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5《御珠案》:极致的美必须在占有后尽享
“洪亮,老实对你说,我心中甚为忧虑,一个极其残忍无情的凶犯正在蒲阳城中肆意妄为。”
司鼓董迈在赛龙舟中被毒死,夜间去古庙的瑿娘被人杀死,董迈的“好友”夏良又死去,两天之内发生三起命案,这是一人所为的连环杀人案?还是一种巧合?而且三起命案也不是终结,之后的孟太太之死又为案件增添了悬疑性——死亡已经发生,死亡正在发生,死亡还在发生,在这样的死亡案件中,狄公对洪亮发出的感慨,似乎在已经看见恐惧一步步袭来的时候,又无法破解其中的秘密,而这才是最恐怖的:背后那个“极其残忍无情”的凶犯到底是谁?依然肆意妄为的凶手到底是谁?
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所构筑的是关于死亡的三种状态,它代表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对于狄公来说,棘手的问题是:能否从过去的迹象发现现在的规律?能否从现在的规律预判未来的走向?把未来看成是过去和现在的延续,从已知中推知动机从而将未知变成已知,这些都成为了对狄公的巨大考验,也成为狄公断案的关键之处,而实际上,高罗佩设定的“御珠”就是在三个层面构筑了破解悬疑的可能线索。《御珠案》写作于1960年3月至4月,当时的高罗佩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任职,作为狄公案的第三个系列,高罗佩一直遵循着此前的写作风格,尤其值得肯定的是,高罗佩已经逐渐摆脱了从中国古典小说中寻找案件素材的做法,他的原创性越来越强,《御珠案》也成为他“完全由自己编造的故事”。
原创的来源是高罗佩自己的亲历,“在共产党人占领北京前不久,当时已经听到从远处传来的隆隆炮声,蒋介石的部队已经离开,一天晚上,大约十点钟时,一个穿着整齐的中国人敲门,说道:‘您在这里是人们熟悉和信任的人,所以我才来找您。我带来了皇帝的珍珠(皇帝在各种仪式期间戴的丝绸皇冠上有一颗大珍珠),您可以以……美元买它,因为我要逃走。’面对那个中国人,面对传说中的皇家珍珠,面对逃走前想换成现金的交易,高罗佩“完全惊呆了”,在他看来,这种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而他对那个中国人说的是:首先必须对珍珠进行鉴定,但是那个中国人显然没有时间按照高罗佩的建议出具鉴定证书,“可是,让我非常吃惊的是,几年后,那颗珍珠在印度出现了!”
回想起当时的经历,再次见到这颗珍珠的时候,高罗佩发现这里有着可以挖掘的题材,于是他开始写作《御珠案》。以“御珠”为案件的主要线索,高罗佩就是赋予了“御珠”多层面的意义,和过去现在未来的三层事件维度一样,“御珠”也代表着三层含义:它是价值连城的珍珠,所以它具有收藏和经济价值,当围绕着御珠发生案情,最直接的线索便是为财;御珠在经济价值之外,还是一种美的象征,当不同的人觊觎御珠之美而陷入争斗的时候,明里暗里的目的就是对美的占有——无论是为财而谋害性命,还是为美而杀人,都是一种欲望的呈现,而在这两层意义之外,御珠的最后身份则是来自皇宫的珍宝,皇宫是什么?它是富丽堂皇的象征,它是远离民间的存在,它甚至体现着一种神秘主义,但是当它流落民间,它所制造的争夺战争则夹杂着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而这也构成了一种悬疑。
作为财务的御珠,作为美的象征的御珠,以及作为神秘存在的御珠,这便是御珠所构筑的三个维度,高罗佩正是从这三个维度,并以自己的亲历虚构了《御珠案》中纷繁复杂的案件和线索——而要从这些线索中找到真正的动机,则需要理性主义的逻辑推理。高罗佩如何从三个层次的御珠中破解附在他身上光怪陆离的神秘气息,从而在清晰的逻辑中解读出“御珠案”的真相?从一开始,案件就在死亡中拉开了帷幕,在端午举行的龙舟赛中,司鼓董迈被人发现死在现场,仵作的结论是中毒身亡。于是围绕董迈,狄公进行了调查,董迈是孤身在蒲阳的书生,开药铺的卞嘉在生意忙碌的时候会找他来帮忙,而且董迈对古董颇有研究——董迈之死很是蹊跷,但是和他相关的却是和钱财有关。第二个死去的是瑿娘,而她的死几乎是狄公亲见,在夜晚的时候,狄公路遇瑿娘,瑿娘将一个四方纸包交给狄公,狄公发现里面裹着的是十根黄灿灿的金条,瑿娘出钱让狄公护送自己,之后说自己去古庙见一个人,狄公守在门楼等瑿娘出来,但是最终没有等到,等到的是瑿娘的尸体:狄公看见瑿娘的身上插着一把匕首,而那包金条已经不见,瑿娘的身上只有两方罗帕和一张票据,票据上写着“瑿娘,寇府”的字样——瑿娘正是古董商寇元良的二房,狄公听说数年之前寇元良的正室夫人金莲生了一场大病,从此神志不清精神恍惚,寇元良便娶了年轻美貌的瑿娘作二房。
编号:C38·2221020·1887 |
董迈之死,瑿娘之死,瑿娘在嫁给寇元良之前和董迈是情侣关系,而他们的死都和财务有关,按照寇元良的说法,董迈身上有一颗御珠,“董迈是从一个穷苦的老妇人那里得来的。那老妇人曾与董迈住在同一条街上,得过董迈不少帮助,因此在临终前取出御珠相赠,以表感激之意。她孤苦伶仃,在世上无亲无故,这才终于透露了家中两代秘而不宣的惊人旧事。”这个老妇人就是曾经入过宫的梁小姐。董迈和瑿娘之死,当然从最初的线索来判断,就是为了劫财,也不光是为了财富,而是对瑿娘和董迈未断的关系心怀恨意——而狄公起初怀疑的就是寇元良:“寇元良不但可以除去这一对男女,拿回自己的黄金,还可得到一件无价之宝——实乃一石三鸟的妙计。”但是董迈被毒死在先,瑿娘拿着黄金去古庙为后,那么这其中必定还有第三个人,“除掉了董迈之后,他只需再雇一个泼皮无赖前去荒宅赴约,命那人杀死瑿娘,取走金条,并在亭阁内找到董迈藏起的御珠。”
当然这样的推断还是太过武断,涉案相关人员的范围还需要扩大,于是回到起点,董迈之死是在龙舟赛上发生,是不是意味着龙舟赛也是一场交易?董迈是卞嘉船只上的司鼓,所以狄公派洪亮去找丐帮的盛八时问的问题是:“卞大夫的船一旦失利,谁会得到好处?”盛八提供的线索是:董迈和朋友夏良曾经一起去过梁小姐那里,而且两人之后成为了常客。另一条线索是,董迈的父亲是董一贯,四年前,从事药材生意的匡敏从董一贯那里购置了宅院。但是正当狄公想要从夏良身上获得关于梁小姐御珠的线索,夏良也被人杀死了,在狄公看来,夏良是可能揭开真相的人,但是他也命丧凶手之手,由此狄公判断,三条人命背后站着的事更加残酷无情的凶犯,而且还将在蒲阳制造更多的命案。但是到了这个阶段,无论是董迈之死,还是瑿娘,无论是夏良之死,还是道观后的孟太太之死,其实都涉及御珠第一个维度,那就是为争夺价值不菲的御珠而杀人。
但是,所谓劫财杀人还是太过简单,夏良曾经劫持过女人,寇元良对瑿娘也心生恨意,而寇元良正室夫人金莲在四年前突然身患脑热,无疑更显得诡异,所以狄公将目光放远,他分析认为,自己起初以为凶手是出于贪婪,想要窃取御珠和金条,后来改变了想法,认为是出于妒恨而用御珠的故事设下圈套,之后再度打消了以妒恨为主的设想,事实无疑表明其根本动机是一种虐害所有女子的反常欲望,“当然其中亦有贪婪,这一点可由偷窃金条和操纵赌注为证,并且也有妒恨。但是这些原因都已退居其次,首要动机是变态的色欲。”在他看来,寇元良有嫌疑,“寇元良雇用董迈替自己搜求古董,同时还让他替自己寻找女子,用以发泄罪恶的欲望。”而董迈又和瑿娘发生过关系,“寇元良觉察出此事,决意要除掉这一对男女,但他很有耐心,姑且按兵不动,只为等待适当的时机。他先用一大笔钱将董迈打发走,雇夏光来顶替。”所以从寇元良的动机来说,是一箭三雕:其一,报复了瑿娘的情人;其二,除去了惹是生非的帮手;其三,得到了操纵龙舟赛赌注的一大笔钱财。但是卞嘉也有嫌疑,按照狄公的分析,“据我想来,是一种挫败感使得他品性堕落,以此作为对悍妻的一种暗地反抗,因为卞太太不许他纳妾。”
当然还有对匡敏的怀疑。实际上,狄公对作案动机的分析已经从对财物的占有欲变成了对女性的占有欲,“据我想来,中规中矩的日子,只有外出经商时,才会设法满足自己卑劣的欲念。此人格外狡黠,将自己变态秘而不宣,甚至还有意在客居之处树立起完全无异于常人的名声,不时让客店掌柜公然为他召妓过夜——找个健康又便宜的女子即可。但是,由于他对古董生意颇有兴趣,在蒲阳暂住时,结识了董迈和夏光。他先是雇用董迈,后来换成夏光,只为满足自己真正的乐趣——这可是既不健康,也不便宜。”四年前寇元良妻子金莲突然发病变成了重要的突破口,狄公施计,一条断手终于揭开了真相,“那只手朝着蜡烛方向缓缓挪动,食指上的红宝石发出狞邪的光芒,断裂的腕部只剩下参差不齐的血红残桩,一时又掉转方向,开始朝三人移去。”而现身的金莲说出了四年前的恐怖一幕:正是杨掌柜在白娘娘庙里侮辱了金莲,“你把我捆在汉白玉祭坛上,扬言要一根一根挑断我的血脉,将人血洒在白娘娘像上,让我慢慢死去。”
杨掌柜身上正是有着邪恶的占有欲,“我不会在神庙的祭坛上杀死金莲,我怎能让那美妙绝伦的身子沾染血污?我只想吓唬她一二,为的是得到那妙人儿,永远据为已有,只属于我一个人……”为了占有或者得到金莲,杨掌柜毒杀董迈、刺死瑿娘,如何亲手杀了夏光和孟太太,一系列的杀人动机就是为了一种对美的变态占有:
无论石质还是木质,白银还是细瓷,青铜还是黄金,这其中蕴含的美,永远不能与女人鲜活律动的美相比。那种极致的美必须在占有之后才能尽享,日日注目赏鉴、轻抚娇宠,会不断展现出新的魅力与光彩。拥有金莲是我今生最大的心愿,也是多年来珍爱、收藏和鉴赏美物所能赋予我的至乐。那天晚上,在白娘娘庙里,是她夺去了我的性命,用致命一击使我从此无法再欣赏美质,使我从此不复健全,只剩下复仇的欲望,只想报复那残害过我的非人罪行!
女人鲜活律动的美,就像被把玩的御珠,在珍爱、收藏和鉴赏中获得一种快乐,而一旦无法获得,只能以复仇的方式杀人,而这更是变态欲望的满足。御珠之价值,御珠之美艳,在关于御珠的两个维度上完成对悬案的破解之后,高罗佩最后进入到了御珠案的第三个维度:御珠来自于皇宫,那么皇宫到底代表什么?那就是神秘。端午赛龙舟,“本地乡民笃信龙舟赛能取悦河神娘娘,从而确保风调雨顺,农人能有好收成,渔夫也可满载而归。”如何取悦河神娘娘?赛龙舟上发生命案,本是令人恐怖之事,但是大家却十分高兴,一位理发师告诉狄公的是:“白娘娘既已得了新官人,今年秋天定会有个好收成!”一心笃信儒家教义的狄公对这样的观念很是不安,当四桩命案揭秘,回到白娘娘显灵一事,狄公认为,“至于白娘娘在这其中扮演的角色……我尚未完全破解。”但实际上已经破解了笼罩在民间的神秘主义,而御珠也逐渐褪去了光怪陆离的光环,用手巾擦拭干净后,“只见此物熠熠生辉,发出纯白色的微光。”
御珠重新现身,还御珠本来面目,这当然是一种美,也是不菲价值的体现,但都属于御珠本身,不被占有,也不再有恐怖气息,“经过几世几劫、几番血泪沧桑之后,这御珠终将物归原主、重返皇家了。”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4420]
顾后:剩下的都是再见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