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罩

编号:C55·2140730·1095

作者:【美】西尔维娅·普拉斯 著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版本:2014年01月第1版
定价:35.00元亚马逊28.00元
ISBN:9787532763627
页数:263页

1953年夏,二十岁的普拉斯收获了写作生涯的第一份殊荣,在某时尚杂志举办的全国小说竞赛中荣获大奖,但她刚刚享受完前往纽约的荣誉之旅,却旋即陷入了抑郁症与精神失常的漩涡,一度自杀未遂,在随后的短短一年中经历了从璀璨的领奖台到阴森的精神病院、从生到死再得以复生的惊涛骇浪。这是1982年普利策诗歌奖得主西尔维娅·普拉斯的一部自传体小说,自传体小说,必定中间有一个叫我的女人,必定看见了一种逼迫而来的死亡。“死是一种艺术”,普拉斯在她的诗作中这样写道。所以当她在那个绝望的夜晚走向生命终点的时候,一定是用身体书写了最凄美的一行诗歌,也一定在自己的小说里埋下了无可逃脱的现实困境,“我是个含笑的女人。 我才三十岁。 像猫一样可死九次。”那个钟罩如宿命一般将她一生的快乐、忧愁和孤独都覆盖了。


《钟罩》:我要在互相排斥的事物之间飞翔

在我看来,血便是给我的回答。我不可能再是处女了。我对着黑暗微笑。我感受到部分伟大的传统。

鲜红的血,黑暗的血,接近死亡的血,以及一百万病例中出现概率的血,如此突兀,却如此痛快地闯进了我的生活,从下体流出,流向我的脚,我的皮鞋,我的贞洁,它解构了我关于贞洁、处女,关于结婚、生孩子,关于传统、皈依的种种努力,在数学教授欧文的书房间里,我以一个男人的身体打碎了笼罩我的钟罩,那是自由的空气,那是耀眼的光明,那是自我的心声——纽约的大学生活,以及一本虚构的小说都不能将我解救出来,唯有我将自己彻底掉落在一个黑暗无人经过的地方,重新爬起来,像洗干净了双手的婴儿一样,用血色的生命重新定义自己,爱莉·希金博特姆,这个我虚构的芝加哥女孩似乎真正属于了我。

爱莉·希金博特姆之于埃丝特·格林伍德,芝加哥之于波士顿,在不同的名字、不同的城市里,生活着自我和非我的两个人,但是不同的名字和不同的城市仿佛都是存在于虚构一样,在钟罩的世界里都在远离“我”的真实生活。所以不管是可怕还是讨厌,是驾驭还是争取,对于我来说,就是无法逃避的现实。只是现实在最初呈现的时候,总是带着某种让我向往的激情。在偏远的小镇生活了十九年,穷得连份杂志也买不起,我只是靠着奖学金才上了大学,然后在纽约这个大城市里获得了一个在时尚杂志工作的机会,甚至照片还刊登出来,而这一切对于我来说,是构筑了一个异域的生活,“我一辈子一直在对自己说,学习、读书、写作、工作正是我所希冀的一切,事实上,似乎也是这样,我干得十分出色,功课全优,当我准备考大学时,谁也不是我的对手。”

谁也不是我对手,但是我是谁的对手?我出现在我面前,我似乎也不认得自己,就如同这个城市,这个国家一样,总是给我一种疏离的感觉,“那是一个奇异的、闷热的夏季,那年夏季他们用电刑处死了卢森堡夫妇,我真不明白我在纽约到底干了些什么。”第一句便揭开了一个关于否定的命题,被处死的间谍似乎和政治有关,但最后一定和生命有关,“活生生地让电沿着一根根神经烧下去,该是个什么样的滋味。”受电刑之死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听说的死亡,却让我觉得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而在纽约这个城市里,我开始惶惑在一种无法驾驭的生活里,就像被电刑处死的人,永远无法自由地命名生命,所以我在不断得奖的现实中,才发现自己是也在受刑的生命中:“其实,我什么也没有驾驭,我甚至驾驭不了自己。”

不能驾驭是因为我处在他们的世界之外,处在无法自由决定的生活之外。亚马逊旅店里的那十一个女孩和我隔离开了两个世界,她们有着骄奢安逸的生活方式,有着令人瞠目的小提包,有着吸引人的美丽曲线,有着和男人调情的资本——多琳像一个不可企及的标本威胁着我的自我世界,和莱尼在寓所里的调情,我却是一个旁观者,那明目张胆的肉体,呻吟不绝的声音,都让我无地之容,而我呢,只是拥有根男孩一样平坦的曲线,“在炎热的夏夜,我喜欢有一种几乎裸露的感觉。”裸露而露,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反抗,所以离开莱尼的寓所的时候,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沉寂:“沉寂让我感到绝望。这是沉寂中的沉寂。我自己的沉寂。”因为沉寂,我逃离肉体,因为沉寂,我隐匿自己,我把自己叫做爱莉·希金博特姆,我告诉别人我来自芝加哥,因为,“自此之后,我有一种更安全的感觉。我并不希望那天夜晚所说所为跟我、跟我的真正的名字、跟波士顿出身有任何瓜葛。”

对于我来说,波士顿,穷女孩,埃丝特·格林伍德,使原本属于我的标签,我也喜欢吃鳄梨,一直在学习德语,或者还喜欢写诗理想是当一个女诗人,但是这种种属于我的东西都在慢慢远离自己,在化学课上,我听着那趟关于制造光彩夺目的光和彩色的火焰课上,我写着一页又一页的牧歌和十四行诗,我躺在热水浴中感受到的闲适和自在只不过是寻找一种对宗教信仰一样的圣水,实际上,这一切只不过是我虚构的场景,我的优秀生的表象之下是一个长长的单子:“我舞跳得糟极了。唱歌走调门儿。我平衡感很差,我不会骑马或滑雪一我不会讲德语,不能读希伯来语的书籍,也不会写汉字。我甚至在地图上找不到坐在我面前的联合国官员所代表的大部分偏僻国家的位置。”甚至在那次晚宴上,精美的食物带来的是食物中毒的可怕经历。全是尸毒的蟹肉侵占了我的身体,也慢慢溶解了我的一切理想。

这理想是诗歌的理想,是爱情的理想。在坚持寻找自己理想的道路上,首先是对于现实的拒绝,改名,逃避,以及自己享有着热水浴,都是在抗拒着那些步步紧逼的现实:“多琳消失了,莱尼·谢泼德消失了,弗兰克消失了,纽约消失了,他们全消失了,全变得无足轻重了。我不认识他们,我从来就不认识他们,我异常高洁。所有些烈酒啦,我目睹的那些过分多愁善感而令人生厌的吻啦,家路上沾染在皮肤上的尘埃啦,都变成了纯净的什么了。”但那只不过是自个儿对自个儿的救赎,当威拉德夫人希冀我结婚的对象——耶鲁大学的巴迪出现在我生活中的时候,才真正将我带向一个对虚伪进行彻底怀疑的世界。那些诗歌他命名为“尘土”,对此,我的反击是他解剖的尸体才更像是尘土:“你解剖的尸体才是尘土。你以为你在治疗的人们才是尘土。他们是尘土,正如尘土是尘土一样。我认为,一首好诗比一百个这样的人加在一起还要存在更长的时间。”但这只是我想象着要讲的话,在尘土一样的世界里,我们的命名都试图解构彼此的信仰和现实,而这种本身就软弱无力的解构最后变成了某种报复。

“巴迪邀请我参加耶鲁大学低年级舞会 吻我,发现他的虚伪:这是在我见到一个婴孩降生的那一天发现的。”本来邀请参加低年级舞会是一种荣耀,但是在那个有关尸体如尘土的命题面前,我看见了一种虚伪,这虚伪或者来自那些作为标本的无生命的尸体,被浸在玻璃瓶中,从水到水,降生的生命却意味着一种死亡,而对我来说,更为可怕的是,在我面前纯洁的巴迪竟然在一个夏天和放荡的女侍者睡过三十次,和女人有过关系当然对于我来说,是一次真正的打击,让我看到了这位耶鲁高材生的谎言,也让我看见了自己分裂的理想,无法调和的理想——想要的东西,在现实中肢解,就像梦中的那颗无花果:“我看见自己坐在这无花果的丫杈上,饥饿得要命,只是因为我下不了决心究竟撷取哪一颗无花果。它们每一个我都想要,选择一个就意味着丧失其余的果子,当我坐在那儿,犹疑不决的时候,无花果开始皱缩,变黑,一个一个坠落在我的脚边。”每一个都想要,最后却是在犹豫不决时坠落在我的脚边。而巴迪,也在我面前完成了一次蜕变,“我想肺结核是对于像巴迪这样过两重生活、倨傲于世间的人的惩罚。”

身体之疾病,变成了对于道德的惩罚,而其实,这属于现实的打击对于我来说,完全是一次裂变的真正开始,改变自己的名字和出生地,从莱尼的寓所逃离而进入自我世界,只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开始,它的指向还是一个渴望纯洁渴望理想的未来,但是那个死亡的婴孩,欺骗的巴迪,对于我来说,则是走向了反向,“在远处,我发现一个毫无缺陷的男子,可是一旦挨近,我立刻发觉他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是一个虚构,肮脏的虚构,而这“就是我为什么永远不想结婚的理由之一”,当巴迪轻声细语问我“你愿意成为巴迪·威拉德夫人吗?”我的回答如此坚决:“我永远不想结婚。”对结婚理想的抛弃,就是对肮脏现实的惩罚,而现在,我所惩罚的不仅仅是巴迪,而是我自己,“和分成天主教徒与新教徒、共和党人与民主党人、黑人与白人,或者甚至男人与女人的世界截然不同,我把世界分成和别人睡过觉的人与没有和别人睡过觉的人,这似乎是人与人之间唯一真正有意义的差别。”

裂变开始了,而且毫无阻力,当我自己决定要干什么是,要放弃什么事,一切都变成了彻彻底底的背叛,吃酸乳酪和草莓时想康士坦丁诱奸我,听埃里克将英文的“认识”还原为《圣经》里的性交,或者在和巴迪滑雪时,故意跌断了腿,一切都在向着那个背叛自己的终极目标努力:“要是神经病意味着同时要求两样互相排斥的事物的话,那我就是个糟糕透了的神经病人。在我有生之日,我要在一个个互相排斥的事物之间飞翔。”互相排斥的事物,便是理想与现实,便是贞洁与肮脏,便是诗歌与尸体,便是滑雪而升腾的飞翔世界与跌落在地自己报应的惩罚——“唿哨飞过年复一年的两重人格、微笑、妥协,回归到我自己的过去。”

双重人格,在微笑中妥协,在飞翔中跌落,在理想中报复,所以在我离开纽约,离开奖学金,离开杂志社,离开那些光怪陆离的生活而重新走向我的波士顿小镇的时候,我其实是在另一种理想的挣扎,我希望成为一名诗人,幻觉在半空中漂浮着我的处女作——写着埃丝特·格林伍德的名字的小说女主人公是艾琳娜:“我心灵中充溢了一片如水的柔情。我的女主人公便是我自己,只是加以一番矫饰而已。她将被命名为艾琳娜。艾琳娜,我扳手指数了一下字数。埃丝特也是三个字。这看来是个吉兆。”但是即使是构筑的一个吉兆,也无非是走进了和自己一样的遭遇:“艾琳娜穿着她妈妈的一件陈旧的黄色睡衣坐在走廊里期待着发生些什么事。那是七月中炎热的一天,一颗颗汗珠从她背上往下淌,就像蠕动的虫子一般。”小说第一句,也是炎热的夏天,也是蠕动着动物的欲望,就像我在纽约的“那个奇异的、闷热的夏季”,那个用电刑处死了间谍夫妇的夏季。

不是元小说,只是小说回归到了现实,在一个虚构的小说中,我发现了我缺少的是经验,而命名为经验,实际上就是逃避生活的终结,用一种自我推送的方式进入夏季,“最后我得出结论:要是找一个二十一岁却仍然纯洁的、健的、聪明的青年那么困难,我毋宁自己把贞洁忘个一干二净,和一个也并不纯洁的人结婚。”十九岁以前,贞洁是我保留的属于女人的最后一道防线,而当回到波士顿,纽约的一切都不存在的时候,我也将贞洁变成了自我开放的最后一个符号,而我的目的很明显:“当他开始叫我过痛苦生活的时候,我也完全可以叫他痛苦。”

这便是自我惩罚的一种报复式投射,对于我来说,那部关于艾琳娜的小说是软弱无力的,正如我自己的人生一样,我读着《芬尼根的守灵夜》 ,却只听见“bababadalgharaghtakamminarronnkon-nbronntonnerronntuonnthunntrovarrhounawnaskawntoohoohoordenenthumuk”这个长达100个字母的单词发出的霹雳声,这是上帝对人堕落的愤怒,可是我读着却像是上帝对我的惩罚,是的,我在慢慢脱离自己的生活轨道,在家里待了三个星期,却也是整整三个星期没有洗头,已有七个晚上没有入睡了——读不进书,写不出小说,最终成为精神病大夫戈登的患者,只是我的名字还是爱莉·希金博特姆,我的出生地还是芝加哥,“那样的话,就不会有任何人知道我曾经抛弃东部一所大的女子学院的奖学金,在纽约鬼混了一个月,拒绝了一位位相当稳固的医学院学生的求爱,这学生有朝一日会成为美学学会的会员,挣大笔大笔的钱。”

完完全全是新的自我,包括身体。当马科发出“贱人,全是贱人。”的咒骂时,我其实就是那个被憎恨的女人,而戈登毫无效果的治疗也使我进入了真正身体惩处的人生阶段,沃尔顿私人医院开始的电击疗法将我带向了一个如世界末日的现实:“然后,什么莫名的东西扑来,攫住了我,摇撼我,像是世界的末日。呼,呼,呼,空中噼噼啪啪闪着蓝幽幽的光,它尖声嘶叫着,随着每一次闪电,一阵巨大的震动的力便向我袭来,直到我想我骨头架子已散,像被撕裂的植物一般,已全无精神气可言。”不断的点击,不断的接近死亡,美其名曰是拯救,就如卢森堡夫妇一样,那一根根电线穿过身体,带向死亡。而我在这种摧残中实际上用更彻底的方式将自己放在惩处者的位置,“那天上午,我有了一个新的开端。”新的开端便是用老头牌刀片切进皮肤,但似乎有些疼痛,流血的时候,我甚至还想着包扎伤口,然后收拾刀片,坐上73路公交车赶回了波士顿。一切像是自我拯救,而在身体的疼痛中,死亡在我看来或者可以更接近救赎的办法,比如淹死:“我想淹死准是最仁慈的一种死亡方式,而烧死是最糟糕的。巴迪·威拉德给我瞧的玻璃罐里的胎儿标本,据他说有鳃。它们经历了类似鱼类的阶段。”那仿佛是巴迪实验室里的婴儿,降生就是死亡,回到生命的初生状态,而这种水里的死亡也接近着一种宗教仪式:“我知道天主教教义认为杀是一种可怕的罪愆。要真是这样的话,他们或许有办法劝说我放弃那个念头。”曾经讨厌圣水般的浸洗,而现在更接近皈依,或者用喝水的方式,让五十片安眠药在杯子里荡漾开来,“然后,在幻象的边缘,宁静又聚集而来,随着一阵横扫一切的波涛,将我卷入沉睡。”

只是,死并不能轻易实现,就像对自我的惩处,并非是对自我身体的消灭,电击疗法、刀片切割,安眠药自杀,都无法完成死亡的仪式,肉体的种种计略,都被一双软下来的手拯救了。而我希望逃离这无法实现死亡的医院的时候,好有琼却来到了精神病医院,“我颓倒在那灰色的簇绒椅里,闭上了眼睛。我周围充斥着钟罩里的腐气,一点儿也动弹不得。”琼的到来并非是要将我从这个充满腐气的钟罩中解救出来,反而是对于信仰的真正覆灭,“琼听说我在那儿之后,找借口在精神病院定个房间,这一切纯粹是一场闹剧。”琼对我说的那句话竟然是:“我喜欢你,我喜欢你甚于喜欢巴迪。”她重新将我套在钟罩里,让我继续呼吸有关解救和谎言,大地上升起的迷雾将我带向一个更深的谬误之中,巴迪开启的是恋爱模式,琼开启的也是恋爱模式,不管是男人和女人,还是女人和女人,在我看来都是亵渎,和贞洁无关,和理想无关,只和存在有关,像生命最后的光,照亮自己:“在我雪白的茧里,我醒来,感到温暖而宁静。一缕苍白的冬日的阳光照在衣柜的镜子、玻璃杯和金属门把上,发出耀眼的光芒。”

母亲的玫瑰花被我留在葬礼上,我为自己上了节育环,一切都是自我主宰的开始,“下一步便是找个合适的男人。”所以当曾经逃离肉体的调情,当用飞翔摔断腿,当引诱失败,我开启的是自我的欲望,自我的堕落,自我的惩罚,抛却那些互相排斥的事物,像是又回到了正常的人格,而数学教授欧文无疑成了我投射的另一个自我:“我觉得我睡的第一个男人必须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这样我才会尊敬他。欧文二十六岁就成了正教授,他有一种神童才有的苍白、光溜的皮肤。”聪明不正是对自我优秀的再次肯定,欧文是自我的一个影子,勾引欧文实际上就是勾引身体里的另一个自己。

只是血,再也控制不住似的留下来,百万分之一的病例并非是简单处女世界的结束,而是走向另一种几乎不可控的危险之中,而除了身体的伤害之外,琼,便在失踪之后以一具尸体的形态真正告别了那种畸形的爱,我在血的世界里找到了颠覆的快感,那些贞洁,肉体,人格都成为伟大传统的另一面:“我忆起了尸体、多琳、无花果树的故事、马科的钻石、波士顿广场上的水兵、戈登大夫、那患分开性斜视的护士、砸碎的体温计、送两种豆荚的黑人、服用胰岛素后我长胖了二十磅以及那耸立在大海与天宇之间的像灰色的头颅一般的礁石。”所有的经历,所有的人物,所有的故事都已经走向了覆灭的终点,而我似乎已经脱离了钟罩般的自我束缚的生活,宛如再生的仪式:“但我不是去结婚的。我想,应该有一种再生的礼仪——打上补丁,翻新胎面,然后就可以批准上路了。”

再生其实是另一种颓然,另一种无奈,另一种噩梦,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钟罩把人笼罩在死婴的世界里,“但是,我毫无把握。我完全地没有把握。我怎么知道有一天——在学院,在欧洲,在任何地方一那令人窒息、使人别扭的钟罩,不会再度降临呢?”如果再度降临,我依然可以在自己还没有寂灭的身体里找到那流出来的血,继续颠覆传统颠覆贞洁颠覆理想,就如那个拉开我小说序幕的夏季的死亡一样,让我在退出和回归这两种互相排斥的事物之间做最终跌落的飞翔:“那一双双眼睛,一张张脸都转过来注视我,我依靠它们引导着自己,就像牵着一根魔法丝线似的,举步跨进了房间。”

未来是一只灰色海鸥

编号:S55·2140224·1059
作者:【美】西尔维娅·普拉斯 著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版本:2013年12月第1版
定价:58.00元亚马逊45.80元
ISBN:9787532763191
页数:416页

“今晚,温和的光芒如一件披肩盖着她,阴影俯身,如洗礼仪式的客人。”可是未来在哪里?在童年时父亲如鬼魅般的死亡面前,普拉斯似乎找寻到了痛苦之后的那种寄托,梦境般的飘渺,毫无顾忌地违抗所有的逻辑、因果乃至时空的束缚,解构众神与基督、圣哲与贞女,看似无可理喻,但这一幅幅荒谬、颠倒、时空倒错的画面所传达的焦虑、受挫与被压抑的欲望却是如此地令人心悸、过目难忘,这是任何悦目的色彩所无法企及的。普拉斯用诗句描绘的意象有的宏大荒寂,有的怪诞戏谑,但几乎都隐含着一种内敛的悲伤。这些悲伤是从一个悲伤的灵魂中自由流淌出的,这些悲伤也是童年故事的一次人生演绎——1963年,普拉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在1981年,这位死去19年的女诗人被授予普利策诗歌奖,这在普利策奖的历史上是罕见的。这是国内首部普拉斯诗歌全集译本,完整收录了西尔维娅·普拉斯的全部正式诗作。


《未来是一只灰色海鸥》:爱情咬我的皮

一百万个新娘在泥屋子中尖叫。
有的烧一会儿,有的烧得久,
这群骄傲的女巫,全都绑在火刑柱上。
——《 名利场》

一场危险的通灵,一个嫉妒的眼角,不是从天上而来的女巫是不是看不见天堂,也不是撒旦之妻?只有燃烧能够触摸到火焰,触摸到黑暗王国里最邋遢的女人,只是在这尘世间,在打霜的阴霾天气里,女巫只是用一场持续的火焰照亮那些女人的肉体。这是一个消灭了肉欲和祷告的世界,她们是新娘,她们是处女,她们却在教堂的幻想中制造“一条条充满歧途的爱欲的面包”,甚至“愿意为一件小玩意/在蕨条床上浪费良宵”,而“肉体毫不忏悔”。而在这一场和宗教和救赎无关的爱欲表演中,“女巫放置足够多的镜子/以对抗处女的祷告,/使美人心意烦乱”,这是欲念驱使的虚荣,这是被俘虏的竞争,那屋子里只有尖叫,只有燃烧,只有女巫的骄傲,在火刑柱上变成女人的悲喜剧。

那些足够多的镜子是不是能照见一万个新娘的肉体,是不是能找到与天堂的连接?第一首情歌属于虚荣的女孩,而那只不过是邋遢的女人的最后幻想,但是那世界里是有垃圾堆的脑袋,是有长毛的空气,是有没有刀子的目光,还有偷走天空色彩的乌鸦——只有黑暗,只有聒噪,而在火刑柱上燃烧的时候,一切的幻想都成为祭奠,都成为不可逃避的灾难。女巫和女人,其实在一个镜子里,在燃烧着的黑夜里,她看见她,或者她看见她,就像地狱看见天堂,肉体看见圣洁。

这是1956年的《名利场》,这是西尔维娅·普拉斯光亮的起点,就在这一年,她与天才诗人泰德在教堂举行了婚礼,那是甜蜜的爱情,那是幸福的婚姻,“云朵驾驶抛光的气流;云雀升起,你追我赶/飞来赞美我的爱人。(《夏日之歌》)”浪漫的爱情是不是会像那些新娘一样在肉欲中遇见女巫,在火刑柱上听到尖叫?普拉斯似乎并没有幻想到七年之后的裂变和死亡,对于她来说,似乎在用诗歌回敬那只乌鸦,回敬一个垃圾堆的现实,回敬充满欲念的“名利场”,而在她面前的就是那一只只可以飞向未来的灰色海鸥。

这是一只“灰暗地盘旋于飞升的钢铁影子之下”的海鸥,叫声单薄,却可以用“亏损抵消了收益”;这是一只“驾着风的浪潮”一丝不苟的海鸥,在码头上完成一次伟大的登陆;这是一只在“最绿的光芒中沉思”的海鸥,像隐士一样“岩石脸与螃蟹爪紧靠绿色边缘”;这是一只“翅膀在冬季里击鼓”的海鸥,让我们在叫声中漫步于迷宫……是的,未来的灰色海鸥,“以猫的嗓音闲谈着离别,离别。/年龄与恐惧像护士一样看顾她,/一个溺水的人,抱怨这巨大的寒冷,/从大海中爬起。(《一生》)”看顾他的时间和消除掉的恐惧,一个溺水的人如何在巨大寒冷中从大海中爬起,是海鸥的叫声,是海鸥飞翔,是海鸥的希望,这构筑了“一生”的景象似乎在那无限的未来飞翔。可是,在《议会山郊外》,却有一个古老的难题,而那海鸥“在多风的弱光中守夜,寒冷而僵硬”,那种飞翔去了哪里,那种希望去了哪里,以及那一生的故事又在何处终结?而当“我走进点灯的房子”的时候,海鸥的世界其实是被无奈地舍弃了,寒冷而僵硬是不是那即刻到来的黑暗,是不可避免的灾难?

在普拉斯的意象里,不只有未来的灰色海鸥,还有“在冬夜的降临中忧思”的秃鼻鸦,有“刺穿并吸光/逃逸之心的最后一滴血”的伯劳鸟,有“女巫之布做的翅膀”的夜鹰,他们都是“名字好,名声不好,狡诈的夜鸟”,当然还有那反复出现的“乌鸦”,那“没有报出未来,/就飞走了”的乌鸦在未来之外,它只是在我的身旁,消除了对于天使的向往,用黑色的羽毛“攫住我的感官,拉开/我的眼皮,让我//从全然的中立性的恐惧中/获得短暂的解脱。(《雨天的黑鸦》)”我察觉不到天使的降临,一只乌鸦,一只在雨天的乌鸦侵入了我的世界,而我“等待那罕见的偶然的降临”却找不到了。

“我们走了这么远,结束了”

这是一只乌鸦的寓言,这是一群鸟的寓言,而那海鸥在别处,在1956年的别处,在普拉斯浪漫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之外。对于普拉斯这样的敏感女人来说,对于爱情,对于女人自身总是充满着某种感怀,那是渴望的燃烧:“勇敢的爱人,别梦想/止住这般严厉的火焰,来吧,/紧靠我的伤口;燃烧吧,燃烧吧。(《火之歌》)”;那是婚礼上的花环:“说着这诺言,/让肉体交织吧,让每一步名声远扬。(《婚礼上的花环》)”那是被啃成了白骨依然有着“没有了法庭高于/人的一颗红心。(《幽魂与神父的对话》)”的向往……而这些美好的事物在两个人的世界里却并非是火焰,并非是激情,并非是花环,两个恋人躺了一个下午,却在各自的路上行走:“现在他偏离了正确的道路,/荣誉要求他此刻离开;/而她站着,灼烧着,浑身流淌着毒液,/等待尖锐的剧痛消退。(《田园诗》)”两个人的对立已经不是在田园诗的世界里,他和她,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自己:

他俩整天躺在带刺荨麻的隐蔽处,
剪过的草带着愉悦攻击每个
感官;如此结合乃忠诚的典范,
双方战争中,他俩寻求一致状态。
现在口说誓言,打消疑虑,
在爱的教堂内造就婚姻。
——《另外两人》

他是想伸出手去靠近她,但是她却避开他的触摸,他们站着,“伤感如古老的悲剧”,而这样的悲剧并非只属于两个人,并非只属于他们,在他们之外还有我们,还有可以拥抱的我们,还有成了幽灵的我们,“仿佛我们超脱了爱的废墟/成为他俩在绝望中梦想的天堂。”是的,我们站在他们对面,用超脱爱的废墟的方式营造一个梦想的天堂,可是这是最终的归宿,还是只是在他俩的绝望中的臆想?他们躺了一个下午,他们各自走开,爱情没有标本,也没有想象,即使她是“傲慢地召唤所有的强悍男人”的皇后,也依然找不到与她的睡梦相吻合的形状,依然没有配得上她闪亮的王冠的男人,只有怨言,只有标本,就像那一具在剑桥考古博物馆石棺里的女尸一样,在变成了一个符号,伴随着老鼠,“女人的踝骨被轻微地咬坏”,符号后面却是所有女人的集体征象:“所有逝去已久的爱人:他们/回来了,尽管,一会儿/就一会儿:借着守灵,婚礼,/生孩子或家庭烧烤:/任何触摸,味道,气味/足以让那些法外之徒纵马返家,/回到庇护所(《所有死去的爱人》)”男人们回来了,守着魂灵、婚礼和生孩子的生活,回到了庇护所,但是爱人却已经死去,她们是母亲、祖母、曾祖母,而她们也“伸出女巫之手欲将我拖人”,使我也变成其中一员,变成逝去的女人。在这样的肉体死亡面前,男人们称颂的女皇也变成了腐臭的尸体,变成淫荡的死亡女皇,“虫子般的信使开始啃他骨头。/他仍赞颂她的汁液,火热的蜜桃。(《占卜板》)”

不管是女皇式的死亡,还是爱情中“他们”的冷漠,在普拉斯的诗歌世界里,永远有一个女人,一个女人是一群女人,是她们,是“每个男人,/红润、苍白或黑肤,/皆转向懒散的”的妓女,是“竖立/这般带钩的防御工事”的未婚女子,是“将其肢体与嘴唇献给/贞洁的事业”的树上的处女,是“想象自己有一大批观众”的不孕的女人,是“消耗自身——身体”的寡妇……而每一个女人的背后都有着有关肉体与救赎,爱情与背叛的道德命题,妓女对应于“贞洁的双眼”,未婚女子对应于造反的男人,处女对应于爱欲之箭,寡妇对应于“迟钝的器官”,在一个女人世界里,她们被放逐被评判被当成男人的征服者,肉体和精神也被截然分开成两个世界,在《耳塞福涅两姐妹》里,一个是自愿成为太阳的新娘:“迅速孕育种子。/骄傲地分娩,躺卧草丛中,/她生下一个帝王。”而另一个,则是“直到最后还是苦涩的处女”:“向坟墓走去,肉体被浪费,/嫁给蛆虫,仍算不上女人。”如何算作女人,如何是自己成为女人?分娩或者帝王的荣光,还是坟墓里的死亡,肉体嫁给蛆虫,荣耀者或者腐烂者,对于女人来说,这是命运的两面,而这一切只不过是女人的某种和身份有关的宿命:“据村里传说,埃拉从前/活蹦乱跳,一个瘦削而傲慢的风骚女郎,/一个时髦美女,/用碧色眼神杀死纨绔公子;/现在,她发胖成老处女,关门闭户,/只放猫出入。(《埃拉·梅森和她的十一只猫》)”

从风骚女郎、时髦美女,变成老处女,变成养猫的孤独女人,埃拉的象征意义就是女人在时间、在生命过程中的悲剧意义,而这样的悲剧对于普拉斯来说,则完全是对于自身命运的关注,自我是什么?从爱情或者婚姻的假想和生活中退居到自我的关照,普拉斯依旧用她黑色的意象、诡异的语言来构筑一个陌生的世界,“我看不见未来与过去。/我梦见我是俄狄浦斯。”那里面分明是一种渎神,一种毁灭般的激情:“我想要找回的,/是病床与手术刀之前的我,/是胸针与药膏将我固定入/这个括号之前的我;/风中飘扬的群马,/一个记忆之外的地点与时间。(《眼里的尘埃》)”找回自我,却已经是动了手术的我,是被消除了括号的我,我自己成为猥琐、悲伤的人,成了“在一堆骷髅中感觉自在”的我,成了是“根,石头,打猫头鹰的弹丸,/什么梦也没有。”的我,在这个有着阴暗的房子、酒神的女祭司,有着野兽、来自芦苇池塘的笛声,有着焚烧女巫和石头的生日里,“我正变成另一个人”,但却不是死,而是“更完全的事情”,因为“翅膀的神话再也不拉扯我们了”,因为在“地狱过后:我看见了光”,在疼痛和迷失之后是独自修补,“十根手指形成一个盛阴影的碗。/我的缝补处发痒。无事可做。/我将完好如新。”

完好如新的自己如何可能?在这个有着“荒唐而离奇”的纯粹主义者,有着“证明肉体的真实”的唯我论者,有着“食物橱被洗劫得只剩骨头”的贪吃者,有着“要有蛇!/于是就有蛇”的耍蛇人,甚至还有着“以一种背信弃义的生命力/使怜悯的黑眼睛困惑”的乞丐,在这个没有英雄,没有神话的世界里,只有卑微的存在,只有肉体的泯灭:“死者或某位神灵的代言人。/三十年了,现在我费力地/清理你喉咙里的淤泥。/我没有变得更高明。(《巨像》)”那只不过是一种和女皇一样的仪式,一种更加悲剧的符号,而实际上,“你也许自以为是神谕者”,这个世界只是“码头了叫停/我们短暂的史诗,我们拿起自己的名字,自己的行李;/一切债务随抵达终止;我们与陌生人同下船板。(《穿越海峡》)”从这边到那边,从史诗到现实,从神谕者到自己的名字,一切都是一个“与陌生人同下船板”的过程,人生的大海,宛如一只巨大的浴缸,“浴缸在我们身后存在:/它闪光的表面空泛而真实”,而在这样的现实里,看见真实的世界多么难能可贵,“凭借信仰/我们登上想象的船,狂野地航行在/疯子的神圣岛屿之间,直到死亡/击碎传说中的星星,让我们回归真实。(《浴缸的故事》)”

渴望真实,真实的浴缸,真实的大海,以及真实的女人,真实的爱情,这是1956年《浴缸的故事》,但是大海也淹死一个少女,淹死那些鱼和海鸥,淹死真实,隐喻的世界已经慢慢打开:

我是一个九音节的谜语,
一头大象,一座笨重房子,
散步的甜瓜,两条卷须腿。
哦,红果子,象牙,好木材!
这面包被酵母搞大了。
这鼓胀钱包中,钱币是新铸的。
我是一个手段,舞台,奶牛犊。
我吃了一袋青苹果,
上了不能下站的列车。
——《隐喻》

九音节的谜语已经将我赶下了列车,赶下了船板,1962年的普拉斯从《达特穆尔的新年》开始,那里有罩着障碍物的玻璃,“那盲目、可怕、不可接近的白色斜坡。/你无法用熟悉的词攀登它。/无法借大象、轮子或鞋子来攀登。/我们只是来看看。你初来乍到/无法索取玻璃帽里的世界。”这个封闭的世界,只是来看看,而对于初来乍到者来说,却是一个不可接近的世界,圣徒的假嗓子在歌唱,而1962年的故事早就已经划入了可怕的深渊。普拉斯听到了妇产科医院里的那三个女人的故事,一个声音是“我已准备好。/我只对自己说话”,一个声音是“我正坐着死去。我失去一个维度。”第三个声音是“我早该谋杀那谋杀我的。”她,她,和她,组成了她们,疾病和死亡正在蔓延,那些伤口的绷带,那些冰冷的天使,那些脚下的影子,都在一个日渐封闭的世界里行走:“将我是一个妻子。/是在等待,疼痛。小草/石缝中进出,充满绿色的生机。”而这样的影子妻子却遭受着“被下了药,被强奸”的命运,却在想象着“上吊,饿死,焚烧,钩挂”等多种多样的死亡,面临着“我说我也许会回来。/你知道谎言的用处。”的现实。曾经是一个微笑的女人,现在是年仅三十的女人,曾经有过一场意外,现在仍是同一个女人,但最后却是“我披着红发/灰烬中复活/像吃空气一样吃人”的“拉撒路夫人”。那么爱情呢?那么婚姻呢?“一个白色小灵魂在摇晃,白色小蛆虫。/我的四肢也离我而去。/谁肢解了我们?”谁肢解了我们,谁又把我们带向一座封闭的玻璃?“我的风景是只没有纹路的手掌,/道路束成一个结,/这结就是我,//我的葬礼,/还有这山岗,和这/与尸体的嘴巴一起闪烁的东西。(《没有孩子的女人》)”没有纹路的手掌,是没有分叉的出路,还是没有具体的命运?葬礼已经在着身边,普拉斯一定听到了那喧闹的声音,那和尸体一样闪烁的东西,那是死亡,那是“没有星,没有父,黑暗的水”,那是坠落在水中的一只眼睛,而这只眼睛再也看不到这个温柔的世界,看不到这个心满意足的生活,“人一旦目睹上帝,还有何补救?/人一旦被抓走//什么也不剩,/没有脚趾,没有指头,用尽了,/完全用尽,在太阳的大火中,污点/从古老的大教堂延伸,/还有何补救?(《神秘主义者》)”

如何补救,其实普拉斯已经不想补救,那是寒冷的冬天,那是没有上帝的冬天,在菲茨罗伊路23号的公寓里,她听到了夜晚的声音,像以往每一首诗歌一样在召唤着没有回归的灵魂,或者像那一只灰色的海鸥,在无法抵达的未来飞翔。孩子在熟睡,而那个曾经亲爱的丈夫——英国桂冠诗人、同样才华横溢的泰德·休斯,却与另外一个女人共枕。分居4个月是普拉斯生命中最黑暗的诗,她将头放在煤气炉里,扭动那自杀的开关……而在这个黑色的死亡日子到来之前,普拉斯写下了她最后一首诗《边缘》:

这女人完美了。
她已死的

躯体穿着完满的笑容,
希腊必然性的幻觉

流淌在她长袍的卷涡中,
她赤裸的

双脚似乎在说:
我们走了这么远,结束了。

走了这么远,结束了。这是生命的边缘哀叹,“她的身体如玫瑰的/花瓣合拢,当花园僵硬,/香气如血流出/自夜花那甜蜜而幽深的喉咙。”是啊,月亮没什么好悲哀的,死亡也没有什么好悲哀的,因为“她已习惯这种事。/她的黑色碎裂并拖曳。”远处没有海鸥的飞翔,天空是一个巨大的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