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15 带刀的敏感词
这革命已经不是原来的革命,而是对革命者开刀的革命,不是理想,而是噩梦,它隐藏在理想的后面,伺机而动。
——罗贝托·波拉尼奥《2666》
一把刀,一把菜刀,一把用红色塑料袋包起来的菜刀,一把无涉实名制却被冠以“五毛”的菜刀,以抛物线的形式制造对话、对立和对抗,不管左和右,不管民主和暴力,在大庭广众之下,就一定会变成了无法逃避的“敏感词”。
起源于李承鹏,起源于《全世界人民都知道》杂文集的签名售书,时间:2013年1月13日,地点:帝都。在这之前的成都签售中,已经变成了一幕哑剧,李承鹏所说的“前一天的事情”:“不许我说话,不许读者提问,不许嘉宾发言,不许介绍嘉宾名字。我提出只念一首李亚伟的爱情诗‘如果一个女子要从容貌里升起……’,也不许。我央求只对读者说一句‘新年好’,也不许。当记者会被取消,最后连汶川大地震最感人女主持人宁远的话筒也被收缴。就是著名的默签。”“新年好”最后变成了“我爱你们”,不是从嘴巴里说出来,他的嘴巴带着黑色的口罩,那几个字写在衣服上,李承鹏扯开黑色夹克露出“我爱你们”四个字的动作,就是一个行为艺术——不说话的行为艺术,而那些读者也戴着口罩,白口罩,上面写着“我一个字都不说”。
白与黑,多么刺激的隐喻,就如那本书的书名一样,不允许说话,而“全世界人民都知道”。而成都之后的北京售书,矛盾已经从官方禁令变成了民间对立,在那把菜刀之前,已经有了“掌掴”的暴力故事。当天下午李承鹏在新书签售活动现场,遭一名购书群众掌掴,打人者随后被海淀警方带回审查。据称,打人者被围住时,问其为什么打李承鹏,他回答说“因为李承鹏随意抹黑爱国群众。”经审查,打人者尹某,男,山东人,自称因反感作者所著新书内容,遂借签名之机动手。
这是拳头的开局,而之后那把菜刀完全取代了拳头,成为可以书写的另一种隐喻,其实现场有图片有视频,对于这一幕完全以写实的方式保留了下来,呈堂证供也罢,时代记录也好,总之是可以检阅的证据。微博上有描述之为“那货手持菜刀扔向@李承鹏 ,大眼躲开,菜刀擦耳飞过”。这是“挺李派”的声音,而从现场视频来看,远非“擦耳而过”那么富有血腥味,那个被称为“那货”的人是一个戴眼镜的斯文人,在签名售书时,他拿出了用红色塑料袋包好的一件东西,说是要送给李承鹏,随后开始有些混乱,那人被拉开,在拉扯中他将刀扔出,但没有砸中,随后人群有些混乱,那人被拉出视频镜头之外,而在李承鹏这边有人大喊“给你五毛”,扔出硬币之类的东西。
冲突持续了很短的时间,随着视频的结束现场的真实记录也被终结,但是这场“对峙”似乎由来已久。据悉,那个扔菜刀的是微博名为“胡杨林717”的网友,在之前在微博上和李承鹏有过争论,因为2012年李承鹏发帖“跪求菜刀”,他要去李承鹏签售现场送他一把菜刀。如果把这次行为解释为“送菜刀”,那一定是友善的,至少是对话的,而菜刀当然也作为了礼物,而非凶器。被警方控制之后又被释放的“胡杨林717”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说明,在他“菜刀真相”的长微博中说,当时“我的动作和言语都是温和缓慢的,没有任何挑衅因素”,将菜刀“送出”的和言语是“给你”,而动作也是“抛出线路是抛物线并且没有对准李承鹏”,这一点从视频中倒可以得到印证,相反,身份暴露之后,李承鹏一方却有些“暴力”了,至少是用敌对的方式,李承鹏将早已准备好的硬币,狠狠扔向“胡杨林717”:“给你五毛!”在“胡杨林717”的长微博里,还有对于视频外的镜头的交代,比如“被群殴”,比如“这就是你所谓的民主”之类的话“没有说出来就被彻底打爬下了”。
“胡杨林717”称李承鹏知道他要去给他送菜刀,所以他们“草木皆兵”,有备而来,甚至以“五毛”以礼相还。“菜刀事件”的讨论除了“挺李派”将之冠以“暴力袭击”,并将掌掴者合为“毛左”,但是抛却双方发生的口角,就单一事件而言,还是有许多就事论事的声音,@何兵:“大眼与胡某网络口角时,有跪请送刀的言论。胡将菜刀包好现场送大眼被阻,扔出菜刀,未触及大眼。法律要点:一,菜刀包好并递送,无伤害之预谋;二,递送遇阻向脸部扔出,等同扔石头。不排除伤害故意,看扔的力度;三,无伤害后果。结论:主观恶性不大,无伤害后果,不应处罚,否则大眼失分。”
而李承鹏在其后发布的《某江某河某长征》的博客中说:“我在书店和刀子之间忽然明白这些,并选择后一种方法战胜内心的恐惧。”在现场,他在博客中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把‘刀子’向我来时,我并不确定当时是否产生过捡起刀子追到那人,并奋勇做出让他更恐惧的事情的念头,因为我也想战胜恐惧。最后我只喊了一声‘放开他’……忘掉刀子,记住书籍,继续签售。只是当时我还没想透这么做的原因。”其实在这里,刀子和书籍都成为了某种象征,在人文的高度审视了所谓的“恐惧”:“在书籍与刀子冲突之间,我有幸选择了前者。”
这或许就是身为知识分子的李承鹏的话语特点。对于李承鹏,我只是零星看过他的足球评论,作为曾经的足球记者和足球评论员,李承鹏揭开了一个足球暴露内幕的时代:“这是个缺乏想像力的时代,我们穿行在钢筋水泥之间,游走于惊恐失意之间;幸好有足球,我从中挣钱,也从中挣到乐趣。”所以,七次遭封杀的李承鹏也成为中国足球的一个敏感词。但是李承鹏似乎并不满足于在小小的足球圈,在《手起刀不落》《甲A十年》《左一刀 右一刀》 《你是我的敌人》《中国足球内幕》这些揭露中国足球内幕的著作之外,他将自己的视线转向了中国现实,这个转向也将李承鹏推到了风口浪尖,在百度百科里,他被称为“新锐知识分子,中国著名社会评论家、杂文家、畅销作家”,作为中国社会“公知份子,网络博主,意见领袖”,李承鹏将矛头指向了中国民主改革,2011年5月25日,拥有660多万粉丝的李承鹏,在微博上表示要参选人大代表,引起全国网友的关注和热议。“没有您的授权,我不能代表您。”这是他公开参选人大代表的声明:“本人将于今年9月正式参选人大代表,在户口所在地成都,组成参选班子,严格遵守我国宪法参选相关规定。此想法去年已微博公布,现思考良久正式参选,本人(是)合法公民,无任何势力操纵,愿为选区人民表达他们之合法愿景,监督政府,推动社会。恳请各界人士指点参选路径及办法。同意的举手。”当日下午五时半发表的这条微博,到当晚八时已被转发近3000次,评论2700多条。
或许李承鹏身上有着知识分子的担当,有着对于现存中国体制挑战的勇气和决心,但是这些对话语权的争取更多表现为一种行为艺术,这是我的直觉,我没有看过李承鹏的任何一部著作,只是听闻他的言论和行动,当然也无从判断立场上的“左右”是否得当,成都签售的哑剧、北京的掌掴,似乎都折射出政府和意见领袖之间的某种不妥协,而“汉奸”似乎成了被冠以“毛左”的那些人对李承鹏的鄙视,除了掌掴者尹某,在今天下午深圳签售现场,也有人打着牌子喊“李承鹏是汉奸”,和举牌支持李承鹏的另一方发生肢体冲突。
对于种种的“汉奸”讨伐,李承鹏引用哈维尔的话说:“一个演员被禁止,只是因为其作品太优秀。至少在于我,被禁止被袭击是因为我说出了真话。”而再次回到菜刀事件,对于真话似乎也有了某种恐惧。从“跪求菜刀”到“礼送菜刀”,菜刀是导火索,当然这不是厨师切磋厨艺刀工的比赛现场,所以一把菜刀,不管你包装得多么好,多么像礼物,也不管你扔出的是多么美妙的抛物线,在对立的现场就是一个敏感词,就是一个涉及暴力的器物,所以“胡杨林717”说自己的幼稚,被拿住了话柄,甚至掉入某种陷阱之中。
菜刀不是礼物,五毛硬币不是礼物,《全世界都知道》的书当然也不是礼物,不管选择书籍还是刀子,其实都是暴力,都是扼杀讨论扼杀对话的“敏感词”。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4031]
思前: 潜在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