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死者的旅行

  • 编号:X38·2231113·2028
  • 作者:【法】欧仁·尤内斯库 著
  • 出版: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版本:2023年07月第1版
  • 定价:86.00元当当43.00元
  • ISBN:9787532792184
  • 页数:391页

《拜访死者的旅行》收录尤内斯库创作后期的代表作《麦克白特》《这个乱七八糟的世界》《带手提箱的男人》《拜访死者的旅行》。尤其后三部戏的自传性质一部比一部明显,这种所谓的自传性并非指具体的经历,更多的是指人生体验。《麦克白特》是对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的改编和再创作,把这部经典戏剧置于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结构中,既可以看做是具有独立思想和艺术价值的戏剧作品,也可以看做是对《麦克白》的解释和评论。《这个乱七八糟的世界》改编自尤内斯库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孤独者》。《带手提箱的男人》讲述主人公“第一人”是个漂泊者,始终带着他的手提箱在寻找,寻找母亲,寻找妻子,寻找母亲的真实姓名,寻找自我,寻找家园……《拜访死者的旅行》讲述主人公让在阴间旅行,遇到的都是他家里的亡灵,他一直在寻找母亲,但直到最后才终于与母亲相见。《拜访死者的旅行》为《尤内斯库戏剧全集》的第五卷。

伦理学

  • 编号:B35·2231113·2027
  • 作者:【荷】斯宾诺莎 著
  • 出版: 商务印书馆
  • 版本:1983年03月第1版
  • 定价:43.00元当当21.50元
  • ISBN:9787100011631
  • 页数:270页

《伦理学》全名为《用几何学方法作论证的伦理学》,该书用几何学的方法写成,认为只有凭理性的能力获得的知识才是最可靠的知识,人有天赋的知识能力,世界是可以认识的。斯宾诺莎写这部著作花费了十多年的功夫,从1662年写起,到1675年才完成。在他生前,这部著作并没有发表,死后才由他的友人出版,而出版不久,就被当时的荷兰当局视为“亵渎的、无神论的学说”,禁止发行。斯宾诺莎的世界观是在尼德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急剧发展的时期形成的,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他的哲学思想应该看作是对资产阶级自由的论证。《伦理学》从本体论、认识论开始,最后得出《伦理学》的最高概念自由,为人的幸福指明了道路,可以说,自由是斯宾诺莎哲学的核心和最终归宿。本书由《论神》《论心灵的性质和起源》《论情感的起源和性质》《论人的奴役或情感的力量》《论理智的力量或人的自由》共5部分内容组成。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 编号:H21·2231106·2026
  • 作者:【英】特里·伊格尔顿 著
  • 出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版本:2018年05月第1版
  • 定价:59.00元当当29.50元
  • ISBN:9787301292914
  • 页数:328页

特里·伊格尔顿,是当代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和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批评家,伊格尔顿的《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初版于1983年,是伊格尔顿向英国普通读者系统介绍和评论西方世纪文学理论的一本专著,作者将起自俄国形式主义的纷繁复杂的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革命梳理出从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从现象学、诠释学到接受美学以及精神分析理论三条主要的发展脉络,对其产生和流变、问题和局限进行了深入分析。本书导言《文学是什么》对文学进行了重新定义和梳理,整部书分为《英国文学的兴起》《现象学、诠释学、接受理论》《结构主义与符号学》《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和《结论:政治批评》六个部分,本书新版作者新增了一篇“二十五周年纪念版序言”,对文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新的反思。

等待戈多

  • 编号:X38·2231106·2025
  • 作者:【爱尔兰】萨缪尔·贝克特 著
  • 出版: 湖南文艺出版社
  • 版本:2022年08月第1版
  • 定价:49.80元当当24.90元
  • ISBN:9787572605826
  • 页数:176页

1952年《等待戈多》问世,次年1月在巴黎巴比伦剧院上演时获得了巨大成功,连演了三百多场,成为二战后法国舞台上叫座的一出戏,它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欧、美、亚许多国家同时上演,一直上演不衰,确立了贝克特作为荒诞派代表戏剧家的地位。《等待戈多》写的是发生在两个黄昏的事情,但是没有什么情节可言。在这部剧中,两个流浪汉一直在乡间的小路上等待戈多,他们日复一日地等待着。没有人知道戈多是谁,他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等待戈多?他们不知道,没有任何人知道。他们一直等待的戈多,仿佛一个巨大的隐喻,象征人类无法摆脱的虚无与宿命感。《等待戈多》表现的是一个“什么也没有发生,谁也没有来,谁也没有去”的悲剧。作品着重表现人的心态、心理活动过程以及人的心理活动障碍,作品中的人物没有鲜明的性格,作品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

拆词

  • 编号:S29·2231106·2024
  • 作者:多多 著
  • 出版: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版本:2020年10月第1版
  • 定价:49.80元当当22.40元
  • ISBN:9787559468017
  • 页数:168页

“我从未把语言当成工具。如果把语言当成艺术,也是很低层次的一个说法。语言其实,是我生命中的一个困境。”这次多多将重点放在了“拆词”上,拆词的核心是“打破—发明—重铸—创造”,代表着多多近期重要的诗学精神,传达出他对词与义关系的全新认知,提倡回到原点,不落窠臼,不被固有认知所限制,回到事物初的面目,如《想要说》:“想要说:说出/说出来吧/说出它来吧/说最短的/说词/说出这个词。”本书为多多全新诗集,收录了多多创作于1996年至2022年期间122首作品,包括《墓园仍在接纳》《穿越日常》《词语磁场》《拆词》等。诗集之中除了诗歌作品之外,还收集了17幅珍贵的诗人油画作品及诗歌手稿,是一部具有艺术广度与诗学深度的作品。诗歌是他的触角,而绘画却是其诗歌创作的另一种艺术延伸,二者互为补充,互为观照。

图像学

  • 编号:Y13·2231106·2023
  • 作者:【美】W.J.T.米歇尔 著
  • 出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版本:2020年06月第1版
  • 定价:62.00元当当31.00元
  • ISBN:9787301311424
  • 页数:328页

什么是图像?图像与文字的关系如何?文字之外,图像如何传达思想和情感;图像之内,文字怎样佐助读图,塑造思想形象?这是古今中外众多文人学者试图解决的问题,本书建构的就是关于如何读图、解决图文之间张力的一种理论。“我的目的是探讨我们对形象的‘理论’理解何以置身于社会和文化实践中,置身于一种历史中……”文学批评家W.J.T.米歇尔在书中《什么是形象》一文中说,“不管形象是什么,思都不是形象……”他在书中通过把形象与词语相比较,或更准确地说,通过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待形象而探讨了形象的本质。米切尔以颠倒的历史顺序分别论述了四位理论家:古德曼、贡布里希、莱辛和埃德蒙·伯克。讨论了文本与形象、眼与耳、自然与习俗、空间与时间之间的结构差异。全书包括《形象的观念》《形象与文本:差异的比喻》《形象与意识形态》等三部分组成。

历史及其图像(上、下)

  • 编号:Y11·2231106·2022
  • 作者:【英】弗朗西斯·哈斯克尔 著
  • 出版: 商务印书馆
  • 版本:2020年10月第1版
  • 定价:138.00元当当69.00元
  • ISBN:9787100168168
  • 页数:922页

《历史及其图像》初版于1993年,是英国著名艺术史家弗朗西斯·哈斯克尔撰写的一部具有开创性的艺术史巨著。本书对西方史学界长久关注的“图像的历史想象”问题做了深入探讨,对“图像证史”的传统进行了全面梳理。图像在历史阐释中一直扮演着作为史料的重要角色,无论是钱币、绘画、雕刻、建筑,还是其他历史遗物,都在传达着文字记载所无法传递的信息,但图像的意义又不仅仅局限于其史料价值,更在于它背后隐藏的历史事实,甚至“历史本身”。作者以16、17世纪钱币学家、古物学家,18、19世纪历史学家、文化史家、艺术史家在这一领域的重要著作为线索,通过考察瓦萨里、温克尔曼、黑格尔、布克哈特、米什莱、罗斯金和赫伊津哈等历史学家的著作与观点,揭示了“图像证史”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指出了其中无法避免的思维和情感陷阱,这些陷阱既是西方艺术史学史中的经典问题,也是艺术史学科引人入胜的地方。

试论疲倦

  • 编号:C38·2231106·2021
  • 作者:【奥】彼得·汉德克 著
  • 出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版本:2016年10月第1版
  • 定价:49.00元当当24.50元
  • ISBN:9787208140813
  • 页数:384页

《试论疲倦》收录了汉德克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2013年创作的5篇独具风格的叙事作品,即《试论疲倦》、《试论点唱机》、《试论成功的日子》、《试论寂静之地》和《试论蘑菇痴儿》。这五部“小说”对传统叙事形式的解构,比之汉德克之前所有的作品都要走得更远,几乎可以说是创造了一种新的文体。它们是内心的独白,也是心灵的旅程。无论叙事形式如何变化,汉德克始终关注是自我与世界的关系。《试论疲倦》中的疲倦是一种重要的感知世界的方式;《试论点唱机》则回忆和召唤逝去的时光;《试论寂静之地》所说的“寂静之地”竟然是厕所,作者以独到的表现风格完全超过了人们习以为常及不言而喻的东西;《试论蘑菇痴儿》塑造了一个虚构的对蘑菇着迷发狂的人物,从好奇、追寻、痴迷、癫狂,再到逐渐冷静、抽离、解脱,汉德克借此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回顾和反思。

摄影小史

  • 编号:Y51·2231106·2020
  • 作者:【德】瓦尔特·本雅明 著
  • 出版: 北京日报出版社
  • 版本:2022年11月第1版
  • 定价:49.00元当当24.50元
  • ISBN:9787547743867
  • 页数:176页

本书收录本雅明的《摄影小史》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等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本雅明着重论述了摄影在19世纪的发明对美学理论、艺术活动,乃至整个现代文明产生的巨大影响。在他看来,以摄影为代表的机械复制技术“能够运用在一切旧有的艺术作品之上”,并“以极为深入的方式改造其影响模式”。在《摄影小史》一书中,瓦尔特·本雅明对诸如“灵光”、“机械复制/灵光消逝”、“政治的美学化/美学的政治化”等影响深远的文化批评概念做出了澄清。作为对摄影、电影的批评实践中的丰碑,《摄影小史》一书不仅为人们理解这两个媒介提供了一种全新且富于启发的视角,对尼塞福尔·尼埃普斯、欧仁·阿特热乃至奥古斯特·桑德这样的摄影先驱及他们的美学、技术成就做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评判,也极为深入地讨论了摄影、电影与绘画之间纠缠不清、若即若离的关系。

简论上帝、人及其心灵健康

  • 编号:B35·2231106·2019
  • 作者:【荷】斯宾诺莎
  • 出版: 商务印书馆
  • 版本:2010年07月第1版
  • 定价:29.00元当当14.50元
  • ISBN:9787100068758
  • 页数:175页

本书分为两卷和两个附录,卷为“论上帝”,第二卷为“论人和属于人的东西”,附录一为“论实体、自然、上帝”,附录二为“论人的心灵。第一卷有十章内容,对上帝的存在、上帝是什么、上帝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论述;第二卷有二十八章内容,阐明了他关于人的境况的看法,对人如何受被动感情的影响、人的理性的御用以及用什么方法能够达到人的康乐和完善的自由等问题进行了阐述。这部著作各部分的确切著述年代,是为注释家纷争颇多的一个问题,尤其是被插入第一卷第二章以后的两个《对话》,绝大多数注释家认为是斯宾诺莎思想最早的萌芽,它的著述年代最早估计推溯到1651年以前,并认为是研究斯宾诺莎思想形成的重要材料。第二个对话的著述年代,一般认为有可能在全书之后。但是也有认为这两个对话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同样写成于全书之后,是斯宾诺莎本人所附加,以阐明正文的思想的。

造型艺术中的形式问题

  • 编号:Y13·2231021·2018
  • 作者:【德】阿道夫·希尔德勃兰特 著
  • 出版: 商务印书馆
  • 版本:2022年09月第1版
  • 定价:45.00元当当22.50元
  • ISBN:9787100209441
  • 页数:145页

阿道夫·希尔德勃兰特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雕塑家和艺术理论家,他的实践和理论倾向于新古典主义立场,反对印象主义、写实主义和科学实证的方法,他的艺术思想集中反映在1893年出版的《造型艺术中的形式问题》一书中,瑞士美术史家沃尔夫林曾称赞此书“像久旱土地上一场凉爽清新的甘霖”。在书中,阿道夫·希尔德勃兰特提出了一个以古典时代遵循的艺术规则为基础的审美体系,通过“视觉与运动”“形式与形相”“空间观念与视觉表现”“平面观念与深度观念”“浮雕观念”等角度探讨了绘画和雕塑中的形式问题,试图展示并论证艺术自身的规律。希尔德勃兰特在《形式问题》中追求的是一种理想,即使在处理高浮雕或圆雕时,他也按理想的原则行事,他运用自己的“构形”方法把每一个肢体和每一个姿势都安排在同一视面上,同时给予各个部分以那种在马列的画中可见到的独立自主的相互关系。

论优美感和崇高感

  • 编号:B36·2231021·2017
  • 作者:【德】康德 著
  • 出版: 商务印书馆
  • 版本:2020年05月第1版
  • 定价:20.00元当当10.00元
  • ISBN:9787100180900
  • 页数:71页

《论优美感和崇高感》是德国著名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前批判时期重要的美学著作之一,于1763年撰写,次年在哥尼斯堡作为单行本出版,题名为《对优美感与崇高感的考察》。在康德的三大批判中,人们普遍认为第三批判即判断力批判是奠定近代美学理论的基石,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论优美感和崇高感大致看成是通向判断力批判的钥匙,是通向康德哲学深奥殿堂的入门书,也可以将其看成是康德晚年力图打通天人之际努力的早期尝试。正如书名所示,康德在书中对两个美学范畴优美感和崇高感作了精当的分析,比如他对两者比较的经典概括:美有两种,即崇高感和优美感。每一种刺激都是令人愉悦的,但却是以不同的方式;崇高感感动人,而优美感则迷醉人;崇高必定总是伟大的,而优美却也可以是渺小的,崇高必定是纯朴的,而优美则可以是经过装扮和修饰的。

瓦尔堡思想传记

  • 编号:Y15·2231021·2016
  • 作者:【英】E.H.贡布里希 著
  • 出版: 商务印书馆
  • 版本:2020年11月第1版
  • 定价:88.00元当当44.00元
  • ISBN:9787100168106
  • 页数:603页

阿比·瓦尔堡是20世纪卓越的美术史家和文化史家。他生前发表的著述并不多,很多重要的学术思想都零零落落地散布在其讲稿、日记、信札、纸条中。本书是瓦尔堡研究院前院长贡布里希教授在对瓦尔堡文献进行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撰写而成,是一部以历史学家的角度书写就的思想传记。贡布里希熟谙瓦尔堡学术成长所依赖的文化背景,精通瓦尔堡研究的文艺复兴问题,擅长心理分析,对瓦尔堡的生平与思想做出了深入探索和阐释。不仅这本书实现了两位美术史巨人跨越时空的对话,而且一起对古典传统的双重性做了演绎。书中共附有174幅插图,其中包括瓦尔堡一生各个阶段的照片、笔记本的内页和艺术品的图片等,另附有一篇扎克斯尔所撰写的关于瓦尔堡图书馆历史的回忆录,生动而全面地展示了这位艺术史上关键人物的学术生涯和学术思想。正如《艺术通报》所说,此书是“一部绝佳的思想传记,叙述清晰,感人至深”。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 编号:B83·2231021·2015
  • 作者:【法】爱弥儿·涂尔干 著
  • 出版: 商务印书馆
  • 版本:2011年04月第1版
  • 定价:92.00元当当46.20元
  • ISBN:9787100070591
  • 页数:634页

爱弥尔·涂尔干是与马克思和韦伯齐名的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之一,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不可多得的集大成者之一。《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为涂尔干晚年之作,意图为从原始初民社会的基本互动方式,建构出社会构成的最基本元素,加以认识,正如导言中所说,“本书的宗旨,就是要研究实际上已经为人所知的最原始和最简单的宗教,分析这种宗教,并尝试做出解释”。涂尔干援引了大量人类学材料,从图腾制度出发讨论了宗教生活之构成的基本原理及命题,他认为,一个宗教体系倘若能够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我们就可以说这即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最原始的宗教:首先,应该能在组织得最简单的社会中找到它;其次,不必借用先前宗教的任何要素便有可能对它作出解释。此外,《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还反映了涂尔干晚年思想的重要转向,即用社会决定论来构建道德个体主义的理论企图。

灵魂论及其他

  • 编号:B31·2231021·2014
  • 作者:【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著
  • 出版: 商务印书馆
  • 版本:1999年01月第1版
  • 定价:69.00元当当34.50元
  • ISBN:9787100010924
  • 页数:479页

《灵魂论及其他》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重要著作,收有《灵魂论》、亚里士多德《灵魂论》汉文译者绪言、《灵魂论》章节分析、《灵魂论》正文、《自然诸短篇》、《自然诸短篇》前言、《自然诸短篇》的编次、《自然诸短篇》撰写的先后等详细内容。本书为西方心理学史上开创性著作,亚里士多德阐述了他对生与死、睡与醒,以及其他心脑问题的深入思考。他按其四因说在书中阐述了心理实质概念,以为灵魂、肉体是形式和质料的统一,犹如”刃”之于”刀”,没有质料,就没有形式,这是承认先有物质,质料,后有精神、灵魂的唯物观,但作者认为形式是最后决定者,它决定物体的性质,则又陷入唯心观。译文依据贝刻尔校订的《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三卷,牛津,1837年印本译出,同时参照了路白丛书希英对照本和其他版本校订。

美学史

  • 编号:B64·2231021·2013
  • 作者:【英】鲍桑葵 著
  • 出版: 商务印书馆
  • 版本:2019年03月第1版
  • 定价:75.00元当当37.50元
  • ISBN:9787100170741
  • 页数:693页

《美学史》是一部比较详细而完整的西方美学史专著,初版1892年它的主要读者对象乃是有志于从哲学上了解下列问题的人们:按照世界史上各个不同时期的主要思想家的设想,美在人类生活的体系中究竟占有什么地位和具有什么价值?《美学史》重点论述了自然美同艺术美的关系,从论述美学史和美的艺术史、自然美和艺术美、美的定义及其与美学史的关系入手,在对这些关系作了明确阐述的基础上,按美学史发展的线索对各个时代的美学理论予以考察和论证,并叙述了各个时期审美意识的特征以及这些审美特征赖以形成的历史基础和现实条件。作为一个新黑格尔主义者,鲍桑葵对上自古希腊罗马,下迄当代的美学发展历程作了全面、系统的考察,集中反映了作者的唯心主义美学史现,从这部美学史著中,不难看出,鲍桑葵的美学史观深深打上了黑格尔美学体系的烙印,也使它在科学性、正确性方面受到损害。

符号学理论

  • 编号:H46·2231004·2012
  • 作者:【意】翁贝托·埃科 著
  • 出版: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版本:2023年08月第1版
  • 定价:94.00元当当47.00元
  • ISBN:9787532792542
  • 页数:408页

《符号学理论》是意大利符号学家翁贝托·埃科的理论代表作,成功构建了一般符号学的理论体系,是继索绪尔和皮尔士之后的权威符号学论著。全书共分五章,味理论界提供了一般符号学的经典理论:绪论“迈向文化逻辑学”是皮尔斯关于逻辑学“只不过是符号学的另一种说法”的继承和发展,其中对符号学的分类,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最全面的表述;第一章“意指与交流”,把索绪尔的符号二元结构思想推进了一大步;第二章“代码理论”,是艾柯一般符号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埃科认为,代码不仅是符号系统的内部规则,也是制约此符号系统的通讯环境中的规则,他想借助于代码模型来建立一般符号学的规则系统;第三章“符号生产理论”,埃科认为符号的结构和功能是与符号生产过程密切相关的,符号的内容是与文化环境内符号生产过程紧密相联的;第四章“符号学的主题”,这一主题就是观察世界的方式,亦即符号化的过程。

爱因斯坦的怪兽

  • 编号:C38·2231004·2011
  • 作者:【英】马丁·艾米斯 著
  • 出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
  • 版本:2022年09月第1版
  • 定价:59.00元当当26.30元
  • ISBN:9787020173525
  • 页数:172页

“为什么我们对房间里的定时炸弹视而不见?”这是来自马丁·艾米斯对核武器的强烈抗议,也是对人类生命价值的有力重申。《爱因斯坦的怪兽》是毛姆文学奖得主马丁·艾米斯“原子弹主题”小说集,如同《1984》和《美丽新世界》一样,小说集描绘了一个即将到来的、并非不可想象的可怕未来。拥有巨力的神奇男子、核辐射下的神经质儿童、恶龙一样的犬科动物、永生不死的男人,以及“爱因斯坦的怪兽”——那些因核武器而失去人性的人、因核辐射而畸变的幸存者,这些充满想象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核灾难”前后的世界。这部短篇小说集聚焦核威胁的问题,艾米斯以其多变的文风和充满智性思考的故事,预言性地讲述了身处核威胁之下的现代人,以及未来人类的生活和精神状态,用寓言的形式对一味追求高效率而无视人性健全的现代社会发展模式提出质疑,用虚实交融的戏剧性故事,给当下世人以警醒。

电影考古学与世纪记忆

  • 编号:Y23·2231004·2010
  • 作者:【法】吉尔·德勒兹 等著
  • 出版: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版本:2023年09月第1版
  • 定价:65.00元当当32.50元
  • ISBN:9787507853315
  • 页数:440页

让-吕克·戈达尔于2022年9月逝世,他是法国著名电影导演、艺术家、批评家,他不仅是法国新浪潮的发动者和见证者,也在近半个世纪的创作中,对视听语言、电影制作模式、电影的政治介入性、论文电影、电影史电影等方面做出了卓悦的探索和贡献,尤其是他晚期代表作8卷本《电影史》,是电影史上最重要的电影史论文作品,自从作品问世之后,便引起独特的表达形式不断激起理论家、影评人和电影导演们的争论,法国著名的伽利玛出版社也曾破天荒出版过影片的字幕文稿。本书以《电影史》为中心,翻译了戈达尔围绕这部作品的创作所做的长篇访谈,同时选编了吉尔·德勒兹、迈克尔·维特、尤瑟夫·依沙布尔、安托万·德巴克、雅克·朗西埃等人对这部著作的评论。除了追溯《电影史》完成前的戈氏电影思想与《电影史》的创作方法、过程外,更多的是有关《电影史》在历史、美学、哲学、档案乃至跨界等多领域的剖析。

清晨之前的月亮

  • 编号:S55·2231004·2009
  • 作者:【美】W.S.默温 著
  • 出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版本:2023年07月第1版
  • 定价:65.00元当当32.50元
  • ISBN:9787208182226
  • 页数:276页

“我会记得此刻在这里的任何事物/任何事物任何事物/别的黑暗……”W.S.默温写作《花园时光》这本诗集时,年近九十,渐至失明,无法执笔写作,口授给妻子宝拉来写。全书收诗61首。像他往常的标志性风格一样,整部诗集没有一处标点符号。这部诗集里大都是短诗,关注的主题是时间的流逝、昔日记忆对当下生活的持续影响。他将遥远的过去和眼前的事物缝合在一起,并且在二者之间自如切换,展现了他诗中一贯的空气般的轻盈感和禅宗式的顿悟。一种与永恒同在的感觉,从那些最简单、日常的意象中浮现出来:早晨、落日、变换的四季、星辰、鸟群、昆虫,它们承载着时间、空间的连续,以及我们和自然世界之间的深层关联。此前出版的《清晨之前的月亮》收入的也是他八十多岁时写作的诗。两本诗集风格较为接近,合在一起,能够代表他近年的写作成果,体现了一个成熟的诗人在晚年对世界和生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