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2随园此际好烟萝

来南京的第一晚,饭后出去随便走走,从酒店右转进入宁海路,走了不到200米,忽然就看到了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的进口,再往北行走几步就看到了南师大的正门,青砖黛瓦、朱红梁柱、飞檐斗拱,颇具民国建筑风格。这是一次和南师大的邂逅,是偶然中的意外发现,而此次南京之行的重要一环就是探营南师大,当今天从南师大正门进入,也便开始了这一次的探营。偶然发现的邂逅和必然发生的造访结合在一起,也构成了对于南师大了解的不同路径。
漫步在校园,红柱青瓦的古典建筑掩映在绚烂秋色中,参天的银杏和梧桐被秋风慢慢染成了金黄,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营造出了另一种静谧的效果,在书香与秋意交融中感受到了南师大扑面而来的古雅气息,无愧于“东方最美丽的校园”。在标志性建筑100号楼前面,是四方草坪,而在草坪的前面则是飘扬着“2025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周”的刀旗,10月30日至11月3日,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周活动在南京举行,而以“电影、表演、人民”为主题的艺术周将于明天在南师大举行,陈宝国、崔新琴、王馥荔等艺术家走进“东方最美校园”,与学子面对面交流,分享创作心得,解答专业困惑,送上深情寄语——提前一天感受艺术周的氛围,也算是另一种“探营”。
南师大的随园校区因“随园”而得名,随园则来自于性灵诗人袁枚,出生于杭州的袁枚在乾隆十四年即1749年,由于父亲去世而辞官养母,便在南京购置了隋氏废园,将其改名为“随园”。实际上这座隋氏废园还是曹雪芹《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末吴应箕焦园,康熙时期又成为江宁织造曹寅家族园林的一部分,雍正年间曹家被抄没后,园林归隋赫德所有。袁枚将其改名后,也把破败零落的随园变为了集山水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私家园林,袁枚也从此开始了休闲的归隐生活,他自称“随园主人”,在这里先后写下《随园记》《随园后记》《随园三记》以及《随园杂兴》等十一首散文和诗歌,并在隐于随园的生活中读书、创作、会友、授业、漫游,表现他生活在随园中闲适轻松的惬意。袁枚从34岁归隐至82岁去世,在近五十年的时间里,除了因经济原因短暂出仕,大部分时间都在平静清幽的环境中,追求恬淡、适我的性灵生活。
这是属于随园的一段诗意生活,而从1923年起这里成为了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就是南师大的前身。实际上,南师大建校有两个源头,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这也是南师大历史的开端,当时的学堂创始人就是相继担任或署理两江总督的刘坤一、张之洞和魏光焘,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不同时期。学校另一个源头为1888年建立的汇文书院,它由美以美会的传教士傅罗创办了汇文书院,后发展为私立金陵大学,1951年与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
金陵女子大学是中国第一所本科层次的女子大学,而说到金陵女子大学,必须要提到的一个人,就是首届毕业生、之后为金陵女子大学校长的吴贻芳,吴贻芳于1928年任金陵女子大学校长,她提出了“厚生”的校训,实施了主辅修制度,1938年她率校迁至成都坚持办学,1943年组织"中国六教授团"赴美宣传抗战,1945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在《联合国宪章》签字,成为首位签署该宪章的女性。现在的随园里设有“吴贻芳纪念馆”,展示了吴贻芳生平事迹和实物、照片,馆内后还增设金陵女子大学校史展室,展现吴贻芳先生在女子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及人才培养的成就。
和电影表演有关的艺术氛围,和袁枚有关的诗意生活,和吴贻芳有关的“厚生”校训,共同构成了探营中对南师大的初印象,而从正门出去左转再左转,南师大校区外西侧就是傅抱石纪念馆,傅抱石是南师大的知名校友,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参观纪念馆,这留下的空白也许为以后再次探访创造条件。“随园此际好烟萝”,这是袁枚在《路上忆随园桃花》中写下的诗句,现在虽不是诗中所描写桃花盛开的春天,但是南师大这初秋的韵味无疑也构成了随园幽邃深远的意境。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6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