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16 血燕:神话破灭背后的零监管
血燕都是亚硝酸盐含量超标,而且100%是假货!这一爆炸性的结论是昨天上午公布的,血燕这一高档滋补品的神话瞬间被粉碎了,浙江工商局发布的血燕抽检报告中说,大量血燕亚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而多位燕窝经销商承认,市场上销售的血燕,其实是在加工作坊里,对一些劣质的白燕窝用鸟粪熏制或染色后形成的。
何为血燕?金丝燕吐血而成,价值千金。在高级营养品的江湖中,昂贵的血燕一直和这样的美丽传说相伴。但当面纱揭开,血燕无非是一些鸟粪加工熏制而成,情何以堪!记得以前给小五也吃过类似血燕的东西,据说能润肺,现在想来,完全蒙蔽在这一谎言里,也不知道有没有给小五造成身体上的伤害,这群被利欲熏黑了心的商家,给剐了也不为过。
其实,假冒并不仅限于产品,记得7月26日,在杭州,自称受邀浙江省老字号企业协会到杭州的马来西亚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局、马来西亚出口卫生部(出口检验局)、马来西亚燕窝出口公会等机构相关人士举行新闻发布会,对血燕的亚硝酸盐超标问题做了所谓的“澄清”。主办方称“马来西亚95%的燕窝销到中国,但血燕并没有造假,99%是真的,血燕的亚硝酸盐含量也完全符合标准,只要经过几个小时的浸泡和清洗,亚硝酸盐就会消失,可以放心食用。”就在今天,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在新闻发布会上告诉在场媒体:“他们不是来辟谣的,他们是来‘造谣’,马来西亚根本没这两个部门,这两个局长是‘李鬼’局长,不要以为外国人都是局长,不要以为红的都是血燕,如果他们是局长,那我就不是局长。”经查,当日来杭州“辟谣”的马来西亚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局局长拿督珉阿膜和马来西亚出口卫生部(出口检验局)总监拿督凯孺哈兴,其身份涉嫌做假。
揭穿血燕的谎言,对于消费者来说,当然是一种拯救,但是在这个看似拯救的背后,却是监管部门的严重失职,为什么现在检测出血燕的亚硝酸含量超标,在这之前干嘛去了?血燕又不是新产品,为什么在那么长时间没有进行相关检测,一个普通消费者当然无法检测这红色的血燕到底含有什么,而现在,在这一纸报告之前,消费者是不是除了接受严酷的事实之外,再无其他诉求?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它的可怕之处在于,超标的亚硝酸盐会危及生命,调查数据显示,国家强制性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严格限制添加亚硝酸盐,仅允许生产腌熏肉等制品有微量残留,限量为30毫克/千克,最高熏制火腿残留量也不得超过70毫克/千克。比照限量标准,此次抽检的问题燕窝中最高亚硝酸盐含量已超过350倍之多。如果长期服用这种亚硝酸盐过量的“人造血燕”,将很可能患上胃癌。这种影响长时间积累,对细胞基因的破坏导致癌变。一般来说,亚硝酸盐的中毒剂量为0.03克-1.5克。如果摄入3克以上,就将达到致死剂量。
致死剂量、致癌物质,这些词语早已超出了简单的商品质量问题,而直接威胁到了生命,报告称市场上的血燕均为假货,这个100%折射的是市场的零监管,折射的是监管体系的严重缺席,所以揭开血燕的真面目,一方面是击碎人们对血燕的无知崇拜,另一方面则是狠狠打了监管部门自己一个耳光。瘦肉精、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硼砂猪肉、兽药豆芽……在见怪不怪的食品安全事件上,其实暴露出多年的老问题,即监管存在漏洞。比如,分段管理的弊端;再比如,把过多的财力、物力投入到最终检测的环节上,而在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方面的力量却很薄弱。
当血燕的神话破灭,当食品变成毒品,不只是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更是和生命权开玩笑,在谴责无德商贩的同时,对于市场存在的零监管,又何尝不是又一个神话的破灭。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583]
思前: S/Z:道,可道,非常道
顾后: 《论摄影》:对现实的侵略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