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9《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在无语中思考

20230819.png

一个老人坐在房前的长凳上,邻居走过时问他:哎,你在干什么呢?坐着想事?老人回答:不,我只是坐着。
   ——《陌生的目光或生命是灯笼里的一个屁》

坐着,只是坐着,一种状态排除了“想事”的无,就是让坐着本身成为有,它甚至不归属于老人,不管这个老人还是另一个老人,“坐着”就是全部。当“坐着”的全部构成了整体,它是肯定也是否定,是有也是无,对于这样的整体,赫塔米勒将其概括为“对理所当然的最简洁描述”,它从一个笑话而来,最终变成了现实:“二十年来,我一直和老人并肩坐在长凳上。”于是,二十年来我也和老人一样“只是坐着”,和坐着一样构成了否定和肯定、无和有的整体。但是,这显然也变成了“理所当然”之外的不合理,因为,“直到今天,我还是不能真正相信他。”

为什么不相信他?因为这是一个关于理所当然的笑话,因为“生命是灯笼里的一个屁”,因为“陌生的目光”总是被认为是因为接触到了陌生的环境——“只是坐着”的坚定性其实是含混性,因为这恰恰意味着其中理所当然的东西被抽离了。“陌生的目光”是赫塔·米勒的一个主题,“陌生的目光是从我的出生地,从我了如指掌的地方带来的。”这里仿佛就有了一个悖论,从了如指掌的地方带来,就应该是熟悉的目光,为什么变成了陌生的目光?现实就是这样存在着的,比如每次回家,赫塔·米勒说自己总是会习惯性检查一遍,看看屋里的东西是不是被改变了?而这种检查带来的不安是:以为家能让自己更亲近,但是却觉得越来越陌生,仿佛一切都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仿佛不是自己的家,于是从熟悉的地方来,最后变成了陌生的目光。

所以陌生不是熟悉的反面,而是信赖的反面,当目光变得陌生,被抽离的“理所当然”的东西便是信赖,这是一种被动被抽离的存在,但是当这个社会有了太多陌生的目光,自己也在神经紧张中投去了陌生的目光,比如在车厢里,比如在超市中,比如在候诊室和花店里,陌生的目光越过这些本来熟悉的事物,落在不同的人身上,“它狂热地贴近并观察人们,令大家很不习惯。”于是一切熟悉的存在都被笼罩上了陌生的目光,巴伐利亚的风景明信片里,写着一句政治流亡者赫伯特·阿赫滕布什的一句话:“此地已让我筋疲力尽。你们从它身上看出来之前我不会离开。”赫塔米勒改动了其中的一个词:“此地已让我筋疲力尽。你们从我身上看出来之前我不会离开。”“它”变成了“他”,不是物的改变,是人的改变,是目光对人的改变,而赫塔·米勒之后写下的一句话是:“一个人从某个地方带走的东西,都带在他的脸上。”

陌生的目光与写作无关,与人生经历有关,陌生的目光不在人们写作的笔下,不在夸夸其谈的嘴边,在木头鞋跟里,在烤肉架上,在野餐的天空下,在土豆里——在每天的日常中,在无法逃逸的生活里。于是一切都变成了坐着“只是坐着”的笑话,变成了看起来理所当然却抽离了理所当然的一种状态。和他·米勒说和那个“坐着”的老人并肩坐了二十年,还是不能真正相信他,那么,这种不信赖的背后是怎样一种“坐着”?散文集同题的《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是坐着的另一种状态,是坐着的另一种目光,因为那里有一双或者无数双“别的眼睛”,“总而言之,在每一句话语中,也就是说,在每一次说话的行为中,都坐着别的眼睛。”

编号:E38·2230620·1970
作者:【德】赫塔·米勒 著
出版:贵州人民出版社
版本:2023年04月第1版
定价:52.00元当当24.90元
ISBN:9787221173836
页数:208页

这里的“坐着”当然也和陌生的目光有关,当然也和被抽离的理所当然有关,只是它们坐着的地方是“每一句话语”。话语是什么,是用来讲的,陈述的,倾诉的,命名的,甚至从话语代表的语言里体会着和物之间的关系。赫塔·米勒说,小时候在村里,认为词语就住在它们表述的事物表面,物体和它们的名字如出一辙,二者仿佛缔结了永久的契约。这是一种稳定的关系,词语反映的是物,是对物的唯一一种命名,所以即使回忆起绵延的玉米地想起被吞噬的野草和野物,带着一种厌恶对于赫塔·米勒来说,也是词语存在的方式。但是当流亡也成为和她有关的状态,词语带来的是覆盖了额头的迷失,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命名事物。

“双脚在地面,往上是腹部,然后是肋骨、头,最高处是头发,我们怎能让心灵越过头发穿过厚重的屋顶,到达上帝的居所呢?”事物是不是也会在词语的命名中按照这样的线路行走?词语是命名,也是表达,但命名是歧义,表达是迷失——比如“故乡”,它在罗马尼亚就被两种人占据着,一种人是村里的道德专家,另一种人则是政府的机关干部——两者都散发着偏狭、傲慢甚至背叛的气息,两者都制造和需要敌人,只有在敌意中才会有效;比如母语,它是不经意间产生的天赋,在外语的审视下,它的偶然性清晰可辩,这是一种彻底的“公证关系”,就像成全一份“无须努力得来的爱情”,但是流亡让母语更为亲密的同时是不是也会受伤?而实际上语言的真正意义是“被说出”,赫塔·米勒引用曾被关在集中营的森普伦的一句话:“家园不是语言,而是被说出者。”被说出就是表达内心的需求,但是当语言被制造了歧义,当语言迷失,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下的那双眼睛坐在了话语之上,“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语言无时无处不是政治的范畴,因为它和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密不可分。”

自己的眼睛变成了陌生的目光,别的眼睛坐在了说法的行为中,那么是不是需要沉默?还是关于说话,关于语言,赫塔·米勒在《沉默使我们令人不快,说话让我们变得可笑》中提出了沉默式话语,“沉默不是说话过程中的一段停顿,而是一个独立的过程。”它的独立让词语不再停留,不再等待,在赫塔·米勒看来,这是一种坚固的、自成一体的形态,而说话是一条线,“需要将自己逐一咬过,再重新编织。”写作就是一种独处,就是一种沉默,一方面事件的发生后,词语记录它们变得无法容忍,沉默就将现实转向了虚构,而虚构会透出现实的曦光,另一方面,当人们阅读文字,当内容无法诉诸文字,在迷失之后开启的是一种“诗意的震撼”,“这震撼我们只能在无语中思考着,或者说,感觉着。”

写作是沉默,思考是无语,这是无说话的说话,这是非语言的语言,对于赫塔·米勒来说,就是父亲在酒精里麻醉着他在党卫军的那段历史,就是母亲在流放时半饥半饱剃光头的日子,就是外婆礼拜阵亡儿子的手风琴盒子,就是外公沉浸在自己的发票表格里,“这些缺失给亲人们带来的伤痛,在我陷入同样的绝境时才能理解。”沉默其实是缺失,是伤痛,使我们不快,但是它打开的是另一种命名、另一句话语,至少在内心里、在他人的理解中,它依然在说话,甚至在这种话语里,没有坐着别的眼睛,没有投来陌生的目光,没有抽离理所当然的东西。

赫塔·米勒似乎一直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说话方式,离开家园,学习德语,开始写作,迁徙或者流亡,对于她来说都是一种言说的方式,而每一种言说既要触碰到别的眼睛,也需要以沉默、无语的方式思考。《国王鞠躬,国王杀人》里的“国王”是一个令人恐惧的词语,它在鞠躬,它在杀人,它的鞠躬就是杀人,“城市王不会暴露自己的弱点,他蹒跚时人们以为他在鞠躬,他鞠躬时却在杀人。”这是城市的国王,他用有计划的、贯穿神经的、冷酷地方式强加于我们的恐惧,而所有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国王,它拥有对事物命名的权力,“他们其实是一个王,被遣到各处挑选赖以生存的新物质:象棋里的木王,风信鸡里的铁王,公鸡里的肉王。”而杀人是不是也是另一种命名和挑选?在赫塔·米勒看来,当事物那个不可改变的国王来了,也意味着自己的词语诞生了:将“国王”字样的报纸剪下来拼贴,二十个“国王”被放进了句子里,于是诗歌请出了国王,国王带来了句子和韵律,恐惧或者也是对生命意识的一种激发,“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的渴望激怒了国王。而诗使我们更加渴望生命,不加掩饰的幽默笑话是对现政权解体的一种想象,同时也是给自己打气,因为我们嘲讽的对象随时可能终结我们的生命。”

“记忆”也是一个让人不安的词语,刚到德国不久,赫塔· 米勒说在兰河看到了鸭子,便看到了以前从未想过的“独裁者的黄金餐具和水龙头”,记忆不是回到过去,而是在触摸与释放中抵达“过去当下”,“我越是仔细观察当下,它越是急切地想成为过去的范式。我脑子里如果没有当下,也就不会拥有过去。”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过去和当下的划分总是和时间有关,但是赫塔·米勒的经历却让她感觉这里还有一种空间规则,写十年前的罗马尼亚,被认为是在书写过去,但是当德国作家写战后、写经济奇迹,写1968年的学生运动,则被认为是在写当下,因为过去是时间关系,当下则是属地关系。但是赫塔·米勒却赋予了“过去当下”一种新的认识,过去是对当下的一种“金字塔形升级”,未来就是对曾经的当下的金字塔形升级——在德国火车上,赫塔·米勒再次看到了八十年代看到过的“英格·文策前往里米尼”的车厢广告,这则广告让她回到了和过去有关的记忆中,但也成为了“过去当下”的一部分:趁着没人她悄悄用钥匙将它抠了下来,不久广告画就被替换了,“如果当时不及时下手,别人就会把她从我身边偷走。她现在就挂在我的卧室里。”

坐着坐着,二十年后她终于起身了,起身看到“国王鞠躬,国王杀人”,起身抠下了车厢里的最后一张记忆海报,起身仿佛是赫塔·米勒要沿着灵魂的轨迹,穿过屋顶到达上帝的居所。但是,“天空”到底是什么?天空里布满了空气,天空让人们无处躲藏,天空当然是一种压迫,村里人说“天空在走”,“它把死者赶来赶去,让他们小步快跑,像部队的中士训练新兵。”死亡变成了天空的惩罚,那么不如回到地面之上,在炎热和寒冷中、在难以驾驭的土地上辛苦劳作。这是一种返回,是对天空之恐惧的消除,是对死亡之惩罚的离开,所以天空永远不是自由的,它在赫塔·米勒的词语世界里,只有开放,或者说,自由不是一个词语,开放才是,“在开放的天空下”,它是对视野关闭的“恐惧”的一次否定,是对沉闷天空的另一种命名,也许,真正可以言说的上帝,他的居所也在开放的天空下。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4034]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