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27 《家园》:只有悲观是不够的
悲观的气氛仿佛在打开视频之前就已经开始弥漫,2015年第一场被预报的小雪迟迟没有降临,除了零星的雪粒子便是点点的雨,而人工增雨的计划以及实施,像是对这个并不寒冷的冬季的一个极大的讽喻。而在美洲大陆,那一场被称为“史上最强暴风雪”也像是人类的一个笑话,在多个州宣布进入紧急状态、6700多架次航班被取消、联合国总部取消“国际大屠杀纪念日”相关活动之后,预计中的“甚至可能高达90厘米”的积雪并未出现,而最终以气象专家“对众多关键的决策者和公众深表歉意”而匆匆收场。
计划失败,幻想破灭,没有暴风雪,甚至没有一点雪花,悲观是因为地球一天天在远离寒冷,一天天在抵达温暖——而在不乏“全球变暖是阴谋”的论调中,当《家园》的影像还没有被解读,科学记录的数据把地球又向另一个可怕的极限推进:继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英国气象局、世界气象组织、日本气象厅之后,中国气象局公布数据,过去的2014年是自1880年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2014年全球平均气温为14.6摄氏度,比1961至1990年的平均值高出0.6摄氏度,也比历史上最暖的2005年和2010年高出约0.04摄氏度。不断超越最温暖的历史记录,也许在这个难得有共识的世界上,只有难以做手脚的数字才会让人们感觉到悲观的逼近。
| 导演: 扬·阿尔蒂斯-贝特朗 |
![]() |
但是,在乐观的行动开始之时,对于地球、生命,以及空气、水、森林,我们必须拥有一种悲观的敬畏,因为地球资源的消耗甚至枯竭一定是对人类的报复作为结束的。那么在悲观的终点,我们能不能找到关于生命的起点?“听你们的故事,然后决定如何应对。”当人类变成“你们”,那么我们就是站在人类的对面,甚至站在人类全景历史之上,站在这个地球之上,所以在“请听我说”的故事结构中,人类是自己的观察者,也成为自己的目标,那俯瞰地球的视角就是人类对于自身的叙述,从卫星拍摄的地球全景开始,那蓝白相间的地球在黑暗的宇宙间转动,闪耀极温馨美丽的光芒。这是家园,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从南北两极到喜马拉雅,从亚马逊热带雨林到格陵兰茫茫冰原,从城市森林到戈壁沙漠;犹如魔法球的黄石公园大棱镜温泉、恍如外星的大峡谷、绿松石花纹般的大堡礁……一系列波澜壮阔自然景观让人不得不感叹造物主的完美设计。
|
《家园》海报 |
而人类作为地球的一员,就是生命呈现的高级形态。“生命从何而来?”当火山喷发,当烟尘组成花环,当大气冷却,当雨水形成,从古细菌的诞生到蓝绿藻对大气的改造,从生物的出现到植物分解水制造氧气,生命体在地球上发展出了微妙而脆弱的关系,地球是一个奇迹,而生命是一个谜,而生命的平衡,受益于这一份40亿年的遗产——40亿年前,树木出现,成为生物链中一个活的雕塑,它不服从地球引力,在向上的成长中捕获太阳能量,然后分解水,制造氧气。但是当40亿年出现的生命在20万年前变成人类,地球的面貌开始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这是适应还是征服?“如果吃不饱,如何征服世界呢?”对于人类来说,似乎首先是关于欲望的满足,关于生存的权利。当农业的发明,人类便开始了一场伟大的革命,但是剩余产品出现之后,城市便出现了。人类适应自然种植农作物,而为了农作物收成更好便改变了土地结构和面貌,于是对于地球能源的发掘便成为人类脱离土地束缚的另一场革命,那熊熊燃烧的火焰,是能源的利用,而当人类从太阳光聚合体中获得能源的时候,也从手工状态中解放出来,于是地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这是“越来越快”的改变。越来越快,使人口倍增,使高楼耸立,使机器代替手工;越来越快,使灌溉农业出现,使寄生虫泛滥,也使灭虫剂出现;越来越快,肉类加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数以万计的牛却生长在寸草不生的地方;越来越快,城市高速发展,标准化生产代替了多样化,模式化的高楼代替了古塔;越来越快,世界正在全球化工业化,海洋的鱼类迅速减少,水资源越来越稀缺,森林砍伐越来越多……最近50年对地球的改变超过了以往20万年的总和。在这“越来越快”的世界里,一方面是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实现了新的飞越,西班牙的艾美利亚温室成为欧洲最大的蔬菜基地,汽车成为舒适和方便的象征,全球每年超过5亿个集装箱进行贸易往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迪拜到处都是现代化的图腾式建筑,成为全球财富的象征。而另一方面,对于能源的过渡开发导致了地球环境恶化,约旦河成了涓涓细流,死海海平面每年下降1米多;印度缺水严重,妇女们用手挖掘地下井;亚马逊水域面积缩小了20%;加里曼丹岛的森林变成棕榈的世界,源源不断的棕榈油被生产销往世界各地;最贫穷国家海地只有2%面积的土地覆盖着树木;马达加斯加山坡被雨水侵蚀得满目疮痍;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只剩下20%的冰川;格陵兰岛的冰川化成水流入海洋造成海平面的上升;孟加拉因为受到喜马拉雅冰川的减少而面临水灾、飓风的袭击;在全球变暖之下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层可能释放比二氧化碳高20倍的的甲烷……
全球变暖,资源枯竭,物种灭绝,人类的过渡开采己经危及到自己的家园,而在复活岛这个最偏僻的岛屿,因为森林的砍伐甚至没有了做独木舟的树木,创造了文明的帕拉奴役人在暴乱和饥荒中走向死亡,没有人躲过这样的劫难,森林消失,文明消失,只剩下在海边的那些雕像。这是自我毁灭的一个证明,这是地球报复人类的一个标本,而在黑色的屏幕里,俯瞰的画面没有了,地球的美丽和丑陋也没有了,只有孤零零的数字,而这些数字在黑色的屏幕前,就像是对于人类的墓志铭:
20%的世界人口消耗了80%的地球资源;
全球军费开支多于援助发展中国家经费的12倍;
每天有5千人死于受污染的食水,10亿人没有干净的饮用水,10亿人在饱受饥饿;
全球超过50%销售的谷物用于喂食牲口与生化燃料上;
全球40%耕地质量下降,每年有1300万公顷的林地给毁灭;
1/4的哺乳动物、1/8的鸟类、1/3的两栖动物濒临绝种,生物品种的死亡率快于自然速度1000倍;
75%的渔产品已耗尽或面临耗尽;
过去15年的平均温度是有纪录以来的最高;
冰冠的厚度40年来减少了40%;
到2050年,可能导致多达2亿的气候难民;
……
数字或许是枯燥的,但是在20万年对于地球的改变中,人类正在接近那个如末日版的黑色墓碑,广袤农场上的巨型收割机、拥挤不毛的人工牧场、铺满塑料的温室大棚、戴防毒面具喷洒农药的工人、匀速摆动的石油开采机……这一切的人类活动却一步步把人类的故事带向不可知的未来。只有悲观是不够的,当地球变成我们的家园,当故事变成一个寓言,解放自己实际上就是毁灭自己,是我们需要这个地球,而不是地球需要我们!悲观前行,但愿那10年的逆转历程中,2014年的数据,2015年的玩笑仅仅只是一个插曲。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4130]
思前: 《海豚湾》:被隐藏的真相
顾后: 《特写》:我想我是个好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