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20 青山湖的骡队
当我在一块大的水泥柱上看到“骡子驮货”这几个字的时候,我才确信经过我面前的的的确确是传说中的骡子——这个奇特的物种在江南是稀少的,在我们有限的认知范围内,往往会和马混淆,其实,在一些景点里供拍照留影的那些很多只是骡子,而不是马。
因为江南同样缺少马。
就像这5只从我面前经过的骡子,以前就是在青山湖边上供人骑行拍照的工具,而现在,当原有的宾馆饭店被推倒从来,房产开放方兴未艾的时候,这些骡子又开始承担新的任务——为建筑工地驮运泥石砖头。
两只背上装满泥沙的骡子开始向山上爬行,而另一个方向的是三只刚卸完砖石下山的骡子,擦肩而过,他们的主人之间打了招呼,用我很难听懂的话语交谈着,我的猜测,他们大致可能是在交流骡子的背负情况。山路有些陡峭,折向树木遮挡的远处。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把泥沙砖石运到这山上,向主人打听,才知道,他们运上去的泥沙砖石是用于砌围墙的,房产公司开发别墅楼盘,当然是要圈定自己的范围的。而我最大的吃惊在于,骡子每次驮运的路程竟然有2公里。
看来,骡子是很好的劳力,吃苦耐劳,而且廉价,应该没有马的那种娇贵。主人是贵州来的,当然这些骡子也是那边一起带过来的,骡子驮运,每次的运载量一般是50多块砖石,经过2公里的山路,再返回,如此往返十几次,就是完成了一天的工作量,而他们一天的收入是100元,我不知道,这100元是以骡子为单位还是以他们的主人为单位。
由于青山湖周边各类房产开发建设的升温,这些骡子驮运的生意也不错,它们部分取代了人力,而且我确信,这些骡子有很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不论是在江南还是在贵州,一样会有家的感觉。
因为,骡子这个不伦不类的物种就是为了劳作而来到这个世界的。马和驴的杂交,大概需要6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成功繁殖,但是骡子本身没有生育能力,所以它的物种延续完全没有自主权,它只能听从马和驴,听从人类给他们安排的交配繁殖,而人类的出发点只有一个:骡子实在是个劳动的好帮手,只要需要,就会延续骡子这一物种。骡子天生具备驴的负重能力和抵抗能力,也有马的灵活性和奔跑能力。看起来似乎是完美的结合,在以前交通工具不发达的年代,骡子曾立下了汗马功劳,随着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骡子已经是很少见的物种了。
这应该是骡子的悲哀,它的灭亡也可以轻而易举。
当这几只骡子装满砖石准备上山时,我试图靠近他们,特别是我很想寻找它们眼中的那种孤独,但是旁边有人在不停向我警告:当心它们踢你。当心!我只好作罢,用镜头远观,它们的眼神里有一种混沌的东西,耳朵高高竖起,用来赶走围绕身边的蝇虫,铁制的驮运工具架在身上,看起来坚硬而冰冷,厚实的头,长的耳朵,稀薄的肢体,狭窄的蹄,短小的鬃毛,加上发出的嘶哑的噪音,让我真真切切了解了一个悲哀物种的特征。
在它们爬行上山逐步离开我的时候,我只能想到一个词:消失。它们曾经离我很近,但其实,它们离整个世界都很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580]