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29 人日食尾

开年上班,鞭炮齐响,昏天黑地,震耳欲聋,作为一种没有多少文化的现象之一,这声音却传递着一种生活的“开始”,也标志着一种秩序的回归——被年打断了七日,也终于要循环往复了,要走上正道了。所谓“归位”,正月初七,也称为“人日”,从鸡日、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到人日,女娲创造万物生灵,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越过初一到初六的六畜之日,也便回归到了人的本位,作为万物之灵,人的秩序构建从来都是动静很大。

韩寒说,初七法院也开门了,“开门了自然就能去了。”这进去就是告别了网络上的对骂和纷争,直接把符号意义的文字拉到了个人的层面,道德论战过后便是青红皂白明辨是非的法律官司。今天一早,韩寒委托律师,就方舟子(方是民)通过互联网“质疑韩寒代笔”其间造谣、对韩寒名誉造成损害事宜,在上海提起法律诉讼。

好戏果然又上演了。其实对于这场一波三折的纷争,我并未投入过多的精力,而事实上,这也是一场当事人热闹程度远远超过旁观者的“好戏”,从最初麦田质疑“人造韩寒”,到韩寒博客中正面回应,并戏剧性地进行2000万元悬赏,而18日,以打假著称的方舟子接过接力棒,在微博中称韩寒一边删除证据,一边说有悬赏,“没诚意。”,而方舟子本来也只是一个路过的人,没想到他的“执着”让这一“宣战”愈演愈烈,在整个春节期间,方舟子一直在微博上“打假”,证明韩寒确实有代笔之嫌。

过程似乎被热闹拉长了不少,方舟子的认真劲可见一斑,先是质疑韩寒成名作《杯里窥人》有硬伤,继而又从韩寒的“文史水平”、“写作能力”方面打假论证韩寒曾接受“代笔”。在1月19日到28日间,方舟子在自己的微博账户上连续发表《造谣者韩寒》《天才韩寒的文史水平》《韩寒的悬赏闹剧》《“天才”韩寒的写作能力》《“天才”韩寒参加新概念作文比赛之谜》《“天才”韩寒创作<三重门>之谜》《“天才”韩寒作品<求医>分析》等文章,明确指出韩寒作品“代笔”“水军”“包装”。对此,韩寒自行整理了1997-2000年间的手稿、通信、素材本等资料,合计约1000页。这些资料将进行公证和真实性司法鉴定,包括纸张的年份鉴定、韩寒的笔迹鉴定。韩寒认为这些资料足以证明包括《求医》《书店》《杯中窥人》《三重门》等均为自己独立创作。韩寒并举证部分相干人员,证明写作过程及参加“新概念”作文比赛无“代笔”“作弊”行为。

今天开始的这场起诉,索赔10万元。路金波在博客中写道:“鉴于方舟子在质疑过程中,多次使用明显歪曲的事实,多次进行误导的推理,得出与真实情况完全相反的结论,并大肆传播。造成对韩寒名誉权和财产权利的严重侵犯,韩寒向上海主管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公开更正、道歉,赔偿经济损失10万元。”

10万元对韩寒和方舟子来说,都不是大数目,相对于2000万元的悬赏,戏剧性已经完全变成了现实纠纷,“名誉事大,刻不容缓”,这就是韩寒所要捍卫的重点,所以他也认真起来,而且让人恐惧地把1000页手稿拿出来,说要进行司法鉴定,包括纸张的年份鉴定、韩寒的笔迹鉴定等,这些证据似乎已经成为韩寒最后的杀手锏,他的逻辑就是证明年份和笔迹都没有作假,从而证明韩寒的文章是本人所写。我也说过,韩寒文章所形成的是一个符号化的韩寒,并不是完全个体的韩寒,符号的意义大于生物意义的个体。按照韩寒的逻辑,所有的证据都建立在物理意义上,纸张年份也好,笔迹也好,都只具有物理意义,或者只是物质意义,它和韩寒文章所形成的符号意义其实是一个错位,也就是说,证明这些东西都是真实的韩寒所写,也依然不能证明文章是韩寒在头脑中的原创思想,通俗地讲,就如作家慕容雪村所说:

有一种质疑无法自证:你怎么证明文章是你写的?这个真没办法,即使拿出手稿,也可以说是抄的。所以法律强调“谁主张,谁举证”。你认为文章不是他自己写的,那好,请出示证物证言,并请证人上堂。这些一概没有,只说一堆疑点,这事就像在没有亲子鉴定的时代,怀疑某人孩子不是亲生的,总是有失厚道。

这倒是击中了要害,方舟子的质疑当成证据也绝对是没有胜算的,那么,韩寒的资料证明也可能是个伪命题,走法律不程序只是换了吵架的方式而已,一个符号意义的韩寒还是被搅得支离破碎了。其实,韩寒和方舟子的对掐看上去像是体制内外两种生存者的不相容,方舟子是福建当年高考语文并列第一名,而韩寒是七门功课红灯退学且高一复读的中学毕业生,两个个体本来就是水火不容,这场纷争当然还具有群体意义。陈村在博客中也说了:

韩寒不好好写作,没有过得去的小说,没站得稳记得住的小说人物,是他永恒的硬伤。当然比振振有词搬砖头敲煤饼的朋友强。那朋友搬好砖头,要将你的砖头也说成搬来的,内心酸楚啊,愤慨啊,不学无术没高考的小子,状元真是很酸楚,要捏住一只小姑娘来问罪,要以为新概念作文也有中共警察局长。我很了解,这是善意,是提醒人性,我是同情的。

人性的提醒其实是在远离那些纯物质意义的证据和材料,年初七“人日”提交的诉讼也是一个不断证明自己清白的“自证”过程。今年是龙年,联想到一个符号。那就是乌洛波洛斯衔尾蛇(Ouroboros)。这是一个自古代流传至今的符号,大致形象为一条蛇(或龙)正在吞食自己的尾巴,结果形成出一个圆环或阿拉伯数字“8”的形状,其名字涵义为“自我吞食者”(Self-devourer),卡尔·荣格认为,衔尾蛇其实反映了人类心理的原型。

乌洛波洛斯衔尾蛇(Ouroboros)

什么样的原型?用口吞食自己的尾巴,形成一个圆,头尾相衔,雌雄同体,盘绕着整个世界的巨蛇,那奇妙的姿态象征着“不死”、“完全”、“无限”、“世界”、“睿智”等等种种意味,当然还隐喻着“自指”,自身却渐渐脱却了客观存在,成为象征性的存在,与自然生命中的“秩序”的产生、结构的“涌现”、无中生有的哲学等都息息相关。“每一个自我都是一个同义反复:自明、自指、以自己为中心并且自己创造自己。”

“人日”到来,六畜结束,鞭炮齐响,世界回归,而本来“自指”的韩寒已经变成了另一个符号。头尾相衔,生生不灭,“自己为中心并且自己创造自己”,也就不用担心抽水马桶里的水是否灌满了,只要“自证”,就可以放心离开,它会自动灌水至恰到好处,一个复杂系统,我们只有让其中的每一个小的子系统去“自控”,我们才能有精力去关注和享用更上层的东西。所谓“水到渠成”,其实就是老子的“无为而治”,而韩寒却在一个人的舞台上,纠缠于那些物理意义的真伪,纠缠于个体,也就没有了所谓高级的“控制”,周立波说,“以下观点仅代表周立波扮演的周立波,与周立波本人无关。”是一种逃避,也是一种解构,韩寒显然超脱不了,作为一个个体,他把自己的影子拉得太长了。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3389]

思前: 比如疼痛

顾后: 从此杳杳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