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11 2.5天的假期

公开赋予作家一副健康的肉身,透露出他喜欢略带苦涩的白酒与半生不熟的牛排,对我而言是更具奇迹、更富高贵本质的艺术产品。
        ——罗兰·巴特《神话——大众文化诠释》

不是白酒,是日本清酒,酒精度18°,据说是以大米与天然矿泉水为原料,经过制曲、制酒母、最后酿造等工序,通过并行复合发酵,酿造出的酒醪,经压榨后制得的清酒。塞班超市的货架上取下,按照美国法律出示证件付钱购买。小小的瓶子是有些精致的,而设计也体现了实用性和艺术性,上面盖子取下之后就是喝酒的杯盏,倒出清澈透明的酒,仰头喝下——却并非是以前喝过白酒的味道,也没有黄酒的口味,清淡得仿佛是白开水。

台风天不出门便在酒店里对饮起来,欲望满足,却像无欲的境界。而那牛排呢,是在台风到来之前的一楼BBQ食用的,在那长长的通道上摆着四五张桌子,夜晚明灭的灯光下甚至可以听见不远处海浪拍打的声音,自己挑选,专业烧烤,总是带着一种享受的快感。而那弹着吉他的献唱者会走到你的面前,谈奏一首抒情的歌曲,知道我们是中国人,便唱起了周华健的《朋友》,半生不熟的并非是牛排,而是他的中文,尽管如此,还是能在异域感受到一种乡情,不是绵长而隽永,却是熟悉而亲切的。

所以既没有略带苦涩的白酒,也没有半生不熟的牛排,却有着一种向艺术靠拢的感觉,但我不是作家,也没有特别健康的肉身,如此看起来,在度假中的主体世界里,所谓神话的建构和解构其实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或者并非是神话在大众文化中的阐释,而是把度假从某种“职业”的独特性中解脱出来,不是为了追求冲突,也不是寻找无趣的具体化把戏,只是在职业之外获得纯粹的娱乐和休闲。像巴特所说,那正在研读Bossuet的纪德,人却往刚果走,不是带着书远行,也不是在行走中创作,而是在成为“伪工作者”和“伪度假者”之间既在工作,也在生产。

“度假中的作家”是一个被批评的群体,不是超人却希望“将上天赋予他的人造独特性发挥作用”,所以甚至会不喝白酒,不吃牛排,用一种被质疑的方式寻找超人般的存在。而在这样的职业神话之外,度假其实对每一个人开放,去超市买一瓶日本清酒,或者在吃牛排时听一首并没有艺术水准的吉他,这是度假中的我们,生活中的我们,日常中的我们。没有职业,所有的东西都归还给了自己,自己的时间,自己的喜好,自己的选择,自己的假期。为什么在出发之前要赶着将照相机修好,为什么任凭被海水泡过的手机丢弃在沉默的桌子上,为什么在台风光临之后要拍下那些看得见的遗迹?其实都像清酒和牛排一样,是完完全全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没有工作的地方,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新鲜,充满了唯一一次的独特经历。

其实看上去真正只有2.5天的假期,却是一种永难忘的经历,纯粹的娱乐和休闲,纯粹的遇见和发生,纯粹的无扰和自主。出发是一种隔离,回来也是一种隔离,而只有返回现实的时候,才看起来像是对于“度假中的作家”神话的真正废弃,工作、会议、文件,都远离“略带苦涩的白酒与半生不熟的牛排”,远离清淡的日本清酒,远离生疏的吉他曲。而那个刚出台的意见,把2.5天的休假变成了一种倡议,看起来是“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的体现,是在鼓励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但其实完全是职业中的变体,“周五下午+周末”也只是一个看不见的神话。

而在神话之外,总会有一张从远方寄来的明信片,“红色汽车和黄色汽车之间的那个小点就是我,时速110。爱你的,萨姆。”当道路被堵塞,只有一个点的那个人不是“度假中的作家”,而是保持110码的时速、拥有健康肉身的作家,一辆摩托车,一个目的地,一种对暖和而又美丽西部的向往,没有2.5天的假期束缚,没有职业的独特要求,就这样化成一个象征,在自己充满艺术特质的世界里远行。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742]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