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08 遂昌“惊梦”

对于遂昌,完全是一个地理名词,甚至只是两个汉字的组合,不知是坐北朝南还是背山临水,总之是陌生的,陌生到像传入了另一个世界,就像闯入一个戏剧般的故事之中,从杭新景高速到金丽温高速,东西南北也就是一段可以丈量的里程,陌生也渐渐少了,那满目的青山和独特的生态为其赢得了“钱瓯之源,江南绿海”的称誉,车行其中,是有一种清新畅快的感觉。

但遂昌提供给我们的符号并不仅限于这些,在高速公路下来的地方,猛一抬头,便看到了绿色之中的红色字符,竖立在山腰上是这么几个大字:“牡丹亭原创圣地”。不解其意,一是何为原创圣地?二是这遂昌和牡丹亭有何关系?实在是孤陋寡闻,只记得《牡丹亭》作者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却不晓得这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剧作家和遂昌这座绿色之城有着不解的渊源。翻阅资料知道,汤公显祖曾在遂昌任知县五年,而《牡丹亭》这出伟大的戏剧就是在遂昌完成。

对于我来说,《牡丹亭》也只是一种戏剧而已,后来变成了闻名的昆曲,未曾粗读过,也未曾细听过,在曾经的中国戏曲相关知识传授的大学课堂上,或许知道里面的那个缠绵爱情,知道这是中国四大古典戏剧之一,其他则是一无所知,所以来到遂昌,牵扯上400多年前这大名鼎鼎的汤显祖,实在是意外。其实,遂昌做足了汤显祖的文章,除了这“原创圣地”外,还有汤显祖的纪念馆,另外还在商业的策划推销上把汤显祖及其形成的牡丹亭文化推陈出新,比如汤公的系列酒,系列饼。

作为一个穷乡僻壤的县令,汤显祖显然是政治斗争的一个牺牲品,或者在他内心深处,来到遂昌完全是一种无奈,明朝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书《论辅臣科臣疏》,弹劾大学士申时行并抨击朝政,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但是汤显祖并不是在政治有多少远大抱负,在遂昌,他也进行了一些列政治改革,比如“去钳剭,罢桁杨,减科条,省期会”,建射堂,修书院,“兴教、劝农、安民”之政声、“清政爱民”的治县方略流传深远。在一段时期内,使浙中这块僻瘠之地大为改观,桑麻牛畜都兴旺起来。

但是汤显祖并没有什么“远大”的政治抱负,对他来说更多的还是寄托于笔墨,寄情于文字,抒其胸臆,也便有了临川四梦的文学远景,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汤显祖实际上是一个文艺青年,喜欢做文艺青年的梦,却不懂为官之道,在那个时代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打击。汤显祖有一项非常著名的善政,擅自放出监狱中的囚犯回家过年,元宵节让他们上街观灯,汤显祖为实施自己的政治主张一无顾忌。这使他的政敌终于抓住了把柄,待考核官员的时机一到,他们就出来暗语中伤。汤显祖自然知道有人想赶走他。万历二十六年(1598),听说朝廷将派税使来遂昌扰民,他不堪忍受,便不待别人攻击,给吏部递了辞呈;他也不等批准,就扬长而去,回到家乡。而就在他离开遂昌的这一年,他创作完成了《牡丹亭》,为中国戏剧史留下了又一个经典爱情,同时也回应了关于汤显祖“为官不济,为文不朽”的评价。

“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这是《牡丹亭》中杜丽娘著名的唱词。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故事,并非仅仅属于《牡丹亭》,当然,从官场而来,弃官场而去,也绝不仅仅是汤显祖作为一个文艺青年的失败之处。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450]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