国家队有很多体制不是很好,如果可以将队员的成绩和奖金挂钩,应该会更好一些”,而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对此表示,李娜出此言论,是因为她的道德水准和责任感太差,以李娜这样的素质,不可能代表中国参加2008年奥运会。而2008年李娜参加了奥运会并取得了第四,2011年在澳网比赛中创造奇迹闯入决赛,这次李娜又创造了亚洲人的记录闯进法国女单决赛,仍为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的孙晋芳却表示;“李娜在国际大赛上表现出精湛的球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职业风范,在世界面前展现出新一代中国运动员的独特魅力,这是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员的荣耀。”
6年改变了一个运动员一生的选择,6却不能改变一个国家对于荣誉的评判标准,当李娜用满口英文回答各种提问的时候,她或许在有意避开有关国家的符号化统治,对她来说,大满贯的征战完全是私人化的事情,是一个女人对巅峰的梦想和渴望,就是如此直接和简单,但是在昨天CCAV大幅报道的背后,在应该没有国旗、国歌而被妥协的仪式背后,却是伪国家主义的演出。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569]
顾后: 蜗牛之旅(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