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08 他们,12.8克拉玛依
325条生命,288张稚嫩的笑脸,一场大火瞬间让他们化为灰烬,克拉玛依,这个戈壁和油田组成的城市,16年前的12月8日,却成为人们记忆中最黑暗的日子,除了紧锁的鬼门关、魔鬼利齿式的铁门,“让领导先走!”这个最震人发聩的声音,依然还在那个时代记忆的最深处回响。
![]() |
1994年12月8日18时20分左右,新疆“两基”教育评估验收专场文艺演出在克拉玛依市友谊馆举行,舞台光柱灯烤燃纱幕,燃起大火,一个声音高喊:“大家都坐下,不要动!让领导先走!”20余名领导成功逃生,325人殒命,132人受伤,死难者中288人是学生,37人是老师、家长和工作人员。那个名为《情暖童心》的节目,成为一个划时代的嘲讽,逃命的厕所成为领导的权利,不报警成为领导的作风。况丽,大火发生时,她凭借著对地形的熟悉钻进了厕所,又凭著成年人的力气,把原本可塞三十人以上的厕所反锁,任凭孩子们哭喊也绝不开门,事后在厕所门外地上发现一百多具学生尸体。事后,因为克拉玛大火而犯玩忽职守罪,1995年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当时在场的最高级官员方天录因为不报警被判5年,据报道,火灾事故后,有14位官员和友谊馆工作人员因渎职罪被判最长达七年的徒刑,而所有被判刑的这14人都在服刑两到三年后获释。
或许,我们不能还原16年前的那个夜晚,或许,我们不愿重现那个悲惨的时刻,但是当我们在16年后审视这场大火的时候,已经远远超出了一场普通火灾的给予我们的沉重,独立记者昝爱宗说:“在他们眼里领导是人,老百姓不是人,老百姓是二等公民。这就是一个官本位的悲剧。”凤凰卫视在火灾12年后做了一期《克拉玛依大火纪念》的专题,对于这些官员,节目用了“偷生”这个带有巨大讽刺的词来形容,而央视记者陈耀文在2007年的博客上说:“今天是公元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八日,我在此,为十三年前,因为官员们人性泯灭,因为官僚主义肆虐,因为形式主义猖獗而遭受残害的三百二十三个生灵,深深地匍地祷告!!!”1994年12月8日火灾发生后,陈耀文是当时赶往现场制作“焦点访谈”节目的记者之一,然而这个节目到现在都没有播出,时任中国中央电视台台长的杨伟光,在他退休后的2009年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表示:
克拉玛依大火后《焦点访谈》做了一期节目,非常感人。但播出去后对克拉玛依地方的形势会产生什么影响?记者说当地的领导希望播这个节目。我问他,你这个节目是起火上浇油的作用,还是起灭火的作用?当时孩子死了,干部全出来了。如果放到现在,网上一炒,就不得了了。我让他们先压一下,那个记者含着眼泪拿着节目带子出去了。3天之后中宣部就发出了通知,要各个媒体都不要再炒克拉玛依的事了。
火灾12年后,陈耀文说,“我抑制不住心海里的波澜,总觉得该做些什么,以告慰那些冤魂,告慰那些夭折的花朵,告慰那些愤怒的生者……”,他以《迟来的报道——克拉玛依“12.8”特大火灾事故揭秘》为题,在个人博客里连续发出四篇详细的图文报道。也算是对那场人祸交代了一个记者最基本的良心。
如今,那个埋葬280多个孩子的“小西湖”墓地依然寸草不生,一片狼藉,那个夺取325条生命的克拉玛依友谊馆只剩下一面破败的墙,16年只是一个记号,他的背后有着太多太多值得思考的东西,有一张网友设计的纪念图上说,“光明之山”重106克拉,“世纪钻石”重273克拉,“非洲之星”重530克拉,他们12.8克拉玛依,最贵重的是生命。
是以为记。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639]
思前: 突袭
文以类聚
随机而读
- 1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