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25 不在此时此地

灾情在不断变化,数字在不断更新,这是人类的灾难,这是死亡的数字:晚上7:30,新闻播报的尼泊尔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为449人,到晚上8点,上升至688人,过了45分钟,遇难人数为758人,到21:20,尼泊尔警方称地震已经造成876人遇难。尼泊尔当局此前已宣布该国进入紧急状态。而到了23:00,最新更新的死亡人数为970人,接近1000人。

尼泊尔8.1级地震示意图

1000,绝不是这次8.1级地震最后的遇难人数,据预测可能造成的死亡人数会高达5000人。今天14:11分,灾难降临,此次强震震中位于尼泊尔博克拉以东80公里处,震源深度为20公里,属浅源性强震。地震专家分析,这次地震释放的能量是2008年汶川地震的1.4倍,烈度或将达到11至12度,震区需防范强余震二次破坏。8.1级地震,也是南亚地区8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而这也成为本世纪以来发生在陆地上的第五次八级大地震,前4次中国和智利各有两次:2001年昆仑山西口8.1级和2008年汶川8.0级地震、2005年智利8.1级和2010年8.8级地震。

尼泊尔,这座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国度,被称为世上最幸福的国家,穿梭印度教与佛教融合的寺庙中,每天都有人微笑着对你说Namaste。但是现在,微笑被死亡和伤痛取代,幸福被灾难替换,生命在呼喊,古迹在喊痛,在地震中,9层楼高的名塔达拉哈拉塔(Dharahara)因地震而完全摧毁,可能有400人被埋其中;老皇宫主墙开裂以及部分坍塌……由于这次大地震,珠穆拉玛峰发生雪崩,现在正是登顶珠峰的黄金时间,所以目前估计有1000余人可能失联,而中国也有三支登山队在珠峰,目前确认已经三死两伤。在监控拍摄的画面中,当地震发生时,北坡镜头出现明显晃动,而英国卫报在晚上更新消息说,一名喜马拉雅山脉登山者通过维特发出求救:“巨大灾难。整个区域都是遇难者。许多人死亡。严重受伤。更多的人如果得不到救治将死亡。”

地震现场

尼泊尔地震引发社交媒体的热议,截至21:40,新浪微博#尼泊尔8.1级地震#这一热门话题的参与讨论数为1.5亿,#西藏5.9级地震#的讨论数为603万。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总会产生某种想象性的依存感,在尼泊尔地震发生之后,中国西藏日喀则市聂拉木县、吉隆县吉隆镇震感强烈,有房屋倒塌,并有人员死亡,樟木口岸通讯中断。日喀则、定日、樟木、扎西宗乡等等这些地名,似乎总让我想起两年前的西藏之行,那一次经过日喀则,到达定日县,然后驱车经过樟木,经过扎西宗乡,最后抵达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来回驱车八个小时,除了道路的颠簸和崎岖,对于珠峰似乎没有一点印象:“这里虽然海拔5200米,但丝毫没有神秘感和征服的快感,与珠峰峰顶19公里的直线距离让我们无限接近这个世界最高山峰,但最后依然遥遥不可及。”

遥不可及是警戒,是阻碍,或者也是人和自然最后的阻隔,高大的珠峰甚至是模糊的存在,而现在一场地震似乎又让模糊的记忆凸现出来,但是面对死亡的灾难,尼泊尔、珠峰、地震、雪崩,又都似乎是遥远的存在,是的,我不在此时此地,或者说,地震不在我的世界里——14:11大地震动的时候,我正在我生活的这个小城,和小五一起出门,而外面阳光灿烂风和日丽,一派春日景象,而当傍晚,我再次行走在路上的时候,才从收音机的播报中知道了在遥远地方发生的地震。

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一年和第二年,都深入灾区进行过重建的报道;雅安地震发生的时候,我会回忆在一年前经过这个地方的情景,而此次地震又让我的依稀回到了那个陌生而模糊的地方。不在此时此地,仿佛是一种幸运,但是这种人类的灾难真的永远在我们之外?看那些环保类的纪录片,总是会被镜头里的场景震慑,但仅仅是一种感官上的难受,仿佛正在发生的这些改变永远会在身后发生,所以,灾难只发生在广播电视里,发生在新闻报道中,这或许也是每一个个体存在着的非理性那一部分,就像在《第11小时》的观感中所说:“在人类以自我为单位被分割的人生历程中,所有的努力都可能被分解,所有的付出都可能被抵消,所以那第十一个小时以及最后的59分59秒似乎永远发生在身后,发生在自然的时间状态中,发生在不会面临的末日虚构中——而最后的1秒像从来不会降落在自己身上。”

最后一秒真的是自己的想象?是身后无法抵达的终点?在这种侥幸的背后是不是一种冷漠和悲哀?就像这次地震,带来的是不是也只是单调的死亡数字的堆积?其实,我们都在慢慢接近第11小时,慢慢接近最后的59分59秒,本世纪五次陆地上发生的八级地震,死亡人数数以万计,再加上印尼的地震和海啸,日本的大地震,种种的灾难其实就发生在我们周围,在今天的中国地震台网上,除了尼泊尔的8.1级地震之外,还有14:23发生在重庆綦江区的3.1级地震,西藏日喀则吉隆县的3.6级地震和日喀则定日县的5.9级地震。

为什么人类会被逼向这第11个小时的最后一秒?“前面的漫长历史似乎是就是人类累积自身罪恶的时间。”而在“不在此时此地”的现在,59分59秒仿佛已经提前到来,不是遥遥无期,而是近在眼前。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442]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