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4《广州案》:正是终结判官生涯之时
乔泰睁开两眼,看见狄公手中的雨龙剑,微微一笑:“你我以此剑相识,也以此剑作别。”
案件已经水落石出,幕后凶手梁甫在被揭穿阴谋之后猝死,似乎一切都走向了圆满的结局,但是大食人曼苏尔深夜潜入府邸刺杀狄公,狄公随从乔泰见状用胸口抵住曼苏尔的剑,狄公也在醒来之后用随身的雨龙剑刺向了曼苏尔,曼苏尔最终毙命,而乔泰也被暗剑所伤,在弥留之际,狄公将雨龙剑放在乔泰身边,最后说了一句:“乔泰,雨龙剑就留给你了。我平生最好的朋友已经血染此剑,我绝不能再用它。”
由雨龙剑相识,也将与雨龙剑作别,这成了乔泰命运的谶语,狄公系列故事中的《黄金案》里,狄公初遇剪径的乔泰并收其为助手,乔泰跟随狄公就曾说过一句:“如果我命中注定死于刀剑之下,但愿会血洒此剑。”这是对狄公忠诚的象征;在《漆屏案》中,算命先生曾对乔泰有过预言,乔泰之后就说过:“他看过我的手掌,说我会命丧刀剑之下。我说那样最好不过了。”命丧刀剑之下,是生命终结之象征,但是乔泰认为是自己最好的归宿,这也是一种忠诚。两次忠诚的表白,当曼苏尔的刀剑最终杀死乔泰,乔泰是为救狄公而殒命,对他来说,谶语就是归宿。但是这一种身死的结局对狄公来说,一定是悲伤,当他将龙雨剑安置在乔泰身旁,与乔泰最终作别,为他奏响的是《将士凯旋》,听到旋律的乔泰最后睁开双眼,欣然一笑,“打胜仗了!”随即魁梧的身躯震颤了一下,面上的笑容就此凝滞,留下的是狄公无尽的悲恸,是陶干面颊上滑下的清泪。
跟随多年的乔泰最后死于刀剑之下,一言成谶,这是高罗佩狄公系列小说中情绪爆发达到高潮的一幕,也正由于此,高罗佩将其作为狄公系列小说的最终篇章,而这终章也是狄公从之前想要身退到最后践行的一个标志,在御史大夫柳道明被杀一案水落石出的时候,狄公就曾说这是他所办的最后一案,“从此以后,我要将全副精力都投入政事中去。若是某些政事中亦有作奸犯科之举,类似这柳大夫一案,我也会命他人去查办。”狄公看到了终结自己判官生涯的时间节点,乔泰之死更是从情绪上、心理上让他为自己的判案生涯画上句号。但是在乔泰身死之前,狄公还曾想到自己未完成的使命,那就是为身边跟随自己多年的亲随安排归宿:当马荣在《柳园图》之后娶了木偶艺人老袁的孪生姐妹蓝白和珊瑚,乔泰和陶干也应有一桩合宜的婚事,“一旦回到京城,就得着手办理此务,不过自然颇为不易。”狄公的想法刚刚萌生,不想当晚曼苏尔潜入府邸刺杀狄公,而乔泰因此命丧刀剑之下。
乔泰最后和龙雨剑一起,而陶干这个曾经因为妻室不忠而厌恶女色的男人,终于在遇见盲女人兰莉之后也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他对兰莉的暗示是:“我向来孤身一人,家中并无妻室,不过以后会有一位,无论何时,只要你点头就成。”他邀请兰莉有朝一日来到京城和自己在一起,实际上就是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而兰莉也在听到蛐蛐之声时,委婉地说出了内心的想法:“那正是金钟!你若是仔细留意,就会听出它的鸣声中不仅有安宁之意,更有欣悦之情。”安宁河欣悦是去去金钟发出的声音,也是找到归宿之后的一种心态。马荣娶了孪生姐妹,乔泰和龙雨剑在一起,陶干也终于和兰莉终成眷属,这对于狄公来说,便是真正身退之时。高罗佩这样安排狄公和相关人物的最终归宿,也是让自己的创作进入终篇。
但实际上,高罗佩并没有最终给狄公系列小说的创作画上句号,在海涅曼出版社的要求下,高罗佩之后又写作了“新新系列”的两部作品《项链案》和《中秋案》。这当然可以看做是市场需求使然,而对于高罗佩来说,《广州案》作为终篇,其中的悲剧气氛和整个系列有点不相协调,在《铁钉案》中洪亮也被歹人杀死,在此书出版之后曾有人写信给高罗佩,抗议洪亮之死,比起乔泰之死,洪亮似乎更有一种莫名奇妙的感觉,这其实反映了读者对英雄最后命运的心理期待。到了这一部的乔泰之死,深沉凝重中更多了一份悲惨,他的以身殉职看上去也本可避免,英雄以这样的方式落幕的确显得有些压抑——高罗佩为何要安排这样的结局?狄公的身退是不是还有其他的隐情?
编号:C38·2221105·1892 |
实际上,乔泰身死和陶干找到合宜之人,都是高罗佩围绕着情做文章,这种情是一种真情,无论是乔泰对狄公的忠臣,还是陶干抛除偏见重新发现女人,都是真情的发现和实践,而在《广州案》里,高罗佩选择这个中国历史上的真实城市为背景,也是为了发现在宏观叙事中的微观之情,也是为了拨开政治迷雾之后看见人性之光。所以在故事的表象上,身为大理寺卿的狄公奉命出巡广州,为的就是揭开朝廷夺权大战中的真相,而其中关键的线索便是御史大夫柳道明。柳道明秘密出京来到广州,背负着特殊的使命,而狄公被命来广州,表面上是为了巡察户部所质疑番人经商一事,这其中就包括大食人、波斯人,以及和他们有关、被称为“水上人”的疍家人,实际上此次巡察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柳大夫,并查明他来广州滞留不归的原因——柳大夫来广州担负的使命和京城的权力斗争有关,其中就有大食人参与,按照狄公最初的分析,大食首领哈里发可能与我朝的死敌突厥人联络,那些在广州城南的大食货船,“不定也会给安南的叛军运送军火”,而此事关涉到皇室之争,“圣上病情加重,御医担忧即将龙驭上宾。武后正拉拢一干权臣,希图拥立摄政,朝中一切大权将归太后所有。朝廷坚称柳大夫失踪一事必须立即昭告天下,并任命他人接替,否则皇室将无人重整旗鼓。”
柳大夫出京引起各种猜测,而柳大夫最后在广州失踪,狄公在花塔寺发现了被杀死的柳大夫,更是让这一切变得扑朔迷离,按照狄公的分析,有人显然知道他们来广州的目的,“因此那不知名姓者必是京城里的一名高官,可以出席朝廷所有密会,并加入了与柳大夫为敌的一派,与其同伙引诱柳大夫前来广州,为的是要拖他卷入曼苏尔的图谋,然后再告他犯下叛国谋反之罪,从而除去这一政敌。”柳大夫看穿了阴谋,表面上与大食人联手实际上是要查出究竟谁是幕后指使,但是被对方察觉,于是柳大夫被人毒杀。柳大夫是京城争斗的关键人物,也是广州案的切入口,当柳大夫的尸身出现在花塔寺,他的身旁还有一只被压坏的蛐蛐笼子——柳大夫最爱蛐蛐,他最后留下的蛐蛐笼子是不是提供了最关键的线索?
狄公在广州巡察,当然首先是调查这里的大食人,曼苏尔身为大食人在广州的首领,乔泰得以接近;在姚泰开的安排下,乔泰见到了曼苏尔,也见到了曼苏尔招来的舞姬祖母绿,不想在宴会上祖母绿被曼苏尔痛打了一顿,而祖母绿也并没有被曼苏尔控制,她告诉乔泰是为自己的主顾服务,所以乔泰需要知道她背后的主顾是谁。而陶干则夜遇盲女兰莉,在兰莉住处发现了蛐蛐,兰莉说自己捉蛐蛐是为了卖钱,金钟就是在花塔寺捉住的,但很明显兰莉和柳大夫之死有关,按照狄公的分析,“那盲姑娘送这信封给你,足证她心怀善意,但是柳大夫遇害时,她就在当场。”她是这场命案的目击者,掌握着重要的线索,而且之后偷偷将一封信塞给陶干,信是柳大夫写的,“这是柳大夫随手写下的记录,关于三名大食人在收货之后付给他的钱款。他并未注明究竟是何种货物。其中有曼苏尔的名字,另外两人则写作阿赫迈德与阿齐兹。”而兰莉偷偷将柳大夫的信给陶干,按照狄公的分析,“身为目盲之人,她不可能拣起掉在桌上或街上的纸片,定是从死者的衣袖中摸出,趁凶手不注意时,将这信封抓到手里,又从柳大夫的尸身上取走了金钟。她对你讲述的如何在经过花塔寺时听到蛐蛐叫,全是无稽之谈。”
大食人的线索自然引出了母亲为波斯人的倪船主,父亲是大食人、母亲是下等的疍家妓女的祖母绿,以及和盲女人兰莉身形相似而被误杀的刺史夫人……柳大夫被杀案看起来和国家命运相关,和高层权斗有关,但是随着层层深入,这些都变成了表象,而案件的内核却只是一个情。鲍刺史的妻子虽然被当做是盲女兰莉而被误杀,实际上里面就有一段情感的纠葛,刺史夫人曾经和倪船主相好,因为吵了一架倪船主出海远航,一年后返回广州才知道她已经嫁给了刺史,但是和刺史在一起也不诚心,于是被曼苏尔俘获,但曼苏尔又对她进行敲诈……当案件陷入迷局,狄公又要被召回京师,于是他以退为进发布了告示:“大理寺卿狄仁杰,今巡按广州,查得一尸,乃是一名朝官,犯下谋反大罪,被朝廷重金悬赏,故从京师逃逸至此。验尸后证实此人系被毒杀,如今依律分尸,枭首示众三日。若有人曾杀叛贼,见此告示,可亲去大理寺卿处报知,并领取赏金五百两,之前若有作奸犯科之举,一概免除刑罚,唯死罪不在此列。”
告示一出,前来找乔泰的人是祖母绿,她对乔泰说的是:“要紧的是我可以去领那赏金,因为毒死他的人正是我。”柳大夫是被她毒死,是因为他们也是相好,而柳大夫也欺骗了她,“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时,我将毒药放人他的茶水中,若是他在二十天内服用解药,便会安然无恙,若是他欺骗了我,从此一去不回,我就要让他情债命偿。”就在乔泰听她说起和柳大夫的故事时,祖母绿却被人杀死,乔泰在接触中对祖母绿动了感情,当目睹祖母绿身死,他将蓝布斗篷盖在祖母绿身上,“对于你我二人,情爱便是死亡。就在那时,我看见了沙还有鲜红色在流淌……”之后祖母绿的尸身不见,最终在梁甫供奉祖宗灵牌的神龛内发现了祖母绿的尸身。狄公在和他下了一局棋中,梁甫也道出了自己的情变故事,其中就有让人瞠目解释的人性畸变。
梁甫和祖母绿也是相好,梁甫当初想为她赎身,但是祖母绿心比天高,于是最终引发了情变:
你以为若能满足她最大的愿望,即设法从贱民升为汉家贵妇,便能赢得她的心。想要办成此事,只能经由一位身居高位的朝官,因此你决意要跻身官场,而且还得尽快,因为你总是心中惶惶,唯恐有人会横刀夺爱,或是令她倾心恋慕,或是能使她如愿以偿。曼苏尔对她十分有情,她虽对曼苏尔无意,但你仍害怕她体内的大食血统迟早会发作起来,因此想要除掉曼苏尔。后来,你从一位京中友人那里听闻一事,有一当朝显贵,与天后一党关系密切,正欲扳倒御史大夫柳道明,无论何人帮忙成事,都会得到丰厚的奖赏。这下机会来了!你立即开始谋划,小心地盘算每一步,使你能够赢得王后。你将此巧计献至那朝臣面前,又……
狄公分析了这段情感纠葛,而梁甫身上还有着让人感到恐怖的畸形心里,兰莉就是他的妹妹,他想要娶兰莉为妻但遭到了拒绝,“当她入睡时,我就拿热油浇入她的眼中,我怎能允许一个胆敢嘲笑我的女人另觅其他男子?她非但没有咒骂我,反而可怜我,好个伪善的小贱人!”后来梁甫雇了最上乘的飞镖手要除掉她,不想杀死的是御史夫人。按照梁甫的说法,“祖母绿瞧不起我,因为她知晓我的本来面目,我只是一个懦夫,不但惧怕他人,也惧怕自己,于是她想要离我而去。但是如今,她全身涂满香膏,这美人将永远留在我身边,我要跟她说话,每夜诉说我对她的爱意,再也没人会横插进来。”在和狄公对坐讲述自己的畸变故事,梁甫甚至在那碗茶里下了毒,但是狄公趁机调换了茶杯,最后梁甫毒死了自己。
御史夫人的遭遇和情有关,祖母绿之死和情有关,柳大夫之死也和情有关,当然梁甫作为罪魁祸首,更是人性畸形的象征。“无论情形如何,这一惨案已降格为一桩不甚要紧的事件”,也正是由于这些情感的纠葛带来了悲剧,而狄公也从中产生出了身退的想法,“狄公忽然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以后不但会有更多短兵相接的交锋,并且还会有人丧命,甚而血流成河,想到杀戮横死森然降临,不禁浑身一竦。”但是在想退未退之际,大食人曼苏尔却上演了最后的刺杀,乔泰身死也助推了狄公身退的决心,而狄公之身退也像案件本身一样,从宏大叙事中解脱出来,“降格”成为和人性有关、和情感有关的故事:雨龙剑永远和英雄在一起,《将士凯旋》中以泪作伴,蛐蛐传出的是安宁欣悦之意。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4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