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25 红色粉末状

一场游戏,是为了制造另一场游戏。手机一开始是寂静的,作为狂欢之外的他者,那满天飞的红包就在不被打开的世界里,任它喧闹,任它有趣,也终是被关闭在那扇门后面。而其实随意地打开门,并非是要参与,并非是要感受,而是用一种游戏的方式让“他者”成为一个戏谑的符号。

游戏是一张图片,静态的图片,缩小的图片,没有连接,当然也没有红包,那“恭喜发财,大吉大利!领取红包”的词语却依然像模像样写在上面,微信群里的红色诱惑必将是另一种玩法的尝试。这里从来都是热闹的,从来都有着速度的较量,从来都有着微妙的惊喜,而当一张没有红包的图片出现的时候,手指的惯性会戳中它,只是打开的世界里始终是一张图片,于是质疑者有之,上当者有之,暗笑着有之。但是这似乎只是游戏的开始,虚假的红包之后是真实的红包,把捡来的零钱塞进红包,6元,3个红包,点击,发放,没有一二三,却是一气呵成,依然是屏幕上跳出的一张图片,只是这图片的背后可以是一个小小的争抢游戏,可是已经上当者便不再去抢,它自动成了了知情者的零钱。

呵呵。并非是故意要把这个游戏变成一个真实与虚构混乱的故事,这只是一个微信版的“狼来了”,那一刻让人可以安静一下,可以告别暂时的疯狂和执迷,真真假假并不是这一个现代互联网游戏的真谛,它从一开始出现就带有无法根除的趣味性,但是当假戏真做上演的时候,当真实的谎言尝试的时候,其实更符合虚拟的特点。只是这一个被人为肢解成虚假和真实两部分的游戏,对于抢红包的热闹氛围来说,依然是一个“他者”。他者只是经过,他者必然要退场,当这一个虚假和真实的混杂游戏结束,满屏的红包又开始飘飞,一种狂热淹没了另一种恶搞,一个游戏覆盖了另一个游戏。

是的,他们的游戏总是疯狂地上演,今年的“红包大战”,在微信和支付宝上不停地上演,在节前,支付宝宣布的红包计划是“1.56 亿现金 +5 亿红包”,微信随后公布的数字是“5亿现金+30亿卡券”的计划,辞旧迎新的除夕这一天,微信、支付宝、新浪微博等平台发放的现金红包超过7亿人民币,其中,总额5亿人民币的微信红包,通过“摇一摇”的方式撒向网友;支付宝和新浪微博各自发出1亿元现金红包。而在实际的抢夺大战中,这个数据似乎更大,微信提供的红包数据显示,除夕至初五,微信红包收发总量为32.7亿次,除夕当日收发总数为10.1亿次。支付宝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大年初三,去重后的支付宝红包总参与人数超过了1亿,仅除夕当日24小时内,就有6.8亿人次参与了支付宝的红包游戏,除夕夜晚上的红包总金额达40亿元。
 
全民参与,全民狂热,这是链接一切的场景,这是争抢所有的尝试,互动性、游戏性、趣味性、随机性,似乎正在打开移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的庞大市场,但是紧盯屏幕、快戳手指的游戏似乎只在身体属性上,被激发的是碎片的激情,收获的当然也是碎片的狂热。热闹似乎是他们的热闹,没有支付宝,也没有绑定银行卡,在春节的日子里,从来没有伸手去戳那一些飘飞的红包,而其实,只有两个的微信群、只有十余个的朋友圈,注定是寂静的,甚至连旁观者也算不上。在几亿元的庞大市场面前,手机的那扇门后面只有唯一一个捡来的红包,并非需要戳痛指头获得,也并非需要制造屏声静气的紧张气氛,把这仅有的6元零钱发放出去,只是以一种简单的“狼来了”游戏方式实现。

基于信任背书的微信,那些主动参与的趣味和娱乐性被凸显,但只是成为一种虚拟游戏的核心。不应景、不趋利、紧闭关系链,一笑了之,偏执地再次关闭那扇门,再次回到寂静的屏幕,任它红包满天飞,任它在里面狂欢。游戏制造游戏,游戏又解构了游戏,红色的世界里最后其实是碎片,是碎屑,甚至是粉末——散开来,满地都是上瘾的粉末。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647]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