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3《天堂可以等待》:时代在变唯我不变
电梯的门打开了,它可以上也可以下,上就是抵达天堂,下就是进入地狱,在人生之死的最后归宿里,亨利·克里夫不是自己可以做出选择,但是当他以为“犯了一些小错”的自己会下到地狱,“是下吗?”那里的审判人却指出了向上的手势,“往上走吧。”他终于不用像前面的克莱格那样,以坠入的方式进入地狱,而是以旅行的方式寻找在天堂里等待他的那些人——审判人听了他的故事对他说的是:“我们不收你,你去别的地方吧,那里有年轻的女士,有爱你的爷爷,他们会为你祈求上帝,他们会让你快乐。”
没有悲伤,没有痛苦,关于人生之死最后的归宿仿佛如诗一样降临,而对于亨利来说,似乎人生也没有终结,他只是“睡过去”了而已,就像他在七十岁生日这个最后的夜晚,当年老的护士离开,年轻的金发护士进来,他乖乖地服了药,在满足的状态中走向了终点,入睡而已,温柔而漂亮的金发女郎成为人生最后的风景,“这就是我的人生。”一个没有过轰轰烈烈的事业的男人,一个活在简单快乐生活中的老人,或者本不该进入天堂,但是他以延续生命的方式走向了另一个快乐的世界,就像最后一个梦,里面有豪华游轮,有雪茄,有美丽的女郎,有激情的舞蹈,属于他的人生大抵就是这样一种处处是风景的存在。
“当亨利·克里夫的灵魂穿过阴阳两界,他意识到自己的下一站已经不可能是天堂了,因为此很识时务地把自己带到了一个许多人一直让他去的地方……”刘别谦在电影开始时安排了他的归宿,但是很明显,亨利的自我意识是符合活着的人的规则的,这像是一种必然,但是当他讲述完自己平淡的一生,为什么他并没有进入地狱而是“往上走”进入了天堂?按照亨利自己的解读,70年的人生没有犯过罪,但是有过小错,也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犯的小错,所以才不至于去往被惩罚的地狱——小错成为人生的常态,是不是就是一种正常的人生?
“我的生命中有着不同的女人,她们是母亲,是奶奶,是有偏见的女人,有爱着的女人……”女人成为亨利生命中的一个关键词,他似乎就是在这持续变幻的女人面前活着,而活着也终于成为了自己:他在婴儿时就在婴儿车上看到了和情人约会的女仆,当他们在一起,留下的是在车上无法行动而哭泣的自己;小孩子的时候,用甲壳虫和小女孩在一起,开启了他地女性情缘;在青年时代,来自法国的仆人布兰莎教他法语,叫他“小可爱”,他们守护着两个人“共同的秘密”,在生病而父母都无法读懂他说的话时,只有布兰茨知道他在想什么;在23岁那年,在表哥阿尔伯特的订婚宴上,发现了自己一生的挚爱玛莎,从而不顾在场的亲朋好友,抱着玛莎开始了第一次私奔……
导演: 恩斯特·刘别谦 |
玛莎是亨利一生中最关键的女人,这个在书店里邂逅的女人,这个在订婚宴上遇见的女人,其实给了亨利一种关于世俗和自由的选择,按照母亲的设想,他未来的婚姻就应该像阿尔伯特那样娶一个门当户对的女孩——玛莎就是富商斯特拉博的千金。无论是母亲把阿尔伯特当成亨利的人生样板,还是把他们的婚姻看成是一种典范,母亲的出发点都是基于社会的规则,但是在亨利那里,这种门当户对却变成了“我们的秘密”,因为他早就认识了玛莎,在街上的那家书店里,玛莎正在寻找《如何让丈夫快乐》的那本书,亨利却喜欢上了她,不知道她的出生,也不知道她的背景,就这样完全撇除了社会地位而爱上了她,甚至在亨利想玛莎表白时,完全是把自己放在了爱的人和被爱者的位置上,“我不在这里上班, 我也不是个图书推销员, 我只是看见你, 然后跟着你走进这个书店。 如果你走进一间餐厅, 那我就会变成一个服务生。 如果你走进一幢失火的大楼, 那我就会变成一个消防员。 如果你走进一部电梯, 那我就会在两层楼之间让它停下, 我们就在那里共渡余生。”
自己不是富家公子,而已无意追求富家千金,不管自己是图书销售员还是服务生,不管是消防员还是电梯工作人员,每一种身份都是为了爱而存在,当亨利以这样的方式让自己处在可能的位置上,可能也成为了必然:那就是玛莎就是自己一生都在寻找的爱人。所以他即使在表哥的订婚宴上,也呵护着这个秘密,也终于在书房里吻了两次玛莎之后问她:“你爱我吗?”而玛莎一开始陷入在道德伦理中,她说阿尔伯特是自己爱着的男人,因为他诚实,但其实在她心里也给了亨利一个位置,所以重要的是,在这个被规则制约的社会里,谁有勇气走出自由的一步——是亨利,当他知道玛莎也爱着自己的时候,抱起了玛莎,在众目睽睽之下,在斯特拉博愤怒地决定不给玛莎一份遗产的时候,两个人早已在私奔中完成了对于爱情的定义。
而实际上,亨利能无视规则走出这一步,似乎也是一种成长中寻找到的自我,女仆布兰莎曾经给了他启蒙,当他沮丧着回到家里时告诉布兰莎自己吻了小女孩,所以他必须娶她为妻,而布兰莎却告诉他,现在是1887年了,再不是那个亲吻了女人必须结婚的年代,“这就像吃糖一样。”于是布兰莎成为第一个知道他内心秘密的人;而当他抱起玛莎追求自己的幸福时,在众人的愕然和愤怒中,只有亨利的爷爷在暗中支持他,爷爷认为亨利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而他的一生似乎从来没有做过自己想做的事——包括结婚10年后当玛莎因为发现了亨利笔记本里的一张暧昧纸条而选择离开,也是爷爷给他鼓劲,不仅和他一起去了玛莎的父母家,见到了玛莎之后,还以长辈的命令口吻让亨利带着她回去,这第二次私奔依然是一种自由的选择,而爷爷对此的感触也依然是:“这件事我一辈子都没有做过。”
《天堂可以等待》电影海报
爷爷打下了江山,他无疑是属于社会的成功人士,但是一辈子没做的事情终归成为他的遗憾,而这些遗憾在亨利身上得到了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亨利是将爷爷的理想转变成了现实;亨利的父亲守住了江山,他的要求和亨利的母亲一样,遵从着社会规则,而亨利作为后代又颠覆了这样的价值观,直到亨利的儿子杰克的出现,他似乎继承了亨利父亲的事业心,而亨利夹在中间,似乎也成为了一个“无用的人”,但是在爷爷、父亲、自己和儿子的谱系中,一种变化似乎在反复出现,但是似乎在爷爷和亨利之间又建立起了某种一致性:那就是自由和爱。和这个时代一样,十五岁时不再是亲吻了女人就需要结婚,二十六岁生日遇到了玛莎的离开,三十六岁时父亲去世,之后爷爷的去世,以及玛莎患病而离世,时代在变迁,很多的规则也在发生改变,但是对于亨利来说,自由和爱是人生的不变主题。
即使面对玛莎,亨利也有别处的暧昧,那张纸条,那个500美元的手镯,对于他来说,都是本性显露的一种证明,甚至在已经老去的年纪,他以为自己还年轻,竟然迷上了在舞台上的纳什,而在纳什的化妆师里,他却看到了纳什的情人,而且那情人就是自己的儿子杰克,一种尴尬,似乎自己被时间甩到了身后,似乎只能在50岁的苍老中失去对女人的爱,但是亨利对于自由和爱的追求不变——那个和他一样老去的玛莎仍是自己最爱的人,他们一起回忆书店的偶遇,回忆那句表白,回忆23岁时的那次私奔,回忆中满满的都是浪漫,而那时的玛莎已经患上了不治之症,他们最后相拥跳舞,“这是最后一个结婚纪念日,这是最后一次跳舞……”
而当70岁的生日到来,亨利也走到了人生的终点,但是在这个终点,他不是充满遗憾,不是感到痛苦,而是像曾经一样,还是那个不变的自己,还是那个喜欢女人的男人,即使杰克让他找一个年龄相仿的陪读,他的梦中依然还是漂亮的金发女郎——最后出现在他面前的金发女郎,或许就是梦境的现实化,只有在这个年轻护士面前,他才肯把药喝了,才会安心入睡,才会在美好的梦境中结束一生。这七十年的一生没有如父亲和儿子的拼搏经历,有着和玛莎之间的矛盾和误解,甚至有着作为一个父亲不相称的举动,但是对于亨利来说,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不管人生怎样演变,他还是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自由和爱,而这或者才是一个人最可贵的生命意义,所以在被爱的人等待中,在快乐和祈祷中,在社会规则中要下地狱的人却最后搭上了上天堂的电梯,一个关于人生的寓言就此写就:天堂可以等待,天堂可以进入,因为自由的人,因为有爱的人,本身就是生活在自己的天堂里。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3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