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09 舟曲:不设防的城市
又是8月8日,一个满含着中国人幸福和吉祥期待的日历,终于被一层厚厚的淤泥覆盖,甘肃舟曲,曾经陌生的地名,注定要为这个数字背负生命的重量,而一年前的今天,台湾受莫拉克台风影响发生“8·8水灾”,高雄县甲仙乡小林村9到18邻,遭后方山崩及泥石流淹没,129人死亡,311人失踪。而这场舟曲的灭顶之灾为全国持续几个月的暴雨写下了最悲惨的一笔。
昨天QQ跳出来新闻,甘肃舟曲遭受特大泥石流,刚从桃花溪采摘高山蔬菜归来,我一惊,打开网页,才知道这场惊天大劫就发生在前天晚上:8月7日23时左右,甘肃省舟曲县发生强降雨,不久,泥石流冲进县城,并截断河流形成堰塞湖。截至8日21时,灾害共造成127人遇难,1294人失踪,大量人口受灾。舟曲县县城位于峡谷之中,总人口达4万多人,加上周边人口数聚集起来有5万多人。县城2/3被水淹,县城由北向南5公里长、500米宽的区域被夷为平地。
生命劫难呈现的数字,相当于玉树地震的遇难者,而对我来说实在有些苍白,8月7日23时,我们已经从高山蔬菜基地下来,赶野猪的活动让我们有些疲惫,然后在潺潺流水和徐徐山风中安然入睡,我们的生活平静、充实,一切的灾难都远离我们,但是,这个时间对于舟曲的百姓来说,是永远的劫难,是魔鬼带走生命的灾难时刻,他们也曾同样安然入睡,但是睡梦中,他们没来得及呼喊,就被突袭而来的泥石流掩埋,生命戛然而止,这个两年前曾经遭受5·12汶川地震重创的县城又一次陷入死寂,:@Kayne描述自己的亲历:“一个亲戚家里5口人全被泥石流掩埋。今天的舟曲,走几步便是一具尸体。路上随处都是呻吟哭喊声。听见一位妇女哭喊:“老天啊,不长眼的老天!” 心里一阵酸楚……”
能把白龙江一分为二形成堰塞湖,可见泥石流力量和面积的巨大,而从各方面报道来看,舟曲的地震灾害一直存在着隐患,一是白龙江上游兴建了一些大型水利工程项目,这些工程的开挖施工导致当地地质结构松动;二是舟曲县本身就处在汶川地震活跃带上,地质结构很不稳定;三是舟曲县周边,泥石流沟密如蛛网,地质灾害多发。特别是在丰水年和暴雨季节,经常发生泥石流,给下游的村庄和人群带来威胁。据史料记载,舟曲过去一直森林茂密,林木采伐始于明清,但真正造成破坏是近50年的事。1958年“大跃进”时期,这里的森林资源遭受到掠夺性破坏。据统计,从1952年8月舟曲林业局成立到1990年,累计采伐森林189.75万亩,许多地方的森林成为残败的次生林。
锁儿头、泄流坡、南峪、谢家坡等,记住舟曲这些地名,不是因为那里风景秀丽而令人难忘,而是因为它们是一些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大危险滑坡地带。据统计,舟曲县共有滑坡隐患点43处,白龙江河谷是滑坡灾害分布最集中的地带。也正是这样充满隐患的地质现状,使舟曲成为一个不设防的城市,加上去年开始的干旱和今年的持续降雨,终于使这座县城遭遇灭顶之灾,几千个生命被集体埋葬在淤泥中。
在一系列悲剧面前,人仿佛变得越来越麻木,多难兴邦,似乎在层层叠加的灾害面前,我们建立的仍是一个没有多少人文关怀的乌托邦,郑渊洁说:“我们不光用钢筋水泥加固建筑,还要用树木加固大山,用道德和正义加固国家。”
敬畏生命,不光是争分夺秒救援,不光是泪眼飞花,不光是祭奠和献花,大灾难面前,我们或许都是不设防城市里不设防的人,一五一十部落的“燕云”说:
我那些死难的乡里乡亲,在轰然倒地的钢筋水泥混凝土里,面目全非,在霍然坍塌的砖墙瓦砾乱石丛中,身首异处,在骤然崩裂的飞沙走石泥石流下,尸骨不存,那些祖祖辈辈生长在荒山野岭刀耕火种的平民百姓,没有承继祖辈的死亡传统,没有留个全尸,没有插块木牌,石灰水化了肉身,堰塞湖埋了贱骨,连死都这么不着五六,不明所以。
共和纪年61岁,是以为记。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649]
思前: 开心农场“现实版”(色图)
顾后: 今晚,不要把手插进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