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5 《大路》:突围中的“身体诗学”

哼呀咳嗬咳!(咳嗬咳)
哼呀咳嗬咳!(嗬咳哼)
大家一齐流血汗!(嗬嗬咳)
为了活命,
哪管日晒筋骨酸!(嗬咳哼)
合力拉绳莫偷懒,(嗬嗬咳)
团结一心,
不怕铁滚重如山。(嗬咳哼)
大家努力,一齐向前!
大家努力,一齐向前!
压平路上的崎岖,
碾碎前面的艰难!
我们好比上火线,
没有退后只向前!
大家努力!一齐作战!
大家努力!一齐作战!
背起重担朝前走,
自由大路快筑完。
哼呀咳嗬咳!(咳嗬咳)
哼呀嗬咳哼!(嗬咳哼)
哼呀咳嗬咳!(咳嗬咳)
哼呀嗬咳哼!

这是一条活命的路,这是一条抗争的路,这也是一条希望之路、自由之路,从幼年的逃荒,到对帮办的对抗,再到让军人到前方抗战,在阶级对立、国难当头的境遇下,这首充满男性力量的歌曲不断地响起,“我们是开路先锋,不怕关山千万重……”这是底层筑路工人的现实突围,是国家命运在战时的突围,而其中的乐观主义、浪漫主义也是孙瑜在20世纪30年代对于左翼电影概念化、脸谱化的突围。

“大家一齐流血汗!为了活命,哪管日晒筋骨酸!合力拉绳莫偷懒……”摆在筑路工人面前的现实问题是:为了活命。这些在底层的工人们的生存困境最初闪回在金哥的幼年逃荒生活中。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只有两个人艰难的前行,哭泣的男子怀里抱着一个孩子,而女人在行走中倒下了,男人无奈而痛苦地望着远方:“这样难走的路,早知道出来也是死,不如在乡下饿死。”出来或者呆在乡下,对于命运来说似乎都是一个结局,那就是不设防的死亡,生命变得卑微,而奄奄一息的女人却在死亡的边缘指着远方,用渺茫希望抗争着命运:“向前走,回头就是死。”手指仍然坚定地指向远方,而女人已经倒在婴儿的身上死去。

演: 孙瑜
编剧: 孙瑜
主演: 金焰 / 黎莉莉 / 陈燕燕
类型: 剧情 / 喜剧 / 歌舞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无声
上映日期: 1934
片长: 104 分钟(美国)
又名: The Big Road

死是为了活下去,那未知的远方也许也是另一种死,但手指是一种希望的象征,是一个抗争的符号,所以金哥的成长实际上是在实践着女人临死之前对远方的希望,从三年后的逃亡,到十年后的奔波,再到二十年后的长大成人,一双不停步的脚折射着对命运的不停抗争。金哥成了小伙子,和大家一起在日晒雨淋中拉绳,在流血流汗中活着。虽然活下来了,但是现实依然充满着困苦充满着艰难,他们有着做亡国奴的不安,有着无法摆脱的饥饿和被欺凌,仅仅因为歇工的时候大家争执,就被修路的统治者谩骂,还叫他们明天就滚蛋,他们失业了,命运对于他们来说,永远是未知的,永远走在生活的边缘,那个小六子因为三天没有饭吃,就去偷东西,对于他来说,这样的生存或者有些不齿,但是也折射出一种无奈。所以他们开始寻找着新的希望,大家一起决定到乡下去筑路,“到内地去修路,不在这里受人统治!”对于他们来说,路永远在前方,也永远是未知的,但是他们的手指永远指着希望的方向。

“明天就出发。”命运的不公让他们更加团结,生活的困苦让他们更加有力量,但是乡下对他们来说,也只是一种无奈的抉择,或者说“不受人统治”仅仅是一种乌托邦的构想,当他们来到那里筑路,当他们齐唱“团结一心,不怕铁滚重如山”的大路歌的时候,他们依然要面对日晒雨淋中的现实,依然要面对流血流汗的生活,也依然是欺凌和统治,胡帮办所代表的的已经不是简单的统治,而是走向卖国,成为汉奸。那条三天之后可以修到虎岭关、帮助军人奔赴前线作战的大路,却要立即停工,收下钱财的胡帮办成了汉奸,他设宴让金哥为首的几名筑路工人停止修路,“大家的性命难保了,大家离了家小在外面受苦筑路,性命难道要白送?”然后为了达到目的,胡帮办先是用这样的言语晓之以理,然后又发给每人四百大洋,让他们叫其他的筑路工人都停止修路,“大家逃命去吧!”本来就是因为活命而修路,而“逃命”的诱惑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只是简单的生存问题,还是一种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曾经他们听到敌军的枪炮声的时候,就已经有过“大家逃命”的决定,但是金哥对大家说:“现在逃命太晚了,修路就是为了这兵力,我们要支持。”所以尽管已经有了放弃卑微的逃命而选择留下来筑路的勇敢决定,但是这样的升华还是显得有些局促,甚至这些挣扎在底层的工人在四百大洋面前也不为所动,大义凛然将其扔掉或者烧毁。所以最后在“拿钱还是皮鞭”的选择中,他们都以一种英雄般的姿态超越了自身,而等待他们的命运就只能是被拷打。

《大路》电影剧照

六名筑路工人被关在地牢严刑拷打是命运抗争的最高潮的部分,这里的斗智斗勇也完全上升到阶级斗争,一面是对于胡帮办卖国可耻行径的不齿,一方面也是对于底层工人的自我解救,而村口丁福记饭铺包饭女儿丁香和江湖女艺人茉莉深入虎穴,已经完全具备了革命英雄主义的特色,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这并不是革命,这只是抗争,是在国家、民族和个人命运下的抗争,取代了“为了活命”的卑微理由,所以杀死守卫、围攻胡帮办的最后结局是他们反抗的胜利,命运的枷锁被打碎,当他们从监牢里出来,他们的命运再一次升华,在《大路歌》再次响起的时候,他们已经成为国军奔赴前线抗战的最主要力量,在他们身上维系的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们团结一致,他们同仇敌忾,他们意气奋发,在军车一辆辆从修好的大路上疾驰向前线的时候,他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仰视的角度让他们的形象高大起来。

而这不是最后的结局,或者说团结的胜利不是他们最后的形象,“《大路》是部大悲剧,但悲中有雄风,悲中有壮烈,所以我想象中的主题歌应该是悲壮而另人激动的。”这是孙瑜对于《大路》的意义解析,所以悲壮是最后的基调,在大路修筑完毕之后,敌机开始疯狂进攻,机枪的扫射和狂轰乱炸,让这些筑路工人又一次面临死亡,鲜血、爆炸以及挣扎,他们的命运在死亡中再次完成了升华,在丁香眼里,他们似乎已经超越了死亡,丁老板说:“他们都死了。”而丁香意志坚定地说:“不,他们没有死!”在她眼中,那些死去的筑路工人,连同茉莉又重新站立起来,又团结一心,又一起向前,面带微笑投入到热火朝天的筑路中去。

这是幻影,这是升华,也就是说,他们的复活是对于自身命运的超越,他们已经不是简单的“为了活命”的底层人物,而是背负着国家、民族的命运,背负着一个群体的解放使命,《大路歌》又响起,是悲壮,是激动。除了在主题的表达上有着突兀的硬伤,有着迎合左翼电影的某种现实需求之外,其实在电影中,孙瑜所追求的是一种突围,一种命运的突围,一种抗争的突围,也是电影技术和表现方式上的突围。

在悲壮的基调中,其实电影一直用乐观主义和浪漫主义来构建抗争的氛围,或者说,电影传达的不是悲苦的情绪,老马一脸愁苦的样子,他总是担心有一天会成为亡国奴,而小罗总是以乐观的方式面对现实,歌声、口琴声在筑路现场响起,总是让人洋溢着一种希望。胖胖的章大总喜欢将石子扔到在路上走路的女人身上,以此取乐,在他看来,扔石子开心是化解做亡国奴的忧愁,或者是为生活注入一些情调,所以在大家说要到想下去找工作时,大家觉得那里没有统治,而章大却问:“那里有女人吗?”那里的确有女人,是丁香和茉莉,一个成熟漂亮,一个可爱单纯,她们听着那充满男性力量的《大路歌》一遍遍响起,触动了内心的那根琴弦,所以丁香会照着镜子将头发用火钳卷起来,还和小罗在夜晚约会。而这些工人们在饭馆吃饭时,总是笑声不断,章大会盯着茉莉那性感的脚,对于两个女人喝过的水大家争抢着喝,而茉莉在被男人们围住时,虽然唱的是愁苦的《凤阳花鼓》,唱的是逃难、战争和死亡,但是大家听着的时候是完全进入了歌曲的境界,是一种对于艺术的享受。

筑路工人和两个女孩之间,其实构筑的是一种男性和女性之间博爱的情感,这里没有情欲,只有奔放的爱,这种爱和情的抒发,在电影语言中是关于身体的诗学。从一开始,画面就是赤裸着上身的“肌肉男”,“我们是开路先锋”将男性的力量展示得淋漓尽致,而在之后的情节转化中,男性的身体美学一直成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在修路现场,在河边洗澡,在饭店吃饭,甚至在被胡帮办关押在地牢里,也都是那充满力量的男性身体,汗水从肌肉上流淌下来,在画面中能感受到雄风,所以,电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部“男性电影”。而两个女人的存在,衬托着这样的力量表达,他们朦胧的情怀既内敛又奔放,站在山坡上看着在小河里洗澡的裸男,丁香转过身去蒙着脸,而茉莉则大方坐着微笑着看着他们,山坡、驴子、小河以及男女之间的情谊,被渲染极富诗意,这或者也是和孙瑜的创作观以致,他曾经说过:“我是极盼望那一顶‘诗人的桂冠’,愿意永远地爱护它!”

而在这阶级对立、国难当头的现实里,乐观主义和浪漫主义也将男欢女爱诠释得声情并茂,和丁香、小罗的朦胧情感不一样,茉莉更多是一种博爱,是一种对于男性力量的赞叹,她说”我都爱”,爱金哥的勇敢和微笑,爱老张的埋头苦干,爱章大的鲁莽笨拙,爱小六子的千奇百怪,这种爱是理直气壮,是光明磊落。而在丁香和茉莉坐在藤椅上的那段戏里,竟然是亲昵、抚摸和拥抱,还有丁香将手放在茉莉的胸前,这个有着暧昧的镜头甚至被解读为一直女同意味,这实在是孙瑜的一种大胆尝试。

而在电影语言中,也有很多大胆尝试,金哥二十年的成长利用脚部的蒙太奇手法,而工人们选择去内地运用了地图动态演进的方式,在围攻胡帮办的一幕中,运用的是“大景深”,这一边房间里是金哥和茉莉等众人,通过窗户延伸到那一边房间里的胡帮办,透视穿越的感觉和《公民凯恩》那场童年滑雪的镜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当然更可贵的是对于命运的抗争,除了主题有些突兀的升华之外,没有用机械的手法表现阶级对立,也没有用概念化、程式化处理矛盾冲突,对于当时的中国电影来说,是真正的突破。而其实,虽然是一部默片,但是在电影中还是有许多声音:一开始大家唱起的《大路歌》让人感受到了力量,而婴儿的啼哭声又将电影带向一个悲苦的时代,在工人聊天嬉戏的时候,配合那些戏谑性动作的是夸张的音效,让人感受到乐观,另外,工人们吃饭的声音、茉莉唱花鼓时的伴奏、游泳时的水声、敌机飞过的声音,都让人不觉得沉闷,而这些穿插其中的声音释放的也是孙瑜对于单纯默片的一种改革力量。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4748]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