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6 石夫人:海上人归会有时
消山偃蹇消湖碧,夫人此恨消未得。
海上人归会有时,怪尔鬓云非旧色。
——[宋]徐似道《石夫人》
不是从海上归来,却也是从洞下沙滩而回。车从石塘往返已经过了中午,行驶在去往酒店的三星大道上,坐在车窗前望出去见远处耸立着一座奇峰,奇峰上的怪石却也吸引着我,于是在午睡小憩之后,毅然独自一人往那山峰方向而去。
或者也是弥补上午休养目的地的无聊。计划是洞下沙滩和石塘古镇,却只是匆匆到了那沙滩,除了在小山丘上的几处石头房子,沙滩却也是平常之极,也不会游泳,形式一般靠近海湾,看着那些孩子在那里嬉戏。海风吹来倒也有凉意,而远离海滩闲坐在那里已是满头大汗,于是下山徒步上山索道之后,便匆匆结束,而导游说的石塘古镇也只是那山上的几座石屋,拍照留影,只是纪念,如此,一个多小时的行程便也在乏善可陈中结束。
恰好留给下午大把的时间,于是按图索骥,顺着手机上的地图和眼望见的山峰前行,从三星大道右转至中华路,然后左转至人民东路,沿着健身道一直向东,穿过环城东路,那耸立着的石夫人就在眼前。而行走着的那条路命名为“石夫人路”就是一种极好的标注,其实,这个未列入疗休养计划的景点正是温岭的地标,路以石夫人命名,山前的市场也叫“石夫人综合市场”,而据说温岭最有名的啤酒也叫“石夫人”,而酒店介绍温岭的杂志封面上,也是一张石夫人的照片。
石夫人在五龙山公园里,不论是路边还是在山脚,其实一抬头石夫人就赫然在目,但只是看见,未免有些轻描,于是打算拾级而上,一探石夫人的尊荣。从山脚的牌坊向上,沿着石阶左转右转,三五折合,其实就到了那孤峰之处。底下仰视的时候见它巍巍屹立,刀砍斧削擎天独立,而在拾级而上的时候也是移步换景各有姿态,但是到了面前,却也只是巨石一块,甚至粗糙得不敢走近,或者是欲走近欲失了风韵,而且与远观的柔美不同,在近处,是阳刚之貌,从正面绕到侧面,再绕到后面,实在没有一种跌宕多姿的秀美。
想来石夫人只是生在一种传说中。清代《嘉庆太平县志·五龙山》上记载:“……有峰亭亭屹立云表,作人形,上戴巨石,若云髻然,俗呼石夫人。北即消山,又称消夫人。”《临海记》上称:“昔人渔海滨不返,其妻携七子登此山望焉,感而成石。下有石人七躯,即其子。”而民间的另一个版本更是赋予了一种感情色彩,据说渔村有一个寡妇叫石夫人,她为了争取婚姻自由,夜奔黄岩石大人,黎明闻鸡啼,以为天将明,难至黄岩,于是僵立成石,而其下诸石,为其妆奁,黄岩的石大人闻说,十分悲伤,日夜痴立,眺望温岭的夫人峰,也望成了一座巨大的山峰,就称为石大人。
登山望夫的期盼也罢,追求自身的幸福也好,“石夫人”本身就是一种富有传奇色彩与斗争精神的命名,于是,石以人名之中,却也寄托了诗人的期许,明代谢省有诗云:“山前云雨长朝暮,不是阳台梦里身。”清代金玉音则有诗日:“芙蓉姿态身前少,冰雪心肠化石坚。不作巫峰云雨梦,任教春色到崖前。”而宋代徐似道的《石夫人》诗:“消山偃蹇消湖碧,夫人此恨消未得。海上人归会有时,怪尔鬓云非旧色。”则将目光延伸到无边际的大海,亦是一种相思之情。
而从传说返回到现实,却是人迹寥寥的公园,却是炎热难耐的午后,却是一个人的汗流浃背,于是再沿着那石阶行走,终于在一个亭子处觅得清风吹拂,倒也凉快,而站在亭子里,俯瞰温岭城区的一角,也是另一番风景。其实登高望远,所收获的是别一处的视角,那条高速公路,那些一统的住宅小区,那对面的山峰和庙宇,尽收眼底,也是不旺了一身汗味的行走。其实从石阶转角向北行走,便是更伟岸的百丈岩,而在石夫人周边还有笔岩、水貂岩、老猴观景、老虎下山、无峪藏珠、小石林、飞来石和孝子拜棺等诸景。
经过也罢,那矗立千年的巨石依然矗立,那流传甚广的故事继续流传,山峰,奇石,传说,以及一个人的独行,便也装点了这“海上人归”之后的寂寥,而走下山去,五龙山公园大门旁的“梵音禅寺”里,那七级七角的“药师佛塔”上,风吹起,铃铛正叮咚作响,甚是好听,或者也是自然带来的那一种梵音,久而不绝,正如“不作巫峰云雨梦,任教春色到崖前”里写就的那个石夫人的传说。
![]() |
禁止通行? |
![]() |
![]() |
![]() |
梵音禅寺 |
![]() |
![]() |
远观 |
![]() |
拾级而上 |
![]() |
![]() |
普通山体 |
![]() |
![]() |
![]() |
城区一角 |
![]() |
|
另外的风景 |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