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0《雾都孤儿》:家是一个缺省之所

20220210.png

看过1968年卡罗尔·里德153分钟的《雾都孤儿》,看过2005年罗曼·波兰斯基130分钟的《雾都孤儿》,在狄更斯的小说被不断改编不断阐释形成蔚为壮观的“Oliver Twist”系列电影中,大卫·里恩的《雾都孤儿》是较早的版本,电影时长也最短,在110分钟的电影中,如何表现狄更斯笔下体量庞大的19世纪伦敦叙事,这是大卫·里恩所要面对的问题,但是很明显,人物和情节的缺省变成了他的一种选择,在忠实于原著基本情节的“再现”中,缺省的叙事却造成了无可避免的简单化。

奥利佛·泰斯特作为“雾都孤儿”,从原著抽离出来的故事,在大卫·里恩的镜头里显得较为单一,生在救济院,不知道父母是谁,受到压迫,遭受凌辱;之后被以5英镑的价格卖给了开棺材铺的苏华伯利,但是奥利弗的命运没有得到丝毫改变,他虽然成为了葬礼侍从,依然遭受毒打,终于他选择了逃跑;向着伦敦方向走了七天终于来到了雾都,被达吉带到了菲吉那里,加入了偷盗团伙;在一次偷盗中,作为旁观的奥利弗被抓,但是伯朗罗并不认为他是小偷,在奥利弗病重晕倒之后将他带到了自己家里,给了他食物,提供给他衣服和住宿,使得奥利弗第一次成为一个拥有人格的人;但是在一次送书途中被比尔发现,奥利弗再次成为小偷团伙成员,最后比尔因为打死南丝,警察发现了贼窝,将其一锅端,菲吉被捕,而比尔在逃跑中被警察一枪击毙于屋顶。

这是关于奥利弗故事的一条逻辑线,里恩几乎按照原著的叙事再现了“雾都孤儿”贫穷、受压迫的生存困境,从儿时受虐,到雨夜跟踪,到集体营救,都比较忠实于原著。但是,正如奥利弗自我的命运一样,里恩完全将他推向了一种被动的状态中。奥利弗出生时,母亲撒手人寰,他便成为了救济院的一员,这个别人不知道他父母的孤儿开始了随波逐流与的一生,就像奥利佛·泰斯特的名字一样,是救济院的执事宾伯按照字母顺序取的,他前面的名字是“Swallow”,即吞噬,而轮到他便是“Twist”,即扭曲,按顺序取名的随机性也注定了奥利弗无法主动改变的“扭曲”生活。

在里恩的叙事中,奥利弗“扭曲”的随机生活在初期还表现出一定的主动性和反抗性,在救济院,瘦小的他在吃完一碗稀粥之后,唯一一个走向宾伯,要求再多加一点,“多一点”的事物是他本能的欲望,但是他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能够走向执事,的确显示了他希望主宰自己的勇敢,但是正是这多一点的要求,让他走向了下一段命运,他仅仅以5英镑的价格卖给了苏华伯利;他进入苏华伯利的棺材铺,当听到诺亚说他的母亲是一个“庸俗的婊子”时,奥利弗立即上前打了诺亚,诺亚比他更为高大,但是在奥利弗连续的揍骂中,诺亚毫无招架之力,奥利弗被关进了地窖中,但是他并没有放弃抗争,在里面不断踢门,还大叫着“放我出去”;当被苏华伯利毒打之后,奥利弗以泪洗面,终于他决定离开这里,这是奥利弗情感的第三次爆发,“向着伦敦前进”成为他摆脱命运的又一次选择——从救济院的“再多一点”的要求,到棺材铺的反抗和对自由的争取,再到用七天时间完成从闭塞小镇到伦敦的跨越,这都是奥利弗对命运的主动选择,虽然他不知道他的要求,他的反抗,他的方向是不是会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但至少他并没有屈服于命运。

导演: 大卫·里恩
编剧: 大卫·里恩 / Stanley Haynes / 埃里克·安卜勒 / 凯·沃尔什 / 查尔斯·狄更斯
主演: 约翰·霍华德·戴维斯 / 罗伯特·牛顿 / 亚历克·吉尼斯 / 凯·沃尔什 / 拉尔夫·杜鲁门
类型: 剧情 / 犯罪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48-06-28
片长: 116 分钟
又名: 苦海孤雏 / 欧里弗·特威斯特

但也仅此而已,当他正是成为“雾都孤儿”之后,他身上的反抗精神和对命运的自主选择就完全不见了,他成了小偷集团的成员,看着菲吉和达吉他们表演如何偷盗,他竟也开心地笑了;被抓之后,他也没有勇敢地供出幕后的小偷集团;被伯朗罗收留,也并非是他主动选择的命运,而是伯朗罗看到了他身上的善良;之后再次被抓,在命运的再一次沦落中,甚至奥利弗完全变成了一个边缘人物,故事的叙事几乎和他无关,最后当比尔杀死南丝被暴露,走投无路的他带着奥利弗爬上了屋顶,那时的奥利弗故意将屋顶的瓦片推了下来,使得下面的人群发现了正欲逃跑的比尔,于是警察果断开枪打死了比尔,奥利弗也终于得救——这最后的机灵像是奥利弗反抗精神的一种回光返照。

伦敦生活,奥利弗完全成为了一个配角,虽然故事的基本构架并没有改编,但是奥利弗的形象显得单薄,而在整个故事的交代中,同样抽离了太多原著中对主题阐述的内容,比如南丝之所以后来慢慢“背叛”比尔,就在于她内心的善被唤醒了,而这种内心的善被唤醒处于她自身的出生,和奥利弗一样的孤儿背景在里恩的镜头里几乎没有一点涉及,这也使得南丝的转变缺少铺垫,她最后被比尔杀死也显得突兀;而菲吉这个人物在里恩的故事里也不是一个立体的形象,原著中他对奥利弗的关心也完全被删除,被捕之后奥利弗曾经去监狱看他,菲吉还像奥利弗说出了肺腑之言,其中就涉及了善与恶,但是这一段同样缺失了……

实际上,在里恩缺省的叙事中,在简单化的“再现”中,区别于其他版本的一大特点是他用了不少笔墨用以解开奥利弗的身世之谜。电影一开始的环境描写,就是一幅压抑的图景,天空低垂,枯枝欲坠,大风狂啸,暴雨倾盆,在几乎倾斜的大地之上,走来一个大肚子的女人,她几乎无法行走,靠着那株枯树暂时休息,终于她看到了救济院,之后雨停了风歇了,月亮出来了,接着传来孩子的啼哭。这是奥利弗出生的一刻,当里恩将奥利弗母亲的命运作为整部电影的序曲,其实就表达着电影的主题:奥利弗并非如宾伯所说,谁也不知道的父母是谁的孤儿,而在奥利弗降生母亲去世的旁白中,“奥利弗大声哭着,若他当时知晓他将在贝德氏和马承氏大恩大德下长大,他或许会哭得更大声。”这句旁白其实也指出了奥利弗被隐藏的身世,正是这种被隐藏的身世之谜,使得奥利弗的命运发生了改变,而里恩的目的就是要解开这个谜团。

《雾都孤儿》电影海报

奥利弗在棺材铺里和诺亚发生争斗,就是因为诺亚对他未见面的母亲进行了侮辱,这是对自我出生的某种维护;在棺材铺里,有一个叫莎莉的老妇人找来,说要见奥利弗,因为她就是奥利弗母亲去世唯一在场的人,而且就在奥利弗的母亲去世的时候,她发现了那条项链,之后她当在当铺里。项链是奥利弗母亲唯一的证明,也是关于奥利弗身世的有效线索;莎莉在临死之前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棺材铺的太太;后来出现了一个神秘的摩科斯,他得到了这条项链,但是他要求比尔让奥利弗成为不可救药的罪犯,因为南丝偷听了这个阴谋,并将奥利弗的事告诉了伯朗罗,所以被泄露的比尔狠心杀死了南丝;而在伯朗罗家里,奥利弗就在墙上看到了一个女人的画像,他久久注目,像是认识她一样,而就在前一个镜头里,莎莉提供的那枚项链里就有一个女人的头像,两张照片被剪辑在相邻的镜头里,暗示的是奥利弗的母亲和伯朗罗之间的关系——但是,里恩并没有将奥利弗的身世真正揭露出来,原著中的摩科斯就是奥利弗同父异母的兄长,由于他的不孝,他父亲在遗嘱中将全部遗产给了奥利弗,所以摩科斯要想方设法隐瞒这段秘史,要让奥利弗无法摆脱“孤儿”的命运;而奥利弗的父亲和伯朗罗是好友……

里恩也采取了缺省的方式,这也使得整个叙事出现了断裂,尤其是摩科斯的身份根本没有交代,所以一方面里恩想要在众多的线索中抽取关于奥利弗身世的那条重要线索,另一方面又想要忠实于原著却又无法完整交代情节,所以整个叙事都变得支离破碎。但是,里恩在电影里还是理出了他关于“家”这一母题的阐述逻辑:奥利弗出生于救济院,那是他的出生之地,这里不是一个有温度的家;奥利弗被卖到棺材铺,那是他的容身之所,这里不是一个有存在感的家;奥利弗来到伦敦之后成为小偷团伙的一员,那里是他的生存之地,但也不是一个能让他感到友爱的家;只有在他被带到伯朗罗那里的时候,他才感觉到这是他想要的家,甚至墙上的画像,和蔼的仆人,都让他有一种归宿感,而最后当比尔被击毙,小偷团伙被抓获,他重获自由再次回到了布朗罗的家,“我知道你会回来的。”即使缺省于自己的出生,自己的父母,但是在伯朗罗温暖的目光中,在太太友善的眼神中,这个有着身世之谜的孩子终于回家,终于结束了孤儿的命运。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3367]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