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9 “弃之一旁”的阅读

《游击队员》之后,阅读仿佛又一次停滞了。这种停滞像是谁抢去了时间,大把大把地,再也找不到了。朱利安·巴恩斯的《亚瑟与乔治》,只是一本书,躺在那里,安静却麻木,就如我的状态,那书签还直挺挺地插在那里,插在58和59页中间,第一部分是“开始”,而未翻阅的第二部分是“以结束为开始”,像是找不到那个标点,一直开始着,却无法继续。

一种状态,越来越难以走回的状态。自从五月西藏之行前将阅读搁置一边之后,这种阅读状态似乎离我越来越远了,当身体跟着车轮抵达另一个陌生之地,很多东西真的开始改变,不管是间离现实,还是融合在想象中,原本的生活秩序已经完全改变了,这种改变有些出乎意料,甚至等到身体完全回归,也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无奈。12日开始打开了《游击队员》,虽然用两个夜晚的时间完成了阅读,但是当换成另一本书的时候,自己总觉得还在路上还在另一种现实里,原本20日完成的阅读计划肯定又要搁置了。

而5月购买的那些经典文本放在书桌的角落里,它们以一种叠高的方式刺激我,我甚至有一种惶恐,这些文本里面有经典有传说又隐喻也有难解的迷宫,而我只能远远观望,害怕去触摸它们,更害怕去翻开。它们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这与我一直坚持的理念和阅读实践相悖。也曾排出了这几个月对于这些文本的月度计划,除了几本大部头的文本,计划已经排到了8月底,并不漫长但似乎很遥远,所以在6月的购书中,只下单了三本,与5月的热闹构成了明显的反差。

这是关于实体文本的阅读之困,而在数字化生存中,阅读也同样变成了一种现实的惶恐。今天按照习惯想打开Google Reader,但是web无法打开,“糟糕!谷歌浏览器无法找到 www.google.com”是给我的提示。猛想到,今天距离Google宣布正式关闭Google Reader只有10天的时间。当然,我还是善意地将此次无法打开归结为一种技术原因,作为一个国际互联网公司,不至于“言而无信”提前关闭阅读器服务。但是这也提醒我,我的Google Reader阅读时代离死亡已经越来越近了。

自从今年三月谷歌发布阅读器“死亡宣言”之后,在互联网的舞台上出现了许多替代品来填补将会出现的空白,其中包括NewsBlur、NetNewsWire、 “The Old Reader”、 Feedbin、Digg 等等。鲜果阅读器在3月14日就推出了一键搬家功能,据可以将Google Reader内容导入鲜果阅读器,当天19:00,据说已经有超过6万Google Reader用户搬家到鲜果。而比较有实力的Feedly也宣布,他们跟一些RSS应用开发商达成了合作关系,其中包括Reeder、Press、Nextgen Reader、Newsify和 gReader,它们会在谷歌阅读器API关停之前就使用Feedly API,也就是说,这些应用的开发人员可以在谷歌阅读器关停之前,就把最终用户无缝过渡到一个新的后端上。而就在几个星期前,Feedly宣布:自从谷歌宣布要关闭阅读器以来,已经有300万用户开始使用Feedly的服务。现在它又宣布,在尝试Feedly的用户中,已经有68%每周都会使用这个服务。就在今天,digg也宣布将推出能够支持google reader订阅阅读的工具digg reader。

Google Reader大限将至,各阅读器开发商却显得无比热闹,而我的Google Reader数据到现在也没有全部导出,如果这次无法打开是直接宣布Google Reader“死亡”,那么我一直习惯阅读的互联网聚合信息也将变成空白,一下子害怕起来,像丢失了自己最心爱的玩具,剩下的只有缅怀。
  
其实,对于各种替代产品,还是心存担忧,在数字化阅读时代,甚至比传统阅读更让人惶恐,传统阅读至少有文本,即使你十年二十年不去翻阅,它们也一定存在,只不过变成了泛黄的纸页,而那些工具化的阅读,并没有可以触摸可以保存可以泛黄的文本,有的只是符码,有时候一旦丢失了就真的再也找不到了。而今天Google Reader“死亡”了,明天,根本不知道哪一个替代品又有新的“死亡宣言”,又会有新的替代品,不断地替代不断地死亡,也是工具化阅读的宿命。

“故事一经消费,此习惯即令我们‘弃之一旁’。”不管是文本阅读还是数字化阅读,当真的被“弃之一旁”的时候,阅读之困也变成了现实最真实的写照。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957]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