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25 玲珑山纪行

        春雨又歇,恰逢晴日,没有什么可以选择的游玩场地,在我的建议下,儿子说要去10里外的玲珑山,2006年,或者2007年,儿子曾两次登上玲珑山,在他的记忆中,这些也许都模糊了,就像我们模糊了玲珑山应该的历史。
        这是免费公园,而山上的摩崖石刻和题碣早在80年代就列为临安市文保单位。从小路上山,还是有点初春的味道,大树遮荫,有点凉意。儿子对这里的石头、古树以及凉亭都没有特别的兴趣,唯有雨后初晴增势的瀑布,到时兴味盎然,霎霎水声在鸟语中背觉动听。青苔爬上了摩崖,字迹有些模糊了,醉眠石、九折岩、送瀑岩都被忽略了,连山上赫赫有名的琴操墓也放弃了,在儿子眼中,玲珑山并不具备深厚的历史积淀,他只是像往常一样经过。
 
        我们也是经过,不知道第几次登临此山,山上的很多景致都显得平淡,而那刚修葺的卧龙寺似乎也非深藏,3元的香花券其实就是门票,进入其中,我才发现,这邻近城市的寺院竟真的有和尚寓居于此。
        进山的最后一段道路正在兴修,卧龙寺的老和尚正在指挥,天王殿大门紧闭,好像就是前几年建造的,但在印象中一直未曾开过大门,从侧门进入,是一番新天地。据传,玲珑山上寺庙建于晚清,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为纵轴线布局,左右配以钟楼、客厢。山门呈拱圈形。山门两边有围墙,天王殿与大雄宝殿之间,隔一长方形天井,两侧为东西客厢。

        依次行近,香客有些,念经的和尚在努力做着功课,有几个年轻灵秀,一旁解签的老人说,他们现在做的功课是关于午膳的,大致意思是和菩萨打个招呼,要吃午饭了。果然不久,便看到了和尚手拿饭餐经过,豆腐、豆瓣、榨菜、竹笋,这几样素食构成了他们中午的膳食。
        我还是有点惊奇于他们日常的生活,距离城市如此之近,或许这些和尚不是本地人,但是说实话,他们是无法独立于这个城市、这个社会的,这寺里的一切建筑似乎正与时代同步,不断翻新,南侧2年前还新建了观音殿,“脚力尽时山更好,莫将有限趁无穷。”,里面现存的一些斑驳泥墙和苍桑回廊应该也要马上拆除了。

        出得寺门,沿大路回走,倒是一番春天的美景,野笋、蕨菜都已经到了采摘的季节,连季节未到的野草莓竟也有些成熟了,穿过荆棘的收获,倒别有一番趣味,儿子品尝着山野果实,自然颇感乐趣。加上潺潺涧流,潆绕于寒林岩石之间,这徒步穿行于玲珑山,儿子的感觉比功臣上好多了,这大致就是玲珑山多景致,一步一换景,不会有太多视觉疲劳。
        这里的山,平平的坡,缓缓的崖。这里的水,也尽是些溪涧和沟渠,沖淡而不起波澜。没有特别的精致,也没有特别世俗,完全是一副乡村野夫的模样,这大约也是和尚们,能避近处的喧嚣,而寓居于此的一个原因吧。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634]

思前: 书殇

顾后: 哪及山家野笋香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 1条留言
  • 点点点2009-04-27 10:41:53回复
  • 在我记忆里留存着30年的玲珑山印象。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