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07 从草场到墓场:十年一觉博客梦
“在这十年里,有人到来,也有人离开,人来人往,就像大海的潮涨潮汐,而博客依旧。”这是网友wu耐在“博客中国十周年”征文中的一句话,十年了,中国的博客真的“涛声依旧”?或许这句话更多传递着一种伤感,“有人到来”是曾经的喧闹,而“有人离开”则是残酷的现实。
残酷的现实也许并不是仅仅是“有人离开”,而是一片荒芜,杳无人烟。对于中国博客的经历者来说,或许还对木子美有过印象,这个以“网络性爱日记”为标签的写手在2003年掀起了中国博客的“一次革命”,这个革命不仅是关于身体写作和身体叙事的,更直接引发了关于博客的讨论,分享、互动以及隐秘的曝光成为博客最具杀伤力的“武器”。与木子美红起来的还有一个叫“中国博客网”的网站。那是2003年夏天,木子美用身体打开了新天地,而那时距离这个网站开通只有半年时间。开通于2002年11月18日的中国博客网在木子美的带动下直接触及到了博客的G点,高潮迭出,开通一年之后的2003年12月3日,网站注册用户突破100000人,平均同时在线人数超过25000人,最高同一时刻在线人数超过38000人。从此,中国博客网走向了一条博客发展的“阳光大道”:2004年9月4日,注册用户突破50万;2005年初BlogCN接受《东方早报》、《外滩画报》等媒体专访时,表示BlogCN的blog注册人数已经超过100万,商业前景不可限量;2005年6月22日,正式推出“Rabo”(Blog客户端)、“MRabo”(移动博客)、“MusicBlog”(音乐博客),标志着BlogCN步入商业化之路;同年7月底注册用户已达到300万;2005年8月5日,旗下大型游戏博客互动社区—中国游戏博客网(www.gameblog.cn)在上海宣布正式上线;2005年11月底注册用户数量突破450万……
用户数量几乎是几何级的增长,而在“商业前景不可限量”的预言里,有多少是泡沫?其实抛开里面的利益的博弈和投资决策的是非,中国博客网并没有最后走向一个发展的高峰,或者并没有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连续出现投资传闻之后,中国博客网似乎在用户体验及服务上遇到了瓶颈,而这样的“病症”集体爆发在2009年,在一连串用户投诉和网站应对之后,网民才发现中国博客网已经走到了末路,“blogcn彻底关了,唉,曾经的三大博客之一就这样离去了。有的投资人关公司跟丢衣服一样,有的投资人管公司跟丢孩子一样,但不论如何,被丢的都是最惨的。”里面有着网友太多的留恋,也有着无奈和无助。
而在中国博客网开通十年后的今天,点击www.blogcn.com进入的完全是另一个世界,干净的首页上是“我们能为您做什么”的提示,而下面的说明则完全是陌生的:“BlogCN是国内最早的博客及专业的WP主题出售平台,拥有资深设计制作团队,多年wp主题设计开发经验,专注于企业WordPress主题,网店(淘宝客)WordPress主题,摄影图像类WordPress主题,内容发布CMS主题,情侣博客模板等……”曾经的“中国处于领导地位的博客网站和博客趋势的引导者”变身为了“国内最早的博客及专业的WP主题出售平台”,曾经的喧闹、争吵,如今都变得冷清,像是一个久无人烟的荒凉地方,等待有人凭吊。
或许这只是某一个域名的“转变”而已,但是对于中国博客来说,仍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标记。还是叫“中国博客网”,或者正像它的过去和现在一如的名字一样,象征着中国博客的巨大变迁。而打上“中国博客”标签的除了中国博客网,还必须提到方兴东的“博客中国”。曾经,他们也有过纷争,而焦点似乎是谁能代表中国博客的方向,或者谁最具有博客的“中国特色”。
在中国博客网“卖身”的现实下,方向东的“博客中国”似乎还活着,而且在今年推出了《博客十年“影响中国百名博客”评选》活动,以纪念方兴东将博客引进中国,活动从今年7月份启动,按照计划,入围200名单公示时间为2012年10月10日,并通过组委会的严格技术评定,最后评出“影响中国百名博客”名单,11月中上旬名单将会在官网公布,同时颁奖会将在北京的金秋举行。在活动的介绍中,还这样写道:“这是一次博客的盛会,在1900人观礼堂,影响中国的百名博客,以影响中国的步伐,在千人瞩目的欢快中,通过红地毯进入颁奖晚会现场。”北京、观礼堂、红地毯,这些极具“中心”意义的主流词汇令人想到了典礼的规格和气氛,但其实这和曾经博客所倡导的“草根”定位明显相悖,或者在更深层次上,活动只是为了寻找它的象征意义,在“博客十年”评选页面上,是方兴东的一段话,这位仍自诩为“博客教父”的评委写道:“十年,见证中国博客的风云变幻;十年,滋润新锐思想的百花齐放;十年,营造四代网民十年,十年,见证中国博客的风云记录中国网民的博客岁月。”
十年到底见证了什么?见证了曾经的喧闹与辉煌,见证了成长与争议,见证了中国网络的公民意识,当然,也见证了失落、寂寥和死亡。而对于方兴东来说,也是他个人一个“教父时代”的终结,转战南方,搭建中小微企业融资平台,方兴东其实早已是一种象征,而且只是一种象征,在《博客十年“影响中国百名博客”评选》活动中,列在最上面的是博客十年的建设者、推动者,这十人分别是方兴东、王俊秀、胡之光、闵大洪、魏武挥、陈彤、窦毅、毛向辉、安替、王小峰、罗永浩、孙坚华,这十个响当当的名字曾经为推动中国博客的发展、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他们只能代表一个远去的时代,一个怀念的时代,这些“博客群像”和“入围200名单”依然是那些所谓的“精英”,依然很难看到草根博客入围,而且,所有的名单都有着浓厚的怀旧气息,许多博客甚至早已经没有了更新,而更有讽刺意味的是,《博客十年“影响中国百名博客”评选》活动却遇到了推迟颁奖的尴尬,在“博客中国”首页并不显著的位置有一条12月5日发布的公告:
经过网络和网下评委的两轮评选,已经基本完成。但由于场地有所变更,获得“影响中国百名博客”的奖杯也正在制作中,因此,组委会决定推迟“博客十年【影响中国百名博客】评选颁奖会日期,敬请广大博客朋友谅解。另外,我们正在抓紧落实确定场地,积极推进奖杯的工作进度,尽快尽早通知大家举办颁奖晚会时间。
场所变更,那些“北京”、“观礼堂”、“红地毯”有关的“中心”主流话语或者也正遭遇了尴尬,这也似乎无声地解读着“中国博客十年”之后“有人到来,也有人离开”的现实。博客中国网的“卖身”、“博客中国”的怀旧,这两个曾经作为“中国博客”的标本网站都以一种沉寂、没落的现实无情地死去,十年一觉博客梦,中国博客的十年就是一个终点。
曾经,博客作为草根文化的一种代表,在某种意义上实现着话语的转型,但是当草场变成了墓场,除了唏嘘和无奈,还能看到什么?根据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博客和个人空间的用户规模为3.18亿人,较2010年底增长2318万,增长率为7.9%。虽然这组数据还是反映着中国博客的用户规模和使用率呈上升趋势,但是在微博客时代,然而支撑博客用户规模和使用率继续增长的,不是博客自身的魅力,而是互联用户的习惯性增长。
我曾经说过,在微博时代,相对于微博的碎片化信息而言,博客代表着闪烁着思想火花的深厚的文本世界,或者说,微博只是“即写即扔”的报纸,没有收藏价值,而博客是一本厚厚的书,然而,当图书馆变成博物馆,还有多少会有更新?对于中国BSP平台来说,中国博客十年的命运也反映着他们永远无法避免的尴尬,其自身的商业性使其在投资决策上永远会随着市场而转变,博客中国网的“卖身”、方兴东对于中小微企业投融资平台建设,以及更多BSP停止博客服务,无不代表着他们的市场性、短视性和不负责任性,但是,博客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当用户决定在你的BSP平台上写博客就是为了更好地见证自己的成长,这种“个人史书”的写作正是博客的使命,而当BSP平台转型,直接面对的结果就是用户数据向何处去的问题,可以搬家,可以备份,但是当用户无情面对这一切的时候,对于博客来说,只能是无情的死亡。
其实这样的命运也并非是博客十年的一个注解,对于微博来说,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也会遇到这个问题,虽然目前新浪、腾讯等的微博方兴未艾,甚至不断走向高潮,但是作为商业网站,他们一定会考虑微博的市场化,这是任何商业网站的生存的不二法门,试想,如果有一天,新浪遇到了投资决策上的问题,或者更直接地说,新浪到了必须转型的时候,他一定会割舍没有任何市场效益的东西,包括微博,而到了那个时候,谁来为微博“救市”,或者最为直接的一个办法,政府来接手,来组建一个更加强大、更加完善,也更加无视经济利益的纯媒体平台,但是这样的方法可行吗?
影业的米高梅,胶卷的柯达,他们也曾经叱咤风云,是行业的翘楚,但是今何在?中国博客十年,除了中国自身网络环境的影响之外,也一定有行业经营方面的原因。博客是草根的平台,而现在没有了根何来草?这能是一片死寂的坟场。从草场到墓场,中国博客的风云沉浮其实留给我们的并非只有缅怀和唏嘘,而对于现在的微时代来说,除了踩着博客的尸体前行外,还必须回答“生存,还是毁灭”的的巨大拷问。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4489]
思前: 我不是潘金莲
顾后: 《王的盛宴》:以暴制暴的历史映射
文以类聚
随机而读
- 1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