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轮下

  • 编号:C38·2230904·1994
  • 作者:【德】赫尔曼·黑塞 著
  • 出版: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版本:2023年02月第1版
  • 定价:49.90元当当24.90元
  • ISBN:9787559472229
  • 页数:238页

汉斯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被大家视为神童,他被送入一个神学院学习,在与世隔绝的学校里拼命学习,她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同学赫尔曼生性倔强,蔑视功名,为学校不容,汉斯身体衰弱,成绩倒退,学校把这些归罪于赫尔曼,赫尔曼被学校开除,汉斯更感孤单,不时受到老师的训斥和同学的耻笑,之后得了神经衰弱症,使他无法继续学业,只得返回家乡当钳工为生。《在轮下》这个题目具有两重含义:一种含义是表示丧身在车轮下;另一种含义是道德和人格方面的沉沦。1891年,黑塞在父母的期盼下考入神学院,然而他与周围的一切都格格不人。从小就在各国文化熏陶下长大的黑塞,早早为自己定下了人生目标,学院生活与人生理想之间的巨大偏差,使黑塞陷入了极大的精神危机之中。《在轮下》便取材于黑塞这段时期的真实经历,借由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角色,呈现了黑塞思想的多面性,表达了黑塞对世俗标准下“完美人生”的质疑。

反诗歌

  • 编号:S64·2230820·1993
  • 作者:【智利】尼卡诺尔·帕拉 著
  • 出版: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版本:2022年12月第1版
  • 定价:99.00元当当49.50元
  • ISBN:9787559473530
  • 页数:608页

尼卡诺尔·帕拉,智利诗人,“反诗歌”开拓者。“反诗歌”源于帕拉1954年的第二部诗集《诗歌与反诗歌》,该诗集出版后轰动了整个拉美文坛,使帕拉成为继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和巴勃罗·聂鲁达后重要的智利诗人之一。2018年1月23日,帕拉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逝世,享年一百零三岁。“反诗歌寻求的是诗意而不是雄辩;诗歌会被淘汰——反诗歌也如此……”《反诗歌:帕拉诗集》是一本厚重的诗歌合集,从包括《诗歌与反诗歌》《沙龙篇》《饭后演讲》在内的十一部帕拉诗集中,精选了近二百六十首诗歌,全面展现了“反诗人”帕拉的创作理念和创作历程。在这本精选诗集中,帕拉嬉笑怒骂,用口语化的语言直批传统诗歌的僵化理念以及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他嘲讽太阳、月亮、大海、岩石,嘲讽宗教、死亡和现代性,甚至嘲讽他自己,他的犀利、幽默和真诚像高速的“过山车”一样冲击读者的心。

美学理论

  • 编号:B82·2230820·1992
  • 作者:【德】西奥多·阿多诺 著
  • 出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版本:2020年05月第1版
  • 定价:138.00元当当69.00元
  • ISBN:9787208162518
  • 页数:560页

西奥多·阿多诺的《美学理论》汇集了其“美学思想的精髓”,但与其说是一种理论,毋宁说是一种批判,他所从事的不是建构,而是战斗:一方面,反对日常生活中将艺术作为消费和娱乐对象的观点;另一方面,反对传统美学中从普遍性概念出发去解释艺术的做法。阿多诺既要批判文化工业,又要反思经典美学。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诺持守否定辩证法与批判理论等运思策略,在本书中进行了贯通古今的多维论证,深入地追溯了艺术的历史演化流变过程,检视了古今美学理论的长短利弊,分析了现代艺术的特殊职能,揭示了艺术与社会的双重关系,反思了资本主义现代性与社会总体性的种种影响,彰显了现代艺术哲学或美学的悖论特征,同时也指陈了未来美学的新生条件与发展途径。其中对文化产业,技术效应、娱乐导向、物化现象、真理性内容、行政化操控以及“反世界”艺术的批判反思,充满前瞻性和后现代性的真知灼见。

一间自己的房间

  • 编号:E38·2230820·1991
  • 作者:【英】维吉尼亚·伍尔夫 著
  • 出版: 中信出版社
  • 版本:2019年11月第1版
  • 定价:45.00元当当22.50元
  • ISBN:9787521709223
  • 页数:308页

聪明女性的独立方式,从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开始——独立而自由的灵魂,才是幸福之源。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一间自己的房间》,本是基于两篇讲稿:1928年10月20日和26日,伍尔夫自伦敦两次来剑桥大学,分别在纽纳姆女子学院手戈廷女子学院,就女性与小说一题发表演讲。此后她将两次演讲合为一文,发表在美国杂志《论坛》上,被誉为“激发女性精神觉醒的心灵之书”。而对于出版社来说,一本书则成为了“一间别人的房间”,一间被装修得过于豪华的房间:新增4300字精彩导读,特别收录103条文学、文化、艺术名人注释,新增人物小像;新增梵高、马蒂斯等20位绘画大师,40幅传世名画,在图文并茂中还精编画家小传,用于增长艺术知识;随书还附赠伍尔夫的姐姐瓦奈萨·贝尔绘制的木刻版画藏书票1张,插画同款明信片3款则随机送1张;本书还使用了全新版式设计,裸脊锁线装帧,可180度完全展开,随翻随读,方便携带……

永恒的骰子

  • 编号:S66·2230820·1990
  • 作者:【秘鲁】塞萨尔·巴列霍 著
  • 出版:北联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 版本:2021年06月第1版
  • 定价:56.00元当当28.00元
  • ISBN:9787559651716
  • 页数:224页

塞萨尔·巴列霍,秘鲁诗人,20世纪重要的拉丁美洲诗人之一,拉美诗歌伟大先驱。一生诗作仅有约250首,巨细靡遗地记录了一颗受苦的灵魂漂泊、挣扎,挖掘内在自我与探索人性秘密的过程,是20世纪使用西班牙语写作的诗人之一。“我将在豪雨中的巴黎死去”,巴列霍在一首诗中如此“预言”,1938年4月15日,46岁的他他果真在巴黎死去。他的诗与命运为世人留下永恒的谜。巴列霍的诗充满对各种前卫技巧的实验,譬如排版之效果及语汇的创建,意象扭曲,往往造句断裂不全,这显示他与外在世界的疏离。对同胞爱的渴望,对虚无和荒谬的感知,是其诗作的两大主题,而他用一种崭新的革命方式表达出来。本诗集选秘鲁诗人巴列霍代表作品100首,共涵盖其诗集四部《黑色的使者》《Trilce》《人类的诗》《西班牙,求你叫这杯离开我》。诗人的前卫技巧突破了传统语言,在扭曲的意象、断裂的造句后面隐含着热烈而真挚的情感。

我的最后叹息

  • 编号:E38·2230820·1989
  • 作者:【西】路易斯·布努埃尔 著
  • 出版:商务印书馆
  • 版本:2018年05月第1版
  • 定价:69.00元当当42.10元
  • ISBN:9787100144414
  • 页数:384页

“如果我爱,一切都有希望;如果我不爱,则无任何希望。”这是西班牙电影大师路易斯·布努埃尔亲述的回忆录。从童年到老年,从中世纪的回忆到超现实主义运动的讲述,从巴黎梦幻到梦幻好莱坞,从墨西哥的动荡岁月到重返西班牙,诗、画、雕刻、建筑、电影……路易斯·布努埃尔的回忆里有整个20世纪的流光溢彩,他的回忆里闪烁着20世纪艺术成果的光芒:布勒东、贝莱、艾吕雅、阿拉贡、达利……他在回忆中把超现实主义大师带回当下;未来主义、抽象派、印象主义、达达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他的回忆里沉淀着艺术运动的风起云涌。时间跨度近百年,穿插影片数十部,《我最后后的叹息》犹如布努尔的又一部经典影片,时空跨越自如,生命感知细腻,一场流动的文字盛宴,呈现出20世纪独特的超现实主义魔幻世界和塞纳河畔半个世纪的人文风情。

独腿旅行者

  • 编号:C38·2230802·1988
  • 作者:【德】赫塔·米勒 著
  • 出版:贵州人民出版社
  • 版本:2022年11月第1版
  • 定价:68.00元当当51.00元
  • ISBN:9787221172358
  • 页数:368页

如何离开无望的旧处境,在别处开始新生活? 赫塔·米勒以双重异乡人的身份书写流离失所的生活处境。《独腿旅行者》收录了《人是世上的大野鸡》与《独腿旅行者》两部小说,均是作者的成名作,备受评论界称赞,目前已被翻译为11种语言出版。《人是世上的大野鸡》书名来自罗马尼亚的一句俗语,讲述了温迪施一家努力获取出国许可的故事,为了得到护照,他贿赂村长、警察、神甫,甚至利用女儿,最终获得了出国的许可。这是赫塔米勒移民德国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连缀的意象,疏离的语调,极度冷硬的叙事刻画出了难以言说的心理含蕴,也是对于自己移民身份的一种审视。《独腿旅行者》讲述了刚到西德的孤独移民伊蕾娜,她徘徊在大学生弗兰茨、施特凡和书商托马斯三个男人之间,移居到新的国家,但心理上仍未脱离过去的惯常,伊蕾娜经历着政治与爱情的双重流浪。

科克托访谈录

  • 编号:E38·2230802·1987
  • 作者:【法】让·科克托 著
  • 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版本:2010年11月第1版
  • 定价:24.80元当当9.90元
  • ISBN:9787561780985
  • 页数:324页

让· 科克托曾说自己通过写作来报复,报复不能做“让人开心的运动……也就是交谈”,所以说,“交谈”对于科克托具有重要意义,“科克托访谈录”就是一种“交谈”的实践。本书选编收录了让·科克托生平最重要的14个访谈对话,《科克托选择古典态度》《对科克托来说,兰波罪行深重》《科克托看自己,看世界》等,还收录了让·科克托的14幅自画像,采访的主题往往是关于某一计划——有实现的也有付诸东流的,或是关于科克托生活的某个事件,抑或是他的政治立场,当然还有一些故人旧事,他对自己和他人作品的审视,以及对斯特拉文斯基、阿波利奈尔、毕加索等人的崇敬……而其中也谈到了文学创作和电影,让·科克托把自己的所有电影作品称为“电影的诗”,书中详尽阐述了他对电影与诗的思考,“他是20世纪法国著名诗人、小说家、电影导演、画家、戏剧家……他是一个非常有必要关注的人物。”

可怕的孩子

  • 编号:C38·2230802·1986
  • 作者:【法】让·科克托 著
  • 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 版本:2012年03月第1版
  • 定价:23.00元当当15.00元
  • ISBN:9787020088119
  • 页数:209页

父亲抛弃全家,却在病入膏肓之际回家中死去;母亲年纪轻轻瘫痪在床,不久也撒手人寰;姐弟俩生活在一个布景奇怪的房间里,玩着独创的游戏。母亲去世后,家里的老朋友兼医生继续照顾孩子,姐姐伊丽莎白在嫁人前一刻失去未婚夫,继承了对她来说毫无意义的巨额遗产,而弟弟保罗与姐姐的好友相恋,姐姐为留住弟弟,用计促成好友与保罗的同学热拉尔结合,最终酿成悲剧,姐弟俩怀着超乎伦理的感情双双自杀。“这本书自己超越界限,变成了神话,循着因保罗和伊丽莎白的奢侈而激荡的青春精神,以及那场雪映射在情节上的某种致命光亮。无可否认,这部作品施展着一股魔力,激起了年青人既渴求又排斥的不安。我眼看着它反过来对付我,那些粗暴的灵魂紧随我不放。”让·科克托如此解读这种“可怕”,1950年,让-皮埃尔·梅尔维尔和让·科克托合拍成电影。内附让·科克托六十幅亲笔素描。

着魔

  • 编号:C38·2230721·1985
  • 作者:【波】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 著
  • 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 版本:2021年01月第1版
  • 定价:59.00元当当28.30元
  • ISBN:9787020128402
  • 页数:464页

“她是否能用这种方式去看列什楚克呢?用这样温柔明净的目光,同时又那么自信、忠诚和友好地去凝视着他呢?然而她,马雅,却不会这样去看他的。她落在他身上的目光总是充满了一种耻辱感,同时她的目光又是那么急切而不安,充满着被压制的危险的激情,而且还带着一种蔑视。”《着魔》是贡布罗维奇创作的一部哥特式小说。故事讲述了年轻人瓦尔查克到波兰一个农庄去给奥霍沃夫斯卡小姐做网球陪练,周围人惊讶地发现,这两个阶层出身完全不同的人“极其相似”。奥霍沃夫斯卡小姐与霍拉维茨基订了婚,他是附近城堡主人的贴身秘书。只有三个人居住的老城堡并不太平,瓦尔查克听说了神秘传闻,不禁愈发好奇,他希望解开城堡隐藏的秘密,也想揭开奥霍沃夫斯卡小姐心底的秘密……

阿尔玛

  • 编号:C38·2230721·1984
  • 作者:【法】勒克莱齐奥 著
  • 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 版本:2022年09月第1版
  • 定价:79.00元当当35.50元
  • ISBN:9787020174102
  • 页数:292页

一九四〇年四月十三日出生于法国尼斯的勒克莱齐奥,祖上是十八世纪移居到毛里求斯岛的布列塔尼人,勒克莱齐奥也自认是毛里求斯文化和法语语言文化的混合体,他七岁开始写故事,那是在带他和母亲去尼日利亚与父亲团聚的船上;此后,写作和旅行始终伴随着他。小说《阿尔玛》出版于二〇一七年,通过典型的双线叙述结构探寻勒克莱齐奥的“家族历史”:一条线是主人公“我”的叙述,讲述到毛里求斯岛寻访费尔森家族的亲人及其过往,他们住在一个叫阿尔玛的地方;另一条线是“渡渡”的叙述,他得过一场怪病,面容被病摧毁,作为岛上后一名费尔森家族的成员,讲述了他身边的人和事,以及后离开岛屿流浪到法国的经过。这部小说既是一部晦暗的家族史,也是一部岛上的殖民史,勒克莱齐奥借用“渡渡鸟”的故事寻找非洲之根,勾勒出数个世纪以来这座美丽的非洲岛屿上曾经发生的悲惨往事。

俄罗斯套娃

  • 编号:C63·2230721·1983
  • 作者:【阿】比奥伊·卡萨雷斯 著
  • 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 版本:2021年01月第1版
  • 定价:59.00元当当28.30元
  • ISBN:9787020169375
  • 页数:152页

1940年,阿道夫·比奥伊·卡萨雷斯创作了《莫雷尔的发明》,博尔赫斯亲自作序推荐,称其可用“完美”二字评价,小说出版后获得多项文学大奖,包括布宜诺斯艾利斯文学奖等。作为博尔赫斯一生挚友,阿道夫·比奥伊·卡萨雷斯与博尔赫斯合著有《市郊人 信徒天堂》《布斯托斯·多梅克纪事》等书。《俄罗斯套娃》是阿道夫·比奥伊·卡萨雷斯晚年的短篇小说集,首版问世于1991年,包括《俄罗斯套娃》《劳奇的会晤》《加图》《航海者返乡》《我们的旅行(一组日记)》《在水下》《三首小调幻想曲》等七则故事,大都和旅行相关,阿道夫·比奥伊·卡萨雷斯相信,旅行有助于解放灵魂。这些故事又大都和寻情逐爱相关,却是纯爱故事的反题:恋情罗曼司的女主角本来是不可替换的,但对于孱弱、敏感、不成熟的男性而言,她们更像是层层嵌套、模样近似的套娃,“打破了一个,其余的还能留下来”。

奇山飘香

  • 编号:C55·2230721·1982
  • 作者:【美】罗伯特·奥伦·巴特勒 著
  • 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 版本:2021年08月第1版
  • 定价:68.00元当当30.60元
  • ISBN:9787020169375
  • 页数:288页

罗伯特·奥伦·巴特勒于一九六九年应征入伍参加越南战争,赴越前接受了一年的越南语培训,在驻越美军先后从事情报和翻译工作。这段经历成为他后来文学创作的灵感和来源。一九八七年,美国越战退伍军人协会颁给他“言论自由奖”,以表彰“一名越战退伍军人对文化的杰出贡献”。《奇山飘香》出版于一九九二年,翌年荣获年普利策小说奖,评委会称赞罗伯特·奥伦·巴特勒用全新的视角,通过个体在两种文化冲突对抗中的挣扎来体现越南和美国的文化差异,将越战文学提升至一个的新高度。在收入书中的十五个故事中,作者用人称叙述,融合越南民间传说、可怕难忘的战争记忆、美国流行文化和家庭冲突,讲述了越战之后移居美国南方的越南侨民这一独特人群的生活种种。小说《中秋节》第一句:“作为越南人,我和你都是幸运的,你还没出世,我就和你唠嗑了,用越语和你说悄悄话。”

山巅之险

  • 编号:S55·2230721·1981
  • 作者:【美】加里·斯奈德 著
  • 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 版本:2019年07月第1版
  • 定价:65.00元当当31.20元
  • ISBN:9787020150281
  • 页数:168页

“我初次见她是在禅室/吃饭时  正打开碗的包布/头向前倾,又叠起那块布/作为值日生,我正跪着/每次盛满三套碗/平齐于/她轻盈的腿/骄傲,怀疑,/热情,训练有素/因/高度  因/山巅之险”加里·斯奈德在献给他的日裔妻子卡萝尔的《写给卡萝尔》中将禅意变成了诗意,卡罗尔喜欢徒步山地,这也是诗集《山巅之险》名字的由来。作为普利策奖获奖诗人、生态活动家、禅宗修行者和反正统文化的精神导师,加里·斯奈德在过去五十年里始终是一股活跃的艺术力量。《山巅之险》收录的诗歌风格各异,从起初的有关登山的诗歌,到诗人称为“关于亲密而迅疾的生活,碎语和灵光一现”的诗歌,处处可见诗人“追求与大自然同一”的理念,以及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它们所构成的弧形轨迹,显示着《山巅之险》是加里·斯奈德极具个人色彩的诗集。

使女的故事

  • 编号:C56·2230707·1980
  • 作者:【加】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著
  •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 版本:2017年12月第1版
  • 定价:49.00元当当24.50元
  • ISBN:9787532776337
  • 页数:392页

奥芙弗雷德是基列共和国的一名使女。她是这个国家中为数不多能够生育的女性之一,被分配到没有后代的指挥官家庭,帮助他们生育子嗣。和这个国家里的其他女性一样,她没有行动的自由,被剥夺了财产、工作和阅读的权利。除了某些特殊的日子,使女们每天只被允许结伴外出一次购物,她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眼目”的监视。更糟糕的是,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人类不仅要面对生态恶化、经济危机等问题,还陷入了相互敌视、等级分化和肆意杀戮的混乱局面。女性并非这场浩劫中*被压迫的对象,每个人都是这个看似荒诞的世界里的受害者。《使女的故事》是阿特伍德发表于1985年的经典作品,小说中探讨的女性生育自由、代孕、人口衰退、环境恶化等问题,被称为“女性版的《1984》”。1985年《使女的故事》获得加拿大总督奖,1986年提名布克奖,1987年入围决赛圈角逐海明威文学奖,同年获亚瑟·C·克拉克奖。

柏拉图对话中的神

  • 编号:B83·2230707·1979
  • 作者:【法】西蒙娜·薇依 著
  • 出版:华夏出版社
  • 版本:2017年08月第1版
  • 定价:69.00元当当23.10元
  • ISBN:9787508091907
  • 页数:350页

除散落于笔记中的零星片段以外,本书收入了薇依绎读古希腊经典的所有完整篇目。通过阅读《伊利亚特》、《普罗米修斯》、《会饮》、《安提戈涅》等名篇,薇依以独特的睿哲引领我们重新接近那些耳熟能详的古希腊诗人,以既古老又新颖的姿态探寻基督精神与希腊精神的承袭,使我们看到,当下人类的困境恰恰扎根于现代人文精神对古典精神的误解。她在《<伊利亚特>,或力量之诗》中说:“《伊利亚特》的真正主角、真正主题和中心是力量。……在诗中,人的灵魂由于与力量的关系而不停产生变化,灵魂自以为拥有力量,却被力量所牵制和蒙蔽,在自身经受的力量的迫使下屈从。那些梦想着进步使力量从此仅仅属于过往的人,大可以把这部诗当成一份档案;那些无论从前还是现在都能在人类历史的中心辨认出力量的人,则会把它视为一面美丽纯粹的镜子。”本书末还附有薇依诗九首,以及米沃什论薇依的文章。

国王正在死去

  • 编号:X38·2230707·1978
  • 作者:【法】欧仁·尤内斯库 著
  •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 版本:2023年07月第1版
  • 定价:76.00元当当38.00元
  • ISBN:9787532790555
  • 页数:296页

“为什么要把贝朗热设置成一个国王?是这样,因为人就是国王,宇宙之王。我们中的每一个人在这里就像是在世界的中心,每一次,当一个人死去,一个国王死去,他都会以为整个世界都完蛋了,都随他一起消失了。 ”尤内斯库如是说。《国王正在死去》是一部莎士比亚式的悲喜剧,被《法兰西晚报》誉为“世纪之作”。尤内斯库一度否认“荒诞派”的说法,他强调自己的戏剧不是荒诞剧,除非这个概念包括莎士比亚的戏剧才会接受。《国王正在死去》为“尤内斯库戏剧全集”第四卷,集子中除了收录尤内斯库登上才华之巅的代表剧作《国王正在死去》之外,还收录了电视影像脚本《淤泥》《该娶妻的青年》,以及舞台剧本《空白》《美国大学生法语语音与会话练习》和《屠杀游戏》,这六部剧作为尤内斯库创作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品,古典的语言、宏大的剧情,再加上诗意的夸张,营造出巨大的悲喜剧冲击力。

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

  • 编号:B82·2230707·1977
  • 作者:【德】叔本华 著
  •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 版本:2022年09月第1版
  • 定价:98.00元当当49.00元
  • ISBN:9787208177420
  • 页数:300页

叔本华关于伦理学的两篇论文的合集,即《论意欲的自由》《论道德的基础》,分别是皇家挪威科学院和皇家丹麦科学院的应征论文。这两篇论文各自独立、互相补足了伦理学的基本真理,叔本华充分阐述了行为的根源和道德的推动力到底是什么、伦理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等问题,他要求用某种事实,无论是主观的的还是客观的事实来说明道德的理据并证明,反对从某种形而上学的梦想中引导出这种事实。叔本华指出伦理学是一门很简单的学科,他从人类行为的三个动机即利己、恶毒、同情出发,探讨人类道德的基础,利己和恶毒是非道德的推动力,只有基于同情的善良才是真正的道德行为。他认为从同情出发的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不伤害别人,尽量帮助每一个人。这个基本原则对应的两大基本美德是公正和仁爱:公正表现了同情的否定性质,即不能忍受他人的痛苦,迫使自己至少不去伤害他人。

士兵如何修理留声机

  • 编号:C39·2230707·1976
  • 作者:【德】萨沙·斯坦尼西奇 著
  •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 版本:2023年05月第1版
  • 定价:59.00元当当29.50元
  • ISBN:9787208180369
  • 页数:364页

爷爷说,戴上他给我做的帽子,我就可以成为不结盟国家里强大的魔法师;婶婶绰号“台风”,动作比谁都快,可以和卡尔·刘易斯赛跑;“海象”意外发现妻子出轨,更让他暴怒的是,他们竟然在他的卧室里破了他的游戏纪录!战争打破了这一切。小男孩亚历山还不能理解战争的意义,坚信自己能制止一切事物的终结和死亡。他与小女孩阿西娅相遇,在士兵中间懵懂地玩着游戏。淹死的人不能再浮起来问手帕在哪里,消失的爱不能再复归当初,已经存在的烟店老板不可能尚未出生,已经射进咽喉的子弹不能飞回枪膛。但若干年后,亚历山大依然在寻找他的阿西娅。萨沙·斯坦尼西奇2005年发表的处女作《士兵如何修理留声机》,一举震惊文坛,获德国沙米索文学奖,小说被译为31种语言,轰动全球:“士兵如何修理留声机,享乐者喝什么,我们的俄语写作得了几分,欧洲鲢鱼为什么吃口水,一个城市怎么可能裂成碎片?”

无知

  • 编号:C38·2230707·1975
  • 作者:【捷】米兰·昆德拉 著
  •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 版本:2022年04月第1版
  • 定价:45.00元当当22.50元
  • ISBN:9787532789870
  • 页数:208页

《无知》是被法国读书界称为米兰·昆德拉“遗忘三部曲”的最后一本——前两本分别是《缓慢》和《身份》。小说讲述流亡二十年的女主人公重返祖国捷克,归国途中在巴黎机场邂逅旧相识,然而今非昔比,被中断的故事总难再续,回归总难踏实。这是一个尤利西斯式的故事:祖国,怀旧,爱情,自我,衰老,现实等众多主题层层交织,米兰·昆德拉再度展现了他游走于轻重之间,冷静而忧伤的叙述能力。米兰·昆德拉早期作品的主题往往离不开政治和性这两个主题,但在后期,他的作品中关于政治的题材渐渐淡化而哲思的倾向更为明显。“孤独一词具有更为抽象更为崇高的意义:独自穿越生命而不用任何人关心;说话不用人倾听;经受痛苦而不用人怜悯;总之,像她后来真的生活过的那样生活。”《无知》述说流亡西方的捷克人回乡寻根,却在现实巨大的落差中经历迷惘、失望及寻找自我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