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2 子午伦敦眼⑹:“羽”精神无关
这是奥运会历史上的最重罚单,三个国家的四对羽毛球选手因消极比赛被直接取消比赛资格,他们被“驱逐“出奥运赛场,而在这最重处罚的背后,则是“小丑表演”、“丧失羞耻心”、“丢人丢到家”等等的道德谴责,“违反奥林匹克精神”的大棒下,一场“争着输”的比赛,最后变成了运动员走向“不可饶恕”命运的祭坛。
被取消奥运会参赛资格的是四对女双选手,这其中包括中国黄金组合、排名世界第一的于洋/王晓理,另外三对选手是韩国组合郑景银/金荷娜、河贞恩/金旼贞和印尼组合波利/乔哈里,三个羽毛球水平最高的亚洲国家,因为这个最重罚单,几乎丧失了走向羽毛球最高巅峰的机会。而她们遭受“灭顶之灾”源于7月31日的两场小组比赛,为了避开提前与本方队友在淘汰赛中相遇,女双A组的于洋/王晓理与郑景银/金荷娜,以及女双C组的河贞恩/金旼贞与波莉/乔哈里,都选择了消极对待比赛。因为在场上缺乏斗志和求胜欲,击球不是下网,就是出界,导致温布利体育馆近6500名观众嘘声四起。在经过取证和调查之后,昨天,世界羽联正式宣布这一处罚。
面对这个“奥运史上最重罚单”,印尼和韩国组合已经提出上诉,而中国组合于洋/王晓理还没有提出,中国官方的说法是,尊重世界羽联的决定,对运动员进行批评,同时作为主教练,李永波向全国人民说声对不起,他说,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一点对赛制理解还不太透彻”,“觉得小组出线了,为了下一个阶段打得更好,没有真正积极地对待比赛。”。世界羽联会后宣布秘书长托马斯·伦丁说:“这几对组合被指控违反了世界羽联球员行为守则第4.5和第4.6条,即没有尽全力去赢得比赛 ,和在场上的行为明显有害于羽毛球运动 。”而对于这样的处罚,于洋留下了“这也是我最后一次比赛了。再见国际羽联,再见我挚爱的羽毛球”的伤感评论,暗示自己将就此挂拍。
“被驱逐”的处罚和“挂拍”的选择,看起来结果差不多,但是其中表达的含义却大相径庭,于洋的“再见”无疑是要真正离开羽坛,离开最爱,这是对自我追求的放弃,对于一个征战多年、将青春都奉献在羽毛球运动的球员来说,充满了自我覆灭的悲伤,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她们会选择用所谓的“消极”比赛的方式?于洋解释说:“我们只是受伤,只是选择利用规则放弃比赛。只是为了接下来第二阶段的淘汰赛打的更好。第一次奥运会改为小组循环再淘汰赛,运动员的伤病你们懂吗?辛苦的带着伤病备战了四年说取消就取消我们的参赛资格。你们无情的打碎了我们的梦想。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没有那么复杂,但就是这么不可饶恕。”“利用规则”为什么最后反而被规则所伤?今年奥运会羽毛球最大的变化,就是一改以往的淘汰赛单循环的规则,而变成分组厮杀,因为分组,可以让其他运动员有更多的机会;因为分组,可以有更多的场次比赛和更多的观众;因为分组,可以出现最后一轮的“战略调整”可以选择下一轮的对手,这种在足球比赛中司空见惯的“选择性”比赛,在新赛制的羽毛球运动中,却成为一种耻辱,一种“丧失羞耻心的”小丑行为。
![]() |
他们是新规则的牺牲品 |
在消极比赛事件发生之后,有几种猜测的处罚方案,比如:给予消极比赛运动员严重警告;扣除当场比赛的积分;取消消极比赛场次的成绩,亦或者是给予消极比赛运动队罚款等等,当然取消比赛资格的处罚也在猜测之内,只是这个处罚过于严厉。其实,在奥运会的历史上,被取消比赛资格的事例有很多,除了触犯各项比赛的比赛规则被取消比赛资格之外(比如田径抢跑,游泳抢跳),也只有服用了违禁药物(兴奋剂)而被取消比赛资格。而因为消极比赛而直接被取消比赛资格的事情还尚属首次。在处罚之外,是各种谴责,“没有真正积极地对待比赛”、“没有尽全力去赢得比赛”,这些谴责都是在道德层面进行的批评,但是这样的消极比赛是不是就是运动员的个人行为,从而祭出对他们个人的杀戮大旗?
运动员消极比赛,一定是违背奥林匹克精神的,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宪章》中“奥林匹克主义的原则”条款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为了比赛的对手,而进行选择性比赛,对于“公平竞争”一定是违背的,但是如果局限在一个局部一场比赛,甚至是一个个人,那一定是舍本逐末,只有制度和规则的制定,没有漏洞,才能最大限度保证“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的实现,从淘汰制到小组赛,本身制度上存在的先天不足已经违背了奥林匹克精神,白岩松说:“如果要是让羽联包括组委一些老爷们所定下的荒诞规则,最后这里巨大的问题和责任却让运动员们来承担的话,那么我觉得一切都是不合理的。”他的愤怒在于,用个体的牺牲来成全不合理制度的畸形存在,才是对奥林匹克精神最大的亵渎。
为什么选择消极比赛的不是于洋/王晓理这唯一的一对,为什么被处罚的有三个国家的八名运动员?这种“集体性”行为一定折射着规则的不合理,同时,做出“选择性比赛”的怎么可能是运动员自己的个人决定?没有谁会冒这个风险,使自己成为牺牲者,他只不过是一个国家、一个运动队、一个教练决定下“战略”的执行者,这八个人不仅是规则的牺牲者,同时也一定是国家主义的祭奠品。新华社记者杨明在《国羽输球又输人 丢人丢到家了》中指责正是因为受“惟金牌论”的影响“把比赛的输赢看得重于一切”,所以在这样思维的支配下,输和赢完全变成了一种工具,那些队员只不过是这个链条中的一环而已,有网友说,当所有人都在问“谁拿金牌”而不是“谁发扬奥运精神”的时候,“我们凭什么以道德法官的态度去批评只是策略利用规则的国羽将士?”而另一位网友则更加尖锐地指出:“中国队参加奥运会本身就违背了奥林匹克精神!”
当然,“奥运史上最重罚单”面对的并非是一国的体制,当优秀球员为了胜利的目的而去背叛道德的时候,他们其实已经成为整个不合理规则的暴露者,为规则买单这种“以身试法”的后果便是以身殉道,便是被重罚、被驱逐和被羞辱的命运。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972]
思前: 子午伦敦眼⑸:“花”开雷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