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12 子午伦敦眼⒃:“拳”神贯注的孤独“海盗”

瘦小的身材或许有着和体型不相符的能量,49公斤级的邹市明在奥运会拳击决赛中,以点数13-10击败泰国选手彭培宏,获得金牌,这枚金牌为已在末端的奥运征程画上了满美的句号,他也成为中国奥运拳击史上首位蝉联冠军的选手。

49公斤级被称为“次蝇量级”,这个名称本身就阐释着拳击运动员最小的身体重量级别,“junior flyweight”,只是相当于108磅比赛。在这个级别上能独步天下,邹市明的成功上暗含着某种“诀窍”,那就是他所独创的“海盗”式打法。邹市明在比赛在对抗中,时常会暴露身体的一些部分给对方击打,但这些身体部分都是无效的击打点,当别人攻击这些无效点时,无疑会暴露自己的有效击打点,这时邹市明会迅速的出拳攻击,一旦得分,他便立刻退开,让对方欲还手而不能。而在防守时,邹市明会采取且退且攻的方式,当对方看着他撤退,放松警惕的时候,邹市明便以迅雷之势,突然前欺出拳,那时对方想防就已经晚了。这种“一击即退”的战术,实际上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术,不让对方能轻易的攻击到自己,又可以在退让中觅机攻击敌人,攻击之后,绝不恋战,随即遁开,在等待新机会的来到。“海盗”邹市明似乎屡试不爽,特别是配上他瘦小而灵活的身形,仿佛不是在进行一场拳击比赛,而是十足的武术比赛。

自创”海盗“式打法,也让邹市明在奥运拳击的舞台上留下了太多的“中国印记”,邹市明是三届世锦赛的冠军得主,也是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得主。本届伦敦奥运会,邹市明为卫冕而来。他在男子49公斤级比赛中首轮轮空,直接晋级16强,8月4日,邹市明以14-11击败了古巴年轻选手索托。之后在8日进行的四分之一决赛中,邹市明以13-10击败哈萨克斯坦选手扎基波夫进入半决赛。在半决赛中,邹市明苦战三局和巴恩斯打成15平,不过邹市明小分胜出,在决赛中,邹市明以点数13-10击败泰国选手彭培宏获得金牌。

面带微笑,或许难掩心头之痛

尽管赛后泰国队以粗暴的方式抗议邹市明的夺冠成绩,但是邹市明以他的“海盗”打法确立了自己“次蝇量级”的霸主地位。在裁判高高举起邹市明的手宣布他的胜利时,邹市明也兴奋地伸出了两个手指做出“二”的姿势,这是他的第二块奥运金牌,第二次在巅峰中收获胜利心情,对于邹市明来说,他的成功也仅仅是一个个体的胜利,而31岁的他,尽管已经成为奥运的卫冕冠军,但实际上他仍然是一个业余拳手,而无法全面进入职业拳坛。

职业拳击与业余拳击的区别,并不只是戴不戴头套这么简单,除了对抗性大大提高以外,职业拳击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也是奥运会这样的业余拳击所不能比拟的。一场拳王争霸战,无论挑战者还是卫冕者的出场费,都高达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对于邹市明这样一个“国家体制”培养出来的拳击手,所有的收入也只是取得金牌之后的奖励。邹市明在获得2008奥运会金牌后,除了国家奖励的35万之外,贵州省只有40万,此外还有香港一家基金会奖励给邹市明8万美元和1千克黄金。这些奖励都是一次性的,而且最后真正可以拿到邹市明手中的,也是个有限的数字,甚至,邹市明北京奥运会拿金牌后,基本工资也只是才涨到了2000多元。

对于一个拳手来说,要想扬名立万,要想得到世界性的知名度,就必须进入职业领域,这里才是拳击手的天堂,而奥运会只允许业余拳手参加比赛,对于邹市明这样一个业余拳手的“标本”,也能深刻体会他的遗憾。我们似乎只有在打奥运会的时候,才会想到中国还有这样一个“海盗”,而在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里,没有人知道他到底在做什么。这是业余拳手的悲哀,因为没有知名度,邹市明也错过了和一些厂家签约代言的机会,如今他身上没有一个广告,仅是和队伍集体跟国外某运动品牌签了一个广告合约,还没有代言费。

邹市明其实很想跨入职业拳坛,他想进军职业拳坛的想法被曝光后,WBC、WBO等各大职业拳击组织更频繁地向邹市明伸出“橄榄枝”。但是对于邹市明来说,面对的永远是“国家安排”,没有金腰带,他用自己的运动生涯拼搏了奥运金牌,但是,这两块金牌也“KO”掉了他的人生梦想。

当在伦敦未免奥运冠军,邹市明还是讲出了自己对于进军职业拳坛的渴望,但是31岁的年纪对于他来说或许是一个永远的遗憾,金牌体制和职业拳坛的矛盾,让邹市明在享受国家荣耀的同时,也充分感受到了一名职业运动员最大的不甘和无奈,或许像他自创的“海盗”式打法一样,永远只是一个孤独的“海盗”,而不能在装备、船员素质上都具有战斗力的正规海军。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134]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