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三论

  • 编号:B82·2241205·2214
  • 作者:【德】阿多诺 著
  •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 版本:2020年08月第一版
  • 定价:45.00元当当18.90元
  • ISBN:9787208164017
  • 页数:134页

《黑格尔三论》包含了三篇各自独立又相互补充的论文。在本书中,阿多诺提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黑格尔理论形象,如思辨唯心主义的极致就是唯物主义,黑格尔对事物的尊重和敬畏前所未有,黑格尔哲学实质上是非体系的等等。在《黑格尔哲学诸方面》一文中,阿多诺试图解读出黑格尔哲学的“整体”,“与其他封闭的思想体系相似,黑格尔哲学利用了那可疑的优势,即其根本不允许任何批判。每一种细节上的批判都终究是局部的,也即错失了整体,而这个整体总归会把这个批判考虑在内。”《经验内涵》可以被视为对海德格尔解读黑格尔的回应;《晦涩,或者该如何阅读黑格尔》一文则是对黑格尔哲学的文学性解读,这个角度在黑格尔研究中并不多见。在阿多诺看来,黑格尔哲学是“真”与“不真”的复合体,正如其作为意识形态是必然的虚假意识,而这些都通过社会性劳动及其构成的社会总体获得了解释。

最后的故事

  • 编号:C38·2241205·2213
  • 作者:【波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著
  • 出版:浙江文艺出版社
  • 版本:2023年03月第一版
  • 定价:52.00元当当26.00元
  • ISBN:9787533971694
  • 页数:296页

《最后的故事》由三代女性发生在不同时空的三个故事组成:伊达因车祸来到一间乡野小屋,她与一条垂死的狗滞留在了这个她度过童年的地方;帕拉斯凯维亚常年居住在山上远离尘烟的房子里,她的丈夫在星期日的晚上去世了;玛雅离婚后带着儿子前往位于中国南部的小岛旅游,遇到一位患病的魔术师。母亲、外祖母、女儿,她们的道路早已分开,生命却又紧密相连,现在,她们将独自面对避无可避的“死亡”,这是她们“最后的故事”。这是三代女性来自不同时空的心灵私语,茫茫雪地里的乡野小屋、山上远离尘烟的阳光房、中国南部的热带小岛,母亲、外祖母、女儿,她们的道路早已分开,生命却又紧密相连;这是一部关于死亡的隐喻纪事,垂死的狗、逝去的丈夫、患病的魔术师——三个故事、三种面对死亡的方式,存在与孤独,历史与生存,个体与世界,“死亡”会将她们引向何处?

瓦格纳事件·尼采反瓦格纳

  • 编号:B82·2241205·2212
  • 作者:【德】尼采 著
  •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 版本:2020年04月第一版
  • 定价:48.00元当当20.10元
  • ISBN:9787208163041
  • 页数:137页

“一个哲学家对自己的最初和最终要求是什么?在自己身上克服他的时代,做到“不受时代限制”,要凭借什么来克服这个难题呢?凭借他身上恰恰让他是其时代产儿的东西。妙极了!我和瓦格纳一样是这个时代的产儿,可以说是颓废者:但只有我领会这个事实,只有我与之抗争。我心中的哲学家与之抗争。”本书是尼采晚年代表作之一,由《瓦格纳事件:一个音乐家的问题》和《尼采反瓦格纳:一个心理学家的笔记》两个篇幅较小的部分组成。瓦格纳在很大程度上是尼采的引路人,一度是亲密的“战友”,后来又是尼采树立起来的主要“对手”。从 “战友”到“对手”,瓦格纳伴随尼采思想生涯的始终。尼采对瓦格纳所做的最后的清算是在1888年,是他思想生涯的最后一年,在一年内完成了《瓦格纳事件》《尼采反瓦格纳》两本著作。《瓦格纳事件:尼采反瓦格纳》一书对瓦格纳的批判,标志着尼采与德国著名作曲家的决裂。

褶间生活

  • 编号:S38·2241205·2211
  • 作者:【法】亨利·米肖 著
  • 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 版本:2024年08月第一版
  • 定价:69.00元当当34.50元
  • ISBN:9787020188123
  • 页数:200页

“一个疯狂存在者,/一个灯塔存在者,/一个被删除千次的存在者,/一个从地平线深处流放的存在者,/一个在地平线深处赌气的存在者,/一个从地平线深处呐喊的存在者……”《在等待中》,亨利·米肖为存在者画像,而作为灵魂实验的创作者,亨利·米肖又如何为自己画像?出生于比利时那慕尔的亨利·米肖,二十五岁时到巴黎,接触到超现实主义运动,结识菲利普·苏波和安德烈·布勒东,开始在文学杂志上发表诗歌作品。此后十年间,他在南美和亚洲长途旅行,二战期间隐居在法国南部。1984年10月19日,亨利·米肖在巴黎去世。亨利·米肖挖掘潜意识深处的诗意图景,将自己吸收的东方文化和旅行经验融入写作,描述他想象的世界、迷离的梦境以及内心世界的种种历险。《褶间生活》包括《行动自由》《幻象》《米多逊的肖像》《不可名状之地》和《波拉哥拉斯的衰老》,1972年首次于由法国伽利玛出版社结集出版。

论原罪与恩典

  • 编号:B55·2241119·2210
  • 作者:【古罗马】奥古斯丁 著
  • 出版:商务印书馆
  • 版本:2012年12月第一版
  • 定价:78.00元当当35.10元
  • ISBN:9787100086394
  • 页数:494页

《论原罪与恩典:驳佩拉纠派》主要收录了奥古斯丁反对佩拉纠派的书信,与此紧密相关的是“原罪论”和“预定论”,并涉及“自由”等重要范畴。奥古斯丁,古罗马帝国时期天主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在罗马天主教系统,他被封为圣人和圣师,并且是奥斯定会的发起人。对于新教教会,特别是加尔文主义,他的理论是宗教改革的救赎和恩典思想的源头。在《论原罪与恩典》中,奥古斯丁详细阐述了原罪的根源和影响,他认为原罪导致了人类的无知、贪婪、骄傲等恶劣品性,使得人们在道德选择上偏离正轨。他认为,原罪并非无法救赎,人类可以通过信仰和恩典获得救赎,恩典是上帝赋予人类的礼物,能够使人恢复原本善良的天性,从而在道德上得以提升。奥古斯丁的《论原罪与恩典》不仅揭示了人类的原罪本质,同时也指出了救赎之路,他的思想对于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法哲学导论

  • 编号:B42·2241119·2209
  • 作者:【美】庞德 著
  • 出版:商务印书馆
  • 版本:2020年08月第一版
  • 定价:28.00元当当12.60元
  • ISBN:9787100183826
  • 页数:166页

庞德,美国著名法学家、教育家、哲学家,二十世纪“社会学法学”的奠基人之一。本书原为庞德在1922年的一篇演讲稿,基于宏大的历史社会视野、以雄辩的语言极为精炼地概括了庞德的法哲学思想。在本书中,庞德基于宏大的历史社会视野、以雄辩的语言精炼地阐述了其法哲学思想。本书的特色有三:其一,本书是法哲学的历时性研究。侧重于法哲学总体及其主要论题(法律的目的、法律的应用、责任、财产、契约)的历史演变过程,总结提炼了法哲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其二,本书是法哲学的社会学(社会理论)研究。偏重法哲学思想的社会基础,以社会变迁为出发点解释法哲学思想的历史演进过程。其三,本书是法哲学的社会功效式研究。以社会功效作为评判法律的基本准则,为法哲学诸多重要的、争议性议题提供了答案。

论第一原理

  • 编号:B55·2241119·2208
  • 作者:【苏格兰】约翰·邓斯·司各脱 著
  • 出版:商务印书馆
  • 版本:2024年06月第一版
  • 定价:24.00元当当10.80元
  • ISBN:9787100164122
  • 页数:95页

约翰·邓斯·司各脱,13世纪方济各修会经院哲学家,著作丰硕,曾在牛津、剑桥、巴黎诸大学任教。本书是司各脱的一部重要著作,在其中探讨了上帝与第一原理之间的关系,并且从第一原理的角度谈了对上帝的认识,完成了其上帝学说的系统描述,涉及哲学基本概念和问题。对于于上帝存在之证明的问题,经院哲学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论述,而司各特司各脱在书中对存在概念的讨论,在中纪纪经院哲学家中是非常独特的,尤其是对上帝是否“存在”——或者说存在这个概念是否适用于上帝——的精细分析,找出安瑟伦的先天证明的不足之处,尤其是动摇了阿奎那的“后天证明”。此外,本书所涉及的一个形而上学新进路,在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划时代的贡献。本书共分为四章,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原理的三重首要性:论第一是者的简单性、无限性和精神性。

四大圣哲

  • 编号:B82·2241119·2207
  • 作者:【德】卡尔·雅思贝尔斯 著
  • 出版:商务印书馆
  • 版本:2022年05月第一版
  • 定价:79.00元当当35.60元
  • ISBN:9787100209366
  • 页数:280页

苏格拉底、佛陀、孔子、耶稣是“轴心时代”的核心人物,也是奠定世界主要文明精神底蕴的伟大思想者,唯有通过他们,方能抵达哲学之核心。在本书中,“轴心时代”的提出者、德国著名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借助历史学的批评研究法,全方位、多角度地来呈现四大圣哲于历史长河中的真实定位与影响力,令人耳目一新。他拭去过多的神话色彩,带领我们从“人”的角度认识四哲——四哲与我们一样,皆处于人的境遇之中,那么,他们是如何看待生命存在的意义?又是怎样击破虚无、困顿、生死、人性限制的枷锁,进而超凡入圣,升华为闪耀着神性光辉的高贵灵魂,成为人类文明思想范式的缔造者?雅斯贝尔斯以哲学家之睿智与广博及其自身的曲折经历,丝丝入扣地剖析了四位圣哲的生命核心,让我们得以取法圣哲,直面对终极问题,寻找独属于自己生命的答案。

云游

  • 编号:C38·2241119·2206
  • 作者:【波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著
  • 出版:四川人民出版社
  • 版本:2019年12月第一版
  • 定价:55.00元当当24.70元
  • ISBN:9787220116827
  • 页数:408页

《云游》是一部星群小说,用托卡尔丘克自己的话说,“星群组合,而非定序排列,蕴含了真相。”这是一部源于候诊室的书,托卡尔丘克找医生验血,候诊时突然意识到对自己的身体几乎没有认识,然后研究开始了,托卡尔丘克甚至为此一整年在阿姆斯特丹研究解剖学。在这部由116个或长或短章节组成的长篇小说中,托卡尔丘克围绕两个不断交织的主题——旅行和人体保存,她将虚构的故事、发生过的真事、思想性的片段,一圈圈地排布,身体、旅行、飞行及运动的隐喻性和形而上等问题,随着人的身体在世界中的运动这个主线而展开。在速写、随想、当代故事、历史传说组成的文本里,多层次的世界在此交织,这是《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之后,托卡尔丘克以更具哲思的视角进入现实与历史,不断行动的同时不断观察,如记录一位也许正在记录“我”的邻座游客:我们互为互文。

奥夫特丁根

  • 编号:C36·2241119·2205
  • 作者:【德】诺瓦利斯 著
  • 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 版本:2024年04月第一版
  • 定价:50.00元当当22.40元
  • ISBN:9787020185337
  • 页数:268页

年轻的主人公亨利希·封·奥夫特丁根醉心于梦中的蓝花,整日里想入非非,有一天,母亲邀他一起去奥格斯堡旅行,这样他就可以见到外祖父施瓦宁,他们在商人的陪伴下踏上了旅程,亨利希与商人交流了很多关于诗歌的知识。到达目的地后,亨利希遇到了诗人克林索尔的女儿玛蒂尔德,很快坠入爱河,在两个家庭的同意下,安排了订婚,亨利希成为岳父的弟子,想要成为一名诗人……《奥夫特丁根》是德国浪漫主人诗人诺瓦利斯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全称《亨利希·封·奥夫特丁根》,1802 年由他的朋友路德维希·蒂克在他去世后出版。亨利希·封·奥夫特丁根去往母亲家乡的旅程,将真实经历和途中听到的传说、童话相互交错,体现出诺瓦利斯对自然、情感、诗歌和内心世界等诸多问题的思考,这部小说堪称典型的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生命之诗为主题,生命与艺术互相参照,体现出浪漫派文学的基本思想。诺瓦利斯通过长篇小说描写中世纪诗人奥夫特丁根的生平,就是为了与歌德的《威廉·迈斯特》相对抗,但是1800年8月,诺瓦利斯健康状况恶化,并于1801年3月25日辞世,留下未完成的《奥夫特丁根》的残稿,离开了这个世界。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

  • 编号:B31·2241107·2204
  • 作者:【古希腊】爱比克泰德 著
  • 出版:商务印书馆
  • 版本:2009年06月第一版
  • 定价:98.00元当当43.90元
  • ISBN:9787100054959
  • 页数:691页

斯多葛创立于公元前3世纪,在西方世界传播发展数百年,一度成为西方古代文明世界的主流哲学思想,是希腊哲学的极大发展和集大成者。真正有完整著作传世者主要有三人:罗马皇帝尼禄的老师及顾问塞内卡、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和是本书作者爱比克泰德。爱比克泰德生于奴隶之家,获释前一直是地位低贱的奴隶,他的名字“爱比克泰德”在希腊语中意为“获得的”、“买来的”,恰恰说明他的奴隶出身。该书包括《论说集》和《道德手册》,全面阐述了爱比克泰德的生活哲学思想。身为斯多葛主义者,爱比克泰德接纳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倡导依照自然规律生活,追求理想的幸福,并将这门学说发展成为一门指引生活的哲学。他崇尚依照自然秩序过一种自制的生活,并认为,真正的自由是一种美德而非反抗或坚持己见;是过一种朴实为家庭和社会服务的生活而非去操纵自然或控制人类。

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

  • 编号:B84·2241107·2203
  • 作者:【英】B.威廉斯 著
  • 出版:商务印书馆
  • 版本:2018年11月第一版
  • 定价:35.00元当当18.70元
  • ISBN:9787100164054
  • 页数:307页

《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是当代英国著名伦理学B.威廉斯的代表作,初版于1985年。在本书中,威廉斯检讨了伦理学理论的几种代表性理论如亚里士多德传统和康德传统,指出伦理学理论反思的对象应该是人的伦理生活,而不应该是人的伦理反思。如果把伦理学定位为后者,并且一味地要在一定的理论起点上为人的伦理活动寻找解释,就会实际地破坏了我们的真实伦理生活面貌。因此,伦理理论的问题,在于其不知反思的节制。威廉斯因此提出,反思有可能破坏人们的伦理生活。尽管现代社会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到了全面反思的阶段,我们仍然有必要对于反思在伦理理论中,以及反思在一般的哲学思考中的作用保持警惕。本书的意义,在于对于哲学理论本身的自我陶醉现象进行了深刻反省,可以说是一本写给伦理学家的伦理学书籍,一本写给哲学家的哲学书籍。

感觉的分析

  • 编号:B87·2241107·2202
  • 作者:【奥地利】恩斯特·马赫 著
  • 出版:商务印书馆
  • 版本:1986年07月第一版
  • 定价:55.00元当当24.60元
  • ISBN:9787100018067
  • 页数:308页

《感觉的分析》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哲学家恩斯特·马赫创作的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886年。该书共十五章。其中有八章集中表述了马赫建立在要素基础之上的哲学观点,另外七章讨论了感官生理学和神经生物学方面的问题,涉及到一些具体的科学问题。 该书借助感官生理学和心理学对感觉进行分析,主张感觉是一切经验的共同“要素”,经验是科学的基础,事物、物体、物质是要素的结合,是抽象的符号。他认为,世界由人们的感觉或主观关系构成,物理学家所谓物理学的认识是外界世界的反映乃是一种“成见”,一切科学知识都是主观感觉的产物,据此否认客体与主体之间的认识关系。《感觉的分析》一书在当时的哲学和科学界影响很大,作为一名科学家,马赫使用了通俗的语言,不仅使其读旨面很宽,而且适应了传统物理学分崩瓦解、新物理学蓬勃前进的科学背景,这样就带有了“最新科学的哲学”的性质。

血的婚礼

  • 编号:X38·2241107·2201
  • 作者:【西】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 著
  • 出版:商务印书馆
  • 版本:2021年10月第一版
  • 定价:57.00元当当25.50元
  • ISBN:9787100200233
  • 页数:407页

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西班牙二十世纪重要的诗人和剧作家,群英荟萃的“27年一代”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在短短十八年的文学生涯中,他创作了《深歌集》《吉普赛谣曲集》《诗人在纽约》等八部诗集、一部游记散文和十二部剧作。本书遴选了洛尔迦的主要剧作:《马里亚娜·皮内达》创作于1927年,三幕民间谣曲以1820年前后自由党人为反对费尔南多七世独裁统治策划起义的真实故事为素材,塑造了一位争取自由宁死不屈的女英雄形象;创作于1933年的三幕七场悲剧《血的婚礼》、1935年的三幕六场悲剧《叶尔玛》和1936年的西班牙乡村妇女剧目《贝纳尔达·阿尔瓦之家》是以西班牙乡村为背景、蜚声于世界剧坛的三大悲剧,讲述的都是安达卢西亚农村女性在爱情和传统婚姻方面的悲惨故事。1935年的《坐愁红颜老》讲的同样是一位少女在恋爱过程中的不幸遭遇。

与魔的搏斗

  • 编号:Z21·2241107·2200
  • 作者:【奥地利】茨威格 著
  • 出版:商务印书馆
  • 版本:2024年06月第一版
  • 定价:42.00元当当18.80元
  • ISBN:9787100235877
  • 页数:270页

在《与魔的搏斗》中,茨威格把三位人际际遇相似,内心世界相近的德国作家——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集在一起,而尤为重要的,他们都受一种自己所控制不了的力量所支配,即茨威格称为“魔”的力量,因此他把这本书的命名为“与魔的搏斗”。魔的原文(Dämon)缘于希腊语、拉丁语,指的是一种通过经验无法理解的、控制人的理性的力量,这种力量除了破坏力,还拥有一种创造力。在茨威格眼中,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和尼采是最有魔性的典型形象,他们创造出了伟大的艺术作品,却也在这种精神状态下被推向毁灭,这三个英雄式的人物,被命运的神秘和创作的魔力抓住,在焦虑、紧张的挣扎与矛盾中创作出伟大的作品,终因可怕的精神障碍、致命的知觉迷乱, 或疯狂或自杀。这部传记是茨威格《精神世界的缔造者》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这个三部曲在茨威格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他赢得世界声誉。

呆厮国志

  • 编号:S36·2241107·2199
  • 作者:【英】亚历山大·蒲柏 著
  • 出版:商务印书馆
  • 版本:2022年03月第一版
  • 定价:30.00元当当13.40元
  • ISBN:9787100206013
  • 页数:164页

《呆厮国志》是亚历山大·蒲柏毕生心血的结晶,大力抨击文艺市场化、鄙俗化、政治化的时弊,嬉笑怒骂,酣畅淋漓,学识丰赡,才气纵横,是西方讽刺史诗的里程碑式巨制,评论家誉之为“英语诗歌具挑战性、独树一帜的作品之一”。除了讽刺史诗《呆厮国志》之外,蒲柏还有三部代表作非常有价值,即《论批评》《云鬟劫》《论人》,这三部作品与《呆厮国志》一起,被认为是蒲柏的主要作品。《呆厮国志》以西方经典史诗(尤其是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为范本,采用严谨的英雄双行体,五步抑扬格,两行一韵,终版本共四卷1754行:第一卷330行,第二卷428行,第三卷340行,第四卷656行。此诗以虚拟的“呆厮女神”为线索,铺叙当时英国社会日趋堕落的粗鄙化进程,指名道姓地谴责了同时代的众多文人和政商巨头,不光是一部杰出的诗作,还是一个史料的宝库。译者李家真先生提供572条注释。

有限与有罪

  • 编号:B83·2241021·2198
  • 作者:【法】保罗·利科 著
  •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 版本:2024年07月第一版
  • 定价:98.00元当当44.70元
  • ISBN:9787208188587
  • 页数:348页

《意志哲学》运用现象学和象征学的方法,探讨了意志与非意志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的罪错性问题,是保罗·利科现象学研究时期的代表作。《意志哲学》原计划分为三个部分,包括意志的本质、意志的经验、意志的诗学,最终仅完成前两个部分,并以两卷三册进行出版,即《意愿与非意愿:意志哲学(卷一)》《有限与有罪:意志哲学(卷二)》(卷二含《可能犯错的人》《恶的象征》两册)。《《有限与有罪》探讨了亵渎、有罪和恶的起源与内在体验,其中在《可能犯错的人》中,保罗·利科运用现象学方法描述人的存在所具有的“易错性”特征,以及由此导致的意志结构的问题;在《恶的象征》中,保罗·利科运用象征学方法研究恶的可能性如何进展到恶的现实性,也即由易有过错到犯有过错的过程是如何可能的。作者将诗、梦、神话、宗教史料、习俗等圈进思想领地,探讨了亵渎、有罪和恶的起源与内在体验。

在地狱阅览室里

  • 编号:E58·2241021·2197
  • 作者:【智利】罗贝托·波拉尼奥 著
  •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 版本:2024年09月第一版
  • 定价:118.00元当当53.80元
  • ISBN:9787208190627
  • 页数:704页

《在地狱阅览室里》收录了波拉尼奥1976年至2003年间所撰写的报刊专栏、讲演文稿及其他非虚构作品,以2019年阿尔法拉瓜出版社出版的文集《在风霜雨雪中》为底本,另增补该文集未收录但存在于2004年阿纳格拉玛出版社出版的文集《括号之间》中的篇目,以及短篇小说与随笔合集《令人不堪忍受的高乔人》中的两篇非虚构文稿,力求在一本书中收全现有的全部波拉尼奥非虚构作品。全书分为报刊撰稿、讲座与演讲、读与重读三个部分,所涉话题十分广泛,波拉尼奥在其中细数自己喜欢或讨厌的作家、作品,也记录现实生活中与朋友的交往、偶尔遇到的趣事和怪事,一两页纸的篇幅就能将这些人、事、物生动呈现在读者眼前。《纽约时报》评论说:“阅读《在地狱阅览室里》给人的感觉并不像是与杰出的波拉尼奥先生一起在开空调的房间里开研讨会,而像是在酒吧里……”

巴黎,19世纪的首都

  • 编号:W46·2241021·2196
  • 作者:【德】瓦尔特·本雅明 著
  • 出版:商务印书馆
  • 版本:2013年03月第一版
  • 定价:38.00元当当17.30元
  • ISBN:9787100094214
  • 页数:256页

本书收录的是德国学者瓦尔特·本雅明《拱廊研究计划》的几篇完成稿。拱廊研究计划是本雅明对巴黎19世纪城市景观的研究计划,在19世纪与20世纪现代性与资本主义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浪漫主义的反资本主义者”本雅明接受列宁所说“后阶段”,相信资本主义的末世不远,萌生了通过研究巴黎拱廊这样一个大都市异化景观来研究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盛世”的计划,即《巴黎拱廊计划》。用本雅明的说法:现代人的欢乐与其说在于“一见钟情”,不如说在于“后一瞥之恋”,巴黎的拱廊在19世纪被视为现代性的成就和象征,竟然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就被抛弃,成为让人凭吊的“古代性”废墟,拱廊拆毁所引起的失落感,让本雅明敏感地意识到现代性的非永恒特征、变动不居性。在这项研究完成之前本雅明自杀身亡,遗留下来的《巴黎,19世纪的首都》虽然是一部未完成作品,但是没有人会怀疑其重要性。

裴洞篇

  • 编号:B31·2241021·2195
  • 作者:【古希腊】柏拉图 著
  • 出版:商务印书馆
  • 版本:2013年01月第一版
  • 定价:20.00元当当9.10元
  • ISBN:9787100094009
  • 页数:84页

《裴洞篇》是裴洞与苏格拉底的一篇对话,又称《论灵魂》。柏拉图以裴洞的口吻叙述了苏格拉底在狱中临刑服毒以前和学生们的最后一次对话,讨论哲学家如何对待生和死的问题。苏格拉底认为死亡不过是灵魂从肉体中分离解放出来,得到净化,他试图说服他的同伴相信真正爱智慧的人不应该害怕死亡,因为以正确方式从事哲学的人其实就是在练习赴死,爱智慧的人要尽可能摆脱身体的羁绊而达到灵魂的净化,“灵魂最能思考的时候,是在它摆脱一切干扰,不听,不看,不受痛苦或快乐影响的时候,也就是说,在它不顾肉体,尽可能保持独立,尽量避免一切肉体的接触和往来,专心钻研实在的时候。”不过这篇中的回忆说和《枚农篇》的回忆说有所不同,在这篇对话中,柏拉图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相”的特征,“相”和众多具体事物的不同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是柏拉图早期相论的一篇重要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