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19 咸涩海水浸透的马六甲
这里曾是郑和下西洋的大本营,城墙、排栅、鼓楼、角楼,见证着700余年的中马交往史;这里曾是西方列强海上扩张的战略要地,天主教堂、红屋、城堡和炮台,见证着600余年的殖民史。没有车水马龙,没有高楼大厦,静静的城市似乎没有过多的喧嚣,甚至连马六甲海峡也没有太多波澜,但是那些残存的遗迹,那些斑驳的城墙,仍在无声地述说着那段厚重的历史,翻不翻开其实无关紧要,只是在海风的吹拂下,依然能闻道那股化不开的咸涩味道。
Melaka,Malacca,或者马六甲,不同的文字代表着不同的历史,作为马来西亚历史最悠久的古城,马六甲有过兴盛,有过衰亡。在历史的长河中,它的起点就是一个传说,那个叫拜里迷苏拉的迷途者,因为一只鼠鹿的自救,而将一只凶猛的狗赶进河里。这是弱者的反击,而对于拜里迷苏拉来说,也是自我的拯救,鼠鹿的勇气成为他建立新帝国的启示。于是,他就以曾经休息而见证鼠鹿击败恶狗的那棵树命名这个国家。“马六甲”是一次自我命名,同时也开启了这个海上要塞的发展历史。
拜里迷苏拉在1414年皈依回教,并改名“Iskandar沙苏丹”,马六甲开始从一个小渔村成长为该地区最重要的港口,吸引来自爪哇、印度、阿拉伯和中国的商人,作为两次季风之间中印贸易的停泊点,拜里迷苏拉统治时期,中国帝国和商人的船队,中国人的居留地在中国山邻近地区。中国山,就是现在所称的“三保山”,作为目前宝来西亚保留中国史迹最完整、最丰富的地方,也见证着中国和马六甲之间的历史渊源。汉代至唐代,马六甲被称为哥罗富沙。唐永徽年间,曾献五色鹦鹉,明永乐三年,当地酋长西利八儿速喇遣使上表,愿为属郡。永乐七年,明成祖封西利八儿速喇为满喇加王,从此不隶属暹罗。但这些都是在“马六甲”未命名的传说之前,永乐九年,拜里米苏拉继王位后,他率领妻子和随从540人来朝,进贡麒麟,明成祖赐黄金相玉带、仪仗、鞍马,赐王妃冠服。从此也拉开了中国和马六甲的友好交往历史。而这最重要的一个人,便是三保太监郑和。
![]() |
马六甲海峡位置图 |
《榜葛剌进贡麒麟图》中记载,永乐至宣德年间,郑和曾七次下西洋,曾以马六甲为大本营,建立城墙、排栅和鼓楼、角楼,并建设仓库储存钱粮百货。郑和船队开往占城、爪哇等国都先在马六甲停泊;由暹罗、忽鲁莫斯等国回程时,也在马六甲聚集,打点钱粮,入库保存,等候信风驶返中国。三保山、三保庙和三保井都见证着郑和浩浩荡荡的船队在马六甲扎营的盛况。而为了加强联系,汉丽宝公主也曾带500名随从到达马六甲,嫁给苏丹曼苏尔沙。她的随从嫁给当地人,主要住在中国山。而这些随从的后裔也成为“娘惹”这个特殊的民族。现在的三保庙里,大树环绕,林蔽树荫,十分清凉宁静。“五百年前留胜迹,四方界内显英灵”的对联描述着当年以郑和为首的中国商队在马六甲做出的贡献,而庙内中央那一尊戎装佩剑的郑和像,表达了后人对郑和的颂扬和怀念。
但是,马六甲的历史并不都是友善的交往,1511年8月24日,当葡萄牙远征军用坚船利炮和从印度招募而来的雇佣兵攻占了这个港口,马六甲从此揭开了东南亚近代史沦为西方殖民地历史的开端。葡萄牙人皮里士曾在其著作《东方诸国记》中描述了马六甲的盛况:“1509-1510年间马六甲城内的外国商贾有4000人之众,讲80多种方言,估计来自60多个国家。中国的瓷器和丝缎、菲律宾的蔗糖、暹罗的象牙、苏木、柚木和贵金属(锡和铝)、缅甸的大米、宝石、芳香剂和白银、摩鹿加群岛的丁香和豆蔻、苏门答腊的胡椒、印度的棉纱和粗布、阿拉伯的乳香、威尼斯的铜和玻璃器皿等等,各类异国商品荟萃,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这段颇似“马可波罗游记”的记载使马六甲成为西方殖民者扩张的战略基地,作为最先入侵东南亚的欧洲殖民者,葡萄牙人在这块拜里米苏拉的风水宝地修筑堡垒,同时,在占领马六甲的当天,葡萄牙殖民者即血洗了整个马六甲城,焚毁马来王宫,劫掠、屠杀百姓,侵略军所掠夺的总值达47.5万英镑的物资,全由官兵分赃。紧随屠杀政策的便是葡萄牙人的贸易垄断政策,他们采用海盗行径强迫过往船只驶抵马六甲,缴纳高额关税。
如果说葡萄牙人只是满足于控制香料群岛,16世纪末接踵而至的荷兰人则将欲图在东南亚建立一个以爪哇岛为中心的庞大的商业殖民帝国。而到了18世纪,大英帝国野心勃勃,把黑手从伸向亚洲的英国殖民者于1786年派遣军舰满载士兵,不远万里来到马来西亚国境,从槟州华人刚刚开发的关仔角登陆,强行占领槟州,进而吞食马来西亚,使马来西亚沦为英属的殖民地,从1826年到1946年马六甲先是由英国东印度公司统治,后来成为直辖殖民地。
时间像马六甲河的流水一样,静静地流淌,一页页翻过的历史早已成为风化的尘土和残留的遗迹,三保山上的华人坟冢总是朝着大陆的方向,而葡萄牙红屋和天主教堂,圣保罗山上的A Famosa城堡遗迹和马六甲河口的古城炮台,呈现着那涂抹不去的的印痕,只有海风依然吹拂,却不再激烈和狂乱,天空依然蔚蓝,早无弥漫的硝烟,尘嚣已远,而烟雨过后的空明一直从海峡伸向远方。
![]() |
![]() |
小城马六甲 |
![]() |
静静的马六甲海峡 |
![]() |
三保山 |
![]() |
三保庙 |
![]() |
![]() |
![]() |
![]() |
![]() |
![]() |
三保庙里的图饰和碑文 |
![]() |
![]() |
供奉和祭奠 |
![]() |
![]() |
郑和像 |
![]() |
三保井 |
![]() |
![]() |
![]() |
![]() |
荷兰红屋教堂 |
![]() |
![]() |
![]() |
红色的针塔和维多利亚时代的喷水池 |
![]() |
![]() |
![]() |
马六甲河 |
![]() |
![]() |
马六甲河桥旁边的小品 |
![]() |
![]() |
![]() |
![]() |
古炮台 |
![]() |
马六甲河畔的风车 |
![]() |
![]() |
![]() |
![]() |
![]() |
![]() |
![]() |
![]() |
安静休闲的小城 |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3888]
思前: 热带雨林气候:东边日出西边雨
顾后: 南洋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