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10 纸人生

也是不小心的发现,那些病毒在成长,在黑色的网页里成长。这是“或。者:一个可能的人”的首页,“bling iPhone 5 cases Replica Oakley Sunglasses Replica Christian Louboutin nike free 123网址大全 企业名录 hao123.com网址之家 b2b网站大全 hao123.com网址之家……”密密麻麻爬满了,在黑色的页面里,被隐藏,像是看不见的存在,但是被搜索引擎检阅到了。心里有些不安,似乎这是一个网络时代可能遇到的不安,很多次了,在数字程序的背后,总是会有那么涂抹、消除不掉的符号,趁人不备滋长起来。

尽管处理起来很简单,修改、上传、覆盖一切恢复如初。仅仅是静态的首页,但是这不安会蔓延开来,或者担心那些记录的博客有一天也会被植入病毒,植入不见不爆发却难受的病毒,这似乎是网络时代最可能遭遇的可怕现实。而在非网络的记录中,也有一种不安,这不是程序和页面的更改,这不是数据的篡改和覆盖,它所难以抵挡的或者是时间的流逝带来的文本的残缺,以及记忆的断裂。

春节回家,引导小五“发现”那存在和封存的文本记录。在三楼,在长久没有居住的房间里,在破旧写字台的抽屉里,长久不曾翻动的硬面抄还静静地躺在那里,只有灰尘一层一层地覆盖上去,像过去时间的存在状态。但似乎还能嗅到一丝的气息,这是记忆被激活的气息。打开抽屉,翻起其中一本,似乎那些逝去的时光又倏忽转身过来,一个世界被打开,被检阅。

如果走过的人生按照文本的存在方式划分,至少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从出生到1990年6月13日启动记录之前,这是没有文字真正被记录的15年,是一个“前文本时代”;而从1990年6月13日开始到2003年1月2日告别纸质记录,这是第二个时代,跨度是12.5年,可以说是“正文本时代”;而从2003年开始,逐渐转向网络记录和创作,由于各种原因,记录断断续续,这是一个不完整的“多文本时代”;从2008年再次开启网络日志记录,一直到目前,保持每天书写和记录的习惯,这是一个“超文本时代”,时代还在继续,记录还在继续。

一个时代的记录

前文本、正文本、多文本和超文本时代,这是四个以文本存在形态和方式划分的阶段,而1990年开始“的正文本时代”无疑具有举重轻重的意义。我说过,这是一种执着的病,这是自我扩张的世界,1990年6月13日是一个人的纪念日,从此走向文本记录的自我生存,“一天天,从稻禾插入田垄到收割归仓,一天天,从初中毕业到高考七月,一天天,从懵懂少年到早生华发,文字在成长,我作为旁观者陪伴每一个文字,没有间断,日复一日,笔记本写满了又换,拙劣的文字只记录一种生活,毫不更改。”

背景是90年“意大利之夏”,我说过,这是对足球陌生的岁月,只有一支笔和一张纸,“不懂足球,中考结束,没有任何娱乐,一个人面对空洞的房间,玻璃不透风,躁热得很,我想我该对自己说点什么,或者记下点什么让自己不至于在这样的孤独中老死。”从此开始,用记叙和述说的方式,“有些封闭地开始经营自己的世界”。它们在15本硬面抄里,静静地躺着,一部分在老家的三楼抽屉,一部分则在现在书房间的抽屉里。而在这个跨越12.5年的“正文本时代”,文本的书写方式也有过一些调整和改变,大约是以大学生活为分界线,在这之前,主要还是关注自身的成长,命名为“旮旯·霹雳”,从字义上理解,便是自我的封闭和某种不甘心,期望在沉淀中遇见一个大爆发的时代,“旮旯”是自己一个人的生存世界,这个世界是被村子、学习和某种压抑围拢起来的存在,在角落里自我呼吸。不断地记录,不断地书写,没有中断,每本硬面抄上都有某一种被提炼的主题,以反映一个阶段的心路历程。而从大学生活开始,便慢慢由叙述向虚构,诗歌、小说等的创作组成了其中的一道风景,而总的文本也被命名为“战争手记”,这个命名来源于京不特《同住光阴》中的一句诗:“你们活着,像一场战争”。战争开始了,裂变开始了,虚构和叙述也逐渐分离,也就是说,叙述部分侧重于每天的记录,而虚构则是以设置的栏目为纲进行书写,这种分离不仅是内容,还是文本的存放方式,也就是说,那时总是以两本分开的硬面抄记录自我和虚构生存。

两个世界的观望,两种方式的思考,但是后来也慢慢趋于形式主义,也就是说随着生活内容的更改,很多列入计划的书写都开了天窗,当时只是想过一段时间有空的时候再补回来,但是最后发现越来越难以驾驭这种空白,空白反而成了内容之一,或者这也是一种对于过去存在忠实记录的写照。而到了21世纪最初的几年,由于迎合某种网络投稿,创作出现了数量上的大爆发,有时一天会写下4、5首诗歌,但质量平平,内容泛泛,而这也成为最后的劫难,连最简单的记录也无多少价值和意义,直到2003年1月2日写下最后一篇日记,1月3日只有“2003年1月3日 星期五”的存目标题,从此再无下文。

也从此宣告了“正文本时代”的真正终结。从时间上说,是横跨两个世纪的12.5年,从数量上说,共约计6200篇,平均每年490余篇,这个数字大约是和2012年“或者”的博客数量差不多。我的“正文本时代”留下的6200余篇,是一个时代的完整记录,这是开启自我的时代,这是文本存放的人生,这是青春的献词,而从此以后,在网络的另一个时代,或许也有保存,或许也有思考,或许也有收获,但网络时代开始的5年“多文本时代”,其实是一个断裂,“键盘代替纸和笔,敲击代替书写,浏览代替思考,保存代替掩卷,从此在密码相伴的日子里关注衰老,青春献给了你,而留下的是轻易被删处的生存。”而似乎只有从2008年10月15日开始的“超文本时代”,才是这种自我记录方式的真正皈依,才是青春的延续,才是正典的复活,因为和那12.5年的文本一样,指向的是一个关键词:坚守。

纸人生,记录着幼稚和成长,保存着自我和时间,“我的青春是那些不死的文字”,在自我的乌托邦里,永远是怀念。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818]

思前: 双色记

顾后: 粉丝团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