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04 空城计

城市里热闹过了,走过的时候便会听到一些沉寂的声音,像是故意的,要表达一些想法,夸张地渲染着,沉寂便会盲目地吵闹起来。这是没有预料的结果,我也是以为自己只是经过某个城市的角落,却不想长久地住在了那里,连离开都变得很难了。

并不是关于另一个国度的不舍,只是在叙事层面上,韩国之行消解了10天的无聊,也滋生了10天的无助,远方没有更远,都是从起点回到起点的循环,只是带回来2000多张照片,便把一个情色的韩国装好了电脑装进了U盘。但是在空间绰绰有余的时候,不免怀想一下文字的魅力,它们叙说,它们表达,它们呼吸,并不一定是真相的再现,却可以像照片一样记录所走过的点滴,角度偏差或者不美,表现主题一般或者拙劣,但都是见证,是时间在出行中的留存,也是数字化,却是可以触摸的。

文字更为久远?我的担心是为自己束缚住一些有关文字的记录,偏离轨道,向着虚无缥缈的地方前进,文字看起来费尽心机,是不是也是偏离的阐述?但还是愿意的,还是能看到那种被立起来的记录,文字和影像,组合在一起,互相补充。只是文字更多是一种延后的记录,时间被人为拉长了,所谓插入其中,也就是补记在过去的日子里。

15篇,相关的“行者”,终于在下午上班时完成了对整个过程的补充,它们几乎均匀分布在时间轴线上,从《路·过》到《韩国风情》,是漫不过另一天的叙述,10天,也就完成了最终的“正典”书写。完成时态之后呢?就是过去了,就是消逝了,尽管在记忆中还会有一些挣扎,但是会在时间轴线中远去,远去,直到尽头而逝。

那么,城市就真的回来了,就是认真的上班,认真的吃饭,认真的休息,认真的阅读,1000+的google reader似乎正提醒那个空城后就没人居住了,蜘蛛网住了无边的时光,没有阅读的沉寂,在回归的时间里恣意蔓延,让人有一种故意而为之的感觉。所以,只要装作阅读,很快地翻阅下去,也会证明你和世界靠得很近,咫尺之遥,听得到呼吸和心跳。

空城,也是一种倒掉之后的满。于是一切开始像自己那样活着,有时眼睛向着前方,有时则看着后方,都是不同方向存在的可能,但都是找寻曾经的那些节奏和秩序,打来开水泡些茶,中午吃饭挤个队,午后睡在那张躺椅上,默念着那场酣睡的白日梦,或者也会在QQ群里露一下脸,像是消失已久重新混个脸熟。回归,必须是形式高于内容。

最后,必须是阅读。十多天,阅读早已经生疏了,纸张在那边,变得愚笨了,我甚至不知道还有那么多网购的书,它们躺在那里,多么富有秩序的形式,它们需要有人揭开它们身上的那层塑料,然后露出可以触摸的封面,挑逗着神经,那样就是亲切的,就是抒情的。是的,文字不死,沉寂太久了,总归要弄出一点声音,那声音婉转悠扬,听起来那个世界热闹,充满生机,甚至也有一两点激情的释放。但是,“空城”多少是一个陷阱,是一个可以虚构的封闭世界,一旦打开城门,消息就会走漏风声,城市里都会是鱼腥味,久久不散。

“——在最纯洁之中,最令您害怕的是什么?”
“——是匆忙。”

到底什么能阻止匆忙?时间总是拖延那么一点,所以纯洁也是一种参杂着鱼腥味的空气,还有谁会拨弦而歌,谁会吐纳天地?空城之中,只有那些文字还在疯狂地成长,还在保持最后的纯洁。那么,让玫瑰开放吧。“她恰似玫瑰只绽放一个清晨”,可是,你一定会读到巴尔扎克另外一句话:“那蔷薇,就像所有的蔷薇,只开了一个早晨。”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498]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