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台泣血记

  • 编号:E28·2250304·2254
  • 作者:[清]德龄 原著 秦瘦鸥 译述
  • 出版:云南人民出版社
  • 版本:1980年1月第一版
  • 定价:原价1.20元
  • ISBN:10116·770
  • 页数:359页

《瀛台泣血记》,又称《光绪泣血记》,为清朝宫廷女官裕德龄所撰写的一本有关光绪皇帝一生的故事,原著为英文,后由民初作家秦瘦鸥翻译为中文。书名中的“瀛台”位于北京中南海的南海,为一小岛,中心建筑为涵元殿,顺治年间整修扩建后,取名“瀛台”。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于涵元殿,后光绪不明所以的早于慈禧一天逝世。本书名缘于此,故曰《瀛台泣血》或《光绪泣血》。裕德龄,又称德龄,1903年春,时年17岁的德龄随父回到中国,因缘际会与其妹容龄一道赢得了慈禧太后的青睐,遂担任慈禧御前英、法文的翻译工作,还担任过光绪皇帝的英文教师,成为紫禁城八女官之一。1915年后在美国以英文写作,之后1930年代完成此部纪实文学作品《瀛台泣血记》。

中国文学史(上、下)

  • 编号:Z32·2250304·2253
  • 作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门化1955级集体编著
  • 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 版本:1958年9月第一版
  • 定价:原价3.30元
  • ISBN:987
  • 页数:700页

1958年,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级三十几位学生响应“拔白旗,插红旗”,夺取资产阶级占领的学术阵地的号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敢想敢说敢干”,用了30多天时间,集体编写了上下两册75万字的《中国文学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在9月出版。由于这部书的红色封面和它“试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来阐明中国文学的发展规律”,当时被称为“一部真正的红色文学史”。1959年,在听取各种意见后做了大量修改,字数扩展到120万字的四卷,修订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9月出版。这部集体编写的文学史,在当年引起广泛注意,是一个产生影响的学术、文化事件。

鲁迅的故事

  • 编号:E29·2250304·2252
  • 作者:石一歌 著
  •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 版本:1973年2月第一版
  • 定价:原价0.34元
  • ISBN:R10171·165
  • 页数:148页

石一歌前身是“复旦大学、上海师大复课教材编写组(《鲁迅传》编写小组)”成员,于1972年按照周恩来大学文科复课的指示在上海成立,隶属于上海写作组。编写组编出的主要教材是《鲁迅小说选》《鲁迅杂文选》《鲁迅散文诗歌选》,署名为“复旦大学、上海师大教材编写组”。1973年2月,这个教材编写组的工农兵学员,编写了一本给少年儿童读的《鲁迅的故事》,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由于是非教材类,署名“石一歌”,“石一歌”是“十一个”成员的谐音。

我这三十年

  • 编号:Z24·2250304·2251
  • 作者:沈醉 著
  • 出版:湖南人民出版社
  • 版本:1983年3月第一版
  • 定价:原价0.90元
  • ISBN:11109·213
  • 页数:346页

沈醉,字叔逸,湖南湘潭人,中华民国陆军中将,先后担任少校行动组长、稽查处上校处长、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国防部保密局云南站站长、中华民国国防部少将专员、云南专员公署主任、中将游击司令。《我这三十年》是沈醉撰写的一本回忆往事的书籍,其首版则由湖南人民出版社于1983年推出。此书详细记叙了沈醉自1949年云南起义至1980年间三十年的人生历程,展现了他从军统少将、保密局云南站站长,到战犯,再到起义将领、文史专员及全国政协委员的复杂身份转变与命运沉浮。

宋庆龄

  • 编号:Z25·2250304·2250
  • 作者:宋庆龄基金会 编著
  • 出版:中国建设杂志社出版
  • 版本:1984年第一版
  • 定价:
  • ISBN:
  • 页数:112页

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国家名誉主席,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因病在北京寓所逝世。本书为中英文对照,由宋庆龄基金会编辑,中国建设杂志社出版。

宋氏三姐妹

  • 编号:Z25·2250304·2249
  • 作者:【美】罗比·尤恩森 著
  • 出版:世界知识出版社
  • 版本:1984年5月第一版
  • 定价:原价0.60元
  • ISBN:17003·1038
  • 页数:121页

宋氏三姐妹,即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是20世纪中国最显耀的姐妹组合。宋庆龄被尊为国母,爱国爱民,万民景仰;宋美龄嫁给蒋介石,权势显赫,呼风唤雨;宋蔼龄联姻孔祥熙,善于积财,富甲天下。她们对20世纪的中国拥有不可思议的影响力,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她们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作者罗比·尤恩森和她的丈夫在欧、亚两洲住过多年是美国人,1941年出版《宋氏三姐妹》,在本书介绍中说,“她的《宋氏三姐妹》内容比较丰富,文笔较生动,但其所述观点及资料引用,不免有种种局限性,这是读者阅读时需要注意的。”

“我热爱中国”

  • 编号:E54·2250304·2248
  • 作者:【美】洛伊斯·惠勒·斯诺 著
  • 出版:三联书店
  • 版本:1978年10月第一版
  • 定价:原价0.47元
  • ISBN:3002·199
  • 页数:197页

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中国人民的朋友埃德加·斯诺的夫人。当埃德加·斯诺身患癌症时,洛伊斯·惠勒·斯诺向全世界发出了求援的声音。毛主席和周总理很快作出了答复,给斯诺派出了一个医疗小组。这本书就记述了在斯诺生命的最后几个月,在中国医疗小组到达后,他们家里发生的动人事情。作者以她感人的笔触,写下了埃德加·斯诺在临终前的日子里,对中国人民炽烈的热情和真挚的希望,同时也记录了包括斯诺的老朋友马海德医生在内的中国医疗小组工作的情形。斯诺在临终时,用生命的最后力量所讲的一句话是:“我热爱中国……”

毛泽东一九三六年同斯诺的谈话

  • 编号:Z59·2250304·2247
  • 作者:
  • 出版:人民出版社
  • 版本:1979年12月第一版
  • 定价:原价0.44元
  • ISBN:3001·1726
  • 页数:136页

1936年7月,埃德加·斯诺穿越重重封锁抵达陕北,对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进行了深入采访,完成了一部不朽的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在这部著作中,斯诺以翔实的材料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真实状况,回击了反动势力对红军的污蔑。在这部著作的影响下,史沫特莱、斯特朗等外国记者纷纷深入“红色中国”,留下了一系列关于中国革命的经典报道。1979年,吴黎平整理定稿的《毛泽东1936年同斯诺的谈话》,收录了《红星照耀中国》第四、五两章以及第三章部分内容。吴黎平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翻译家,是斯诺采访毛泽东时的翻译,作为当事人,他为这本小册子所作的前言,对译文的重新校订,以及所加的注释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高尔基作品选

  • 编号:H78·2250304·2246
  • 作者:【俄】高尔基 著 瞿秋白 译
  • 出版:中国青年出版社
  • 版本:1956年6月第一版
  • 定价:原价3.00元
  • ISBN:10009·54
  • 页数:394页

高尔基,1868年出生于伏尔加河畔的诺夫哥罗德城的一个木工家庭,从小饱受人间苦难与生活辛酸,笔名“高尔基”在俄语中即为苦涩之意。高尔基一生创作成就突出,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主要作品有小说《母亲》《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戏剧《小市民》《底层》、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此外,高尔基还撰有大量文艺理论文章,对苏联文学乃至世界文学都影响深远。本书译者瞿秋白,为布面精装插图本,收录高尔基作品《意大利的故事》《童年》《马卡尔·楚德拉》《阿尔希普爷爷和连卡》等作品集及片段。

安娜·卡列尼娜(上)

  • 编号:C37·2250304·2245
  • 作者:【俄】列夫·托尔斯泰 著
  • 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 版本:1956年11月第一版
  • 定价:原价2.90元
  • ISBN:10019·395
  • 页数:630页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1877年。作品由两条既平行又相互联系的线索构成:一条是安娜与卡列宁、伏伦斯基之间的家庭、婚姻和爱情纠葛;一条是列文和吉娣的爱情生活及列文进行的庄园改革。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 ”,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人物。在相继失去儿子和精神上最后一根支柱 ——伏伦斯基后,经过一次和伏伦斯基的口角,安娜发现自己再也无法在这个虚伪的社会中生活下去,绝望之余,她选择了卧轨自杀。

谁之罪?

  • 编号:C37·2250304·2244
  • 作者:【俄】赫尔岑 著
  •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 版本:1979年6月第一版
  • 定价:原价0.78元
  • ISBN:10188·64
  • 页数:229页

《谁之罪》是十九世纪俄国著名作家赫尔岑的代表作之一,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齐名,两部书的标题号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现实主义文学的解说之词。作者以独特的方法描写了发生在三个青年,即贵族别尔托夫、平民知识分子克鲁齐费尔斯基和农奴出身的柳博尼卡之间的复杂的爱情故事,展示了爱情与当时的社会道德之间的严重冲突。小说通过对这场爱情悲剧以及对三位青年周围人的描写,暴露了农奴主的残酷与专横,揭示了下层人民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远离人民的知识分子的软弱无能。小说前一部分写刚从大学毕业的青年克鲁采费尔斯基与柳波尼卡的爱情故事;后一部分写他们二人婚后与别里托夫的爱情纠葛。贵族青年别利托夫形象的塑造,丰富了俄国文学中“多余人”的画廊,也使得小说的反农奴制主题更加鲜明。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 编号:C38·2250304·2243
  • 作者:【苏】鲍里斯·瓦西里耶夫 著
  • 出版:湖南人民出版社
  • 版本:1954年11月第一版
  • 定价:原价0.37元
  • ISBN:10109·1276
  • 页数:150页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苏联作家鲍里斯·瓦西里耶夫的成名作。小说描写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五名苏联女兵在列宁格勒北部山林中,与十六名训练有素的德国空降兵英勇作战的故事。1942年,瓦斯柯夫上尉带领一部分女高射击枪手守卫一个偏僻的火车站。战争爆发后,为了掩护大部队而迷惑、牵扯德军主力,瓦斯柯夫上尉与五个女战士把德军吸引过来,迂回在荒原、沼泽地、野草丛中,在生死线上顽强搏斗……突然一个女兵被沼泽吞没……突然又一个女兵被冷枪击中,突然……她们憧憬着自己的幸福,想念着自己的恋人,回忆着自己的甜蜜往事,但她们都先后倒在战争中的血泊里……小说发表后,很快被改编成剧本搬上舞台和屏幕。“我今天才发现,这里的黎明是那样的静悄悄,静悄悄。”

欧也妮·葛朗台

  • 编号:C37·2250304·2242
  • 作者:【法】巴尔扎克 著 傅雷 译
  • 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 版本:1954年11月第一版
  • 定价:原价0.54元
  • ISBN:10019·353
  • 页数:187页

《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创作的长篇小说,收录于《人间喜剧》。小说叙述了一个金钱毁灭人性和造成家庭悲剧的故事,围绕欧也妮的爱情悲剧这一中心事件,以葛朗台家庭内专制所掀起的阵阵波澜、家庭外银行家和公证人两户之间的明争暗斗和欧也妮对夏尔·葛朗台倾心相爱而查理背信弃义的痛苦的人世遭遇,三条相互交织的情节线索连串小说。《欧也妮·葛朗台》是一幅法国19世纪前半期外省的色彩缤纷的社会风俗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金钱对人的思想灵魂腐蚀和摧残。

斯巴达克斯(下)

  • 编号:C37·2250304·2241
  • 作者:【意】拉·乔万尼奥利 著
  •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 版本:1978年4月第一版
  • 定价:原价1.85元
  • ISBN:10188·24
  • 页数:775页

拉·乔万尼奥利是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优秀的历史学家、作家和文艺评论家。早年,他以写作幽默诗歌、古罗马名人传和文艺评论活跃于文坛。他一生共写了六部历史小说,两部现代题材长篇小说,两个剧本,一部诗集和两部文艺评集。代表作《斯巴达克思》以公元前一世纪斯巴达克思领导的古罗马奴隶起义为题材,揭露了独裁者苏拉为代表的奴隶主阶级的残暴统治和糜烂生活,热情歌颂奴隶们为争取自由解放的英勇斗争,精心塑造斯巴达克思这一奴隶起义领袖的英雄形象,同时又表达了十九世纪意大利人民反对外国侵略、争取独立自由的革命呼声。小说场面广阔、细节生动,善于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形象丰满动人,富有传奇色彩。

比萨诗章

  • 编号:S55·2250218·2240
  • 作者:【美】伊兹拉·庞德 著
  • 出版: 湖南文艺出版社
  • 版本:2023年11月第一版
  • 定价:58.00元当当28.70元
  • ISBN:9787572611827
  • 页数:280页

伊兹拉·庞德,美国二十世纪诗坛巨匠,也是争议性最大的人物之一。出生在美国爱达荷州小城海莱市,在费城长大。主要著作包括《比萨诗章》、《华夏集》、《阅读ABC》等,早年以意象派诗歌著名,《比萨诗章》堪称英美现代诗歌登峰造极的名著,被认为是庞德跟儒家思想的对话,而话题就是拯救天下,颇具象征意义的,《比萨诗章》悲壮史诗式的开头是写在一张厕所手纸上:“梦想的巨大悲剧在农夫弯曲的双肩”。1945年11月,庞德被遣送回美国待审,次年,以精神病为名义,庞德被免审,关进华盛顿特区的圣伊丽莎白精神病院,软禁了十二年之久。此间,在1948年,他的《比萨诗章》出版,获得美国国会图书馆颁发的博林根诗歌奖,引起轩然大波。1957年,经过许多文化界名人的多年努力,庞德被释放出院,立即前往意大利。在那里,他继续创作《诗章》,翻译四书五经,直到1972年在威尼斯去世。

乌鸦

  • 编号:S38·2250218·2239
  • 作者:【英】特德·休斯 著
  • 出版: 广西人民出版社
  • 版本:2022年12月第一版
  • 定价:49.00元当当24.20元
  • ISBN:9787219114353
  • 页数:168页

《乌鸦:来自乌鸦的生活和歌》是英国桂冠诗人特德·休斯的第四部诗集,也是他创作生涯的代表作。诗集共有三个版本,本书采用的是全面的一版,收录67首诗歌。在创作的关键时期,通过与历史、神话和自然世界的深入接触,休斯找到了乌鸦作为自己诗歌的结构和形象,这使其视野获得了新的力量和连贯性。在休斯看来,乌鸦是许多神话的核心鸟类,是不列颠神话传说中的王者,有着令人着迷的品质。在诗集中,休斯以乌鸦为主人公,以其在遭解构的宗教生活和现代世界中的经历,重铸其具世界性意义的作为古老文化英雄的自我,再造神话的创造性内在生命能量,并以此生命能量拯救诗人自我的危机,实现对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之心灵创伤的疗救。《乌鸦》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评论家认为,休斯为“英语诗歌找到了一个新的英雄”,是一部令人不安同时震撼人心的作品。

堺事件

  • 编号:C41·2250218·2238
  • 作者:【日】森鸥外 著
  • 出版: 陕西人民出版社
  • 版本:2018年12月第一版
  • 定价:21.90元当当10.80元
  • ISBN:9787224127874
  • 页数:160页

堺事件,又叫“泉州堺事件”,是指1868年3月8日在和泉国堺町内发生的土佐藩武士犯下的法兰西帝国水兵死伤(攘夷)事件及其事后的处理对策的总称,当时日本军企图阻止法国军上岸游乐的时候,日本军开火,使事件演变成了一场国际舆论事件,迫于压力,明治新政府答应了谢罪、赔款及将当时人处于斩刑的五个条件,在堺市的妙国寺执行了土佐藩武士二十人的死刑,但是切腹的凄惨场景让站在一旁观看的法国军舰长图阿尔在11人切腹后向外国局判事五代友厚做了中止的请求,最终救回了9个人的生命,而桥诘爱平在两天后欲咬舌自尽,被抢救生还。森鸥外是日本19世纪初明治维新之后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与同时期的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被称为日本近代文学三大文豪,他以写实的方式记录了“堺事件”,反思日本武士道精神。本书还选取了森鸥外较有代表性的作品《阿部一族》《高濑舟》《大盐平八郎》。

走在蓝色的田野上

  • 编号:C39·2250218·2237
  • 作者:【爱尔兰】克莱尔·吉根 著
  • 出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
  • 版本:2017年11月第一版
  • 定价:39.00元当当19.30元
  • ISBN:9787020127054
  • 页数:184页

克莱尔·吉根,1968年生于爱尔兰威克洛郡,17岁时远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在洛约拉大学主修英语和政治学,1992年回到爱尔兰。她的作品曾获得威廉·特雷弗奖、鲁尼爱尔兰文学奖、奥利弗·库克奖和2009年戴维·伯恩斯爱尔兰写作奖等多个奖项,她被誉为“爱尔兰短篇小说女王”。《走在蓝色的田野上》是克莱尔·吉根潜心八年创作的第二部作品,描写了爱尔兰现代社会中的绝望 与欲望,精悍之中透着极其克制的冷调,情节起伏出人意料,让人惊叹在短篇格局中竟有如此跌宕的内容。本书出版后获得英国重要短篇小说文学奖“边山短篇小说奖”,中译本获首届爱尔兰文学翻译奖最佳翻译奖,此次新增一则短篇《漫长而痛苦的死亡》,描述了一位女作家失恋后来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因里希·伯尔的故居试图重新投入阅读与写作的一天。

水最深的地方

  • 编号:C38·2250218·2236
  • 作者:【爱尔兰】克莱尔·吉根 著
  • 出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
  • 版本:2023年07月第一版
  • 定价:65.00元当当32.10元
  • ISBN:9787020179626
  • 页数:216页

克莱尔·吉根,1968年生于爱尔兰威克洛郡,17岁时远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在洛约拉大学主修英语和政治学,1992年回到爱尔兰。她的作品曾获得威廉·特雷弗奖、鲁尼爱尔兰文学奖、奥利弗·库克奖和2009年戴维·伯恩斯爱尔兰写作奖等多个奖项,她被誉为“爱尔兰短篇小说女王”。本书是克莱尔·吉根的首部短篇小说集,原版书名《南极》,出版于1999年,讲述了十五个充满悬念和不安的故事:一个婚姻幸福的女人幻想一次美妙的艳遇,而当艳遇真的到来,却发现一切无法控制;一个留恋老屋不愿离去的孩子,多一刻的停留却失去了母亲;还有一对相依为命的姐妹、一个因九岁女儿失踪而破碎的家庭……克莱尔·吉根以简洁冷峻的笔调描写了爱尔兰许多普通人之间的情感、日常生活中的戏剧冲突。收录其中的小说《暴风雨》的第一句是:“母亲会在梦中未卜先知,还会在梦中找到东西。”

布列塔尼歌谣

  • 编号:E39·2250218·2235
  • 作者:【法】勒克莱齐奥 著
  • 出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
  • 版本:2024年08月第一版
  • 定价:59.00元当当29.10元
  • ISBN:9787020187959
  • 页数:136页

“布列塔尼发生过一些神奇的事情,它们流传开来,即使在现代社会依然鲜活。这里的男男女女继承了祖辈的传统,他们跟随风和季节学习一切,而不是在镇上的学校学习……我想把这个小故事献给他们,不是像忏悔录或是纪念册那样,而是像一首布列塔尼歌谣,带着些许偏执,略微有些单调。”勒克莱齐奥的祖先来自法国西部靠近大西洋的布列塔尼地区,从1948年到1954年,他和哥哥每个夏天都到布列塔尼度夏天,半个多世纪过去,而今的布列塔尼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改变,而回忆中的布列塔尼依然充满古朴的民风和神秘的风情。《布列塔尼歌谣》是勒克莱齐奥出版于2020年的回忆散文,书中附有回忆二战时期的文章《孩子与战争》,勒克莱齐奥讲述了和外婆、外公、妈妈和哥哥在法国南方的尼斯避难的生活片段,控诉了战争对孩子的伤害,“这是‘会唱歌的石头’在暴风雨中依然吟唱的歌谣,也是想象中我的祖先们反复吟唱的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