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4 作为敏感词的西藏

6月4日,一个敏感的日子,我已经完全离开了西藏离开了拉萨,所以即使曾经有过某种自我想象的不安,也都成为了不存在的过去,而其实,西藏,或者拉萨,成为一个特殊时期的敏感词,更多只是一种惯性,甚至是一种想象。

昨日乘坐飞机,以为拉萨机场的安检必定会比国内其他地方严格,但实际上,和其他机场的安检并无多少区别,只是在进入机场的时候,有一道安检程序,但这样的程序更多是一种象征。在真正安检的时候,多了一道程序是脱鞋,将一双鞋子放到传送带上进行安检,所以拉萨机场比起其他城市的机场,只是多了一股鞋臭的味道。

但其实,在拉萨城区,安检力度要比一般的城市要大。布达拉宫的安检严格程度堪比机场,易燃易爆、管制枪支、刀具自然不能带进去,连任何形式的水也不能带进去,这包括矿泉水、防晒液、眼药水等;进入大昭寺,你不能携带易燃易爆物品,甚至在进入布达拉宫广场的时候,也是严格进行安检,打火机都统一被收缴。当然这些措施无可厚非,毕竟拉萨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对于这些木质结构的建筑,保护永远是第一位的。

在平常的听闻中,西藏和拉萨的背后总是有一些不安的东西。领队说,晚上千万不要一个人出门,而且回房都要建立报告制度。但是在这个城市生活的这几天,也和出租车司机、市民和游客有过某些接触,他们几乎都在澄清一个误区,西藏的治安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好得多,或者说,对西藏的敏感只是一种误区,一种政治意义上的过度解读。细想起来,在拉萨甚至在西藏的这几天,也并无什么让人疑惑、不安的事情发生,也没有什么让人感到紧张的气氛。

但对于西藏来说,有很多宗教、民族和文化的禁忌,当然一定也有政治上的敏感。感触比较深的是在西藏加油,必须实名登记。在很多加油站都贴有“加油登记三问宣传图”,宣传图上清晰的介绍了实名制登记加油流程,车辆进站后,顾客至登记处,登记人员核对三证(身份证、驾驶证和车辆行驶证),核对无误后顾客在《加油站登记表》中填写《加油站实名登记小票》,登记人员开具加油联给顾客,顾客持加油联加油,最后开具发票。

这个名为《西藏自治区零散成品油销售管理办法》是今年2月刚出台实施的,除了实名登记制加油外,个人购买零散成品油每次不得超过60公升。作为一种可燃物,对于成品油的管控似乎能证明某种意图。而除此之外,最具西藏特色的则是分段限速,我不知道这种严格的分段限速制度是不是和特殊的政治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西藏没有收费站,所有的公路都不收费。由于车流量少,因此很少有交会的车辆,也因此车速还是可以的。但也正因为防止司机车速过快,西藏就出台了内地所没有的“奇观”,那就是有西藏公路的“限速站”。公路限速站,由地方公安交警部门设立,为了更好的维护交通安全,全程采取分段登记、区间限速的制度。分段限速制也就是在两个交通检查站之间,强制规定车辆必须在限定的时间之后到达。

这样的限速制似乎更注重结果,而不是限速本身,比如从曲水到日喀则,从日喀则到拉萨,都有严格的限速,日喀则到拉萨200多公里的路程,由于限速,司机不得不需要5-6个小时才能到达,平均时速不到40公里,318国道尼木境内的40公里路程,限时为一小时,也就是说时速只有40公里,而那曲到安多126公里的距离,要限速150分钟。

限速或者可以更好地掌握驾驶员的驾驶信息,从这个意义出发,倒和加油实名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作为特殊的西藏,这些规定的出台是为了地区更安全更能杜绝隐患,而作为敏感词的西藏或拉萨,不管是过度解读,还是误读,不管是严格的安检,还是独具特色的实名制、限速制,这片土地已经贴上了太多生活之外的标签,令人眼花缭乱,甚至已经积重难返。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540]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