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02 被绑架的“国家时间”

116部电影、83册图书,它们组成了2013年个人“史记”,而这1330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原本就是零散的,破碎的,是一天又一天容易被遗弃的,组合成一个更大的时间片段,并不是自己有什么样的雄心壮志,有什么样的伟大抱负,只是将这些碎片拾掇起来,只是抛弃了被绑架的国家时间、单位时间以及没完没了的“他人时间”,只是将它们从点滴开始融入了自我,融入了不可复制的生命之中。

我是站在他们的对面,他们是每天的公务,每天的会议,每天的应酬,所以他们即使能在一年时间里看完10本图书也是一个大大的突破,所以他们即使能走进电影院正襟危坐或者开怀大笑两个小时也是不小的收获,可是现实的逼仄并不能使每个人都逃脱“他们”的世界,他们是被“他们”绑架的,他们是被“他们”束缚的,他们也是被“他们”侵蚀和磨灭的。

而其实,我也是站在他们一起的,我的时间也有国家时间,也有单位时间,也有他人时间。昨天是2014年的第一个假期——元旦。作为2014年的“开场白”,夹在工作日的假期明显有点不适应,跨年之后是沉沉的睡眠,是像一切都暂时放在一边的感觉,可以无忧般把2014年的第一天过好。只是想起今天的工作,想起又成为单位时间,心里还是有点失落,而其实,作为一个微小的标本,小五的第一天比我更惨,从上午起床开始,除了简单的午餐,整个一天都在书桌旁,都在作业堆里,试卷、讲义、课文、词语,以及背诵,2014年的第一个假期又成为作业日,而在他看来,这些作业时间都是属于学校的时间,都是老师要我完成的时间。

这是被剥夺的时间,小小年纪也体味了一种被绑架的感觉。而对于从此开始的2014年的假期安排,已经完全变成了对于制度的执行,对于国家时间的遵守,特别是除夕不放假的决定是一个“突破”,它内在的逻辑永远是国家层面的,永远是制度意义的,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将其解释为“隐形福利”:经调研发现,很多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原本在农历除夕约定俗成地放一天假而且并不安排工作,从除夕开始放假让很多员工觉得浪费了一天假期。

其实,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解构,完全忽略了当下的现实,“偷偷”地放假成为专家的一种观点,但其实,它带来的不是“约定俗成”的期待,而是国家和民间的错位,或者说是在“国家时间”绑架下的民间困境。既然是属于国家规定的上班时间,那么按照制度就应该坚守岗位,这是最基本的职责,这是最底线的要求,所以广州纪委表示,广州市各单位将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执行,市纪委作为监督机关,将在除夕进行明察暗访,届时有关情况将向社会公布。

纪委要明察暗访,这是对于制度落实的监督,当然,公众也可以反过来对纪委进行监督,监督他们是不是在除夕按时上班按时下班。退一步讲,即使有些单位和企业把除夕当成了隐形福利,“悄悄”地放假了,赶回家与家人除夕团聚,但是高速是不免费的,在翘班途中不仅受到的是“自责”,还有制度风险,这样的除夕是提心吊胆的,这样的除夕也是丝毫没有节庆氛围的,而更多的人,被抹去了除夕,被抹去了回家过年这一最具中国特色的仪式,而现实唯一的注解是:大年初一你在拥挤的路上……

时间属于自己,也不属于自己,个体其实充满着挣扎,在舍弃和得到之间,在个人和他人之间,时间被切割,时间成为碎片,时间的单位变成时、分和秒,时间在别处,生命也在别处。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597]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