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24 被沧桑环抱的玄武湖(色图)
完全是一次计划之外的行走,晨曦微微露出光亮,却被厚厚的云层覆盖:从珠江路左转进入太平北路,两边的人行道上都是晨练、遛鸟的人们,大路中间是正在修建的地铁;再转入北京东路,便看到了昨天经过的南京市人民政府,朱红的栅栏大门还没有开;然后再向北,转入鸡鸣寺路,“多少楼台烟雨中”的鸡鸣寺还在沉睡中;然后穿过解放门,向右转,就是城墙下开出通往玄武湖公园的大门。
国家AAAA级景区,周长约10公里,占地面积437公顷,水面约368公顷,湖内有5个岛。这些数字对我来说是抽象的,站在玄武湖边,周围都是进行着晨练活动的南京市民,跑步、垂钓、健身、做操……玄武湖四周都被市民包围起来,玄武湖与其说是外地人参观游览的景点,毋宁说是南京人亲近自热的公园,带有很明显的自娱自乐的味道。而在玄武湖的西面,是一段古朴的城墙,走在高大的城墙边,有一种很强烈的沧桑感。
玄武湖成为城市公园已经有100年的历史,玄武湖古名桑泊,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是在岩浆侵入体和断层破碎的软弱部位,经过风化剥蚀发展而成的湖盆,历史上的湖面要比现存的广阔得多。而在历史上,像玄武湖这样命运多舛的湖泊并不多见;除了经常被迫更换名称之外,玄武湖忽大忽小,时有时无的行列经历,也不是其它湖泊所能比拟的。三国时吴王孙权引水入宫苑后湖,玄武湖才初具湖泊的形态。因为玄武湖位于燕雀湖和宫城之北,故又名“后湖”或“北湖”。秦始皇灭楚后改金陵为秣陵县,玄武湖更名为秣陵湖,因汉时秣陵都尉蒋子文葬地湖畔,孙吴时孙权为避祖父孙钟名讳,遂名“蒋陵湖”。刘宋元嘉初年,宋文帝对玄武湖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疏浚,挖出来的湖泥堆积在一起,成了露出水面的小岛。其中最大的为“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合称“三神山”,或许这就是今天玄武湖中梁洲、环洲和樱洲的前身。传说刘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湖中两次出现“黑龙”(很可能是现在的扬子锷),因而又改称玄武湖。六朝时,玄武湖是封建帝王的游乐之地。宋大明三年曾在湖上设立上林苑,南岸还设立乐游苑、华林苑。齐大明年间,武帝常半夜出猎,或到钟山,或到幕府山,上万宫女严装陪同,天亮时回来刚刚听到鸡叫,“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之句源出于此,至今武庙闸附近还有鸡鸣埭的地名。
而玄武湖在历史上曾两度遭到浩劫,一次发生在隋文帝时,另一次则发生在宋神宗在位时。公元589年隋文帝灭了南陈之后,曾下令夷平建康城,以石头城为蒋州治所,隋炀帝时改为丹阳郡。隋唐时将扬州治所自金陵迁至广陵,曾一度取消南京州一级的建制。随着都城的北移,玄武湖逐渐冷落乃至遭到废弃,不在作为歌舞、阅兵场所,一度曾被当作放生池。玄武湖的荣光首度消失了两百多年。唐人李白曾有“亡国生春草,离宫没古丘。空馀后湖月,波上对江州”的叹惜;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王安石调任江宁府尹,倡行“废湖还田”,南京城遇雨成灾的恶梦从此挥之不去。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大肆扩张南京城的范围,玄武湖从此成为南京城东北城墙外的护城河,湖面仅及六朝时的1/3,且在中洲(梁洲)建黄册库,作为明朝政府贮藏全国户口赋役总册的库房禁地,不允许一般人随便进入。时人乃有“瀛洲咫尺与去齐,岛屿凌空望欲迷。为贮版图人罕到,只余楼阁夕阳低”的讽喻。1911年,玄武湖被辟为公园,后又开玄武门,筑翠虹堤以通湖上,玄武湖才成为南京著名的游览区。
行走其中,天空阴沉,而湖水也无微澜,和南京的城市特性一样,玄武湖并不精致,只是背靠着500多年前明朝的城墙,眼望着368公顷的湖水,曾经的沧桑也逐渐变成烟消云散的典故,记载在南京的城市古籍里。
![]() |
![]() |
湖边的晨练者 |
![]() |
![]() |
还在控制水流的武庙古闸 |
![]() |
![]() |
古砖墙,砖上还刻着当时建造者的名字 |
![]() |
古阅武台 |
![]() |
![]() |
![]() |
![]() |
![]() |
湖光山色 |
![]() |
垂钓者 |
![]() |
![]() |
![]() |
明代古城墙 |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368]
思前: 南京,Nanking
顾后: “面朝大海”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