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17 路在路上

这是什么?这是小小的、朦胧的、微弱的
一点儿亮光,它正要沉没到
臆想的地平线下面?
摇曳不定而若隐若现?微茫而又可怜?
        ——马莱克·瓦夫什凯维奇《微光》

在行走的时间里,其实没有微光,哪怕小小的、朦胧的、微弱的亮光,都在一种醒来的状态里变成虚无。那钟表里的时间是人为命名的时间,它叫黎明,它叫早晨,它在鸣叫,它在报时,它在不是自己的程序里叫喊。而当打开出行的门,打开向外的世界,一切都变成了身后的起点,变成了看不见的背景,越来越远,越来越虚无,越来越成为一个谜。

只有谜面,没有谜底,或者谜面和谜底已经混合在一起,就像每一条道路,都在没有岔口的世界里虚设成一个个岔口,向左向右,都是迷乱的方向,而从任何一个进口驶入,都像进入了一个繁多的世界,“它是一个没有确定性、没有要素也没有界限的总体。”没有局部,没有个性,只是包裹,只是覆盖,无穷而又无限地将世界变成一个总和,但是没有原因,它在无因的过程里走向可能的结果。“它既不是一群飞鸟,也不是一群游鱼,一堆柴草,一群蜜蜂,一群母牛,一群猎犬。”无法被分离,它就在一种虚无状态下,变成“一堆东西”,相互结合,相互粘连,相互叠加,相互成为背景,又相互分解彼此,于是像看见了整片的湖水,像深入了莽苍的平原,像听到了人群的噪声,像无法走出的森林,像被整体命名的时间,到最后,变成了我们的信号,我们的话语,我们的状态,我们的路。

复数的我们,复数的存在,复数的繁多。是的,路只在路上,没有边界,没有标线,没有警示,甚至没有红绿灯,当通过进口,就彻底把目的地变成了可怜的想象。地平线早就成了臆想的一部分,像还没有醒来的梦,在迷失的时间里只有自己叫醒自己,只有自己看见自己,于是每一条经过的路都变成了整体,从乡间小道到城市道路,小心翼翼地对方向进行命名,那两旁应该是湖,应该是树,应该是房屋,那中间应该是斑马线,应该是双黄线,应该是十字路口,但是在一种整体的覆盖里,只有寂静的噪音响起,只有被分割的微光传来,融化在其中,是难以触摸的空洞。高速封道、分流,在被听见的信息里,所有的路都指向了同样的命运,仿佛在瘫痪的世界里再无直立的可能,没有方向,也没有速度,直行和转弯,快和慢都在不被区分的状态里。

世界沉淀在底部,低到尘埃里,向前是一片虚空,空在必经的路上。忽然,猛地闪出一辆车,一个人,一块石头,猛地闪出方向、界线和标记,变故的状态下,一切都变成了意义,睁开眼睛,终于醒来,梦境解体,然后装作认真地把自己叫做主人。于是,亮光最后变成了自己的信号,大灯亮起,防雾灯亮起,双跳灯亮起,孤独的亮光,即刻被吞没的亮光,在无法区分现实还是梦境的雾中,变成一种向外的暗示,这是存在的隐喻,所有的繁多都不是为了提取自己的个体,都不是为了找到自己的对象,它被假设在看见的世界里,假设在存在的现实中,于是有了大海上的船只,有了森林里的嚎叫,有了寂静中的嘈杂,有了社会上的敌人,有了生命里的故事,以及有了劳作和时日的寓言,以个体的方式反抗,以自我可能的方式命名,一堆东西和一条沉没的地平线区分开来。于是,看见的光亮,也是被看见的光亮,隔离的信号,也是自保护的信号,每一个人都是孤岛,每一个人都在他人注视的路上。

路在路上,雾在雾中,平等而平庸的世界里,谁劫持了一种虚无的想象?谁制造了一场整体的覆盖?谁又必须在繁多的噪音里把自己当成对象?其实,微茫而又可怜的早晨,所有的东西都没有再醒来,它们沦落在万物本原的灾难中。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536]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